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阿以冲突第一枪——生命岭与生命岭之战 -- 【子衿】

共:💬198 🌺1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阿以冲突第一枪——生命岭与生命岭之战

    阿以冲突第一枪——生命岭与生命岭之战

      从以色列最北部的第一大城八人镇(Kiryat Shmona)沿90号公路北行数分钟,跟随“生命岭公园”的标记左转后右转,便看到一大片停车场。把车停好,沿树荫遮蔽的石头路走上几十米,便到了一个视野开阔的大平台,这便是生命岭(Tel Hai)了。

      这是早春二月一个微有阴云但却阳光灿烂的午后,我站在平台上,放眼东望,上加利利胡腊山谷大片的田野与野地的青葱翠绿掩映着色彩斑斓的民居建筑,近处的怒放的野花辉映着远方戈兰高地上的黑蒙山主峰,主峰上皑皑的积雪在午后斜射的阳光下清晰可见。在我身后十几米的地方,一尊石雕的雄狮长鬃猎猎,向着雪峰的方向仰天怒吼。雄狮身下是一座坚实的纪念碑,碑东侧上方刻着一句铁骨铮铮的希伯来语:“为祖国而死是美好的。”下边排列着八个犹太人的名字,第三个便是大名鼎鼎的约瑟夫.特朗皮多尔。

      那天我们在黑蒙山的冰天雪地里跋涉了一个上午,在主峰的咖啡馆用过简单的午饭,开车一个小时,便来到春色无边的生命岭。晚上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小山城Rosh Pina订了一个美丽浪漫的林中木屋,距生命岭不过行车半个多小时而已。无需赶路,下午的时间便是自由的。那个下午生命岭公园内没有任何游人,只是在入口处有两三个工人在修建一个全新的大门,偶尔传来几声粗壮的吆喝。此外便是山谷里的鸟鸣。整个下午我们便在那一片寂静而又盎然的春意里,坐在八人墓前,沉思特朗皮多尔的故事、生命岭犹太村的命运、以及八十六年年前那场血腥的战斗。

      生命岭犹太村始建于1918年,第三次犹太移民浪潮开始之前。经过两次移民浪潮,数以万计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已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且没有跟巴勒斯坦人或阿拉伯人发生实质性冲突。跟今天很多人所谓犹太移民挤压了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的误解完全不同,那时的巴勒斯坦荒凉贫瘠,人烟稀少,马克.吐温在1867年游览了巴勒斯坦之后在《傻子国外旅行记》中把这块地方描写成世界上最凄凉的地方。实际上仅“凄凉”两个字还无法概括当时的荒芜。西部沿海平原、加利利的耶斯烈山谷、胡腊山谷等今天被认为是肥沃良田的地方当时都是蚊虫成群,疟疾肆虐的沼泽地带。犹太移民先驱从阿拉伯人手中买下这些当时不适合居住耕作的土地,运用现代治理沼泽的技术,排干积水,开发了大量良田。这些移民的开发和犹太村落的建立不仅没有损害当地阿拉伯居民的任何利益,反而给阿拉伯人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因此到1920年为止,圣地阿犹两族的关系总体上是和睦的。不仅没有流血事件发生,而且早期的犹太居民点根本没有任何自卫武装,居民点的治安是靠雇佣阿拉伯守望者来维持的。

      不仅如此,当时犹太复国主义者跟阿拉伯民族主体的关系也同样是融洽的。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魏兹曼与阿拉伯民族代表团团长、汉志王国(今沙特阿拉伯前身的一部分)的菲萨尔王子签订了《菲萨尔—魏兹曼协议》。该协议明确规定阿拉伯民族承认《贝尔福宣言》的精神,支持犹太民族在不损害非犹太居民利益的同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民族家园的努力(包括向巴勒斯坦地区进行大规模移民),并且要求犹太人帮助当地居民以及未来成立的阿拉伯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经济,同时规定任何争议都应交给英国托管当局仲裁决定。不过费萨尔在签订这份协议之前手书了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英国人必须让前奥斯曼统治地区成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这一条件并不难理解,由于当时的巴勒斯坦统治者是英国,阿拉伯人并没有权力跟犹太达成土地协定,所以协议生效的唯一可能性便是巴勒斯坦成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

      这份协议后来因英法瓜分了前奥斯曼帝国领土,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没能成立而失效。但协议签订的本身却有力地说明了一些今天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当时的现实:1919年阿拉伯民族主体跟1947年的联合国多数国家一样,不仅承认犹太民族回归家园的历史权利和现实可能性,而且支持这一行动。协议中有关巴勒斯坦非犹太民族权利的规定以及对犹太人帮助当地居民发展经济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巴勒斯坦的现实:这块贫瘠荒凉的土地上有给两个民族共同生存的足够空间,犹太人的回归对当地阿拉伯经济的发展有利无害。

      对这份协议的唯一有份量的批评是协议双方都没有跟巴勒斯坦当地人商量。但这批评同样是纸上谈兵。当时的巴勒斯坦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巴勒斯坦人自己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力代表机构可以跟犹太人谈判。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市长当时曾表示抗议,但他也只能代表耶路撒冷的部分阿拉伯居民(他的敌对家族不能包括在内),总不能让犹太人挨家挨户地去跟巴勒斯坦人签字吧。此外,今天阿拉伯各国的边界当时还不存在,菲萨尔王子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里那位阿拉伯起义军的领袖,他根本就认为巴勒斯坦是他未来的大叙利亚王国的一部分,既然这个王国的合法性是靠他打击土耳其军队的战功建立起来的,他当然有权处置他的领土,何况他还是整个阿拉伯民族在巴黎和会上的代表。事实上,菲萨尔王子也是当时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唯一能找到的阿拉伯民族权力代表。为了跟他达成协议,魏兹曼从1918年6月起三次跟他当面谈判,表明犹太复国主义并不像今天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完全不顾阿拉伯人的态度。

      巴黎和会之后,英法之间达成协议,由英国统治巴勒斯坦,法国统治叙利亚。由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在上加利利地区的历史分界不清,英国在当年从那里撤出了自己的统治力量,暂时交由法国管理,以等待更进一步的决定。菲萨尔对英国不让阿拉伯国家独立已然不满,更不肯向法国人乖乖称臣,便支持上加利利地区的阿拉伯人暴动,对抗法国当局的统治,一时间,这一地区不断爆发双方的袭击战,陷入一片混乱。

      生命岭之战便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下发生的。当时的上加利利地区只有四个犹太村落:生命岭村、北边不远处的吉拉德村、黎巴嫩边界的米图拉村、以及哈姆拉。村中居民不多,且多属于犹太复国主义团体的成员。在英国宣布撤退之前,世界犹太复国主义领导层考虑到当地可能出现的混乱局势,要求巴勒斯坦当地的犹太领导人考虑撤出这四个村子。这一要求被当地的犹太领导人拒绝了。当时看来,他们拒绝的理由是充分的。这四个村子的土地是犹太人出钱购买的,其居民是在英国当局的同意下合法入住的,四个村子跟周边阿拉伯居民关系良好,并无冲突历史;最重要的是:阿拉伯人暴动的对象是法国当局,跟犹太人没有任何关系。犹太人自己也并不喜欢上加利利并入法国统治区,因为这意味着犹太人未来民族家园的减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地区的犹太人跟阿拉伯暴动者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因此,他们有理由相信阿拉伯人不会进攻这些村子。然而他们想错了,由于这四个村子升平日久,没有任何自卫武装,很快便成了暴动者的袭击目标。虽然没造成人员伤亡,但到1919年底,米图拉村已经被暴动者毁坏殆尽,大部居民不得不撤离,其他村落也遭到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犹太领导人于1920年初选派特朗皮多尔去北方,帮助这几个村落组织自卫力量。

      约瑟夫.特朗皮多尔1880 年出生于俄国犹太家庭。他是犹太人失去祖国土地近两千年后出现的第一位《圣经》意义上的战争英雄。他起先效力于沙俄军队,在日俄战争中被打断了一条胳膊。他作战勇猛顽强,有“战场雄狮”之称,获得过沙俄全部四种最高级别的勇敢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帮助英国人筹建并指挥了近两千年来的第一支犹太部队。战后他回到巴勒斯坦投身复国主义运动,并因他的军事天赋而受到器重。

      生命岭之战发生于1920年3月1日,关于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一个故事把特朗皮多尔描写成了一个英雄,我们姑且称之为英雄版;另一个故事将他描写成受难者,我们姑且称之为牺牲版。

      按照英雄版的说法,当天清晨便有数百名阿拉伯武装分子进攻生命岭,被特朗皮多尔率领手下的36名战士(其中有两名女兵)打退。不久更多的武装分子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被再次打退。败退的阿拉伯武装分子呼朋引类,不久便招来了两千多名贝都因武装人员包围了生命岭。这时一个贝都因酋长率领一批武装分子打着白旗来到村前,要求与特朗皮多尔谈判,但特朗皮多尔一出现,阿拉伯人便掏出武器,开始射击,随后便转身逃跑了。特朗皮多尔和他的七名战友倒在了血泊中。腹部受伤的特朗皮多尔是当天晚上去世的,死前对他的战友们说:“没什么,为祖国而死是美好的。”

      按照牺牲版的说法,阿拉伯武装分子包围了生命岭之后便要求进入犹太村搜查,声称他们怀疑犹太村内藏有法国士兵。特朗皮多尔信以为真,便放他们进入村内。结果他们在村内大开杀戒,打死七人,特朗皮多尔本人腹部中弹,当天晚上在被送往附近吉拉德村救治时死在路上,死前对他的战友们说:“没什么,为祖国而死是美好的。”

      虽然两个版本的故事不尽相同,但比较来看,事情的轮廓是清晰的。进攻的阿拉伯人在人数上远远压倒犹太守护者,进攻和屠杀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行为。大约是受此前两个民族间和睦气氛的影响,特朗皮多尔对进攻者显然抱有某种程度的幻想,因此同意出面谈判或者让他们进村。战斗的结局也很清楚,第一批八名犹太复国主义者倒在了阿拉伯人的枪口下。特朗皮尔多是身负重伤后于当晚去世的,死前留下了那句铮铮名言。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立场问题

      如果有人阅读一下有关文献的话,可以发现我的立场就是阿拉伯人的立场,而楼主的立场就是以色列的立场。我们所用的观点论据,都是炒到烂的阿以双方观点。例如以方学者一直咬着不放的就是48年立国时没有巴国存在这一点作为没有损害当地居民权益的证据。

      所以,不战了。对方沿用的不是丛林法则,就是殖民主义,还有就是赤裸裸的侵略。当双方的价值观完全没有融合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好辩论的。

      最后,提醒一下读者在看文章时要注意的一点,文章里头那位战争英雄最后那句话的引申意义。

      • 家园 不要非黑即白的看问题好不?
      • 家园 其实,不全是立场问题。

        其实,这是个逻辑或者说思路的问题。

        中国才从半殖民地的谷低中走出来没多久,许多人就已经在用殖民者的逻辑思考问题了。

        中国被大国当筹码,中国的利益被大国牺牲来牺牲去的日子才过去了几天?许多人就已经跟着把别人当筹码,牺牲他人利益的大国的思路举一反三。

        中国历经无数的反抗,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才避免了继续在谷底徘徊,现在就有人对我们说:牺牲你的利益是不对的,但是用暴力反抗则是件更糟的事情。你利益被人出卖当然不好,但是不遵守决议就是件更糟的事情。

        所以,我奉劝某些人去看看王崴的《被侮辱,被损害,以及被歪曲的》(河里就有),不难发现,把几个名词改动一下,就能反映出现在的情景。

        • 家园 怎么说呢?

          所谓的这些立场,以及和中国的感情连接都是XX!

          一个中国人对这个有什么立场?欧美对以色列的立场不一致,阿拉伯对真主党/巴勒斯坦的立场都不一致。一个外人情况还没摸清楚,“立场”到先建立了,那不是扯淡嘛。

          你对阿拉人或者以色列人有同情心,他们对中国人有吗?你能确定吗?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其他。诸位在屁股坐下去之前,还是先看看板凳是不是好的,是不是缺条腿什么的,别一坐下去就摔一跟头。

          • 家园 此言显然逻辑不正确。

            你对阿拉人或者以色列人有同情心,他们对中国人有吗?你能确定吗?

            同情心是好的。

            难道你的同情心需要有前提条件才成立吗?如果那样,你的同情心就不是真心的。

            你有善良的同情心,不需要前提条件,你不需要知道对方有没有同情你的心。

          • 家园 此言显然逻辑不正确。

            国家有国家的立场,我理解并赞同支持中国在这件事的立场和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个人不能有个人的倾向,更何况你怎么就能肯定我

            情况还没摸清楚,“立场”到先建立了
            ?假如你的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很容易就能得出荒谬的结论,那就是任何与你无关的事情你都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和倾向。因为你是外人,因为你情况还没摸清楚。

            你对阿拉人或者以色列人有同情心,他们对中国人有吗?你能确定吗?

            我为啥要确定他们对中国人有没有同情心?按照你的逻辑,又只能得出荒谬的结论,那就是你不能对任何人有任何感情,在你确定这个人对你有相同的感情之前,问题是这个人在不能确定你对他(她)有相同的感情之前也是不会对你有相同的感情的,所以......。

            • 家园 呵呵

              可惜在你们的文章中,只看到感情,而没有看到逻辑

              中国才从半殖民地的谷低中走出来没多久,许多人就已经在用殖民者的逻辑思考问题了
              不完全明白别人的事情为什么就这么容易和中国的历史挂上钩。如果要挂上钩那么美国也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建国的,为什么大家的立场没有和美国一致呢?

              这里所提到的很多理由,同情伊斯兰人民的反抗殖民统治,反对的讲阿拉伯的政治不民主,想想过这些理由对另外一方有多大的说服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什么用?

              至于说个人的倾向,你倾向巴方,背后真正的理由是什么?不要跟我说因为你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这个理由太大,太廉价了。你真正看到,并且同情他们的苦难吗,同样犹太人呢?上下嘴唇一碰,就可以说我支持巴(以)方.

              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容易失去,廉价的同情和廉价的支持从来都不会保证太久。

              • 呵呵
                家园 你没有看到逻辑是因为你不愿意看到逻辑,

                或者说,你看到了逻辑却以为看到的是感情。

                太阳下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相同性质的事情,相互挂钩有什么奇怪的?美国建国不但有着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的一面,同样有着打压印第安人,墨西哥人的一面,至于现在那更是不用提,你只看那相同的一面,无视不同的一面是不是太有选择性了点?

                这里所提到的很多理由,同情伊斯兰人民的反抗殖民统治,反对的讲阿拉伯的政治不民主,想想过这些理由对另外一方有多大的说服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什么用?

                那要看你如何定义这个“有用”,当然,河友们都是一些小人物,影响不了国际大局,所以这些争论就没用?如果你是这个逻辑的话,我建议你再也不要上任何论坛了,因为那“没用”。

                还是要看你如何定义这个“真正看到”,假如你的意思是亲眼目睹的话,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真正看到,如果你认为必须亲眼目睹才有发言权的话,我没什么话好说的,只能说你有发言权的事情一定不多。

                我倾向巴方的理由也许在你看来又廉价又假大空,那又如何?重要的是,我有我自己的想法,而你无权对此指手划脚妄加评论。

        • 家园 呵呵,看问题要讲逻辑,要公正,就不能感情用事

          就要离开中国的历史,乃至立场看问题,

          怨有头, 债有主,被人欺负当然要寻求公正,可是

          不应该对着同样是被人欺负的第三者去

          要讲中国人的利益,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即便谈中国人的利益,国人既有被殖民者欺负的历史

          又有被土著蛮横欺负的历史

          作为移民海外的华人, 后者更关系切身利益一些

          • 家园 无论从什么法律角度上说尤其是西方法律上说,以色列是利益

            相关方,不可能摆脱阿以问题的发生的因果关系,其承担的责任只在主要和次要的差异,如果连这个也试图否认那就不要谈逻辑.还有离开中国的历史与立场谈中东问题,那么你的立场与出发点在哪里.这里最好别说什么普世的价值与正义,这样的价值与公义从来就不存在.

            • 家园 既然要谈公义,当然要脱离中国的利益

              这才是最基本的逻辑,

              公理就是公理,你说普世的,也不差,

              公义没有绝对的,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存在的,

              任何道义上的批评和谴责,其基本点就是这些批评和谴责所基于的道德观念是双方都认可的,否则才真是没有任何意义。

              言利也可以,就不要挂着公理的外衣

              以色列是利益相关方,这和责任是两码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