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谈GDP-前言. -- 老广
我也不认同官办,但是没实力写。送花鼓励。
老广此言一针见血.我一直觉得中国GDP从2000年就应是世界第二,(CIA World factbook)也是着末写的.看了您的系列,我才明白中国官方GDP为啥这末底.
我觉得到2010年,中国GDP很可能世界第一.
献花
CIA WORLD FACT BOOK 2006年 中国GDP 10万亿美元,年增长率10.5%,
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ch.html
美国GPD 13万亿美元(12.98 trilion), 年增长率3.4%.
到2010年(4年后), 如果两国GDP年增长率和2006年一样.
中国=10*(1.105)^4=14.909
美国=13*(1.034)^4=14.860
您觉得CIA 对中国的估计靠谱吗?
我觉得CIA 对中国宏观的了解不比中国官方差多少.
请教?
名义GDP仍然只是美国五分之一不到。
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hina:$10 trillion (2006 est.)
US:$12.98 trillion (2006 est.)
GDP (official exchange rate):
China:$2.512 trillion (2006 est.)
US: $13.22 trillion (2006 est.)
俺就是不知道这个PPP是怎么算出来的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conversion factors take into account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prices of goods and services—particularly non-tradables—and therefore provide a better overall measure of the real value of output produced by an economy compared to other economies. PPP GNI is measured in current international dollars which, in principal, have the same purchasing power as a dollar spent on GNI in the U.S. economy. Because PPPs provide a better measure of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residents of an economy, they are the basis for the World Bank’s calculations of poverty rates at $1 and $2 a day. The GNI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measured in PPP terms generally exceeds their GNI measured using the Atlas method or using market exchange rates.
好久没写了, 最近有点时间, 就接着往下续。 能续一点是一点。 因为搁下了很长时间, 所以可能衔接得不象前面几篇。
上一篇最后说到: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统计体系, 属于国家的软基础设施, 这个基础设施不过硬, 统计数字不可靠, 很多事情会出搂子, 国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就会出偏差, 作出的决策就有疑问手。
这次回国的时候, 和朋友聊天, 觉得好象现在国内对这个汇率问题好象怕的非常厉害。 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所以就现在这上面发点议论。 然后找对感觉了, 在接着胡擂。 本来想单开一题的, 但是看见哥几个始终在顶这篇, 就还接着再这个题目下续。 但可能和GDP关系不算太大, 和统计体系也没什么关系, 但和数目字管理有点关系, 或者说是各种数字的定义,理解和如何使用数字来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大关系。 可能不少兄弟是在欧美混饭吃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 尽管所有人都认为白人数学很差, 一个微积分就难趴下。 但是毕业以后, 他们使用数学的机会比国内要多的多, 比如概率统计这玩艺, 很简单不是, 美国人动不动就上个相关分析, 画个直方图之类的。 这一点实在值得国人学习。
好了, 废话少说, 有的时候看国务院的决策真是看不懂, 现在大家都说他们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可能老广是臭棋搂子所以看不懂也不奇怪。 比如现在中国经济过热,据说这样很危险, 以前海外反华人士都说你中国经济发展慢, 后来说你大起大落, 现在就改成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 所以一个个都替中国发愁。 最后我们政府也很着急, 急着要把速度降下来, 怎么降热, 看起来似乎三条路, 一个是行政手段, 一个是升高利率, 还有一个降热手段就是人民币升值。
行政手段现在是不敢用了,就是用了也不能说, 阳儒阴法吗。 那么光明正大的法子就剩下升息和升人民币汇率了。 升息在2005年以前对中国基本没什么用, 因为当时中国的利率不能自由浮动。 央行规定贷款基准利率上限,就是说你最高的贷款利率不能超过这么多。 200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后, 央行规定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 实际上就是管理一个存贷差,现在按理说央行可以自由浮动利率了, 可是如果为了降温而提高利率, 那边汇率又挺不住了。
因为有人民币汇率这个包袱背着, 所以央行不敢升高利率, 只敢跟在美国联储后面, 美联储提一次息, 我们这边可以提一次, 亦步亦趋。 美联储不动利率, 我们也不管动, 怕动了后, 大把美钞涌进来。
所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成了现在经济的难点。 2003年时, 新政府上台不敢汇率改革, 因为据说有几百亿美元的热钱已经投进来了, 俺们中国人民有志气, 不能让丫热钱占了便宜。 咱就挺着, 看谁笑到最后。 转眼到了2004年, 一算还是不敢动汇率, 因为热钱已经到上千亿了, 现在呐, 热钱几千亿吧。 现在是怎么动都难受。 老美那里还尽凑热闹, 隔三岔五关心一下人民币汇率, 好象我们低汇率占了多大便宜, 敌人主张的我们就要坚决反对, 所以人民币更是难动。 好象动一动, 我们就是向美国屈服了, 就是我们吃了多少亏, 就是我们经济要完蛋了....
老广这次回去发现这一点, 国内好象有点深入人心的意思, 其实这个老广看来, 就是因为中国的统计体系不健全, 提供的数字有偏差, 所以也导致对中国经济定性时有所偏差。 老广前面说了半天,其实无非是想说明中国经济仍然是个消费经济,也是内需经济。 如果中国按照这个定性来管理经济的话, 人民币汇率现在不会是7.8, 房价也不会那么高。我说这话, 可能很多朋友不以为然, 先别急, 等我先把我的几块砖一块块地码出来, 看能不能引几块大家的玉出来。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咱们也就不讲理论, 其实理论也很简单, 货币就是特殊的商品, 人民币就是中国造的商品, 中国造的商品价格如果卖的高了的话, 现在据说是坏事, 这个道理, 老广愚笨很难理解。 所以俺就不说理论了, 就是按照现在大家对于汇率提高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来一一分析一下。
1 中国经济依赖对外贸易, 如果人民币升值, 会让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打击。
这个, 老广前面已经说明了, 中国仍然是个内需经济, 是个消费经济。 不过是很多经济成分没有统计出来, 所以大家感觉不到而已。中国对外贸易对于GDP的贡献是一个顺差, 现在大概是2000亿美金。 仅此而已。 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 应该具体分析。 比如不利的,对于中国产品可能价格可能会升高, 但升高的比例, 不会超过人民币升值的比例。
让我们算本帐, 1件衬衫, 出口价100元人民币, 里面的进口面料可能值60元, 各种费用摊销10元, 人工10元, 成本80元, 利润20元。 人民币上涨前, 1:8算, 出口价12.5美元。 到美国后, 关税,运输费加上可能要加12.5美元以上, 我们按12.5美元算, 那么就是25美元, 到商店里, 毛利起码60%,70%吧。 我们取个整, 售价可能50美元。
人民币上涨后, 假设到1:5, 进口面料的价格可能是(60/8)*5=37.5元, 比原来便宜22.5元人民币。 假设摊销不变, 人工不变, 还个是10元,那这个成本就是37.5+10+10=57.5。 如果利润率不变, 还是20%, 那利润应该是57.5/4=14.375。那这个衬衫的人民币出口价就是57.5+14.375=71.875, 如果是利润20元不变, 那价格就是57.5+20=77.5。最后的美元价格是14.375和15.5, 分别上涨了15%和24%, 到了美国商店里, 假设他的利润和关税运输费不变, 还是加12.5美元, 到了商店还是50%毛利, 最后售价可能是(14.375+12.5)X2=53.75 和(15.5+12.5)×2=56, 分别上涨7.5%和12%。这是在人民币从1:8上升到1:5的水平计算的。 难道这个价格真的那么可怕吗?
目前产品的主要成本拆解开来看, 无非是原料半成品成本, 能源开销, 管理费用摊销, 人工费用, 出口费用。到了美国加上美国的过关费用物流费用, 美国的销售人工, 美国的销售费用摊销。 这里面人民币升值能影响的部分并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而且不少部分还是能减少开销的影响。 比如进口能源, 进口原材料, 进口机器设备的摊销等等。 人民币升值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会和机器设备会更加便宜。
我们看前面的分析,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人民币币值从8到5, 成本上升也就是15%-24%之间。 最后折合到再美国的零售价上, 上涨幅度就更小, 是7.5%, 和12%。 如果按照某些人说的中国出口的鞋只能拿10个美元, 美国零售能到100美元的话, 那么这个幅度就更小。
2006年中国出口商品已经开始上涨了,幅度也到两位数, 原因是因为能源, 原材料的上涨。 这个国际市场也都承担下来了。 我们的顺差更加扩大了, 所以国际市场消化中国商品上涨的能力是很强的。 为什么,因为能替代中国的生产基地基本没有。 中国的出口能力基本仅此一家, 别无分号。 明天我们来解释。
对国内的政治斗争形势完全跟不上啊。
国内房地产商的狡猾和残忍,恐怕是超出您想象的。用市场的语言和他们说话,没用。
浙江一个小镇,每年生产80亿双袜子。我不知道这样的生产能力,中国人民是否消费的起
在中国这样的“袜子镇”、“衬衫镇”、“电器镇”,还数不胜数。
中国的出口依赖型经济,应该是个不用争辩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