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生死十日》的弟兄们(1)之 导演说错词 -- 老拙
(本文剧照摄影:永良)
行里有句话:“孩子和狗,见了就走。”说的是孩子戏不好拍,导演头疼。
这次拍《生死十日》用了一些孩子演员,却还不错。当趣事记在这里。
于得水号称“一枪准”,回趟家就命中一个,几年下来就是4个啦。拍于得水回家,找了4个孩子演员。剧情要求,孩子们睡得很熟,于得水临走时,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手里塞上礼物。
好,孩子睡得很熟?你试试?
结果,还真都睡着了,而且是睡得很香,睡得很熟。大灯照着都不带醒的。有剧照为证。
睡得好吧?
他们怎么在现场睡着的?
这就是副导演马银的高招啦。马银拿着糖跟他们说:“都给我乖乖的闭上眼,装睡着了!谁睁眼就不给糖吃!”
几个孩子赶紧都合上眼,死劲闭着,过一会儿,就都睡着啦。
还有一位是个婴儿。剧中扮演日本孕妇铃子生下的孩子。
婴儿最可怕。怕什么?怕他一个劲儿的哭啊!他动不动就嚎啕大哭,您可怎么拍呀!同期声呢!
哎,我们马银找来这个就不哭。导演您拍吧,怎么拍都不哭!
还真的怎么拍都不哭,导演很满意。
内景、外景,日戏、夜戏。我们拍大夜,人家也跟大夜。睡着了也拍,反正不哭!多好!
慢着,那天就遇到难题了。那次拍大夜,剧情中要求他哭着要奶喝,可这小家伙却死活不哭!您说急人不急人!
那位说了,掐他一把!
边去!这是《生死十日》的弟兄们干的事儿吗?再说他爹妈还跟着呢。
赶紧找他妈商量:有什么招数叫他哭一会儿?
只见他妈很有信心地站起来,走过去,把小家伙竖起来抱着(大头冲上的啊),给他嘘尿。小家伙就不干啦,拼命地大哭起来。原来,这小家伙最烦的就是竖着撒尿,太不专业!所以只要有人竖着抱他嘘尿,立马跟你急——大哭不止。
导演一看,赶紧拍!
弟兄们就拍上了。哭得还真好。
拍着拍着,就发现不对了,怎么后边也有人哭?大伙回头一看,我考!孩子娘在后面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呢!
我赶紧过去问:这是咋啦?
双双(婴儿的名字)娘抽抽嗒嗒地说:这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哭得这么狠,我这是看着伤心忍不住啊!
“周波抱孩子——人家的”。剧中,双双是周波的孩子,演完戏就得还给人家
刘导您认认,是这个周波吗?
注意看,画左那个婴儿正哭闹呢,小脚丫都蹬到外边来了。
铃子抱的是双双,一动不动,多乖!
剧中扮演铃子女儿慧子的孩子更绝,也是个不管多苦都不哭只笑的孩子,嘴还特甜,见谁都喊,人见人爱的。还特别的爱演戏,命令她妈24小时开机,随时等“马导”的通知。
可爱的慧子
跟大导演合影,谁都难免紧张
慧子的哭戏演得还特别好。每次剧情该她哭了,她就喊:妈——,您过来!
她妈就过去,附在在她耳边叽里咕噜地说上几句。
就见慧子神色大变,立马哭起来,从小声抽泣到悲伤欲绝——绝对真实的哭。
晓龙很满意,每次都是高声喊道:过了!
哎,我就纳闷了,怎么都要她妈过去?没看见她妈打她呀?
就去问她妈:什么高招?
她妈笑笑对我说:这是慧子怕哭不出来,自己想的办法,要我过去对她说“你演不好,我就不要你了!导演带我们大家都走,把你自己一个丢在山上喂狼!”每次只要听到这话,她立刻就会伤心地大哭起来!
您看,各村都有许多高招吧?
在<空镜子>里把个得瑟的翟志刚演活了!
<洗澡><无悔追踪><浪漫的事>里的小角色也特精彩。
好几年没看他的作品了,很想念,没成想今天居然在这里见着了。
哈
真是罕见呢
吴越被吊着的时候怎么还带着枪啊?即便只是枪套好像也不合适吧
不了解前后背景,乱问一句,兴许一看片子,上下文一搭就明白了。挺喜欢吴越这个演员的
还有一问,这个戏什么时候能看上啊?
(本文剧照摄影:永良)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影视剧中,日本鬼子就是个残忍、丑恶的符号。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有心有肺吗?
回答当然是有心有肺。但是,他们的心肺是啥样的?他们如此残忍,真的是丧失人性了吗?
在策划《生死十日》时,我们看了许多当年的鬼子写的书。我们发现,不是的,日本鬼子也有人性,只不过看是对谁。
如果是对日本人,自己的战友、亲人,他们很有人性。
一旦面对中国人,立马没有人性。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把中国人当“人”看。
根据这样的对日本鬼子的基本认识,以及他们作战顽强、训练有素、精明狡诈的秉性,《生死十日》中塑造了一个日本鬼子的典型人物——情报官平野。
由谁来演平野?
这时候,张笑君来了。
当时,我们是找《亮剑》中的“魏和尚”张桐来演“大个”,可是张桐没时间,他就给李云龙的另一个警卫员“段鹏”打了个电话。于是张笑君就奔《生死十日》的八路军来了。
一见面,我就想起《与爱同生》(高希希导演)中的“金海荣”,张笑君演的反一号“金海荣”当时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够狠。接着就想起《亮剑》中的“段鹏”,他演的八路军“段鹏”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够情义。
然后就想到我们《生死十日》中的平野——就是他了!
编剧、制片人刘总也跑来看他,一看之下,也觉得合适。
剧本发给笑君,让他看平野。笑君没有想到剧组会让他出演这样一个重要角色,有点吃惊;看完剧本又很兴奋,他知道——机会来了!
不过我们还是告诉笑君,不算最后定,你回去准备,然后试一次戏,我们给导演郑晓龙看回放,导演满意才能最后定。
笑君试的是平野最后自杀的那场戏。显然他做了充分的准备,镜头前的表现令在现场的人吃惊。他走了以后,公司的人都跑来看回放,文秘小郑看着看着,眼泪就下来了。
晓龙看了也很满意,没打磕就定了他。
笑君听说定他了,悄悄跟我说:这回,我非给演日本鬼子的演员挖个坑!然后我就再也不演日本鬼子了!
剧组来到枣庄外景地后,我突然发现,老乡们对他很熟,常有人过来跟他打招呼,“段鹏”、“段鹏”的叫,都知道他是山东老乡,有的还非要拉他吃饭去。说实在的,我有点担心,从“段鹏”到“平野”,这是一个很大的距离啊。
没过多久,我们就拍了“平野”自杀的那场戏。笑君演完之后,全场演职人员和群众演员全都为他的表演鼓掌。我知道,笑君这回成功了。
请看下面的剧照,您觉得呢?
面对中国人的平野
[size=3]面对自己妹妹的平野[/size]
化妆成货郎的平野
化妆成八路军的平野
面对家庭破灭,精神支柱坍塌的平野
晓龙导演把平野带的日军拍得跟“兄弟连”似的
一般来说农田里面,好像都没有见过树木。我想如果有树的话,那不是和田里的庄稼争肥吗?
本文剧照摄影:永良
肯定有人得说:拙总越侃越没边儿了,于得水怎么可能两次牺牲?
哎——,还真就牺牲了两回。且听老拙慢慢道来。
饰演于得水的演员叫卢海华。咋一见,老实巴交的一人,给人一种出不来多少彩的错觉(至少我是没太注意他),但他自己却很自信,认为于得水非自己不可,大有“我就是于得水,于得水就是我”的气概。
后来我发现,《生死十日》的每个主演,都认为自己最合适他演的角色。
还真就确实如此。10个主演,都跟他演的角色严丝合缝的合适。
卢海华毕业于辽宁艺术学院,属于那种“暗地里使劲”的主儿。辽艺毕业后,为了继续深造,在中戏边上的小招待所租了张床,每天到中戏教室“扒”窗户听课,直到口袋里“弹尽粮绝”为止。
几年努力下来,卢海华的表演日臻成熟。他的表演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表演的痕迹。
这次挑选于得水,我们还真试了不少演员。每个试戏的演员,都演于得水回家,在炕上跟老婆的那段对话。录下来,拿给晓龙导演看。
晓龙导演看完,挑中了卢海华。
卢海华饰演于得水。这个形象,简直就是共产党队伍中占90%的农民出身的基层指挥员的典型代表。
剧组开机不久,就拍于得水回家的那场戏。
先得介绍下剧情:于得水是小分队的副队长,外号“一枪准”。这“一枪准”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于得水枪打得准,是个神枪手;二是说他每次回家都不落空,老婆准得给他怀上一个。几年下来,于得水当上了特务连的副连长,家里老婆也给他生了4个娃儿。抗战那会儿,本来就穷苦,老婆一人拖着一群孩子,就成了于得水的心病。
生死十日第一天,小分队就在公路上打了一仗——为救一帮土匪,打了鬼子军车。
战斗中,于得水击毙了一名鬼子军需官,缴获了一个皮包,包里全是钱(鬼子的军饷)。于得水想起了家里的老婆和4个孩子,他从包里拿了十几块银元,藏进了自己的挂包里。
一路上,这挂包里的银元,就成了于得水的另一块心病。
小分队进入军区根据地后,刘亮批准于得水回家看看。
于得水骑马深夜回家。
开机不久,就在拍这场戏时,于得水负了伤——他从马上摔下来,摔伤了胳膊。
大家忙问:摔坏了没有?
于得水,啊不,卢海华摇摇胳膊说:没事,接着拍。
于是接着拍。
卢海华忍着伤疼,出色地完成了于得水与妻子相见一直到恋恋不舍地告别孩子的重场戏。
一共4场戏,快2页纸,全是很重的情感戏:
于得水回到家里,夫妻相见,百感交集。于得水拿出银元交给老婆,老婆惊讶不已;
夫妻上床,于得水大失往日水准,被老婆看出端倪,教育他绝不能犯纪律、拿公家的财务。于得水幡然醒悟,决定连夜归队,将银元还给队长;
于得水披挂齐全,给每个孩子留下小分队战友们送的礼物,与睡梦中的孩子们依依惜别。。。
于得水不知道,当时小分队已经返回李家寨。刘亮发现了木马计划,决心以极少数的兵力抗击黑田大队500多鬼子,挽救三分区主力。此时归队,于得水将“壮士一去不复还”!
演完之后,全场为他鼓掌(《生死十日》拍摄过程中,大家现场为演员的出色表演鼓掌的有两次:于得水回家一次、平野自杀一次)。
于得水回到家里,先奔孩子们的屋子。
夫妻相见,百感交集。
于得水与孩子们依依惜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头时看小于菟。
演完之后,马银陪着卢海华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他是骨折!
买嘎——骨折!
如此重的情感戏,即便是全须全尾的好人,也要拼出全部的精力啊!
卢海华是怎样忍着剧疼,出色地完成这场感情戏的?
事后我问他,他说:当时什么感觉都没有,注意力全在戏中了。演完之后,疼得直冒冷汗。
医院检查,知道是骨折之后,卢海华再三要求马银给他保密,不要告诉剧组,他太喜欢于得水这个人物了,他不能离开!他必须演完!
卢海华不知道,他的表演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晓龙导演。不用他瞒着,导演已经决定:不换人了!
事后,晓龙导演对我说:当时不知道他是骨折,让他演完了这场感情戏。看了他演的情感戏,我就舍不得换他了。如果当时就知道他是骨折,没演后面的情感戏,肯定就换人了!
剧组立即送卢海华回京,通过关系将他送进最好的骨科医院,找最好的骨科大夫,尽快安排手术。十天后,卢海华又回到了剧组——他的胳膊上打着几个钢钉子。卢海华带着着这几个钉子,一直演到剧组最后杀青。
这就是于得水的一次负伤。下面再说于得水两次牺牲。
那天,晓龙导演去上海参加国际电视展,周波带着大伙儿拍于得水牺牲这场戏。
为掩护刘亮救出效谨,于得水独自在黑田大队据点门外阻击鬼子,子弹打光了,日军的炮弹覆盖了他的掩体。鬼子们围上来,看见弹坑里是个遍体伤痕的八路,面朝下趴着,气息全无。一个鬼子小心翼翼地用枪把于得水挑翻过来——所有鬼子都大吃一惊,于得水面带笑容,怀里抱着颗嗤嗤冒烟的手榴弹!鬼子们四散奔逃,但已经来不及了,手榴弹轰然爆炸,鬼子们纷纷倒下。。。
主摄影老崔坐在升降机上,抱着机器。当鬼子将于得水挑翻过来时,升降机在最低点,特写:于得水面带笑容,怀里的手榴弹嗤嗤冒烟;然后,升降机急剧升起,从特写快速拉成全景,鬼子四散奔逃,轰!——手榴弹爆炸了!
拍得不错,皆大欢喜。
负了重伤的于得水只身阻击鬼子
鬼子的炮弹击中于得水!
鬼子包围了于得水,以为他已经死了。
鬼子用枪把于得水挑翻过来,他们大吃一惊——于得水面露笑容,怀里的手榴弹嗤嗤冒烟!
拍完后,卢海华就坐在我边上卸妆。
不知怎么搞得,看着他我突然想到,而且马上就对他说:我觉得于得水临死前应该喊点什么。当然不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于得水最挂念的是什么?是他的四个孩子和他的老婆。对!他应该喊:虎子娘——!
唉,可惜已经拍完了。
第二天中午,跟刘总(本剧编剧、出品人、制片人)一块儿吃饭,他问我昨天于得水牺牲是怎么拍的。我给他大概讲了讲。刘总说:我觉得于得水牺牲时,应该喊点什么。
不约而合!我赶紧说:对!我也这么想!他应该喊——虎子娘!
我们都认为:《生死十日》反映出的战争中的人性,是本剧与其他战争题材影视剧最大的不同点之一。于得水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抗日英雄。作为一个人,一个朴实的好男人,他牺牲时心中肯定有所挂念,那就是他的老婆和四个孩子!
在手榴弹的爆炸轰鸣声中,回荡着“虎子娘——!”的呼喊!您想会有多么感人!
我说:我们应该下决心重拍这场戏!
刘总说:等晓龙回来,请他定吧。
第三天,晓龙导演回来了。我们跟他说了以上这些意见。
晓龙导演想了想,说道(大意,未经本人审阅):如果我们是拍艺术电影,于得水可以笑着面对死亡,因为那样可能更艺术。但是,我们拍的是电视剧。电视剧是大众艺术,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情绪。于得水喊着“虎子娘——!”与鬼子同归于尽,更为真实,更能得到观众的共鸣。
就这样,于得水牺牲了两回。大热的天,卢海华两次浑身上下涂满了油彩,两次的表演都很成功。
总造型师张红梅对卢海华饰演于得水有句评价,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响。
就仨字:够男人!
意犹未尽,还想接着说几句。
感谢编剧刘戈建,感谢导演郑晓龙,感谢卢海华,感谢张笑君,感谢所有的演员,感谢生死十日的全体弟兄们!
我们做成了一部与以往不同的战争片。
这里面包括了象于得水这样与以往不同的八路、平野这样与以往不同的鬼子;还有参加八路的江藤、自杀的高桥、给八路鞠躬送行的玲子、为日本孩子喂过奶却被鬼子杀害而死不瞑目的水生媳妇、在桥上面对鬼子高歌“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大富媳妇秀娟、死了八个爹的小矿工、为救鬼子伤兵而牺牲的杜梅。。。
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构成了《生死十日》这样一部既紧张激烈、又富有人性情感的好戏!
正如晓龙导演所说:
[size=3]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为参加过《生死十日》的创作而骄傲![/size]
这一篇不是老拙写的,转自彭心宜的博客。河友们可以看看,这帮腕儿和未来的腕儿们在一起有多“闹”!
~5.30生日派对——在枣庄~
5月30日,正好是来到枣庄一个月的时间,这天是我们小分队其中一位成员赵滨的生日,戏中外号“快嘴”,可我总不小心会把他叫成“大嘴”~~~他很苦恼,我也很苦恼,可就是改不过来,我天天“大嘴、大嘴”的这样叫着,弄的他嘴角都长了一个大水疱~~~他说都怪我~~~~也难怪,现在大家一不小心都叫他”大嘴”呢~~~~都是我的错
在消费极低的枣庄美美的吃了一顿,,随后又来到当地的“同一首歌”来庆祝我们大嘴同学~~~噢不,是快嘴同学的生日~~~~~虽然环境条件不如北京,但丝毫不影响大家浓厚的兴致~~~~请看:
很开心吧?!~~~只是我在哪呢??……xixi~~~最底下没有全脸的那个!
这就是当天的主人翁,大寿星-赵滨同学,歌声一极棒
这是我和我最喜欢的"赫本"姐姐的合影~~~都没逃过抹奶油的命运!!!
去了日本之后 才觉得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人形象 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一看就不是日本人 是个中国人穿和服或鬼子军装
日本女人 最大的特点是谦恭和顺 不管别人说什么 都回答 是呀 是呀 你说的真对呀 鞠躬点头 是很自然的日常动作 是随时随地的 跟人说话 都要频频点头 表示赞同
日本男人 对上下级说话 神态动作有很大区别 例如我的日本学生跟我说话 都是低头微侧 毕恭毕敬 绝不正眼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