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阿以冲突第一枪——生命岭与生命岭之战 -- 【子衿】

共:💬198 🌺1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二战时期欧洲的犹太人几乎是欲逃无门

大批国家拒绝他们的签证,这段历史还不够刻骨铭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少数给他们提供签证的外交官以及像辛德勒那样的人才会被他们记得那么深刻。有了这段经历,能够回到祖传的国土才会让他们有真正回家的感觉,而且坚持用武力捍卫。如果阿拉伯人在同以色列人的谈判中一味的强调阿拉伯人的痛苦,而不认真考虑以色列为什么会如此固执的坚守这块土地,那么阿以之间的矛盾只会永远持续下去。

家园 想当年以色列的国父国母们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勾结列强排挤巴勒斯坦人铁血建国,意气不可谓不风发,又怎会想到是把刚刚逃出焚尸炉的整个民族送来给恐怖主义当人质?想要过正常的日子,又不愿面对自己当年政治短视造成的后果,只有期待阿拉伯人永远分裂下去沉沦下去了。突然想起当年蒋介石面会田中义一时再三强调中国统一,田中则勃然变色,日本人的命运会发生在犹太人身上吗?拉宾死了,沙龙也瘫得不明不白,下克上?历史果然是惊人的相似啊。

葡萄兄好文,我却自问是写不出来的,献花。

家园 典型的女性思维方式

[COLOR=red]没有英国人, 假设有一个阿拉伯大国统治巴勒斯坦, 说不定出来一个什么腐败的国王把巴勒斯坦整个都卖给犹太人也说不定, 就同沙皇卖阿拉斯加一样。[/COLOR]

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用来为已经发生的事情辩解

家园 有点不同意见

以色列建国第二天,就遭到阿拉伯国家的灭国战争。

如果当时不铁血建国的话,那么犹太人很快就会重

新回到毒气室和焚尸炉。

窃以为挺阿诸公把焦点放在挑战1948年联合国允许

以色列建国的决议是没有抓在重点上。双方的理由,

子衿挺以的说法更有说服力。以当时的二战后国际

格局以色列建国合理合法,虽然牺牲了巴勒斯坦的

利益。如果要扯谁先来后到,正义不正义,那是车

轱辘话,永远扯不完的,也没多大意义。何况以色

列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这么多年,也不可能把

他们全赶下大海了。

以阿问题的真正关键之处,其实是葡萄兄把握的最

精准,就是以色列不肯从非法占领1967年中东战争

后的阿拉伯领土撤军。联合国对此也有决议,但以

色列拒不执行,如葡萄兄所言这是目前一切矛盾的

根源。这也是以色列从被压迫者到压迫者的一个标

志,是以色列道义上无法自圆其说的。而这一点往

往被挺以诸公所忽略和回避。

要把战场上得来的战利品,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

的确是很困难的,所以现实上以色列领导人要做

出撤军归还领土的决定需要极大智慧和勇气,何

况戈兰高地对以色列的安全至关紧要。

以色列曾经出了一个拉宾,但还是给自己人暗杀了。

话又说回来,中东如果和平了,真的对中国有利吗?

家园

中东的核心价值在石油。

如果中东分裂而和平,个人以为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现在正是农业化向工业化升级的阶段,需要大量资源。石油越便宜,对中国越有利。个人理解,分裂很难和平。这种情况是最优解,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中东统一而和平,那就很麻烦了。中东的超级强权,就可以通过石油控制世界经济。不论是古兰经,还是圣经,对中国都是不利的。

分裂而混乱,介于两者之间,是现状,也是可以接受的。

个人意见,随便说说。

家园 我的意思是

一定要建国。不要搞得那么急,多花点时间做工作----哪怕绑个草包酋长多少谈一谈划分比例,而不是明里暗里都靠联合国大国政治强加于人,今天双方也有得台下。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麻烦是自找的。抓以色列不肯从非法占领1967年中东战争后的阿拉伯领土撤军这点,固然从法理上无懈可击,但只怕阿拉伯人不这么想,在阿拉伯人眼里,恐怕从贝尔福宣言开始以色列就开始扮演压迫者了。联合国拿人家的地盘做人情,又能有什么威信可言。一开始即使从操作角度讲就是一团糟。

家园 花之,这就是正理

犹太复国主义者跟谁都谈判,就是不跟当地的人民谈。

销赃是非法的。英国人欠阿拉伯人的,不会因为转送给以色列就成了没欠。慷殖民地之慨,哪能有这么好的事。

家园 这样扯下去又回到了原点

又要开始车轱辘话了。

二战时阿拉伯支持纳粹德国,犹太人受德国迫害,这个背景不能不考虑。

否则,苏联是否应该归还北方四岛给日本,波兰凭啥割掉德国一大块地,新加坡为啥可以从马来西亚独立,蒙古为啥又可以从中国独立。如果大家再把恩怨往前追溯,整个世界就一笔糊涂账了。

家园 是这个理

一般人销赃非法,政府拍卖赃物合法,

买政府拍卖的赃物的人更是无辜

就是政府腐败,把本来不应该拍卖的,有主的东西拍卖,买东西的人仍旧合法。受损者要是想讨个公道,

应该找政府赔偿损失,而不是抡砖头去拍买东西的人

家园 我个人就中国利益立场的阿以冲突立场取舍

我想关于阿以冲突的来龙去脉大家争执的也差不多了,我们就现在争论的问题来看,阿以冲突的不但复杂而且牵连甚广.如果没有自己的基本立场,我看谁对谁错多少年也争论不清楚的.就个人而说,阿以双方都有自己可以理解的原因,但是同样都有被人反感的行为,所以我就选了从中国利用出发的角度,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就当前的阿以冲突,我坚持的是以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基础来判断.以色列不承认巴勒斯坦国,分割与侵占阿拉伯国家的被占领土事实就在那里,这里以色列不占理.至于以色列为什么这样做,和他占不占了法理没有太大关系.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由于中国在联合国的有利位置,所以我承认联合国对阿以有关问题决议的合法地位.这里我不粉饰,联合国是大国利益角逐工具的地位,所以承认联合国对阿以有关问题决议的合法地位是因为这个对中国有利,并不是我承认大国慷阿拉伯人之慨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合理性.

在西方法律里有一条叫善意获得的制度,这个就是说,通过交换获得动产的一方并不知道转移财产的一方并无动产处置权,改动产所有权归属善意获得该动产的一方.不过,这个善意获得不适用于不动产.这个就是,我认为在哪怕以定居人数来决定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立国合理的基础上来看以色列立国,以色列都有理亏的地方.

由于联合国既是一个大国角逐的场所,也是一个相互妥协的所在.要解决阿以今天的冲突,谈谁占理多谁理亏多,对解决问题并无实际意义.所以从中国利益来看,沙特的有关以色列退还1967年后侵占阿拉伯领土的提案,实际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也是为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所接受的,对于中国来说这个点也是能在阿以之间寻找平衡的一个点.在我们无能力介入中东问题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后唯一可以接受的点.最终要实现,需要阿以双方的努力与诚意.但是很显然,今天冲突的双方努力与诚意远远不够.

最后,我在阿以问题里始终如一的反对的是以<圣经>为合法依据来为以色列立国解说,这样对于中国的长久利益尤其是中国众多的领土问题争端是危险的.第二我也对原住民自然继承土地所有权说有保留意见.在我看来这个原住民自然继承土地所有权只因限于一个国家之中,而对于国家和国家之间则要看具体情况.这个也是出于对中国实际问题尤其是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的领土问题的考虑.最后,对于阿以冲突的解决,我依旧从中国利益的观点出发,认为通过协商也彼此妥协解决问题最合适.否则一旦获得大国(这里几乎专指美国)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胡来的先例一开,对解决中国周边国家冲突与中国统一问题都是莫大的威胁,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家园 帮没有代表性的政府销赃就是不合法

无非你认为英国殖民地政府有合法权力出卖他们根本无法代表的阿拉伯人权益而已,这种殖民主义的帮凶道理还讲什么呢。

帮贼销赃,就得有吐出来的觉悟。英国殖民政府就是那个贼。以色列国就是那个销赃的。

家园 又来无视历史了

自己查查在英国军旗下跟纳粹作战的巴勒斯坦人有多少吧。有些阿拉伯人帮德国人不假,但并不是全部阿拉伯人都站纳粹那边的。不然纳粹里头就没犹太人英国人?

和稀泥不是这样的,北方四岛有几百万难民被剥夺家园土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土地比例是多少?波兰跟德国的烂帐能跟阿拉伯以色列比?很清楚的对错,为什么就无视呢?

家园 对了,下面等着你回复。

奥斯曼帝国怎么反犹令到阿拉伯人得益了?

家园 势利小人到这种份上真是丑陋到了极点

按阁下的逻辑,有关中国许多的历史问题有的到现在依然是现实问题就得重新翻案了。

第一,在印度独立之前,当时印度当地有殖民政府,殖民当局的上面还有英伦三岛的大英帝国政府,而根据英国殖民当局非法窃取中国领土而炮制的麦克马洪线,那么按照这种政府销赃理论,中国应该就中印边境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和英国政府打交道了。因为印度只不过不过是转手接赃而已,所以不存在什么中印边界问题。

第二,清末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政府把自己在中国东北取得的利益转让给日本政府,对日本人而言也应算是心安理得,中国政府就此和日本据理力争纯属无理取闹了。一站之后,日本又通过国联这一当时的“联合国”组织获得了德国人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这不但是政府更上升到了“联合国”,看来更是合理合法的。由此引发的中国五四运动纯粹是一帮中国学生践踏国际公法公理的无法无天的“强盗”逻辑和行为了?

家园 如果您把那些人身攻击的词语去掉,你会在这里得到更多的尊重

具体到你的反驳,第二点你也明确说,在俄国夺取前那些领土和权力本属于中国(清帝国)。而巴勒斯坦在被英国夺取前并不属于现在的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而属于土耳其奥托曼帝国。所以您这个例子与巴以冲突没有什么可比性。

至于第一点,如果你说属实(那些领土本来确属中国),那么情况与第二点一样,还是没有可比性。如果你说不确(不能确定那些领土本属中国),那么就更无关联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