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小资们为什么招人烦 -- 壹壹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资们一窝蜂地在一段时间内读一样的书,看一样的戏,传播相似的笑话,贩卖差不多的庸俗思想,忍受同样的无聊孤独。
说句心里话,刘维尼比较烦的人就是小资:一个个都事儿事儿的,一句中国话总爱掺两个英文单词蹦出来,动不动就爱往“三里臀”那种滥地儿晃悠,喜欢玩个没品的另类或者出位什么的,在我看来,小资就是找抽。
不论男女,只要他(她)说喜欢宜家、星巴克、金茂凯悦、鹿港小镇、昆德拉、后现代、日剧、卡布其诺……刘维尼心里就开始嘀咕,“又一个TB2”―――然后从心里开始远离这个人。
小资喜欢的东西都透着浅薄,又带着虚荣。明摆着没有文化底蕴,又想往文化人的阶层靠。
小资们第一次去宜家,双眸放光像开了天眼,简直就是自己梦中的天堂:原木质的CD架,十块钱三只的镜框,大而廉价的玻璃杯,便宜的竹帘,折叠不占空间的小餐桌,更刺激的是,买回去还要自己当木工亲自安装,很考验小资们的DIY能力―――小资都比较喜欢体验某一刻智力上升的错觉。
小资们称写字楼为CBD,象征着新生活、新秩序、新未来。有一个无聊的人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其实60%以上的小资都是与民工一起挤公共汽车上班。小资们喜欢星巴克,要一杯十多块的咖啡愣能坐半天,也不挪窝儿。星巴克现在成了城市小资生活的关键词之一,俗谚云:不在家,就在星巴克;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刘维尼实在不懂:这么缺乏创意的典型两点一线也值得炫耀?
小资们穿民间采风来的民族服饰或老鼠店里淘来的假名牌;喜欢收罗一些破布破帘子破花瓶之类的假民俗;有空没事上网用ICQ聊聊天假寐,与朋友去听听歌剧说说音乐骂骂米兰昆德拉唱几句美国西部的乡村民谣假充大瓣蒜;偶尔也预支情感放纵消费一夜情,又怕得性病提前准备安全套假装特有激情。
小资们一窝蜂地在一段时间内读一样的书,看一样的戏,传播相似的笑话,贩卖差不多的庸俗思想,忍受同样的无聊孤独。小资们发不了大财却酷爱占小便宜,透着没劲;小资们有足够的小聪明,但缺乏大智慧;小资们梦想生活在别处,但心知别处也不过如此;小资们把“没有灵魂”看作最大的贬低,但自己也禁不住怀疑自己;小资们渴望爱情,但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整天怨天尤人惺惺作态……
对于小资,东北的同志早就下了定论,刘维尼觉得说得特别精确,那就是―――你就装吧……
小资又没有招我,我不烦。倒是粪青总是气咻咻的,喉巴巴的,叫人烦
自己开心就行,别人怎么说是他的事。套句俗词,Be happy with who you are, priceless!
也不知这话怎么想出来的
一个人一个活法.好赖还不都是自己的.
我有一友,人超小资那种。但烧的一手好菜。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磨蹭。每次去她家吃饭都要先垫好底再去。因为她弄的晚餐往往要在应该夜宵的时候才能吃到。
管人家小资还是小无,个人有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利。每个人能管好自己,社会就会可爱许多。咱国家以前物质不富裕,所以当有新鲜意儿进来时,总有人爱图个新鲜。有错吗?再说哪个时代不出些新鲜玩意?不出又怎么进步?人家招你了么?看人家不惯,那你又看重了些什么,追求了些什么,贡献了什么?说到底,自己心里阴暗!年纪一把,一无是处才有空指摘别人。
小资也没什么不好啊,象征时尚在流行啊,时代在前进。
小资也代表一种年轻啊,只有年轻人才敢于去小资,去看同样的书,还津津乐道,问问那些老干子们,几个人知道村上春树,又有几个人知道几米?
一个时代总有流行和时尚,小资追求流行着的时尚,也是一种表现啊。
小资为什么会在城市里出现,也是有它特定环境的。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赚了些小小钱,于是就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我想不是没个上星巴克的人就只点10块钱的饮料吧,我是没有去过星巴克,不过我所知道的去星巴克的人至少不会挤着BUS去。
我就爱逛宜家,至少在哪里我可以寻觅到我喜欢的东西,比如10块钱3个小木框,比如便宜的玻璃杯,所谓货比三家,大家都想花少量的钱买又好又便宜的东西,这无可非议吧,如果这也叫小资的话,简直全世界的人都小资了。
如果没有去过宜家购物的,可以试着去一下,至少那里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是没的话说的。
我知道西西河里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国外,也许在中国许多地方还不能和某些国家相提并论,但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去推进,去接受,小资也是一种生活的表现,我就不相信在其他国家没有类似的小资吗?
她是日本女优。估计老萨也能知道。
只是自己年纪一大把了不好意思小资了,所以才这么抨击小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理。。
这人是我在国内认识的。定居香港,有一次和卿姐同到我的一个朋友公司去,是他们单位请来的,嘿嘿,卿姐一点也不愿意和她在一起啊。其实俩人也都差不多了。只是卿姐的运气好些罢了。
不行,偶先定定神,眨巴眨巴眼睛,不然眼珠子快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