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对一名志愿军战俘的调查 -- 西河泳者
本来以宣传策略来讲,我们对外国/敌对俘虏的政策其本意是瓦解敌军以及宣传我军,但问题在于,我们以我们的价值观来以为这样的宣传对我们所有的敌人都会奏效,最终结果是两头不讨好,自己人不满意,敌人也不领情。
不过,似乎这个政策对于相似文化背景的敌人还是奏效的,比如日本人,TG改造后的日本战俘基本都转化成了对华友好派。
以宣传策略来论,也有高下之分,TG就比国军的效果好,原因窃以为是TG除了物质待遇,还有精神上的宣传工作
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那黄继光之类的,那么多的赴朝战士是哪一种呢?
照您的说法,都是被“不战者”逼的?
如果那个世界只有您说的那两种人,请问平民百姓放哪里呢?被俘可以理解,可是投降……作为平民百姓,您放心让那种投降的军人来保卫么?
按东方人特别是日本人(我们至少还有“狱中斗争”),投降了,战斗就结束了,而米国人则不然。其实按巴顿的说法,美国人热爱战争。与别的欧美人还不一样,美国人似乎到翘辫子之前都是可以战斗的,只不过是方式问题。要不志愿军有时候觉得米国俘虏很麻烦呢,投降倒是很干脆,但保不齐什么时候就夺枪再叛。相比之下,强调武士道的日本人被俘之后则出奇的俯首帖耳,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被俘了,自己就等于死了,既然死了,武士道也就没有意义了。
杀害杨靖宇那个汉奸后来还不是“虚弱无助”,所以呢?所以就可以逃脱惩罚?
美军有句话,实在被俘训练里常说的一句话,你不能指望俘虏你的是中国人。
汉的时候张骞被俘虏过,但他并未屈服,最终归汉,封博望侯,明的时候祖大寿不但战俘,还投降,可士大夫没几个人指责他因为他用过一切的方法战斗了。
但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国家的文化,都是绝不鼓励懦夫和不战而降的
这种情况下被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首先是师高层指挥的问题,比他们困难的单位还有,都突围了。就算前面怎么怎么样,结果师部却决定分散突围,导致突围的机会更小,也不想想那是在朝鲜不是国内,分散突围无异于自杀,军心,战斗力都无法维持了。
这种情况对于TG的军队来说的确是很少见的。
如何定义,谁来下这个定义。如果这个决定权完全的,公开的交由士兵决定,那么,这支军队还有多少存在的可能就是个问题。
恐怕你在他们的code上,也无法找到“士兵对无意义的战斗可以有权放弃”这样明目张胆的面向士兵的话语
蔑视这个词也许不恰当,不过你恐怕很难信任他这样的军人和战友吧?
所以绝不能放过,即使冒了杀俘的罪名。这点上我认为他做得对
朝鲜战争是立国之战,美国已经把战火烧到了丹东,这个时候要求军人尽责难道特别的过分么?
第一点,一战那种帝国主义大战和二战中反纳粹和反日寇的斗争能等同么?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和英国和德国的殖民地战争能等同么?
第二点,没有抗日战争,我们和日本人谈什么和解?你能在抗日战争中因为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而跟中国同胞去谈“和解”?
至于印第安人,南北战争中很多印第安人选择了南部邦联作为同盟,被清算的很多,这可不是“另外一个问题”。
战场上是不可能太提醒士兵“作判断”的,就好比科学家进入实验室是不能作“太多思考”的一样,不同角色不同场合必须考虑具体情况,战争不是为一个人打的。兄所言乃书生之言,按此法治军,不说失军害民的后果,可能连“那个人”自己,也是保不住的
他战俘营里面也许不是,自愿回国则肯定不是,而在之前的战斗中虽不中,亦不远矣。
芬兰当初抗击苏联,有几个人不认为他们是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