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都等着中国买单(十一) -- 陈经

共:💬121 🌺29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外不行社科院的可以jjww了吧?

这里有一篇,自己读读吧。

http://ie.cass.cn/yjlw/01.asp?id=488

1970年全国计划会议讨论了《“四五”计划纲要》(草案),提出“四五”期间要狠抓备战,集中力量建设战备后方;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经济协作区;初步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家园 那是设定纲要,不是已经达成……

同学,不能这么糊弄吧

家园 笑,60-77年那段被你吃了?

他那时在轻工业部

是轻工业部(1970年 7月,由纺织部、一轻部、二轻部三个部合并组成)计划组副组长,并兼任轻工业部成套设备引进办公室副主任,直接参与了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工作。

——老外就是老外啊……

一笑
家园 没有太祖的折腾,结果会更好……

你们这些太祖扇子提太祖在经济建设上这个软肋实在有趣的很……

家园 说得好! 只要有经济动力, 中国人的创造力肯定会爆发出来
家园 哦!擎天也到经济版?

合理的结论,就是长期而言,国际原材料的价格一定要上升,因为不管多贵,中国都得买。这是结论一。

很多原材料供应国不是一家独大,所谓的“贵”也是相对以前便宜,而且“贵”来贵卖。中国盘子大,这点涨价因素能消化,但很多其它小的加工国家就抗不住了,所以最后剩下的还是中国产品。

中国的竞争力,就是所谓的低成本体系,

单从劳动力来说,中国不是最便宜的,但效率是最高的,你看看非洲,拉美的工人的劳动态度就知道了。而且中国最关键是形成一个大而有效的工业低成本体系。我99年到过东莞的“电话一条街”不到200米的大道上集中近70多家相关的企业,从电话机的接口到外壳说明的印刷,都不用出这条路就能消化掉你手里的订单。

文中提到生产为内需服务。其实要是内需真有这么多,大家为啥打破了头要出口?

这两者有关系么?什么事都能往上扯,再得罪问一句:你出过国么?或者说知道几个出国人的想法?

家园 不错不错,商品还没涨完呢
家园 还好你没有过民国那种满是买办的日子

比没有买办还要苦啊,哈哈

家园 陈老大的包子每次吃前我得拜三拜

pfpf(当然我这样的外行的佩服可能比较廉价呵呵)

继续继续(可读性这么强的经济分析文章太少了)

家园 你这结论稍微夸张

原材料,科技,专利,税收,运输,环境保护,这些成本,没有一个中国明显比外国低,那么结论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力比较便宜。

你能否说的再明确一点?最好找点数据支持一下,好不?结论这个东西,不是脑袋一拍就出来的。

家园 哈。。老美也没办法,,只好认了。。。

老老实实降油价吧。。

中国没搞倒,倒把俄国给搞活过来了。。。

家园 眼误?

出国=出口?

家园 我替陈大试着答下

第一条,本末倒置,不是说不管多贵中国都要买,而是中国要买,所以才会贵,需求刺激供给,这是很简单的市场规律;

第二条,原材料,税收,运输,环境保护的确我们都不会是最低,但是结合成一个整体,中国就是最低,这是陈大所说的低成本体系而非单指我们所有指标都最低,否则你无法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造全世界攻城掠地,无往不利,而说中国劳动力成本最低也没有依据,劳动力成本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劳动生产率,不在乎你的工资多高,更重要的是你创造的效益有多大,然后你从中获取的部分有多大;基础设施上花钱,但是带动经济有多大呢?例如,建设一条高速公路,要买水泥不是?生产水泥的工人有活干,要买钢材不是?生产钢材的工人有活干,而这些厂家的原材料供应商也有事情干,直接的建筑工有活干,他们这些人的工资不都要消费到各个地方?虽然微薄,但是放大到全中国,这个数字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而这条路要是以后靠收费来回收成本,这也是符合谁收益,谁出钱的原则,并非转嫁到每个人头上。

第三,内需口子当然巨大,中国人的生活和欧美人的生活质量差距大得很,现在生活越来越便利,为什么?因为各种各样的服务越来越多,先别和老美比,他们太浪费,即便许多欧洲日本国家的人那样生活的话,中国所需要的东西还是一个天文数字,最简单的比方,要是你有钱,你会买辆车,买了车就要养车,那些汽车美容,汽车修理什么的就可以有事情干了,还有卖油的,买了车就想四处逛逛,活动范围大了,那么生活的区域也大了,那么周遍旅游的消费也在增加,许多需求现在没有发生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关键在于能否让百姓取消对未来的忧虑,放心的消费,这点中国正在努力,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几年内该会有所改观的,什么时候中国人象美国人一样大花未来钱的话,中国人潜在的市场是非常非常庞大的。这点与劳动力成本并无直接关联,因为这并非简单的给员工加工资那么简单,再打个比方,过去一个公司养一个员工去负责某项事务,后来这个员工独立出去,开一个公司专门负责类似事务,同时为几家公司提供外包服务,这样,公司成本节约了,而内需也增加了,因为他创造的是新的行业,各个公司的外包需求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家园 科技,专利,税收,运输,环境保护,每样中国都比国外低很多

科技:

尖端科技,贵但根本买不到。但普通工业,用的都是成熟科技,国内科研能搞出来,科研成本是很低的。往往只是国际同类的几分之一,原因之一是国外科技界很浪费,之二是追赶比创新少走弯路,之三是中国科技界成本观念很强(不然没竞争力)。

更重要的批量问题,科技成本属固定成本,批量越大,成本越低。

专利: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交专利费的。

税收:名义税率高,但中国的税收减免优惠很多,还有地方政府默许的大规模逃税避税。

运输:较良好的基础设施+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激烈,以及铁路系统的超高效率,使中国运费也是其他国家的几分之一。

环境保护:这个说起来是羞愧,本单位的一个工业项目,其项目可行性报告中,列举的最大优势就是环境保护成本低,而世界上该行业目前面对的最大成本就是环境保护成本。

原材料问题:中国地大物博,大部分原材料还是自己生产的,成本肯定比进口的低一点。至少在这方面,大家都是在一条起步线上。而且原材料在工业中的成本往往只占1/3-1/5。

再加上所谓的集群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中国家好像没有),以及劳动力价格(其实占成本比例不小,发达国家从工人到秘书到厂长,工资都是中国的十倍以上),在一般工业生产领域,中国制造成本往往只有他国的1/2-2/3,这就足以在完全市场化竞争下击败任何对手。

家园 【原创】你的言论有一种不太好的味道,不过我还是说两句

首先,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真正见过东部沿海的生产??从民营到外国大公司??从你的问题来看,我猜测你恐怕从来没有在东部正规出口企业工作过吧?

我虽然没多少见识,不过因为以前的工作关系,有些接触,所以冒昧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中国的人工很低么??

是也不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人工成本是相当低的,但是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并没有什么优势。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我们有良好的接受过基本教育的勤奋的劳动者。也就是说我们的单位成本是最低,我们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这无可厚非,不是么?上海的薪资和台湾比起来,差距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二、成本就是你说的那些???

其实从你的问题就可以看出,你根本就没有过组织生产的实践。以我以前的公司为例,他最大的成本不在于人工而是物流。公司的存货只有3个小时,任何中断都是巨额损失。这就要求两点,第一,高度的产业集中,最好上下游的配套厂就在旁边;第二,良好的基础设施。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可以超过中国的??在这两点上。

三、中国的成本优势来源于那里??

无数人和你一样的看法。可是非洲不是更好??成本更低啊?为什么现在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而不是非洲制造??

刚才,我说了两点,可是真正最厉害的还是产业集中。产业集中,就会带来高度的产业分工。高度的分工则会极大地降低成本(特别是管理成本),这才是低成本的核心。而且,它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产业聚集的磁铁。如果说,早期的外资是为了寻求低成本,以便获得超额利润的话,现在的问题则是,你不转移就活不下去。因为你的对手可以用你远低于你的成本生产和你一样的产品。而且这是环境,你无法独自在外界复制一个。印度又民主,人工比中国低,可是高生产的还是首选中国,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台湾新竹的薪资,你不会觉得很低吧?可是那里却是全世界芯片制造,成本最低的地方。为什么??因为晶圆厂够密,一个配套的氮气厂就可以给10多个晶圆厂供气,氮气厂越大,成本就越低,其他的配套设施也有类似的情况。

最后,我想对于你这种人,所有的理由大概都没有意义,因为在你看来这个社会不符合你的意识形态,肯定就是不对的。不过奉劝你一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阿。

最后,做一次神汉,预测一下,不出5年,全世界的汽车生产也会向中国集中了。下一波的反倾销,就该是汽车和零部件了。

元宝推荐:铁手,晨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