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一 -- 大驿土猴

共:💬199 🌺7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一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一

说起哈军工,它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曾经是中国军事工程技术的最高学府,是全亚洲最大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海、陆、空三大军种、诸多兵种、数十个专业学科科研教学全部集成在一所院校里的超级综合军事技术学院。从1953年建校到1970年拆校分建,哈军工只存在了17年。现在还知道它、记得它的国人怕是不多了,不过这应该不包括哈尔滨人。

哈军工之所以叫哈军工,就是因为学院建在哈尔滨。具体地点在南岗区文庙街,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位置。不过你要是在哈尔滨大街上找个人问“哈工程大学往哪儿走?”还不如打听哈军工怎么走来的方便,不然多数会被指点到哈工大也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去。不是成心骗你,是因为哈工程大学那块地方在不叫哈军工之后的七八十年代叫“船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那是一个在船舶工程上还有所建树,尚能与那时的哈工大一争高低的学院。不像现在的哈工程大,不说全国,不论东北,就是在哈尔滨也数不进前五名了。不过那时的船院已经是一个八方杂处、互不统属、各切一块的大杂院了。以至于求聂荣臻聂老总给题写了院名,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院门来悬挂。凄惨零落得好似破败的豪门,衰微的世家,曾经冠绝中华的哈军工大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喽。

即便如此,哈军工依旧牢牢的印在了哈尔滨人的记忆中。直到今天,三四十岁以上的人依然习惯管那一片地方叫哈军工,哪怕它已经大拆大改,面目全非。五六十年代的哈军工那曾与清华、北大比肩的超绝地位,那名师专家云集,优秀人才齐聚,高干子弟扎堆的盛景,是至今让这座边疆省城的云云众生无法忘怀亦无法超越的辉煌。

猴爸爸有幸曾就读于哈军工,经历了它黄金般的灿烂,也感受了它不间歇的风雨。六年的经历记满了几大本日记。土猴看了凤凰台的《哈军工的峥嵘岁月》后,有感于节目的粗简,就打算据此为哈军工写点什么,无奈猴爸爸那日记居然是用俄文所记!满篇钩划居然可以曲里拐弯一笔画上一行,哀叹之余,只好作罢。近日中央台又播《陈赓大将》,看着陈大将多姿多彩的一生被演绎得假模假式、无滋无味,猴爸爸禁不住翻腾出这位哈军工第一任校长的些许趣事向土猴卖弄。话题渐展,哈军工的历历往事扑面而来。架不住土猴的苦苦哀求,猴爸爸慨然应允施以援手,搬出日记话青春。土猴听一段记一段,整理一段写一段,渐成此文。

咱不讲云里雾里神仙打架,只谈点滴生活岁月如歌。不过坑大锹小,俺慢慢填,您耐心等。

土猴头一回上网码字,文笔艰涩各位多担待。小文贴在西西河和天涯,都是土猴喜欢的所在,不知道网上有没有不能一稿两投的说法,不合适您说话,俺改。

关键词(Tags): #军事工程学院(大圆)#哈军工元宝推荐:海天,landlord, 通宝推:忧心,初小文化,繁华事散,树袋熊毛毛,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蹲坑咯,一个花等一篇阿
家园 欢迎猴哥上网码字
家园 花等
家园 候猴哥大作

哈军工,这名字听着就酷极了

家园 英国首都,打一跳坑术语
家园 期待

花花大大的有

家园 先花一个,等看下文
家园 肯定是个有料大坑,花灯!
家园 【原创】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二

哈军工曾经的岁月之二

猴爸爸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不过不是城里人,家在城郊薛家屯,现在好像叫新发镇了,这身份在名门之后上百、高干子弟近千的哈军工只能算是个乡下孩子。乡下孩子能与哈军工结缘,凭出身当然不行。1955年哈军工才刚刚开始面向社会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竞争的激烈程度一度超过清华、北大,普普通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没有真材实料别想考进大门。猴爸爸能有此功力,多亏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猴爷爷悉心培育。虽然薪水不丰,全家几十年就住一间土坯草房,但是猴爷爷仍竭尽所能把几个子女往好学校里送。猴爸爸就是从当时哈尔滨最好的重点中学——哈尔滨第六中学考入哈军工的。

说六中是哈尔滨那会儿最好的中学决不是土猴夸张,论录取成绩、论师资力量六中绝对是五十年代哈尔滨重点中学的头一块牌子,就是论硬件条件也是全市中学数一数二的强。现在继红桥哈三中老校的校园就是六中原来的校址,1953年六中在香坊区盖了新校园后才搬的家。香坊那时候还很空旷,六中校墙之外多是菜地,现在的香坊公园那时只是六中门前的一片小树林,零零落落点缀着几座“老毛子”也就是白俄的木头房。新校园新气象,一千多学生的六中有一栋四层的教学楼,两栋三层的宿舍楼,一溜儿平房是锅炉房和食堂,一大一小两个操场,现在香坊区政府的整个大院就是建在六中的大操场上的。学校里甚至还有十来亩地给学生做实验田!现在看四层的教学楼根本不算什么,在当时那就是一流的大厦了。要知道南岗的秋林百货公司那时候也就只有两层楼。不信您沿着中央大街或者大直街转转,街两边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老房子有几栋够四层的?

不过同样是新校园,六中的这点家当与哈军工比起来,那就是萤虫与皓月争辉了。1956年哈军工校园里在建、建成的各类楼房有近百栋,半数都是四层以上的!虽然哈尔滨那时候也算是全国数得上的洋味儿十足的城市了,但是全城的楼房都加起来怕也不比哈军工多多少。尤其是梁思成主持设计的5座中西合璧的大屋顶教学楼,巍峨壮丽,气派非凡。站在六中教学楼顶上,可以隔着飞机场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经济开发区远远眺望哈军工那一大片的楼群,很有点现在隔着黄浦江看浦东的味道。

那时候盖楼不比现在,有塔吊、激光照准什么的,甭管多高的楼钢筋水泥的框架一搭,填上空心砖墙、塑料钢窗等等七七八八的物件就基本成形了。那会儿连龙门架、卷扬机都没有,整个大楼要工人站在手脚架上,一块砖一块瓦的运上去再砌起来。垂线全凭铅锤调,技术不过硬砌得越高墙歪得越狠。要不老楼房的墙干嘛要磊得那么厚呐,一来红砖加木方本身材料强度就不高,二来就是人眼不比仪器,既然高墙要完全垂直太难得,就只有把冗余留足,墙厚点它也结实呀。建哈军工时两万多建筑工人当中能砌十几二十米高墙的全都是多年工龄经验十足的老师傅,一个个比现在超高建筑的塔吊师傅都傲气。工钱也是按着高级技工的标准开的,据说比猴爷爷这种几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少不了多少。要知道猴爷爷一个人的工资就是紧紧巴巴也能供全家六七口人马马虎虎吃饭、三四个孩子堂堂皇皇上学的呀!土猴印象中曾有报道,哈军工仅校舍的建设费用就达到了五十年代平均一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不知道是否确实。

那时候不论谁想上什么大学,都要过三关:政审;体检和考试。哈军工这样的大学自然不例外,不过每个关口都要特殊一点。

首先是政审。

政审的时候并不通知个人,每个人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调查的。一般过程是:哈军工先来人到六中调看学生档案。档案是每个学生上学后都要填写的,包括个人自传、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历史年序等等诸多内容。调查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出身,大地主、资本家、旧军人、旧官僚这类人的子女首先刷掉。第二是社会关系,直系、近亲中有没有被政府关押、管制的人员,有没有海外关系等等,有的话就要被淘汰。第三是家庭历史,主要家庭成员的个人历史问题是否清楚,年序变化上有没有漏报、瞒报、假报的情况。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家里有人可能跟共产党有仇的一概不取。筛选出一批以后,再由哈军工派人内查外调,核实档案的记录是否属实,有无可疑之处,只要有疑点也会被剔除。

然后是体检。

政审合格的人由六中教导处通知,告诉你有资格参军上哈军工了,愿意的话就去体检吧。那时节朝鲜战争刚结束不久,军人正是全中国最牛的一帮人。参军上军校,那是加入一个能把全世界帝国主义的老大——美国佬都给打服了的强大集体,那是获得了一个能分享无上荣光人人艳羡的珍贵机遇。更何况是哈军工!本科大学进门就是军官待遇,吃喝穿戴全包每月还有津贴。1955年第一批考入哈军工的师哥们寒假回六中与同学联欢,不单单把哈军工吹上了天,还特意全副武装在马家花园给学弟学妹们表演了步兵班组战术,步枪、钢盔、崭新的军装,进攻、防御、卧倒、冲锋……直把一群小字辈看的目眩神迷,心肝乱颤。结果凡被通知到的没有不愿意的,一个个都差点乐翻过去。大家欢天喜地去市立医院体检,猴爸爸记忆中体检的科目很多,人生头一回作X光胸透就是那一次:黑乎乎的一间房一个人跟一个人进去,光膀子站在一个铁架子中间,医生穿着铅围裙推拉着荧光板在胸前比划,印象挺深。听参加过飞行员体检的同学说两者相比好像就差一个坐转椅,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估计有点吹,飞行员要检查三天时间,猴爸爸他们一项紧接一项稀里糊涂一上午就查完了。

最后就是考试了。

考哈军工就不需要参加普通高考了,要提前与留苏预备生一同考试。成绩如果不够哈军工的录取标准,则等同于普通高考成绩,参与普通高考的招生分配。猴爸爸现在还保留着那次考试的准考证呐!准考证号64185,由“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颁发,收报名费五角。考试时间是1956年7月15日到17日,上午两场考试,7:30到9:30一场,10:00到11:40一场。下午只有3:00到4:40一场。考试地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楼第145考场。准考证上印的考试课程有: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常识和达尔文主义基础,还有体育、音乐、图画专业的加试科目。猴爸爸记得那时考试已经分文理科了,上述课程不需要全考。但理科学生究竟考了哪些课程现在已经印象尽失,无可追忆了。

考完试,万事大吉,回家等消息。到了8月6日,收到了哈军工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届六中两百多个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考入了各类军事院校。其中考上哈军工的有22人,猴爸爸的班上有6人。

录取通知书!如此重要、标志着猴爸爸人生转折的物证自然保存至今。看起来这张对折的通知书打开后无论是大小、厚薄、质地都同今天的A4纸没什么区别,只是时间久远微微泛黄。封面上是红色的仿宋体,横向弧形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下面竖向的是“入学通知书”几个字。翻开来,里面也是红色的仿宋体印刷,姓名、集合的时间、地点都是蓝黑钢笔水手写填空而成,挺清秀的楷书,不知谁的手笔。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招生工作委员会”的公章。通知书的内容如下:

同学:

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参照你的志愿和条件,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已决定分配你到我院学习。请你于八月十五日上午十时前凭此通知书和准考证至哈市六中教导处报道集中。

亲爱的同学,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需要很多优秀的青年参加祖国的国防建设。希望你接到通知后,作好准备,如期来院,接受祖国交给的重要而光荣的学习任务,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全面的优秀的国防建设人才,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而奋斗。我们在此谨向你祝贺和欢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招生工作委员会

一九五六年八月四日

附:入学注意事项:

一、 入学经健康复查不合格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六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的第十八项,得以取消入学资格。但本人愿意留院者可随班学习,俟第二年暑期高等学校招考前再经复查若仍不合格者应作退学处理。

二、 自集中地点赴院路费概由我院招生组负责(赴集中地点之车船费凭单据报销)。

三、 自集中时起每人每天发给伙食费五角,来院乘车船途中每人每天发给一元。

四、 每人应带棉被(被里最好是白色)一床、被单(白色)一条及衣物日用品等,并可带少量的参考书籍(数、理、化方面),但衣物书籍以随身自带为原则,并不得超过拾伍公斤。

五、 党、团组织关系均由本人自带,但必须由县委或市委介绍。

六、 不带户口迁移证及购粮、购油证。

猴爸爸记得哈尔滨市的本地学生只要求带一条白被单集中,入院时没人带行李。土猴问外地集中的那些学生每天五角的伙食费够吃吗?猴爸爸挺得意地一笑:“在六中住宿的时候一个月的伙食费也就收五块钱。你说够不够?”

关键词(Tags): #哈军工
家园 船院的衰败是自80年代后期开始的

在80年代初,船院还凭借着老底子,跟哈工大平起平坐,甚至还有优势。那时候工大的学生还要到船院的计算机房来,船院的食堂伙食也比工大好。还有一个原因,工大是归航天部管的,毕业去西部搞航天的多,船院是归船舶总公司管的,毕业去沿海沿江的单位多。所以那时候船院虽然名声不响了,但实惠还是不少。到了80年代末就完了,几任领导前仆后继的祸害学校,跟上海一个老太太做钢材生意,被骗了几千万。当时学校全年的经费才一千多万。学校帐号被封,老师的工资都从学校的小卖部帐上走,一栋主教学楼被抵押给银行。哈军工本来有五栋主楼,被军队占了两栋,到船院手里本来就剩三栋了,还被抵出去一栋。唉,陈庚大将九泉之下有知,不知道是不是能气的再活过来一次。

家园 要好好花一花你这大坑!
家园 好文。召唤斑竹,似乎转出新兵营好些,会多些河友看到

俺承认来自从升官后就来新兵营少了,要不是突然想起来溜达一下,还真漏掉了

家园 坑大锹小,

haha,花顶

家园 五十年代集中精力建了几所大学

五十年代国家集中精力建了几所大学,都挺不错的,硬件条件没得说。我老爸是大连理工的,只是没有津贴发,饭钱可是有的,吃的那是大大的好。另外学校光本部就两个标准运动场,所以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极好,像我老爸这样农村出来的土娃娃,什么田径,游泳的,都是在大学里学会的,而且水平还不低。不像我,上大学时饿得前心贴后心,哪里还敢去踢球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