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评论】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体系 -- 任爱杰

共:💬57 🌺1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地理条件的限制

当郡县制扩展到地理极限以后,资源问题只能内部消化解决,和谐成了核心问题,和谐成为了执政的理念。

所以以儒家(和谐)理论为核心的科举制得到推行(科学是战争与竞争的产物,儒学是和平与和谐的产物),商业竞争被圈定在郡县制框定的地域范围以内(勾结发明家,不如勾结地方权利),军人屯田,和尚种地要饭(唯心的佛教,比打打杀杀的西方教要和谐多了,唯心多了),人人和谐,帝国里没有胡思乱想的有闲阶层,也没有奴隶。

当人口达到资源极限以后,任何轻微的晃动(自然灾害,战乱,瘟疫)都可以引起帝国局部甚至整体的坍塌,那些年事事不顺,一副气数已尽的样子,直到轰然倒塌,覆巢之下缓慢积累了两三百年的科技也逃无可逃。。。。周而复始没有尽头。

家园 《诗经》、《楚辞》,确实是两个不同的语法体系

战国末期,中原和楚在政治,军事,经济以至于文化领域,有着全面的对抗。最终是楚人到秦地做了皇帝(汉朝)。古楚语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读过《楚辞》的对此都会有很深的感受。想搞出一个融合两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家园 这个传言真是流毒甚广

和戴梓发明机关枪不知道哪个流传更广些?

莱布尼兹不是首创二进制的人,他只是重新发现二进制。只不过以他的鼎鼎大名,加上时代前进,他对二进制的宣讲更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他重新发现二进制跟中国八卦沒半点关系。他只是在搞完了二进制之后好些年从传教士那里知道了周易和八卦,然后用自己的二进制来阐释八卦的意义。

还要注意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周易里面是不拿八卦或者六十四卦来做运算的。就算这些符号当中包含着二进制计数的因子,它们也跟二进制数学沒多少关系——除了二进制数数之外。

当然了,现在大家多多少少都学过点二进制,一看八卦那个图形,莱布尼兹解释自然涌上心头。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家园 学科的发展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

西方的神学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而崩塌从而发展出现代科学。

我们的儒家,法家解决的是如何办的问题,也正因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而被打倒孔家店,产生了新文化运动。

有神论的论断来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就必然要求论述的严密和逻辑上自洽,否则在有神论的竞争中将被淘汰。如我们的道教和佛教的PK的大败而归。也只有逻辑上的自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和现实的匹配是越来越遥远了。

和现实匹配,而又在逻辑上自洽的是科学。

家园 同意你的地理影响科技发展的分析

地缘条件对科技发展确实有重大影响。Jared Diamond在他的科普名著GGS对农耕文明产生的地缘依赖性做了很详尽的阐发。类似的,近来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现代科学体系在西欧建立的重要条件。对新大陆的探索开发,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与科学的探索研究形成了良性循环。

近代整个西方文明体系,无疑是一个高度耗散的体系。其在近几百年里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科技的发展(导致工业革命),另一方面是对外部资源的大量掠夺。新大陆的发现,实际上是西欧高速崛起的一个必要条件。早期,硬通货大量流入,使欧洲有能力进口大量商品,也在欧洲恢复了货币经济,疏通了欧洲内部文化交流的管道。其后,殖民地提供了不竭的原材料来源和广大的市场,为生产扩大化创造了条件。西方民主,作为一个政治制度,也是高度耗散的。有趣的是,民主制度与奴隶制度和殖民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西方古典民主制度的崩溃,则发生在文明达到扩张极限之后。

中国文明产生在一个独特的几乎封闭的地缘条件中,与西方文明形成强烈反差。几千年来,对内大一统,对外辩夷夏。中国文明体系,是一个近平衡的优化体系。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超稳”体系,在强烈干扰后总又回到原位,表现为周而复始的封建朝代。以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儒学)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实在是中国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在这一体系中,既没有大量投入科研的驱动力,也缺乏大量投入科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家园 听说酸梅汤里面用的不是乌梅?

我记得乌梅是熏制的,用在酸梅汤里面会有异味,所以要用青梅?也可能是我记错了。

家园 是... 是吗? 完全不了解

家园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不喜欢出去砍人,要砍人就必须武器先进

这直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家园 有一种经济学的观点是:中国没有形成对科技的需求

最近刚好在读赵冈的《中国土地制度史》,结语也讲到了这个问题,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赵先生是认为,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具有了发展现代科技的经济条件以及技术苗头,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压抑了节省人力的科技发展。

手懒截图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家园 中国更多的是经验而不是科学

勾股定理在中国和西方的表述差的太远了

家园 这也是我的观点之一

具体见正文第五点。

现在讨论中国古代为何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其实隐含的实质还是中国为何没有自发产生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我的观点是:

1.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剩余。生产力和人口基数正好达到这样一个平衡:农业剩余足够保障众多的人口脱离农业劳动。举例来说,本来一百人种地只够一百人吃的。自然没有剩余劳动力能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生产力提高后,只要八十个人种地就够一百人吃了,那么多出来的二十人就能脱离农业生产了。然而人口的增长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只会造成人均资源的减少。于是原来一百人种的地现在一百二十人来种还是只能生产一百人的粮食,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多出的二十人就要饿死了。当然,人是不甘心饿死的,于是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就要发生动乱了。

2.有足够的市场来吸收剩余劳动力。让剩余劳动力不进行农业生产,但仍然能够从经济系统中得到资源分配。换句话说,有地方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酬。然后以报酬换取农业剩余以养活自己。这就是分配方式的改变。

第一、二个条件,很多朝代都满足过。但往往是到了满足的关头后,紧接着而来的就是人口超过生产力能支持的上线。于是迅速滑向动乱的深渊。为何如此?没有高产作物,人口-生产力平衡点和人口爆炸点之间的余量太小。所以,要有足够的余量以支持数代人的发展,这是第三个条件。

西欧能够发展出资本主义,正是满足了这几个条件。首先,黑死病先把西欧人口降低到了生产力能足够支持的地步。经过一段时间修生养息,人口达到了平衡点,剩余劳动力出现。而这时欧洲正巧发现了巨大的美洲,这让西欧超出生产力支持水平的人口得以向美洲转移(以灭绝美洲土著人口为代价)。这就保证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欧会处于平衡点上。而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也使得人口-生产力平衡点和人口爆炸点之间的余量变得更大。西欧又适时得发展出了新的工业(纺织等制造业)于是能大量吸收剩余劳动力。而凭借发展出来的国力,西欧诸国又进一步在全球扩张,建立殖民统治(航海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这大大降低了殖民的成本。),以消灭,掠夺当地土著为代价,让全球资源分配向西方倾斜。这自然就进入了正循环,直到全球资源基本瓜分完毕,农业剩余再次不足以保障全部人口为止。于是爆发世界大战,再次瓜分世界。而二战之后农业技术的新发展(所谓的绿色革命)又一次将余量增大,于是人类可以进入几十年的大致和平期,直到下一次人口危机来临。

家园 这个问题问得奇怪

就像是在问,大象为什么没有长长颈鹿那么长的脖子?那应该先问一个问题,长颈鹿为什么长这么长的脖子?

家园 很奇怪的理论啊

那这理论如何适用水车呢?这个太不具有普遍性了。

家园 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人力成本比建造机械低,所以宁愿使用人力

我觉得这应该能够解释的通。古代的小作坊已经完全足够供应本地消费,同时还有足够的优质产品上供。

家园 可不可以理解为:水车到宋代已经大规模应用成熟了

赵冈的理论时段还是扣得比较紧:宋代经济基础好,所以宋代大规模发明新技术,但是因为人口……宋代发明的这些新技术很多都应用/继承不下去……

水车的话,我记得技术在唐代已经基本成熟而且大规模应用了,跟曲辕犁一样。新技术推行不下去,不代表旧技术也要丢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