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以色列到底怎么了?(上) -- 晨枫

共:💬110 🌺10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以色列到底怎么了?(上)

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先越境抓获了一个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军队从空中和地面对加沙地带全面紧逼,意图用高压迫使哈马斯放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黎巴嫩的真主党接着越境攻击,打死7名以军士兵,同时抓获3名。这一次,以色列对黎巴嫩全境从地面、海上和空中进行猛烈轰击,地面部队随时有可能越境攻击,进入黎巴嫩,重演82年对黎巴嫩的入侵。

对于这一次冲突的起因,西方舆论通常指责哈马斯和真主党绑架以军士兵,挑起冲突。尽管对以色列是否反应过激有争议,但对以色列有权保卫自己并没有争议。这种立场并不是没有问题的。首先,哈马斯和真主党根本不承认以色列,对他们来说,这就谈不上“越境”的问题。第二,以色列经常在境外从空中,或用导弹,或出动特种部队,袭击所有被以色列定义为恐怖分子的人员和设施进行攻击,如果有可能,包括抓活口。然而,在西方舆论中,哈马斯和真主党越境抓获以军士兵就是非法的“绑架”,以军越境抓获哈马斯获真主党(或别的什么组织的人员)就是合法的“逮捕”,这是说不通的。

以色列当然有权保护自己,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别人就无权保护自己了呢?这一点也是通常被可以忽略的。三教圣地的归属问题实在太复杂,要追究历史或法理以“伸张天理”,回溯到哪一年算合理?要是用宗教教义作为依据,那更是“我的上帝比你的大”的聋子的吵架了。今天的以色列问题在于犹太复国主义。犹太人被罗马帝国驱离犹太地(Judea)后,散落中东,以后大部分逐渐迁徙到欧洲,正是在欧洲,犹太人受到的迫害、歧视和不公正对待最为严重。旧欧洲法律禁止犹太人拥有土地,犹太人另辟蹊径、专营银行和金融业实在是出于偶然。由于谁都可以欺负犹太人,犹太人只有借助法律的保护,这成就了犹太人对律师的专长。犹太人长于经商、医道,也是出于不和以农牧渔业为“正业”的主流社会抢生意,但又为主流社会所必需,借此取得生存的需要。这些职业在今天都是灸手可热,但在犹太人最需要立足为安的时候,犹太人的基本生存权一直在基督教世界受到极大威胁,只能从事这些“不正经”的边缘职业。出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饱受迫害和歧视的犹太人在19世纪中开始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运动,在二战结束后,惨遭杀戮的犹太人更坚定了复国的决心,在西方列强的默许下,在用武力从巴勒斯坦人手里夺取得土地上,建立了今天的以色列。建国后,以色列当然做过多次和平努力,试图和阿拉伯邻居和平共处,但从阿拉伯人的眼里,这一切都是虚伪的,哪有你从我手里用血与火夺走我的土地,土地到手了,就立地成佛,要我也放弃夺回我的土地的道理?从阿拉伯人的角度看,历史上阿拉伯人没有迫害过犹太人,迫害犹太人的欧洲的基督徒们现在充好人,为什么“忏悔”的欧洲基督徒不自己拨一块土地出来,安置犹太人呢?

争吵不解决问题的时候,当然就是大打出手。以色列在险象环伺中生存下来,与其说是靠精良的武器和士兵,不如说是靠全民的求生意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每一次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战场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和平。或者说,以色列把每一次中东战争都打成了击溃战,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对以色列的历次中东战争回顾一下,或许可以对现实有所启迪。

在48年的独立战争,初创的以色列军队以Palmach游击队和参加过二战英军的犹太旅老兵为核心,用简陋的武器和高昂的士气,击退了由英国军官指挥的阿拉伯正规军的进攻,虎口夺食式地建立了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但新兴的以色列还谈不上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更像若干被阿拉伯人的地盘互相隔开的零星的根据地。比如,反复争夺的Latrun到战争结束时,依然在阿拉伯人的手里,将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隔离开来。

56年,以色列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将以色列的国土连成一片,并且配合企图重温殖民主义旧梦而在苏伊士运河区登陆的英法联军,攻入战略地位重要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最远的地方打到红海之滨的Sharm El Sheik,意图建立以色列和实力最强的埃及之间的缓冲地带。在联合国干预之后,以色列退出加沙和西奈,但保留了新近夺取的“国内”的连接走廊,但是部分地区依然是十分狭窄,宽度不过20多公里,被阿拉伯人再次切断的危险非常现实。

屡战屡败的阿拉伯世界在埃及总统纳赛尔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借助苏联的军援,企图卷土重来。埃及和叙利亚索性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约旦、伊拉克也加盟。面对即将形成决定性优势和战争准备的阿拉伯联军,以色列孤注一掷,先发制人,在67年打了战争史上经典的6天战争,彻底击溃了阿拉伯联军,并占领了西奈、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在三个方向上建立了至关重要的战略纵深。以色列首次夺回圣经上的传统的犹太地(Judea),最重要的还是夺回了耶路撒冷,近2000年后,犹太人可以首次不受阻碍地到“哭墙”崇拜。

军事上的失利没有阻止阿拉伯人卷土重来的努力,在苏联更进一步的卷入中,埃及、叙利亚重新武装,并极大地出乎以色列的意料,在73年10月(斋月)主动进攻,突破巴列夫防线,攻入西奈,戈兰高地上的战斗尤其惨烈,以色列第7旅基本被打残,但死战不退的第7旅最后还是顶住了潮水一般的叙利亚坦克。在沙龙的第3师突破大苦湖,抄了埃及军队的后路,并威胁开罗时,北线以色列坦克也突破叙利亚防线,进逼大马士革,阿拉伯联军的攻势崩溃了。

功亏一篑的埃及总统萨达特终于决定和以色列讲和,在美国总统卡特的主持下,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下了历史性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全面撤离西奈半岛。

关键词(Tags): #指点江山#纸上谈兵#回归锡安之路元宝推荐:宁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以色列到底怎么了?(下)

但是叙利亚拒绝参加,在约旦建立国中之国的巴勒斯坦游击队被侯赛因国王赶了出来,在黎巴嫩重新安营扎寨。在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支持下,巴勒斯坦游击队以南黎巴嫩为基地,继续袭扰以色列,终于导致以色列在82年入侵黎巴嫩,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的神话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的。以色列并没有完全把叙利亚军队赶出贝卡谷地,占领贝鲁特也给依赖机动作战、速战速决的以色列军队带来极大的包袱。在国际调停下,美国等国出动维和部队进驻贝鲁特,巴勒斯坦游击队撤向突尼斯,以色列撤出黎巴嫩,但没有完全撤出和以色列接壤的南黎巴嫩,并在南黎巴嫩扶植了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维持缓冲地带。巴勒斯坦人从武装斗争转向全民暴动(Intifada)。

在西方和以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巴解领袖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挪威奥斯陆签下了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承认对方的生存权,以色列部分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在以色列撤出地区建立自治政府。奥斯陆协议还规定日后谈判的内容,核心在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以巴永久边界。已经骑墙多年的约旦,也和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

在黎巴嫩内战和以色列入侵后,穆斯林什叶派的真主党兴起,经过多年内战,真主党武装击败南黎巴嫩军,并且用死缠烂打的游击队战术,最终迫使以色列军队完全退出南黎巴嫩,创造了用武装斗争迫使以色列撤军的先例。与此同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内部发生分裂,拉宾遇刺,阿拉法特的温和主张遭到哈马斯用对以色列军民目标自杀攻击的抵制,沙龙力图以暴制暴,在军事打击哈马斯目标的同时,在政治上围困僵而不死的阿拉法特,意图压垮对寻求和平三心二意的原有架构,在混乱中取代已亲以色列的新架构,结果是和以色列不共戴天的哈马斯的大选中意外上台,和以色列还算友好的阿巴斯被边缘化,哈马斯武装和法塔赫武装有爆发内战的危险。以色列对奥斯陆进程失去信心,决定单方面后撤,制定和巴勒斯坦的永久边界。这当口,沙龙暴病失能,奥尔迈特接任,哈马斯和真主党先后捕获以色列士兵,引发了当前的危机。

以色列的大打出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外。面对死硬的哈马斯和真主党,以色列没有太大的办法。军事上的精确打击和特种部队出击如果能成功的话,根本不会等到今天,而对平民目标的狂轰滥炸出了泄愤外,只能加深民族之间的仇恨。然而,对于奥尔迈特来说,他没有很多选择。以色列建国50多年,总理基本上都是“第一代老革命家”,开国元勋本-古里安就不用说了,艾希科尔、梅厄夫人、佩雷斯、沙米尔、贝京、拉宾、沙龙,都是在独立战争期间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或秘密战线上打出来的,就是内坦亚胡和巴拉克,也是特种部队打出来的,前者三兄弟都在总参特种部队(Sayaret Matkal)干,哥哥约尼在恩德培机场营救人质的战斗中牺牲,巴拉克更是从小兵干到总参谋长,军功等身。然而奥尔迈特的兵只当了几天,就转业干记者。虽然在沙龙强渡大苦湖时,奥尔迈特是随军记者,但这和打仗毕竟不同。在人人舞枪弄棒的以色列,奥尔迈特的威望不是单靠法理上继承沙龙的空缺那么简单的。

以色列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单方面撤军,在国内有极大的争议。铁杆鹰派沙龙都看出来了,继续占领加沙和西岸不仅在法理上说不过去(加沙和西岸从来没有在联合国分治决议中划归以色列),也要应付无休止的巴勒斯坦全民暴动,除非能把巴勒斯坦人从这片土地上清除出去,而这是不可能的,否则在军事上撤出、隔离是唯一现实的选择。但加沙和西岸都是圣经中犹太地的一部分,在感情上难以割舍,在战略地位上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缓冲地带。已经居住在这里几十年的犹太定居点居民更是反对撤离。奥尔迈特作为沙龙的忠实助手,对单方面撤离加沙和西岸的重要性一清二楚,但沙龙尚且不能摆平国内反对的声浪,奥尔迈特的挑战更大,所以在哈马斯和真主党的挑战面前,他绝对不能对内对外显现出一丝一毫的软弱,必须比强硬派更强硬,才能建立政治信用。这是以色列当前过激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在以色列撤出南黎巴嫩的这几年,真主党武装在南黎巴嫩囤积军火,并时不时地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给国土狭小、人口密集的以色列带来极大的困扰。真主党的火箭炮射程越来越远,打了就跑,以色列空军和炮兵的报复常常反应不及,这次正好借机超越对等还击的限制,全面摧毁真主党目标,特种部队已经渗入,开始和真主党武装交火,全面入侵也是迫在眉睫。

在国际上,伊朗和叙利亚一直是美国虎视眈眈的目标,真主党与叙利亚及伊朗的关系是动手的好借口,以色列攻击叙利亚和伊朗目标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更不能排除以色列扩大冲突有美国因素在背后。一旦叙利亚和伊朗卷入冲突,美国可以名正言顺地卷入,一了布什的心愿。这也是布什对被朝鲜发射导弹的反应温和的一个原因,美国没有精力在中东和东北亚同时开启战端。

问题是,回顾中东战争的历史,以色列的军事选择在过去都已经用过了,结果摆在那里。入侵黎巴嫩,打进去肯定没问题,真主党武装也肯定被大大削弱,但以色列最后还是要撤出来,真主党还会卷土重来,这之后怎么办?在军事上击败叙利亚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占领叙利亚的问题更多。伊朗有点远,空中打击可以借道约旦和伊拉克,后者恐怕不原意也没有多大办法,但连美国都对空中打击能不能致富伊朗没有把握,以色列有更大的绝招?以色列的安全环境随着军事胜利而恶化,敌人从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变成水银泻地的游击队和自杀攻击者,和平的希望更渺茫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色列的安全取决于一个古老而野蛮的办法:种族清洗,建立无人的隔离区,但文明进步至今,这个选择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回到现实,奥尔迈特可能下令地面部队入侵黎巴嫩,但被捕获的士兵的安全返回看来是不抱希望,真主党和哈马斯也会卷土重来。这种头疼医头、脚痛治脚的应对,最多只能为以色列赢得短暂的宁静,下一轮怨怨相报只能越演越烈,而以色列最终将成为美国的负担,那时候怎么办呢?

以色列的生存权曾经是一个道义上无可争议的话题,但在以色列单方面强调自己的生存权,而罔顾邻居和“原住民”的生存权时,以色列的道义优势就被罩上浓厚的阴影。犹太人的苦难在众多文艺作品中得到体现,好莱坞对此功不可没,《辛德勒名单》、《钢琴家》和汗牛充栋的资料片,对犹太人的苦难作了忠实的记载,但是犹太人的事情似乎到二战就结束了,可有见过今天犹太人的事情的电影?或者巴勒斯坦人的事情的电影,哪怕是描述恐怖分子是如何成长的?

当然,“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这次以色列将面对一个新情况:再也没有美苏冷战的背景。历次中东战争都在美苏冷战的角力的阴影之下,支持阿拉伯一方的苏联总是在关键时候,通过国际压力,迫使以色列住手。以色列国内也一直有“那个时候,要是苏联不迫使我们助手,就会……”的臆想。苏联没有了,俄罗斯的影响也是烂船之钉的水平,中国不会强力干预,只有“老欧洲”可能会小小地出一点头,但和过去的苏联式强力干预大大不同。以色列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即使没有国际约束,军事解决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更多的血可以冷静人们的头脑,圣地之争或者双赢,或者双输,没有单方面胜利的可能。

====================

真麻烦,还要分两个贴发。

家园 就是,害我两边抢
家园
家园 苏伊士运河战争在大跃进以前吧?

在56年,起因是纳赛尔在运河问题上的动作,那倒是一次少有的美苏立场一致。

第四次中东战争很有意思:自从“现实主义者”萨达特上台,和苏联开始交恶,之前一年还把苏联顾问赶走了,但他也要和以色列打一仗,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以后才能和谈,不过最终也死在这上面。

家园 对,我把年份搞错了,是56年
家园 晨枫兄好文

有个细节上比较好奇,希望兄给多说说。犹太人在中东复国的计划好象在二战前的20年代就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二战后48年犹他复国的真正实现,其中英美也是出了大力的(无论两国这么做有多少道义成分、文化成分、现实利益成分)。可为什么48年阿以首次交锋时,在阿拉伯军队中的英国军官还会继续指挥阿拉伯军人 而完全不顾自己国家政府强烈的政治倾向呢?难道那些英国军官完全是“无国 无民族文明”的 雇佣军性质?不太可能呀~

后来有人(也包括以色列人自己) 都曾对在中东复国多少有点悔意,因为当时他们二战后谋求复国的计划中明明还有另一个选择 --- 民风不那么“叫真儿”、相对温和慵懒 而又资源富足的南美... 所以我觉得犹太人在复国问题上,确实犯了一个战略选择上的重大失误。当然历史是无法谈“如果当初”的...

对犹太人当初在中东建国,晨枫兄似乎是比较同情的,而对犹太人后来自卫中的一些“过火”行为,兄是多所指责的。我是相反,对犹太人当初在中东建国我也同情,但不认为他们天经地义就有这个权力;反而对他们建国后 面对极度仇视自己的强邻所做的一些“过火”行为倒有较多理解,因为这些行为虽然在一般的道义上难获支持甚至应受谴责,但在政治军事层面 甚或最基本的求生本能意义上,都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为今之际,如果想在技术上谋求彻底解决阿以死仇,我能想到的就是以色列“全国大吐血”,拿出巨款来帮助 所有敏感地区的平民迁居到其他地区,以建立缓冲区。只要价码足够诱人,大多数居民还是会搬走的,即使有少数“钉子户”坚决不搬,也不会妨碍缓冲区的建立。

要做到这一点,以色列必须全国一心,舍得钱财,坚决执行 去财消灾 的计划,同时辅以军事配合(道理不言自明)。8过许多时候人们却是舍命不舍财的,和和

但这个计划是建立在美国不干扰中东和平进程这个大前提之下的。如果美国不希望中东尽早消停下来,那么以色列单方面再做多大努力也是白搭。

家园 犹太人复国问题,正在蒸包子,敬请稍候

在南美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不管最后怎么样,不可能“解渴”的。犹太人的国家还非在以色列不可。同样原因,阿拉伯居民迁走也是不可能的,这已经超越经济问题,而是上升到宗教高度了,实在只有“扎进杀绝”才能解决问题,但这又是不可能的。详情请稍候。

家园 英国在以色列建国时是和美国对着干的,在联合国两国为这闹的很不愉快。

并非英国多喜欢阿拉伯人,而是这块地方本来是英国殖民地,二战后,英国的惯用伎

俩就是挑动殖民地不同势力互相斗,英国好从中渔利。只是英国的国力衰弱,顶不

住美国的强插一脚,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后期就全面出卖阿拉伯人利益,彻底倒向美国

一边了。

家园 谢宁子

也等晨枫兄的豹子

家园 酒兄说的这个方案,和隔离墙计划有些类似啊

酒兄说的这个“缓冲区”方案,和以色列近年来大力推行的隔离墙计划,很有些类似啊。

所谓英美在以色列建国问题上的“大力支持”,不清楚酒兄是如何定义的。英国的态度,自贝尔福宣言以降,可以说是朝三暮四,甚至经常彼此矛盾。真要是“那么”一意偏袒的话,就难以解释当年“犹太恐怖分子”多以英国统治当局为对象了。至于美国的态度则又有不同,有反对英法殖民主义的考量,有国内犹太人的因素;但在40年代后期,为照顾英美特殊关系,也没象后来走得那么远。

比较有意思的是,苏东集团当时在支援以色列上反而露骨的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犹太国本身的若干“社会主义”性质,苏东集团不管在联大,在军事援助,甚至在宣传材料和教科书上都有过一段一边倒的站在以色列一边的时期,猛烈抨击“英国殖民当局”及其“相勾结的阿拉伯上层贵族”。查48-49年的中共解放区报纸,也是这个口径。

再来谈谈哈马斯:个人感觉哈马斯上台是有很坚实的民意基础的,今年初的选举结果也不好算是“出人意料”。这个趋势前几年阿拉法特在世时就已经相当明显了。简单的说,巴解(法塔赫)那帮“海龟”流亡多年,早已“脱离群众”,和被占领土下层人民的关系远远不如“草根起家”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开始的哈马斯。

家园

英美对以政策在历史上的微妙 我从前不太清楚,寡陋了

家园 以色列撤出南黎巴嫩属于战略转换.

跟真主党没多大关系.无论哈马斯还是真主党,靠的都是外部输血,从这点看除非把这些势力的后台的脊梁打碎,不然,冲突还会继续.问题是,镇压暴动只是以色列的日常行为之一,而那些阿拉伯国家和伊朗,满脑子除了以色列之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联想.

家园 以色列炸过英国一家伙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ng_David_Hotel_bombing

1946年爆炸了英军总部hotel king david,死了90多英国人,以色列说自己事先通知了英国人,但不知什么原因英国人没撤出

家园 电影有啊,去年的慕尼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