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用物理学的视界解析中国传统功夫 -- 北斗

共:💬51 🌺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
家园 花完再问

1."哲学的大猜想前提:东方的古代哲学探索必将在未来与西方的科学探索走到同一条道路上或曰到达同一终点"

---这是猜想,前提,其依据是什么?后面的结论由此推出,如果前提不成立,则"毛将焉附?"

2.弹性刚体

---如果用的是力学里的概念,弹性与刚体是不相容的.力学里的弹性指可变形,而刚体的定义就是不变形的物体.人简化为刚体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可行,比如如果只考虑运动,而在交手时也许这个简化不够了,那么弹性体行不行?需要具体的深入下去,比如弹性体的特点是受力后变形,力去除后变形恢复,能量的转换(动能/势能到变形能)是没有损耗的,人的搏斗中是否是这种情况?打伤人一定会有能量的损耗...

3."思维的形成和判断的传播完全服从海森伯既著名的测不准原理"

---思维如何进入科物理的领域?前两年诺贝尔物理奖得奖人格罗思教授刚提出物理学要研究人的意识,说明还没研究清楚.

测不准原理能否用到思维上?测不准原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思维就是电磁波,还是思维活动拌随着电磁波的变化?

4.精气神怎么用物理表达?这三个概念是各家武术必谈的,恐怕绕不过去,它们能否在物理学里找到对应的概念?用物理概念去研究这三者,会否有削足适履之弊端?

愚见以为,精气神及其它武术"概念"本来就是为了武术的整体体认而提出的,任何理论概念都不能替代.或者说,物理里一个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的运用与中国武术里"概念"的提出和运用,是不可公约的两个过程,两者的出发点,目地都是不一样的.

由此联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作武术的物理研究?

是为武术正名,还是促进武术的发展(帮助练功等)?

以在下的愚见,科学只能研究中国武术的一半,物质的一半,而且即使这一半也还是有很多需要深入到定量(给出表达方式)的层次的问题,否则仅仅是定性的说说不能发现问题.但如果只研究武术的一半,中国武术的传统体认(中国文化一大特点是实践,所以不用研究一词)比它要高明很多很多.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武术家也坚持按传统方法教武术,也有其道理吧.

先说这些个人初步的想法.在下没有功夫,不是武林中人,不想陷入武林纠分中,只是对武术及中国文化入骨的热爱,所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谈谈.

家园 笑什么?你几个自由度了?
家园 在三维空间里,任何物体只有六个自由度啊。
家园 我好像明白耶

几率波到底是什么意思?“几率波之间的时间”这个概念比较新颖

几率波,在这里肯定不是量子物理里面的意思,但有相像的地方,就是说思维是不确定滴,想啥不想啥那都只能论几率,嘻嘻。可以想像一下港台武打片里面那些高手一出招就是一个一个的光团过去,再想一下文章里都是这么说的:脑子在关键时刻都是要“电光火石般”地转。。。把这些光团想成几率波(当然,一个虚一个实有点困难)。这之间的时间也就好理解了吧?

你这里“思维”在物理中是个全新的概念,你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就凭空说“思维出现了接近光速运转,静止质量为零,并具有波粒二象的特点。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思维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物理有点伪

看过倪匡的小说吗?有一本写的就是人是以思维波的形式存在,没有形体。。。不过这个波粒二象性好像是新颖些,看倪匡小说的时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干涉衍射好像挺对耶,开始琢磨光电效应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刚体到底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弹性刚体?

我有点想起“金刚不坏之身”这个词了,我认为那是弹性刚体无疑。

将人简化为刚体是否合理,如果将人简化为刚体,那么功夫高手多出来的一两个自由度是怎么回事儿?“古今中外练到九个自由度的人类的高手,只有印度的释迦牟尼。”虽然您自己信誓旦旦,在我看来却觉得有点信口开河。

这个连俺都有点糊涂。九个自由度,是包括了生死门吧?其他人都没成功穿越过?那基督的复活是咋回事?不过基督即使复活也就一世。。。其他高手多出来的一两个自由度,我认为就是类似“隐身”,这肯定是至少多了一个自由度,所以你就看不见了。。。至于水遁火遁土遁一类的,大概也是?

家园 那你岂不是自认低手?高手要多几个自由度的。。。。
家园 顶一下

看了北斗的知道了两点

他认为列举的那些武功现象是物理能解释的,没有玄虚。

会武功的打人高明,是因为掌握了平常人没有或者忽略了的因素,北斗称为自由度。

和科学接轨,感觉还需要再精细。

或许因为不说技术,让人不知道具体在说什么吧。

家园 在北斗物理解释基础上再加点解释

该文从昨晚看到一直在啄磨,很受启发,从力学的角度在北斗说明的基础上加点解释:

北斗兄说了五个搏斗时出现的状态,分别是

1) M2被击伤,到地昏迷,到地死亡,伤残而失去搏斗能力。

这个不用多说,谁都明白;通常意义上的拳击,散打都是如此;

2) M2快速向M1撞击,M1不动微晃,M2如触泰山,被快速反弹而出。这就是所谓的钱投鼓,球碰壁。

北斗兄的解释是:

M2快速撞向M1时,由于M1落地生根,入地三尺。实质是M1获得一个纵向自由度。并获得加速度a,此时M1的加速度则为a+g。由于快速运动 中的M2(浮根)的摩擦力非常小, 且M2很小。可忽略。则认为,此时的M1可认为是 M1+M0。则M1的质量可认为趋向∞。

根据动量守恒原则,则M2V0﹦M1V1﹢M2V2。

由于M1无穷。并由能量守恒原则(摩擦力热能忽略)则V1≈0。V0≈-V2。

这点可以举个例子,两个人互推,一个在冰上,一个在地上,在地上那位不动,另一位冰上的会滑出去很远。实际互相较技两位,一般讲,出去那位被拔“根”了,站在冰上去了,为啥?估摸着用摩擦力的概念能解释清楚,摩擦系数一般差不到那里去,关键是正压力,被“拔”根那位正压力小了,根据牛三定律是跑到对方那里去加大对方的正压力了,这样看,两人一交手,一个站冰上去了,一个借了对方帮助更站得牢靠,站冰上那位出去就很自然了。

元亨利兄指出了里面有错误地方,修正说法如下:

冰和地的说法有偏差,修正一下。

实际过程这样解释可能更好,交手时,一个被瞬间“拔根”,正压力小了,跑到对方那去了,这个过程你可验证,两人面对面站在弹簧秤上,你双手托住对方肘部,让对方压你双手,此时秤你体重那秤肯定大于你实际体重,而对方会小于他的实际体重;这样的情况下,加上水平互相推的力,摩擦力的角度看,交手的过程里面,出去一方摩擦力小,容易被推出去;两人分开后,由于出去一方身体平衡状态已被严重破坏,处在失衡状态,踉踉跄跄出去很远是在调整自己的身体平衡,来得及调整,速退几步后站住了,来不及调整的,就跌滚在地上了。这样解释,感觉要合理些。(北斗文中自己的正压力可以通过纵向加速运动得到加强的。这个状态即使不在交手中也存在。)

又想了想,还是有不尽意的地方,再加几句。高手动手是个整体,整个身体凝如一块,是个大球,而对方是散的,是一个个的部分,是分散几个的小球,以一个小球去撞大球撞不动,而以一个大球撞一个小球很容易,这个小球一动,连带破坏了其他小球之间的关联,结果整个体系平衡破坏了。为啥高手是一个大球,合起来了,标准是六合,而一般“六合”未做好的,就是分散的几个球。

3) 欲进不能,欲退不得。

北斗兄的解释是

接近M1时.由于M1为高自由度状态,可随时加力于垂直于M2的自由度方向使其失去平衡.则M2怕失去平衡极力维护重心而不得.则逃不敢逃,进不能进也。c就是M1可随时对M2可做出在其自由度垂直方向上的加力.从而可随时使M2失去重心跌到.”

完全按照人体造一个模型立在地上,你就知道这种立法是多么不容易保持平衡了,一阵风就能吹趴下,你再看人老了走几步都那么艰难的样子,力学结构上,人体是不稳的,平躺在地上才是稳定结构。

人能走跳跑等等,是因为他能主动调节不平衡的状态,而且这样调节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中,但你的重心如果被高手牢牢控制了,改变你的直立状态不会比推倒一个人体模型更难,原因是你无法时时刻刻随你自己心意去调节你身体的重心了。

4) 一触既跌,粘衣跤。

北斗兄的解释是

就是M1可随时对M2可做出在其自由度垂直方向上的加力.从而可随时使M2失去重心跌到.就是加一个短促的发力.所以称为粘衣跌.一粘就倒.

前面已经说了,高手能完全控制你的重心,让你跌就是推倒一个人体模型。

5) 一触即发,如掷弹丸。

原理和4)相同.区别只是在其自由度方向加了一个长力.

长力的力学解释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较长,力和时间的乘积是冲量的概念,冲量越大,这个物体获得的动量越大,质量一定的前提下,冲量越大,物理获得的速度越大。

6)髦耋以御众,快何能为。(车轮战)

“这就是太极拳的一对多的借力打力战法.”

“力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根据矢量合成原理,n个力的合成就相当于一个力(有其大小与方向),原理上高手可通过控制自己第n+1个力的大小与方向,总体上改变整个合力作用的方向与大小。考虑到具体人空间问题,尽管北斗说n<10, 实际上n=3可能就是上限了,其他n>3的部分是属于时间次序上的问题。”

另外北斗兄提到:“

当九十高龄的M1和M2搏斗时,M1,M2处于等势面上,由于M1,M2搏斗热能可以忽略(等于喝一小口希粥的能量).”

学过单摆和弹簧的都会知道这个理,在外界阻尼为零的情况下,单摆和弹簧的运动理论上会永远持续下去,其能量是不变的,从原理上,M1,M2的初始能量可全部由M2提供,而九十高龄的M1只要把这能以力的方式作用在M2身上就可以了,呵呵,这么说,“借能打力”的说法也许比“借力打力”的说法更接近些。哪位问了,有这个可能吗?呵呵,你找根铁棍子,使劲揍个弹性很好的橡胶人就能有感觉了。呵呵

关于自由度的说法其实是以前北斗文中发过的训练层次,以前说法有些玄,这次具体化了,可惜许多朋友没有对内家拳的实际体验,还以为北斗又在胡扯了;自己感觉说得很通俗明白了,九个度就是九个要努力注意到的层次,三个度自己现在可以说初步体验到了,至于其他存着吧,呵呵。

有关“心”的说明可以说自己所接触到的都是“玄”学,北斗力图给个物理上又支持性的解释,但这篇上的提法只能是假设和猜想,还是缺乏证明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也引起较大异议,不过自己和许多朋友不太 一样的地方是,我是相信北斗是先有自己的实验后才来试着解释现象的,这个实验就是他自己的身体,有这个实验数据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解释和理论框架建构。搞过科研的都会有这个体会,最害人的是造假数据来支持假理论;反之数据真实,解释不完善倒不是什么坏事,奇思怪想往往是找到真理的先奏。

家园 一点建议!

再加上攻击力、防御力、小宇宙、第六感、第七感... ...

拍电视、做游戏,就都够了!

家园 晕啊,这种东西,你们居然还认真了?

笑死我了。

家园 粗看一遍,觉得中国武术的未来是大学里的习武兴趣小组

我大学时候就有这么几伙人,由大学的老师(也是师傅)带着练武,他们中有些人有现代科学知识,悟性又好,很快上路。气功,武术,都要靠他们这些懂物理,生物的来深入发掘和阐释才会让现代人易与接受理解和练习,然后光大发展。

家园 你看懂了!
家园 你也看懂了!
家园 大师所讲,莫非是传说中的

拉平效应?

家园 那里敢说看懂了,只是觉得

您的ID和楼主的ID可有一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