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零)经济物理学原理 -- 唵啊吽

共:💬337 🌺7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该怎么理解?

如果北半球不能吸纳南半球人口,不如帮助南半球计划生育。什么时候避孕工业集团比军火商集团对美国国会更有影响力时,就有可能用降低出生率的方式减少南半球的死亡率,就可以变现今南半球被动式的人口控制为主动式人口控制。

家园 【物质循环的世界】(26) 利益驱动的中西医之争

我喉咙疼了,疼了有几天了。开始疼得不明显,我有侥幸心理,想让它自己好,不料又重了一点。我有医疗保险,但是,我必须预约才能看病。我以前也预约过看病,但从来没能预约到当天的,往往都要预约到好几天以后,等几天看病,再吃几天药,合计起来至少一周以后才能好。而且,挂号肥要十元,领药费要十元,还要倒腾工作抽时间才能如约看病,真讨厌美国这种医疗体制。

我下班后路过唐人街,进了一家中药店,在柜台前说了三个字“我喉疼”。老板回身拿出两种中成药,我选了其中一种,$2.75,我交了钱拿了药。回家吃了药,第二天就好多了,三天过后,一瓶中成药下去,喉疼早就无影无踪了。算一下帐,自己省了十七块多钱,喉疼早好了五六天,而且为公司省了半天病假,这半天应该有几百元以上的经济价值。

前几天,中国电视台公开辩论中医与西医的问题,反对中医的观点有好几条:一是不科学,认为看中医与求神拜佛差不多;二是中药有毒,被西方国家禁止进口;三是有看中医病没医治好反而丧命的,其家属由衷激情反对中医;四是指责中国用中医药行骗的太多;五是指责中医为愚昧落后的保守文化。辩论双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中医不科学,这是事实。中医理论更像哲学。不过,我没有听说西方为了科学将哲学和宗教都摒弃的。不科学本身无罪。人类文明史有五六千年了,这五六千年中人类的知识、技术、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其中科学方法的产生作用巨大,但科学在人类历史中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在科学方法产生之前,人类用非科学方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知识和文化财富,中医就是人类宝贵财富之一。没有这些非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类至今还是猴子。

中药有毒,不错。西药就没毒吗?治疗癌症的化疗,吃的头发脱落,那药没毒?知道西方的毒品找成的社会问题吗?知道什么叫毒品吗?毒品就是西药房需要凭医生处方开出的西药。为什么西方没有医生处方不能买到柜台里边的药?因为那些全是毒品。青少年千方百计拿处方药,就是为了吸毒。以中药有毒为论据,认为中医应该被废除,认为中医应该退出主流医界,完全不能成立。

西医也有医疗事故,也有药品致命事件,也有医疗行骗行为,这些与中医西医之争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中医地位为什么在中国一落千丈,为什么连中医学院的人都想弃中医而向往西医呢?答案只有一个,利益驱使。中医有上千年历史,其药方基本没有专利。所以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是没有利润的。所以,学中医不如学西医赚钱。例如发烧,你去医院,医院给你中医疗法,一瓶银翘解毒丸才几块钱,医生怎么利润提成?但是,按照西医方法,给你打吊针,一针就五百块,等你烧退了,帐单几千,其中利润提成可想而知。

中医是穷人的医疗保障,去掉中医,中国老百姓就连发烧感冒都没办法了。

中国入世了,中国全球化了。中国的医疗制度也与世界接轨了。西医挺进,打击中医,把老百姓挤出了医疗体系。这就是中国的医药市场被纳如了全球物质循环,但中国人被挤出全球物质循环的一个案例。全球物质按照资本运作方式循环,医疗系统按照利润驱动运转,老百姓被挤出医疗系统了。

参考链接:

http://tech.163.com/special/000915QE/zhongyi.html

http://tech.163.com/06/0814/09/2OFON1JJ00091537.html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free&idArticle=813676&flag=1

http://fangzhouzi.bullog.cn/blogs/fangzhouzi/archives/19572.aspx

家园 有理
家园

利益之永恒啊~~

家园 【原创】真的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中医界那么在乎自己是否

科学呢?也是利益使然,庞大的制药产业需要打入其他国家市场,如果被认定跟跳大神差不多,那还不歇菜。所以总有一帮人在那争这个名分,其实真正的中医人根本不需要也不在乎这点。

这也是为什么民间中医反而欢迎把中医从国家卫生体系中开除出去。当然事情也不像他们希望的那样简单,改变状况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家园 保中医也罢反中医也罢,这么一棍子给对方定性可不太好啊

这篇文章开始看还觉得挺有意思,到后几章就有点保留了,看到现在,觉得已经开始走向反面,开始根据不足而妄加断言了。比如这里,为什么说“答案只有一个”呢?搞研究有新想法都挺好,前面想的地球物质能量循环的理论作为一种新假设新想法都很有趣,可象这句话这样没有事实依据,没有调查研究,就地这么臆测别人的立场和动机完全是为了钱权,不管结论是真是假,总觉得并不是实事求是做研究的人合适做的事情。

利益驱使在客观上可能可以解释一些事情,可并不一定是中西医的分歧之处。这顶多可以解释便宜的处方药没人开,可西医照样有几毛钱一份的酵母片青霉素,中医也照样有成千上万一斤的虫草,未必差在中医西医上。而方舟子等人对中医所持不同意见,我也看不出有利益驱使的地方,而是希望中医能对自己的疗法疗效副作用更加清楚透澈,能说得清道得明,哪怕局限也知道自己局限在哪里。意见本身对错暂且不论,大家都别太把自己的观点当大帽子压人才是。摆事实讲道理嘛。

家园 你是不是没有Family doctor啊

感觉不象啊?要是Family doctor预约能快些。

家园 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

我没有指责辩论者的动机。我只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以前我从来没听说发烧打吊针的事,现在成了常规疗法了。

事实是现在老百姓看病难了,老百姓没钱进医院了。而且,西医比中医赚钱,因为西医专利费高。

西药和西医医疗器械打开了中国的医疗市场,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不是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而是把老百姓挤出了医疗保健系统。

这时候不就中医管理论中医,而是在中医西医之间做一个褒此贬彼的比较,将中医贬低为愚昧、无知和迷信,这就成问题了。

我说的利益驱使,不是辩论者的动机,而是中国医疗体制与世界接轨后西盛中衰的事实,是医疗体制的利益机制问题。

家园 【文摘】中外专家:中国城乡东西部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过大

来源: guda 于 06-10-29 10:22:56

上海松江区地处上海西南角。2005年4月起,松江区委、区政府制定实施了《松江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建立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合作医疗补助、区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和困难群众大病救助三条医疗保障线。目前,全区农民合作医疗投保率为93.65%,农村居民就医的护理费、住院费、诊疗费等费用也被列入报销范围,当地农民不再怕看不起病了。 这是3月8日,松江区佘山镇卫生院护士在为农民孩子打“点滴”。 新华社记者张明摄(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0月29日电(李江涛、李响)在此间举行的第三届北京论坛“健康与安全”分论坛上,中外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就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改革状况指出,目前中国医保水平呈现“城乡二元化”“东西部二元化”的严重不公平局面。

专家认为,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中国广大农村及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人民面临着巨大的疾病风险和经济负担,迫切需要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一张安全网。

世界银行国际卫生经济协会理事长亚当·瓦格斯塔夫认为,中国个人承担医疗费用比重过大,为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造成了沉重负担。根据调查,农民一旦住院,平均住院费高达家庭年消费额的90%,农村有近70%的患者因经济困难不能入院治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指出,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不足,农村卫生事业费用投入仅占全国总投入的35%,资源数量远不能满足8亿农民的需要。

吴明表示,杜绝农民“因贫致病”,要转变医疗机构“市场筹资”“以药养医”的模式。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毛正中建议,应明确各级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标准,避免责任推诿,上级或中央政府应积极加大投入,对于特别贫困的地区,给予特殊扶持,以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7月7日,中宣部理论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召开“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理论座谈会。来自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建设部、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0年要实现所有居民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国家发改委刚刚公布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小。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4亿多儿童和中小学生没有医疗保障。

专家:2000亿元可以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学者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并且经过初步匡算,所需花费大概为1500亿~2000亿元。

家园 我想我没理解错。也许您所说“事实”之间的逻辑有待调整

如果是你所说的解释,那应该说是你原来的表述本身逻辑上有问题,因为把两个本身可能都是事实的事件不恰当地建立了唯一的因果关系。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老爸打儿子,也许老爸经常打儿子是事实,老爸比儿子力气大也是事实,但推导出老爸打儿子的“唯一答案”是因为老爸比儿子力气大那就比较离谱了,虽然老爸比儿子力气大客观上也许为打儿子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条件。预先声明,老爸儿子的比喻不是在说中医西医,只是在逻辑上举个例子。

其他的很多话,也很有以偏概全,全盘否认西医的独特疗效的嫌疑。比如“西药和西医医疗器械打开了中国的医疗市场,但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不是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而是把老百姓挤出了医疗保健系统。”我想如果现在把西医带来的阑尾炎手术,抗菌素,放疗化疗,心脏搭桥等等手段一概都排挤出中国,那只怕不光是老百姓,连现在的老中医们都会哭着喊着要求把这些治疗方法要回来。两个论断应该不是“不是,而是”的关系而是“是,也是”的关系,而且两者都是局部的。如果你说“西药和西医医疗器械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短期快速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但因为其一部分服务价格昂贵,也把很多老百姓挤出了可负担的医疗保健系统。”那还比较可以接受。还有“西药全是毒品”,这个推论不知从何而来?不过几样西药也可以被用作毒品罢了。如果这样讲,那中医里偶尔还直接用砒霜咧。那不成了中医“全是”毒药了?

回到您那个推断,西医比较赚钱这个前提,顶多能解释为什么学医的学生更容易选择西医而不是中医,并不一定能解释为什么老百姓有急病更容易去找西医,哪怕两家中西医院隔对门。虽然有这些中医是否科学的讨论,但至少在中国,中西医的医院还是并存的,就算西医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百姓选择西医呢?咱们不妨去问问老百姓本人们。

家园 完全同意你的措辞。我本意没有打倒西医的意思。花谢。

从文章布局来讲,我只是说不要打倒中医。我措辞确实有问题。

家园 【物质循环的世界】(27)中俄改革孰优孰劣?

“政治家的责任是对一个瞬息进行斗争,而且不要追求永垂青史”

---------基辛格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淵” -----------中山王错鼎铭文

我在《资治通鉴》卷三 评说 (4)中评论燕哙时,将邓小平与戈尔巴乔作为正反两例试图验证燕哙的历史经验。由此引发了中苏两国改革孰优孰劣的问题。有网友依然认为中国的改革为短视行为,苏联的政治改革是正确的长远之计。这是我引证例子不当之故,原文想说明一个论点,却导致了其它的争论。不过,与网友的争论并没有否定我原文主要论点,而主要是争论论据例子的不相认同,这也是好事,这开阔了我们的思路。

如果以将来俄国可能会强于中国来评判中苏两国改革孰优孰劣的问题,那要等将来才能证实谁的观点正确。但从《物质循环》系列观点来看,问题要清楚很多。

早在一战以前,俄国已经是工业强国之一,已经进入了全球物质循环系统里边,而中国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全球物质循环系统里的。所以,争论中苏两国改革孰优孰劣在一开始就缺欠可比性。但从全球物质循环角度来看,其优劣胜负还是有可评可点之处。

正如《物质循环》系列的(15)中说到的,当今经济基础是全球物质循环,但国际政治还停留在农业时代,即人类没有一个与全球物质循环对应的稳定的代表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社会和政治秩序。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是谁的全球政治模式能够主导全球物质循环,苏联解体以后,美俄的矛盾,有回到了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俄的矛盾,成了同在全球物质循环中间,在基本上是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中,为各国利益各自争夺更大的物质循环份额。及苏联政治改革只是恢复了俄国国际政治普通一员的地位。

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在改革前还是农业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是处于南北世界中的南半球,还不是全球物质循环系统中之一员。改革后不单挤进了全球物质循环,而且取代了前苏联的地位成为与美国竞争国际秩序模式的对手。就国内政治经济生活而言,或许俄国不比中国差。但就国际大势而言,俄国的国际地位倒退一百年,而中国的国际地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百年前中国根本就不是国际政治中有独立国家意志的一员,只是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角逐场。由此不难看出中苏两国改革孰优孰劣。

问题是,中国何苦跟美国来争呢?像俄国一样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内分一杯羹不就算了吗?实际问题也就在这里。俄国两亿人口有可能以其百年在全球物质循环系统内的既成事实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分一杯羹。而中国十三亿人口要融入全球物质循环,即便中国愿意将就美国的国际秩序,美国也没有能力接纳。关于这一点,我在《资治通鉴》卷七 评说(1)以及《物质循环》系列(十六)和(二十三)有相关论述。中国是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这就是中国改革可喜可贺的方面。

关键词(Tags): #物质循环的世界#一唵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老兄,知道你喉咙痛怎么好的吗?

一是它本来就会好,不吃药两三天就过去了;

二是你吃的中药给了你“病会好”的心理暗示;而喉咙真的不疼了反过来又加强了“中医有效”的心理暗示

瞧,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哪

有不同意见别冲我来啊,我没那么高道行这都是反伪科学“斗士”们的精P观点啊

家园 这种话,叫什么来着?

诡辩。呵呵。

本来就会好

科学从来不会用这两个字,因为它可以解释一切,而且都合理。

家园 【文摘】世界经济四巨头共商应对全球经济失衡难题

四巨头共商应对全球经济失衡难题

  昨日晚上10点,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的央行最高官员齐聚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总部,交流他们最为熟悉的货币政策,同时也共同商议他们无法回避的全球经济失衡难题。

  本次欧洲央行(ECB)"第四届央行论坛"主题是"货币的角色:21世纪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在最后一节小组讨论上,欧央行行长特里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日本央行副行长岩田一政共同就"政策制定者眼中的货币和货币政策"进行讨论。  

  "四巨头的讨论,三大话题难以回避",巴黎百富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告诉上海证券报,"一是全球经济失衡;二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第三则是美欧与亚洲的文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分歧。"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副代表、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汤敏新闻,汤敏说吧)指出,四巨头对全球失衡问题的讨论,也给了外界对于"中国的汇率和美国的赤字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陈兴动表示,亚洲储蓄率过高、外汇储备过大、汇率扭曲这些话题是美欧方面的固有看法,"人民币应该升值、日元应该贬值"则是目前最流行的话题。

  在陈兴动看来,美欧国家由于具备完善的银行体系、发达的资本市场,央行仅通过利率和汇率政策就能有效地把握住经济运行的方向,而在亚洲国家由于以上条件的制约,央行货币政策面临着更复杂的因素以及更大的挑战。"这实际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分歧。"他表示。

  汤敏也表示,进入21世纪,在货币政策的运用和协调上,各国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个世纪早期,随着凯恩斯主义以及宏观经济理论成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这些工具和手段在60年后的几十年,才慢慢成型,成为目前各国普遍运用的货币政策框架,"汤敏表示,但进入21世纪情况不同了,"网络跨境交易、电子银行、虚拟货币,这些在以前都从来没有出现过,面对着全球资金可以瞬息在世界各地流动,央行行长们挑战更大。"

  他还指出,对于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从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和处理,这向中国的央行提出新的课题。"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战略转型计划,经济增长模式也需要调整,在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配合尤为重要。"汤敏表示。

  "比如说,周小川就得面对前任们没有遇到过的'有钱人的烦恼':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运用,如何安全地保值增值。"

  他认为,四巨头难得有机会坐下来讨论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周期是正处于中点还是正接近结束,全球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欲往何处去这些问题上,他们的意见和见解将受到整个市场的关注。

  陈兴动也强调,愈加复杂多边的世界经济形势,也要求这四个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官员更广泛地"彼此协调和互相理解"。

  美经济放缓忧心的不仅是伯南克

  世界是平的。全球央行行长们是需要同舟共济的。

  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的联动和相互影响难以避免。也就是说:美国经济放缓,忧心的不仅是伯南克;人民币的稳定,造福的也不仅是中国经济。美国在关注着中国的万亿外汇储备,中国也在关注着美国的万亿双赤字。

  经济增长方面,在日本经济刚刚看见复苏迹象时,美国经济放缓的恐慌却已开始成为市场的阴影;中国经济超过十年的高速增长至今未见疲弱之象;在担心过热失控时,欧元区经济却在零速度徘徊后依然前景难明。

  美联储现在担心,房市调整将会受到控制吗?核心通胀缓慢攀升而增长会依然偏低吗?日本央行类似难题同样存在:经济最终将会进入再通胀轨道并且过剩的流动性会否真正开始减少?

  而对于周小川及他带领的中国央行,所面临的挑战不比其他三个同行少:今年两次加息、三调准备金率,流动性却依然泛滥;上个月已经超过万亿规模的外汇储备则更是难题。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同样需要大智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