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梅兰芳是谁谈起 -- 四处张望

共:💬42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非京剧爱好者,不知道梅兰芳也可以理解,毕竟40年过去了。
活该
家园 没有啊,因陋就简了。
家园 京剧这些个老玩意,就象这河里的一些经典老帖子

时间长了,也就沉下去了。

虽然时不时会有一些被考古者重新顶上来,但终究是渐渐远离“主流视野”了。

家园 是相当的老了。。。

不要说年轻人,三十多岁的知道都不多。

家园 这个恐怕有点困难

以前读法国小说,里面老是提到“小布尔乔亚”,弄得我晕晕乎乎的。

到了大学毕业,英文水平达到可以阅读原版小说的时候才知道它的意义。

周围变得太快,形成了文化断层。

家园 小心翼翼地问一句,啥意思?

听说过这个词,不过也一直没明白啥意思。

家园 小布尔乔亚,现在的名字叫‘小资’

bourgeoisie —— 资产阶级一词的音译,小布尔乔亚即小资产阶级,亦是二三十年代知识阶层的习惯用语。

家园 给小椰小碰油上花~

你那句“不算”太可爱了~

家园 代沟从来都有,就看自己怎么看待

我自己觉得自己和下一代的代沟浅(窄)于自己和上一代的……

目光短浅?

家园 呵呵,只是没想到那么快就有一代了。

自以为还年轻的说

家园 我觉得不会的

毕竟有一个文化的问题,人到中年,想听一些能触及自己心底的东西,京剧就是一个,什么都代替不了。所以远离主流,要看什么是主流,所谓的流行么?那可能是的,但是文化的主流,我不这么认为。到戏院里看看就知道了,听戏的大部分都还是有点文化积累的人,不是那么容易随着时光消逝的。

家园 我喜欢听戏就是因为当时的“娱乐贫乏”

那几年电视里很多很多很多的戏曲晚会,什么中秋,元宵,新年..名目繁多,能唱戏的能人也多,电视台也没别的放,翻来覆去就是戏曲,而且是各种地方戏曲,像什么婺剧我都听过。一到假期每天就是看戏,所以慢慢的,也就喜欢看了。上大学时,还有一老师开了选修的“中国戏曲欣赏”,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又有了机会真正进剧院听戏。记得第一次进长安大剧院听戏,感觉真是太棒了~!~和电视里玩群不同的感受!

张火丁在长安大剧院演出锁麟囊,上座率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很难得很难得,观众大都是中年人,我的感慨由此而来。

还记得有一次是纪念谭鑫培诞辰多150周年吧的一个演出,全英会,草船借箭,...众多大腕全部出席,座位全满,还有站座。结果演出完了已经将近12点,我的学校在郊区,宿舍早已关门。我白天特意把教学楼厕所的窗子开着,然后自己翻学校小门的墙进去之后,再从厕所再到本班教室,在课桌上过了一夜。回想起来,真是佩服自己,年轻就是本钱啊。

哦,对了,当年想考北京的大学也是因为北京有最好的京剧团!我当时的梦想就是能在北京的戏院听戏,呵呵。

家园 我表达的意思不够严密,向您道歉了!

我并不是说不喜欢京剧就是文化修养不够,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真正要说到欣赏京剧,一定的古文功底和人生阅历是很必要的。

京剧和昆曲里很多唱词都是很古典,没有一定文化修养真的很难欣赏,我说的不是那八个样板戏。我有一次看叶少兰和李胜素新排的洛神,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普通人真得很难欣赏,当中的唱词只怕要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才能听懂。还有牡丹亭也是一个例子,字我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就不是很明白了。你也可以说这是京剧和昆曲脱离群众,但问题是,歌剧不是么?欧洲歌剧有什么革新呢,但也有这么的 fans。

喜欢京剧的人相对喜欢流行音乐的人要少是很正常的,看看有多少人在从事这个行业。而且要写新的词古汉语知识要非常扎实才行,还要对音律有很深的了解。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了。梅兰芳之所以能成为梅兰芳,和他周围那批文人戏迷是分不开的,这些人为他编剧本,编新词,才成就了他。

家园 京剧曾经是属于大众的

不过现在的京剧越来越变成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了

家园 不只是京剧

相声以及其它曲艺形式

电影话剧

乃至围棋象棋

甚至读书

无不是如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