西西河

主题:【原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嘎嘎

共:💬42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只记得水牛脾气非常好

去乡下的时候, 走进了看, 好一大家伙, 但脾气好象很好, 小孩子拿弹功弹, 也就摇摇尾巴

家园 嘎叔不容易啊,花
家园 花儿,顶你一把。

我喜欢、尊重农民。

问技术性的问题。

从我家水田沿坡而下数百米,就能看见我家的旱田,不幸的是,从山路绕下去得走30来分钟,

水稻快成熟的时候,旱田里的水就放干了,以备下一轮种别的庄稼,

水稻种完后,水田就闲下来蓄水用。

我也许理解的不对。你讲的是稻麦二熟的情况。大概除了福建、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这种情况,南方省都是有的。似乎水田就是秧田(作秧田用),旱田就是稻田,对吗。

为什么不在旱田处育秧,秧田毗邻稻田,省去多大的麻烦。水田与旱田要走下坡数百米的路,饶来饶去30来分钟,得有四、五里了吧。如果轮种时因预留了一块田作秧田,少种了庄稼,可以种到水田去,一分对一分一厘对一厘,完全补足。蓄水如

果必要的话,可以直接蓄到旱田的那块“预留秧田”去。你家种地不是省力了许多?

为什么水田要蓄水,水田要蓄水过冬吗?你讲的是稻麦二熟的情况。

上下几百米,饶了四五里地,还有多少60°的坡?遇到陡坡,不能阶梯化解吗?皖南也有路难的深山区,路陡就要用“饶和阶梯”解决,只有直接上山,没有路,所以没法挑担,上山也没有什么要挑的。

我的理解四川等地区的背、跟朝鲜的头顶类似,习惯。木制的耙不难制作,平整秧田比扁担好使得多,因平整秧田的目的不仅仅是“表面光滑”。

家园 好象你有些没看懂我说的东西:))))

我老家除了水田,只种一季水稻外,其余的旱田和旱地都要轮作。旱田可以种小麦和油菜,收了接着种水稻,由此循环。旱地也可以种小麦和油菜,但收了后接着种玉米和红薯(二者间种)。生产队还在的时候,一部分旱地还得种棉花。这玩意儿也是上面的任务,每年必须上交多少斤棉花,所以我还摘过棉花挣工分。以前一直没提,怕越整糊涂的人越多。分田后就没人种了,而只种我提到过的这几种粮食。后来粮食够吃了,有人也开始匀出部分旱地种蔬菜和水果(如川红橘和无核蜜橘)。总的说来,只有水田可以“歇”秋末和冬天那几个月,主要用于蓄水。

至于你提到可在旱田预设一块做“水田”蓄水和培育秧苗,这不仅不能减轻负担,反而增加了麻烦,例如育秧苗时牛得牵上牵下,人也得往返跑更多趟;且增加了田埂,更加缩小了种植面积。至于陡坡,我几近90度的都爬过,幸好只有几十米。农村里一切以实用为主,如果能省路就绝不会绕,因为那是一个悬崖,必须从旁边绕:(((((

最后四川的“背”法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挑粪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背,这个并不是习惯问题,必须得看到我老家那种山路才能理解为何只能背而不能挑,估计那第二类蓑衣就是如此进化出来的。耙我们那是有的,育秧苗时除了犁和耙,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用扁担把那块水田整得极其平整,道理不明。

最后为你今天这个认真讨论的态度砸多花,小同志要再接再厉。

家园 花,辛苦了

我没干过农活,嘎兄讲的这些知识以前还真不知道,谢谢了.

家园 说明

割掉秧苗的叶子和移植树木时要大肆修剪枝叶是一个道理,因为刚移栽的植物根系被破坏得很厉害,吸取水分的能力大减,要等新根长出来才能恢复正常,而在此之前叶片毫无作用,反而会因为蒸腾作用消耗大量水分,导致秧苗枯死——在水田里枯死。还有顺带有个容易保持平衡的作用,留着叶子就会头重脚轻,叶大招风,一开始根又不着地,翻过来就不好了。

水稻插秧后先花几天恢复,然后进入分蘖期,分到预计目标的八成就要放水晒田,抑制多余的分蘖。要是分蘖过多,后果只有一个:稻草大丰收。

可能是品种不同,我们的稻田不是一直保证一定的水深的,而是放上大约十公分深的水,等水消耗完以后再重复。收割前也要放水(实际上不需要放,计划做好只要不续水就行),晒干,不放水的话想象不出在如何收割,割下来的水稻放哪里。一般是先割,一把一把放在地上,放的时候顺手把根部推散,曝晒,小孩就用稻草把晒得差不多的稻子捆成直径十公分左右的小捆(割的时候就定好了,一把一放),虽然要花点工夫,但很值得,因为不管是脱粒还是晒稻草都容易得多。

家园 谷种不是泡出芽的

泡是用药物杀虫、虫卵、病菌,然后只能淋水,绝对不能泡。

家园 再花儿谢谢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用扁担把那块水田整得极其平整,道理不明。?

秧田的第一要素是水平度,整体“极其平整”,但整体微微倾斜的“活儿”占了大多数,在秧苗很短小时可以看出来的。

扁担无非是比木耙长一点,我只好认为,各地的扁担不同,我所见到过的木质扁担,象军博陈列的著名的“朱德的扁担”等,四面任何一面都不是一条直线的,都有弧度和弯度的,与我们那里的大同小异。两头完全一样粗细的、长长的,只有想到甙面杖了。

你连耘田都没有提,呵呵。

ZT:为你今天这个认真讨论的态度砸多花,小同志要再接再厉。
那我只好舍命也要陪再花儿谢谢了。

家园 又上了一课,谢谢,献花
家园 老家的扁担:)))

老家的扁担是真正的“扁”,当中最厚处约4厘米,边缘就只有1厘米了。这和哪个伙计提及的可以打狼的扁担(据说安徽某地的扁担两端包着铜头,直接往扎好的柴捆里一刺就可以挑起来),是不一样的,非常光滑,两端圆整,估计这是用来平秧田(专门育秧苗用)时使用的原因,长度有1米二左右。“耘田”估计就是我提及的“耙”了。

说明
家园 看来就光种水稻各地的方式都不同:)))

我老家为什么不能割掉过多的秧苗呢?很简单,种秧苗的时候是不缺水的,但随后不久每年都有几个月(1到两个月)极干,可以说几乎一粒雨都不下,所以栽秧子时旱田也得尽量蓄更多的水,水田里的水就更加要注意不能流失了,如果把秧苗顶端割掉一半,那绝对“球”了(没戏了),秧苗就全在水底下了。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秧子栽好后,旱田水浅些,还能多露一些在水面,可见梗部,水田里有时就只见一撮秧叶。至于叶大招风,我老家每年2,3月分刮上一阵,随后就是8月左右刮上一阵(倒霉的话,快成熟的水稻都刮倒了,还得去扶或用扒子顶),再后就是11,12月再刮上一阵。栽秧子那段时间,很少刮风。

收水田里的稻子时,放掉一点水,主要就是避免水漫到大腿跟,不利于行动。割下来的水稻就一把把放在水里,捞起来在拌桶里砸,所以用垣斗“挖”的时候要滤一下水再往夹背里倒,这正是要用第二类蓑衣的缘故。而捆稻草是最后一道工序,随便揪几根脱了粒的稻草,把一把把“拌”过了的稻草沿顶端1/3处捆起来,提溜到田埂边上把下端弄散一些,一捆捆的稻草就“站”在那里了。这样用于晒干,随后在就近某棵树根部用篾条固定几根木棍,再把稻草“旋”上去。稻草与麦秸不一样,一般不用于烧火,主要是给牛冬天缺乏青草时做“替补”,还有就是用于垫牛圈,用来“沃”肥。

家园 生产队时确实就是等谷种“长脚”(开始发芽)时捞出来往秧田
家园 花花
家园 呵呵。

扁担横截面是一个椭圆,比较宽、扁的那种,可是这个扁椭圆的面积,中心处与两头是大小不一样的,中心处最大,两头小一些,这意味着扁担的中心处最厚、最宽,两头稍微薄一点、窄一点,所以扁担的任何一个侧面都不是直线,决不能作为秧田的平整工具。看来各地扁担,有区别的是材料,头窄一点和宽一点,头基本都是平的。厚四公分的扁担能负担四、五百斤,我的扁担厚2~3公分,300多斤就吃不住了,而挑200多斤,微微地有一点弹性,减去疲劳效果不错。山区的人们在这些小事上讲究,实在是山路太长,只能走路的地方太多。

秧田的平整工具就是木耙,木耙有两种,一种是有齿的,一种是无齿的,专为平整泥土用,四川绝对有(至少重庆等地区,我见过),你说你的扁担才1米2左右,那种无齿木耙的宽度1米5呢。无齿耙的柄较细、很长,也很轻(因为全是木质的),操作很灵便。这样的农具至少有几百年上千年历史了。硬要用扁担,有一种“扁担”某一侧面是一直线,倒可以用来最后括泥浆一次,使的整个表层水平光整,但不是你说的那种形状,你要打狼,我就只好不说了。

耙地是指耕翻完地后,一般土块仍很大,放水进来,牛拖着一个中间装一齿滚轴的木框架,人站在木框架上,牛向前走时,齿滚轴就滚动,滚动着的木齿就把土块打碎成小块,小块土遇到水就化成泥浆。然后把中间的齿滚轴拿掉,就剩一个木框架(实际上这可以是两件农具),牛拖着木框架,用站在上面人体的重量靠前靠后作控制,使得木框架在移动中,把泥浆水平地布满整块田,类似做秧田。面积大的田块,这活儿难度可以想象。这是水稻产区,农田技术最难的活儿之一了,而且有“判官”给分:水稻熟了放掉水后,如果有的地方还有水,那么做这活儿的人,就脸上挂不住了。平原地带的农民的这项技术普遍高一些,那里田块大。

耘田不是“耙”(见上),耘田要把分蘖后稻子四周表层土,全部“刮去”一遍,起“松土”效果为主。

决不是要挑毛病,应该看得明白。

家园 用扁担整秧田的事应该是嘎嘎没有说完整,

  这是很正常的。

  有齿耙的主要功效是把大土块耙碎,最后整平时把水放到比土面稍高一点,再用扁担一半整平完全是可以的。

  从嘎嘎的文中看,他家乡山路非常不好走,下田时尽量少带些农具,用其他代替是可以理解的。

  我觉得他这篇文章没什么好挑剔的。

  关于那篇引起争论的我感觉是带了点情绪在里面,这样就容易有偏差,但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这代表了嘎嘎自己经历的生活,不能把它推广到代表了全国。

  虽然说当时国家规定的工资单上没有十几元的工资,但作为某个个人因什么原因被单位扣减是会有的,也可能嘎嘎的父亲不愿说或不愿回忆是什么原因。

  同样,村里某位农民特别受到“恶待”也是有的,也许嘎嘎家受到这样的待遇与他父亲被扣减工资也有关联。

  七十年代末就听说过生产队催收倒找款把农民家里仅有的一点财产收走的事。但我去过的农村没见过,这可能说明这样的事不是很普遍。

  运输方法各地有所不同,中国农村大部分是挑担子,在我的老家金华的山区也是挑担子,那里的山不是很陡,但我插队的地方虽然地势基本上是平的,牧民除了用牲口以外都是用人背,也可能是因为地面太软的原因。嘎嘎老家是陡山区一般只能背。但文中又有扁担,可能是背、担并举。

  总之你们两人说情况都是有的,在各自地方都对,但拿自己知道的情况引伸到别人的地方,互相说对方说话不确是过份了。中国这么大可以说是无奇不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