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也分析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敌后/正面战场 -- Alarm

共:💬180 🌺200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佛朗哥可以赢

佛朗哥可以赢,正义未必可以战胜强权,日本全面退出后,华北会不会听重庆的还难说,日军全部撤退,对于他们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全面武装汪伪,美国武装重庆,苏联武装中共,中国国内乱成一团,苏联还会觊觎新疆内蒙,英国觊觎西藏,或者退一步,支持西藏独立,如果这个乱局这么下去,到底谁胜谁负未知之数。

前提是日本接受条约已经不存在了,我只是和大家探讨下接受和约是日本的最优选择,好象不矛盾吧?

即便土共最终依然获得胜利,但是形势比后来实际要艰难许多,日本不败的话,汪伪依旧会有支持,而且日本还有个选择,武装伪满洲国,中国人的话是得东北者得天下,东北只要依然在日本手里,中国就永无宁日,要是日本不偷袭美国,按照美国的孤立主义,他们也实在没有借口卷入这场战争,给日本占据多几年,实力再肥些,世间形势对我中华实在太可怕了。

家园 日本人当时打珍珠港可不是短视

而是因为美国人已经在石油、钢铁等方面卡日本的脖子了,这样一直下去,日本的结局就是个慢性自杀。

当时的日本人的行动如同一场赌博,如果不继续赌下去,前面得到的也迟早要失去的。

日本提前与美国结盟?这意味着日本要失去很多利益,日本人会甘心吗?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是有矛盾的,清朝时俄国等国就曾经逼日本把辽东半岛(当时是与台湾一同被割让的)归还给中国的例子。

至于汪伪,如果没有日本军队的“现场”帮助,国民党、共产党单独对付他们都够了。就是汪伪内部,也是一盘散沙、离心离德,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家园 最后通牒

日本遵守最后通牒,美国没有继续卡日本脖子的理由,而且出于对纳粹的担心,美国也不会愿意轻易的得罪日本,必要的时候还会示好,日本不继续进行在中国的战争,安心发展到手的地盘,没准还可以跟老毛子做做生意,发发战争财,对于日本而言,实在是最优选择,日本无视国力的巨大差距,贸然和老美开战,自寻死路,如果他们早知道这个结局,那么当初被日本视为无法容忍的最后通牒实在是日本最大的机遇。

无论汪伪怎样糟糕,毕竟国内还是多了股力量,鬼子不倒,汪伪就有机会撑下去,鬼子不去招惹美国人,他们安心经营朝鲜和东北,拿那边的物资供应汪伪,自己全力发展,最起码,撑几年以后,中国想要回台湾也失去了法理依据。

家园 美国为什么卡日本脖子?

就是抑制日本以后的军事行动,不是说美国偏向中国,而是日本当时已经侵犯了美国在中国等地的利益。

如果日本遵守最后通牒,不再继续打仗,手中有钢铁、石油这些物资又有什么用?

至于汪伪,只要日本一撤走(如果日本军队还留在汪伪的地盘上,恐怕就算不上遵守最后通牒),军事上只能是不堪一击,汪伪拿得出手的几个将领还是抗战晚期“曲线救国”过来的。当初老汪在与党内与老蒋斗的时候,可有什么过硬的军事力量?否则他怎么会留洋下野?那时候老汪好歹还没叛国,等到了叛国的地步,还会有谁支持他?

日本之所以要不断对外侵略,其实就是要转嫁国内矛盾,如果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真的立地成佛(应该是不可能的事),大概日本就该“赤化”了。

家园 美国人的要价没有那么高.

日本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不占领石油产区,总是不安心,看着美太平洋舰队,也睡不着觉.美国人要求的是,从印支撤军,暗示的是,解除和德国人的合作.如果日本人不是南下,而是北上,美国人恐怕也只能隔岸观火了.

家园 英美对日本的物资供应一直就不痛快,小动作不断

http://www.talkcc.org/article/273796

http://www.talkcc.org/article/274173

不要说几方利益冲突,那个时候多事之秋,哪里不需要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根本上日本获得的战略物资份额不足以支撑其战争机器的运转。日本打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很简单,战略物资供应上总是仰人鼻息,哪能干成什么大事。

至于接受美国的条件,谈判都是要以实力为基础的,因此任何条约都可以签,只有自毁长城的不能签。日本人自己都承认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力量不是老牌列强的对手,因此才不得不动用军事手段。日本即使从中国撤军,反日情绪是带不走的,英美资本立刻就会打进去,最后注定是竹篮打水。至于签订协议,不要说协议本身就不利于日本,美国人找茬翻脸的本事,日本人又不是没有领教过。39年6月一个天津(英)租界危机,不就成了7月份美国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借口。日本人其实很清楚,军事压力是日本一切谈判的基础,这个底线没有了就什么都不会有。

另外,按照日方资料,太平洋战争前的45次日美秘密谈判,27次为中国问题所充斥。很显然在中国的矛盾是当时双方的主要矛盾。美国不管提出什么表面上的要求,实际目的都是要把日本从中国挤走,这件事情上恐怕双方都没有妥协余地。日本和英美在中国的积怨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追溯到日俄战争结束,1906还是07年美国就要求东北“门户开放”,被日本拒绝;然后美国接二连三地抛出满铁平行线铺设计划(铁路沿线有驻军权利),取代大连的不冻港建设方案等等,无一不是在试探打入东北。张作霖被炸死,918的发动,原因很多,父子俩都有投靠英美之倾向,也是原因之一。老实说我觉得是决定性的,即日本看到普通的努力已经无法阻止英美渗透,因此才采取了军事行动独家占领。

家园 有种说法认为赫尔备忘录就没有“期待”日本接受

呵呵,赫尔备忘录比起日本的“甲案”“乙案”差距委实不小啊。

另一种说法认为,11月26日前几天发生在中美之间的交涉,对于美国转向强硬立场,推出赫尔备忘录起了某些作用。

家园 事后诸葛亮地看看,太平洋战争美国很赚啊

一举打垮太平洋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阉割”其尚武精神,成了美国的一条狗。现在都没翻过身来。而美国的代价并不大。

不过老实说,日俄战争期间英美就是把日本当鹰犬。鹰犬打算反抗主人了,那还了得,还不往死里打。

家园 要是日本捞一票就闪

当年日本人视美国的条件为不可容忍的,而冻结资产更是被看成宣战的举动,这些都注定了后来战争不可避免,我只是说接受条件对日本而言是其最优选择,但是他们的最优对于我们损害就太大了。

日本在华利益未必会随着其退出而全部落空,毕竟英美在那个多事之秋也并不愿意树敌太多,从其对待三国条约的不满可以看出,日本是有机会用这个和英美讨价还价要求一点补偿的。

在37年,日本人炸了美国的军舰,但是老美并没有爆发,可见当时其国内还是孤立主义占上风,而当年的老美没如今这么硬气,炸了也就忍了,要不是珍珠港,美国还真没有太好的借口介入战争,在其优先欧洲的主导思想下,亚洲尤其是远东还是能避免冲突尽量避免冲突,美国在战前不去加强菲律宾防卫,因为担心被日本视为敌对行为而不满,他们当时在远东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撑一场战争,这些从开战后兵败如山倒可以看出,所以,日本的利益还是有一定保障的,要是日本安心去经营东北朝鲜,可能还能在欧战中发点战争财,老美和UK为了确保干掉德国,愿意和苏联合作,难道会不愿意和日本合作?日本不和美国开战的话,依然保有远东最强大的海军,英美还是需要其合作,不会轻易的选择对抗,当然,小鬼子自己挖了个坑往里跳,死有余辜。

家园 捞一票就走对日本意义不大

日本资源短缺,总要依赖海外输入。除非自己掌握一定的资源,仰人鼻息是没有出路的。捞一票就走,坐吃山空,总有一天会不得不再出来“捞一票”。现在看上去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惨败,想想当时的处境,欧洲战乱,英荷弱势,主要对手只有虽然战争潜力充分,战备还十分薄弱的美国,确实是夺取南洋最好的时机。那个时候都不敢动手,就别再作大国之梦了。

家园 补充下

del

家园 关键还是9.18刺激的

del

家园 代价不大的话,可以对比韩战,越战。

用咱们的度量是不公正的。二战中的确对美国来说,取得了巨大政治利益,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人民也是做出巨大的牺牲的,这也是美国国内反对朝鲜战争的一个原因。

家园 那不就是一个远东慕尼黑吗
家园 通过鼓动独立效果远好过战争

日本其实是和德国一起进行一场赌博,他押错了宝。

说被卡脖子,日本原本就是一个资源进口的国度,而当时世界上所有重要海峡运河全部在英国手里,没有海上霸权,其他都无从谈起,直接进攻东南亚还不如去鼓动当地的民族主义势力闹独立,要是可以建立亲日的政权,对于其能源依旧有一定好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