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西藏问题的文化反思/王力雄(一) -- 麻子
血的教训,同样适合于港澳台。
王力雄并没有迎合西方.
一开始西方以为王力雄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有意出钱栽培王。等王把他的观点亮给西方,西方又避之唯恐不及。--王力雄自己说的。
而中国也没有讨厌他,可能中国某些人会讨厌他。
哈哈。。。有主见。。。
其实,有些事情他说得很有道理。。。
比如,毛主席是最大的神,比达赖还高。。。确实毛也给很多地方带来了好处,,,大家都改信主席了,,,当然不闹事了。。。等小邓来了,说毛主席不是神,于是,西藏人只好再信达赖了。。。问题就来了。。。西藏那地方,条件太恶劣,没个精神支柱,很难活下去,,,
他还解释了为什么喇嘛搞法事必须写报告,,,把老外给气死了。。。实际就是跟老外去要FUNDING是一个道理。。。
还有什么文化保护问题,,,老外诬蔑说西藏就要被汉化了。。。王力雄说根本不是什么汉化,根本就是西化,汉族现在这个样子,就是西化的结果,西藏要发展,穿西装,穿丁字裤,看脱衣舞,其实,不是汉化,根本就是西化,,,
等等,把老外气死。。。。。
呵呵,很有意思~~
说的很搞笑啊~~
首先,我要向大家表示歉意,这篇文章确实太长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没有精力和时间细读整个文章,毕竟我们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现在觉得发这种文章的更合适的做法是发一个摘要,同时给出全文链接,供希望进一步了解的朋友自己取阅.
所以,我在此凭我个人的体会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如果能引起您对该文所谈问题的思考,目的就达到了.
该文的所针对的背景,是西藏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清代起,中央政府对其的控制就仅仅是名义上的,西藏的实际权力是在以达赖为代表的上层宗教势力手中.
这直到现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依然如此.然而,在建国后毛执政的一段时间里,该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当时中央对整个西藏控制得比任何时候都牢固.
于是人们自然会问:毛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案是:分化+造神
分化,就是共产党的法宝"打土豪,分田地"的翻版,以争取大多数穷人的支持.但西藏的特殊之处在于那里的土豪不是一般的landlord,而是与宗教合一的,相当于神的地主(为什么西藏的统治者会有这种身份,与其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有关,文中有详细说明).这种土豪一般群众是不敢打的.
因此,造神就派上了用场,你达赖不是神吗,不是很牛吗,我共军三下两下就把你收拾掉,打得你屁滚尿流,然后大规模的宣传,我们毛主席才是真神,你达赖算个鸟,不服就单挑!大家都有眼睛,一看就知道,原来活佛是水货.那自然是要跟着真神干了.这心理问题一解决,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可是到邓上台以后,全国的造神就停止了,西藏也不例外.同时,中央的重心转向经济,西藏也就成了包袱.这时,中央的方针变为"藏人治藏,高度自治",你西藏只要不添乱,自个儿爱干嘛干嘛,咱懒得管,反正也不指望你能有什么贡献(经济上).
但是西藏离不开神,既然这新神倒下了,旧神可就借尸还魂了,于是事态又向老方向发展了...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大概,您别说,写了这半天,我还真想喝水了,呵呵.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没想到把您老给惹出来了.说来也奇怪,怎么您一来就有宝呢,莫非真的是有神灵附体么?
我看王就是这么个意思.
呵呵,我觉的啊,如果西藏被一种外来强力宗教灌输多年(比如百年以上),肯定就扳过来了,就象当年回教在西亚的传播一样.
不过,60-70年代的"毛"主义("教")没持续那么长时间罢了.
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 折腾了十几年, 做了十几年"天王", 不也垮台了.
不是我编的,他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应该没有人冒他的名,。。如果我先有这些观点的话,嘿,肯定自己先炒。。。
忘了是什么地方看的了,好像是谈访录吧,。。或者就是天葬里说的。。。其实他说的很有道理。。。我只是把主要意思列了一下,他说得更详细些。。。
比如搞法事要向政府事先汇报,原来被老外攻击是没有宗教自由,王说西藏那个地方产出很低,没什么钱,搞法事要花不少钱的,当然就要向别人要钱了,向谁要呢?当然向政府要啦,要钱嘛,总要开口吧,怎么开口?当然就要写要钱的报告啦。。不写报告,别人怎么知道你要钱呢?总不能派个人在每一个寺院里,每天起来就问一下要不要钱吧?所以,这是很正常的事,就象西方人搞研究要到处申请资金一样,根本不是什么宗教不自由。。。反而是中国花钱资助宗教的发展。。。
西方有人攻击中国汉化西藏,王说其实是西方通过汉族来西化他们而已,根源在西方,汉族是先被他们西化了,西藏被西化的慢一点而已(大意),,,,
好像他是在西方某组织搞的西藏研讨会上说过。。。把老外气死,本来要资助的钱也就不给了。。。
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你的结论不合别人意,当然是不给钱了。。。。什么非政府基金。。牌坊。。。。
不知道王现在靠什么过日子。。。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呢? 我看过达赖的自传《流亡中的自在》还是很有感触的。
这里的文摘就是《天葬》中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