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一 -- 大驿土猴

共:💬199 🌺7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想到咱还挺能喝

家园
家园 敬这位马老英雄一朵花

杀人放火现世报,要是俺抓住这帮鬼子,这个武工队长也可也无所谓。

家园 【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十一

感谢天涯的大国指正。

关于行军,问过了猴爸爸,的确是土猴弄错了。走了三个半小时没错,但路程不是三十多公里。三十公里的说法是按照公路的里程算的,因为要过条小河,汽车要顺公路绕远才有桥过河,而猴爸爸他们行军回军工可走村屯路,属于超了近路。至于近路有多近,土猴就弄不清了,不过70年新疆民兵冬季拉练正常的行军速度为每小时五公里,急行军六公里,强行军可达七至八公里,算起来应该差不多二十来公里。

(资料来源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3/11027561/20060920/13638405.html)

关于喝酒,土猴可没瞎吹。军工能喝好喝之人很多,比如刘居英院长,就已达喜而能品的境界了,而且品酒水平不低,名声在外,据说哈尔滨酒厂每出一种新酒都要请他去品评的。至于能喝之人,还有个小故事:军工会餐时白酒都是一次上齐,不准再要,所以好多能喝的总觉得不够,学员队有位指导员叫王大为的既是这类人中的一个。有次会餐,好像是“反贪污、反浪费”之后的事了,例行的会餐不再上整瓶的白酒,而是用盛汤的大海碗盛满散装白干,谁喝谁舀。系政委知道他能喝,指着一大海碗白酒开玩笑说:“王大卫,喝下去!”没想到王指导员二话不说,捧起碗来一饮而尽,把大家吓得目瞪口呆。虽说喝完就歪歪斜斜找地方睡觉去了,但这一下也成就了军工酒量第一的威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军工人的酒风一向豪迈,会餐每人半斤酒的标准其实不算高。据猴爸爸回忆,那天喝醉的没几个,会餐之后,大家还在军人俱乐部看了哈尔滨歌舞团的演出和电影《牛虻》。之所以能记得这般清楚,是因为牛虻最后指挥行刑队枪毙了自己,让猴爸爸大惑不解好多年。这样看来,当时的确是没喝多。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十一

入伍之后,回到军工学院,大家的预科学习生活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式上课之前,10月11日,每人先发了一大堆学习用具,包括全套的绘图仪、计算尺,还有英雄牌的自来水钢笔、中华牌的绘图铅笔、两用的绘图橡皮、硬皮的笔记本、16开的作业本等等。猴爸爸估算了一下,按文具店里的价格计算,这次发放的文具大约价值一百五十多元,加上上次发的一批大约八十元左右,仅文具一项就有二百三四十元,相当于一个徒工一年的收入了。拿现在的标准讲,差不多相当于每人发了台万把块的笔记本,这条件就在今天放眼世界也没几家能赶上吧!军工在教学上向来不惜工本,投入之大,几近奢华。据苏联首席顾问的翻译外号“中国通”的浦达科说很多刚到军工的苏联专家看到军工的实验室都非常惊讶,因为在苏联都很难看到设备如此高档、器材如此完善的实验室,而且东西还都是新的,科研用品又好又多、随要随有,搞科研的条件简直太好了。

拿到课表之后,各学员班的正副班长就在排长的带领下到各个教学楼熟悉教室。军工治校极严,单在教学过程中就有6严,即严肃的教学态度,严密的教学组织,严格的教学管理,严谨的教学作风,严整的教学秩序,严明的教学纪律。这严明的教学纪律,首要一条,就是要求上课不迟到。军工校园广大,尤其是11号楼与31号楼距离颇远,其中还有一些保密的禁区不能穿越。带队班长要在规定要求的17分钟内带领大家转移教室完毕,就必须熟悉教室位置,熟悉学院道路,这样有时还得跑步才来得及。曾有1系的一位一年级班长把教室号的0看成是6带着学员跑错了教室,结果迟到5分钟被全院通报批评。不但对学员这样要求,对教员也是一样,有教员曾因误课3分钟而被警告处分。为什么迟到与否能够这么精确呢?军工每间教室都挂着电钟,时间统一,一分不差,谁也不能蒙混过关。猴爸爸他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教室转完,规划出了最短路线、备选路线,安排好了上厕所、整仪容的时间计划,做到了心中有底、调度有方。

然后就是整个预科连、排、班长开会,排定值日、值班的时间表,制订学员岗哨的排班计划。为了培养学员的军人气质和作风,军工的学员们要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站岗执勤,一般教学楼设步枪双岗,宿舍楼设手枪单岗,其他单位的岗哨和园区内的巡逻队由警卫部队负责,学员不参与。预科的学员只在宿舍楼站岗值班,岗哨两小时一班,由当日的值班员轮流担任哨兵。为了锻炼学员的管理能力,从预科开始,学员就要轮流参加学院的值班勤务,值班员一次值班24小时,值班其间就不上课了,耽误的课程自己想办法补。每次值班,都是从黄昏开始。先到院办1号楼广场前集合,向院总值班员领受值班任务。院总值班员都是由各部部长或各系主任担任,发布值班命令时给大家讲讲已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事项等等,指示完毕,全院的值班员在军乐队的军乐声中接受总值班员检阅,然后就在各系值班员带领下到各个值班室接班。接班的值班员同当日的值班员共同清点武器、弹药、器材之后,签字交接,再向系值班员电话报告,就开始值班了。一个学期下来,每人能轮上三五回,并不算多。

10月12日,徐立行教育长给大家作了报告。徐立行少将是上海人,说起话来不温不火,不过轻快的江南吴语口音让没接触过几个南方人的猴爸爸乍听起来比较费劲,只记得强调了预科学习的重要性,具体的内容一点也没记下来。

10月13日,预科的教材发了下来,课本、参考书、相关资料、练习题、图集,加一块儿有二十几本书,摞起来半米多厚,把大家吓了一跳,高中三年所有的教科书都算上也没这么多吧!翻开来瞧瞧内容,一下子都有些懵了,像数、理、化这些课程,讲的还是中学学过的那些东西,可是练习的题目却不是一般的难,粗粗一看,有很多竟不知该从何下手,不禁心焦起来。要知道预科结束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升入本科的,军工的规矩是一门不及格可以补考,两门不及格必须留级,三门不及格卷铺盖走人——不管是谁直接开除,眼看着这么多题目不会做如何不让人着急?!后来才了解到,军工的预科教员都是从全国抽调来的优秀中学教师,个个深悉教育之道。为了让学员们能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中学已经学过的基础知识,必需打压一下这帮骄傲得尾巴快翘到天上去的天之骄子。教员们编教材时选的都是世界一流的艰深材料,比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几本教材就是直接选自英国的皇家数学协会,让猴爸爸他们好好体会了一下什么叫作天外有天。

14日星期天,检查、评比了各班的内务,各个学员俱乐部又活跃了起来,出黑板报,组织各种活动,热热闹闹玩儿了一整天。到了15日,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关键词(Tags): #哈军工
家园 【原创】

沙发

家园 板凳!献花一朵。
家园 一花双宝,端的是好帖!
家园 哈军工啊

父亲那一辈人的理想

家园 从11号楼到31号楼,我一向是骑自行车过去

要走过去而不迟到,确实比较难。后来还有打摩的去的,真是有钱人啊。

家园 好文,花

优厚的待遇伴随的是近似严酷的要求,作为将来国家的栋梁也不容易啊,对比现在的D学生真是天上地下泾渭分明!

家园 严格的教育,优厚的待遇,必然培养人才
家园 【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十二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十二

深秋过后,渐入冬季的哈尔滨,天黑得早,亮得晚,一点点变得昼短夜长。10月15日起床号响起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大家整理好内务到宿舍门前的操场集合,那时东方的天空才开始泛白,朦朦胧胧看到操场上已经有了一队人。当时谁也没在意,等到整队完毕,各连连长报告时,才知道那是预科的各位首长。原以为领导们是来视察早操情况的,可是看到各位头头口号响亮,步伐整齐地跑在预科连队的排头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帮大官是来和大家一起出操的。在军工,各科系自主任以下所有机关人员一律与本科系学员共同出早操,院办人员自院长以下同警卫部队一起出早操,也就是说只要是军工的军人,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在军工就得出操。军工的早操,晨跑之后就是队列练习,天气回暖后一周还有两次要练瞄准。头一回看着人到中年的领导们和大家一样满操场踢正步,猴爸爸他们士气高昂,把冻硬的地面跺得哐哐直响,兴奋得动作都有些走形了。

军工对于军姿队列的重视,源自于对军容风纪的严格要求。建院之初,打游击出身的新中国军人们的举止做派被苏联专家们评价为“穿军装的老百姓”,可见当时军容不整之状。曾有一次,奥列霍夫带着不服不忿的各部、系领导站在当时做办公楼的王字楼房顶,挨个评点经过楼前的各个军人的军容军姿,结果竟无一人合乎条令要求。陈赓院长得知此事之后,痛下决心,不但要按着正规化要求建院,还要按着正规化要求治院。全面引进的苏军各项规章制度、条例条令汇编之后有两百多万字,规定之详细从穿衣戴帽到言谈举止、从吃喝拉撒到行止坐卧、从抽屉内文具课本的摆放位置到学院生活中各种仪式的行为规范可谓无所不包。全院上下按着苏军条例全面整顿军容风纪,逐步制定出了富有我军特点的《军人行为准则》、《一日生活制度》、《值星值日制度》等等一系列条令、规章,渐渐形成了一日生活制度化,作风纪律战斗化,军容举止制式化,内务卫生整齐化,院区建设清洁化的治院模式,打造出了军工严整的生活秩序。经过了几年每天坚持不懈的军姿队列操练出来的军工人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无论走到哪里都自动地两人成伍,三人成列,整齐的军容、严明的风纪让英姿勃勃的学员们周日出游之际常引得众人瞩目,成了哈尔滨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军工正常的授课时间从早八点开始,实行苏联的“六节一贯制”,从早晨一直上到下午两点才能吃午饭,让人很不习惯。苏军的条令中有许多类似的不合情理的规矩,说不上是传统还是习惯使然,总之是让中国人实行起来感觉相当的不舒服。当时一切要向苏联看齐,在苏联顾问的坚持下,没人敢质疑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偶有修改也是小打小闹,不敢大动。直到苏联顾问撤离之后,诸如此类的偏颇之处才得以彻底更改。午饭后一般是自习课,有时会安排体育课,每周一般不超过42课时,每学期一般不超过八门课,与军工头两届学员相比,由于朝鲜战争的结束,课程安排要松多了。预科学员的课程安排特殊一些——军事课程较多,军事理论课之外还安排了很多的演练和演习,有时会拉到演习场地一练几天,开枪放炮,火药味十足。

10月15日,猴爸爸的第一堂课是学习使用计算尺。现在说起计算尺这种老古董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东西是个什么样子了,土猴家里现在还珍藏着一个,是猴爸爸在军工时用过的。计算尺由三根大约一厘米宽的木条组成,一尺多长。上下两根木条的两端固定在一起,中间一根可以左右推拉。白漆为底的木条正反两面标注着细密的黑色刻度和数字,一个寸许宽窄可以左右移动的透明有机玻璃套子套在尺子中间。那有机玻璃套子中间竖刻着一道黑线,计算时就是依靠这道黑线对齐木条上的刻度,推拉中间的木条得出计算的结果。在电子计算器尚未出现的年代,要快速计算对数、开方、什么正弦、余弦之类就靠它了。讲课的是位年轻的中尉教员,言语生动、板书漂亮、教具操作十分熟练,两节课下来,不但让大家轻松地学会了如何用计算尺作加、减、乘、除,还成功地引发了学员们对于计算尺的好奇心,为下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经过几年的反复锤炼,预科教员们自编的教案已经相当的成熟,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集体备课时几经推敲的结果,并且在听课的苏联专家的苛求之下作过多次修改,结合教员们的授课技巧,让猴爸爸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三四节课是代数课,还是在王字楼,全排的学员行进间整队,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走廊的右侧快步换教室,走廊中间是留给教员的通道。整个预科教学楼内,只有唰唰的脚步声,偶有几人低语几句,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气氛肃然。

上代数课的是位中年的女教员,原以为复习中学的代数会轻松一些,哪成想全不是那么回事。对于教材的内容多是提示性的讲解,不但速度快,而且分量足,九十分钟的一堂课,翻翻课本讲完了二十多页,比中学两个星期讲的都多。尤其是对原理的使用技巧和解题的思路方法,都是中学从没教过的,教材中的对此的论述也是提点性质,完全比不上教员讲授的详细和丰富,这就必需大量地记课堂笔记。猴爸爸手忙脚乱,总觉得顾得上听就顾不上记,紧紧张张两节课上完,16开的笔记本写满了二十来页,累得手都酸了。看看布置的课后练习题,十几道题一个比一个绕人,虽然教员只要求尽量完成,可学员们都是各个学校挑选出的拔尖人物,争强好胜惯了,谁好意思服输认栽?在军工,条令要求所有课后作业必须个人独立完成,以此培养学员工作以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记可以互相抄,习题必须自己做,而对于课后的练习题,集中讲解时教员并不是每一道题目都会详细说明,所以学员中常有一道题琢磨几个月才做出来的事情。

五六节课在十二点以后,考虑到这时候学员多数都已经饿了,所以为了让大家集中精力,课表上安排的大多是一些需要动手的课程。猴爸爸的第三堂课是战术课,全排整队,跑步到二系的轻武器专修室上课。进门一看,桌上、地上摆满了枪炮,机枪、步枪、冲锋枪,进攻、防御手榴弹,反坦克手雷、火箭筒,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拉发雷、触发雷、电发火地雷,等等等等一应俱全,甚至连高射机枪和工兵用的喷火器、爆破筒都有。教员主要讲解了班、排、连常用武器的配置方式、介绍了各种武器的威力、特点和使用方法,还献宝似的从保密箱中拿出来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给大家传看。听教员说连以下常用武器都要进行使用考核,猴爸爸他们不禁跃跃欲试。虽说拢共也就打过九发子弹,不过这时候已经没人拿自己当新手了,反而对这些喷火冒烟的东西上了瘾,每周擦枪的时候都心里痒痒的恨不能找个机会再打个几枪。这下连炮都有的玩了,怎能不乐得嘴裂到耳朵后面去?不管肚子饿得咕咕直叫,猴爸爸一脸兴奋盯着无后坐力炮,总也想象不出这种一打两头冒火的玩意儿炮尾焰喷出十五米是个怎样的景象,真是好期待呀!

吃过了午饭,下午的时间就可以自己支配了,大家都在整理笔记、复习、做作业,忙得头都不抬。回顾课堂所学,内容之多让猴爸爸猛一下真有些不适应,毕竟教学方式与中学相比是大不相同了,教员讲得少,复习的内容多,教员只讲重点,复习却要全面,只有依据课堂笔记和参考书,对照着教学大纲,才能把学习内容一点点连贯、系统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时间,看一看,代数题只作出了两道。心中着急,匆匆吃了晚饭,推掉俱乐部的活动,继续跟代数拼命。绞尽脑汁又做出了两道,其余的竟然不知该如何措手,明明是中学已经学过的内容哇!哀叹之余,熄灯号响起,算一算代数题完成的还不到三分之一。

上课的第一天,代数作业让猴爸爸备受打击,带着满心的挫败感沉沉睡去。

关键词(Tags): #哈军工
家园 沙发
家园 现在的哈军工还有首长出操的习惯么?

能做到这个的部队都不多了...

家园 先献花

再回复,最后再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