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同性恋和同性恋婚姻 我的看法 -- 马前卒
我是来河里虚心学习的,平时潜水居多,偶尔也会冒个泡。
正如你在前面说过的,基因组合千变万化,要弄清楚一种复杂行为跟生理或基因遗传的关系,殊不简单。同样,以心理分析等方法研究后天的成因动机,也很复杂。我觉得没有哪种方法是特别容易的,也没有哪种答案是特别简单的,并没有找出所谓简单真理的捷径,这些只是追寻真理的不同角度而已。当然,不管真理如何,大众确实喜欢把事情简单化、极端化,记得你写过关于科学与社会的文章,作过很好的探讨。
我还要补充一点---关于社会环境成因的研究并非毫无建树,比如成长期间父母离异,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会有更大机会产生同性恋儿子,这也是有数据支持的理论。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让人以为后天影响方面的研究都只是凭空猜测的空中楼阁,容我在此道歉,并不是这样的。
你谈到动物,我也多说两句。人们没法问动物你喜欢谁,是否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但确实有很多的动物在族群中持续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展示出无可争议的同性性行为,而且其性取向跟很多人类同性恋一样,是一生不变的。姑且不论动物研究是否可以直接套用于人类,哪怕不往人类上套,这仍然反驳了同性恋行为会被进化淘汰,不可能靠遗传得来的说法。总不会认为这全都是因为后天影响(比如单亲家庭? )而导致了同性恋行为吧。当然,也不能排除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90-95%的人类中存在有某种程度的同性恋倾向’这个倒不觉得有多流行,至少我甚少听说有人知道,更不要说认同了。不知道这是否指金赛使用的性向指标(Kinsey Scale)?这是一种连续性的指标,有7格,一端是彻底的同性恋,另一端是彻底的异性恋,金赛认为大部份人都在中间某处,这样说来有90-95%不是极端异性恋也许有点可能。不过最近一些研究认为,这种标示方法比较适用于女性,因为女性性取向比较模糊,有流动性(Fluidity),而男性相对来说是比较二元化的。
我选择它主要是因为它看起来比较偏激。但是因为金赛的定义和我们的同性恋的定义有所不同。实际上,跟现在的流行观点差异并不大。
说到动物了,前阵子听了一个讲座。说目前动物行为研究的一个流行趋势,就是研究动物的个性。虽然动物的个性差异大家早已经知道了。但是,在研究中,还真没有谁把这个当作一个指标考虑进去。最近的这个趋势,我认为还是很好的。一方面,这样子使得研究的结果更加细致,更具有重复性;另一方面,这种从人开始的研究趋势引入动物后,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人类行为学研究的一些根本观念(比如说同性恋研究,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把人的个性跟行为联系到一起的研究例子,实际上,不同的个性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而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的人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性,很可能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最大的一个改变,是承认人并不具有什么特殊的行为学和进化地位,这样子就真正的把人跟动物给等同起来了。最后这一点,是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来,大家一直在做的。但是,直到这种研究动物的个性成为趋势之前,大家都是想当然的人为自己已经足够重视动物研究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很多地方做得还很不够。
因此,我在前文中,引用了几个动物作为论据,就是想说明这一点。您不会是做行为学研究的吧?我纯属个人业余爱好,(就是喜欢琢磨人,也是比较另类的爱好了),有时间写点东西出来吧。科学这个板块人气太弱,够层次的发言尤其少,所以我的业余爱好写了一点就没动力了。反正大家也不知道是看不懂啊,还是根本就不感兴趣,也许大家都是高手,看着这帮小瘪三在讨论不屑一顾吧。就当我们自娱自乐好了。
有个度的问题。越先进的社会,包容度也就越大,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总有一些是人神共愤的行为,就不在社会包容之内。西西河也一样,有容乃大,不是因为大了才有容啊。但也不能垃圾毒品的都往肚里吞不是。
自己不生,收养也一样啊。我就认识几个老外,没有孩子而收养的。其中一个还是中国小孩呢。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自己生不了,有的是不想生,有的则是有遗传性疾病,不愿意生了后代受罪。这还是正常的夫妻呢。人家都可以,为什么同性恋就不可以?
被收养的小孩自己没有决定权,社会应当替他们选择一个好的收养环境... 同性恋夫妻么,肯定要影响孩子的性取向和性心理的... 是好事么?我看不是。
因此,“自己不生,收养也一样啊”这句话也就不成立...
呵呵,我连大学都没读完,谈不上做什么研究。不过我读的是心理学,跟研究行为是有点关系,碰巧最近在一婚姻实验室打下手,看到这方面的话题,一时手痒就上来班门弄斧了,见笑。
至于发帖嘛,凭我肚子里那点墨水,要写东西也不外乎搬弄教科书而已,可没有妙笔生花的本事。我一向人懒,不过要是等哪天突然有了动力,还是可以试试的。其实你的身体语言系列我就挺喜欢,希望以后我也能写出那种水平的帖子来。
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婚姻的基础何必只限于异之间的性关系呢?
没有证据表明,被收养的小孩,在同性恋家庭中长大的,就一定会在性取向上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正相反,现有的证据表明,所有的现存的社会中,同性恋的比率都是几乎恒定的。即使在那些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国家中也一样(当然,现在说这个还太早,因为最早的也不过十几年而已)。
应该说,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决定自己生存环境的权利。无论是生于帝王之家,还是出生在一个乞丐家庭。都是天赋的。如果我们可以面对这个,为什么要强求收养的时候,社会要作出什么干涉呢?社会的干涉,在我看来,只能限于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保证最基本的人权,保证孩子孩子的温饱。其他的,什么也保证不了。
说实话,我也看男同性恋很不顺眼,但是,这也是他们的权利阿。社会应该成为所有的人维护自己的权利的场所,而不应该成为多数人迫害少数人的场所。所以,我尊重他们的权利,虽然我还是看着不顺眼。
我是不相信会有什么“数据”能表明“没有影响”...
即使有人能拿出“数据”来证明太阳其实是从西边出来的,咱也依然要怀疑...
至于为什么社会必须保证被收养孩子的权益,而不去保证“每个”孩子的权益 -- 想必您也清楚,谁都不能选择生身父母。生理上诞生一个孩子和社会行为上收养一个孩子是两码事儿... 概念混淆... 跟什么同性恋权利毫不沾边...
一个同性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 谁能给与他母爱和父爱? 同性女=母爱或一对男的=父爱? 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要抚养一个孩子, 就必须要为这个孩子的未来负责, 仅仅为了满足两个人的一点权力,可能就要以一个孩子未来命运作为代价, 无论如何这是太草率了. 也许没有影响或不大, 但起码得需要大量长期的统计数据来证明. 谁愿意做这样的实验?
就是养宠物也得有感情, 不是光吃饱喝足就行了.
不知道这个同性恋话题为什么又被顶上来的,不是因为我这个帖子哦。
美国之音有过一次邀请了两位“专家”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支持同性恋婚姻并且支持同性恋家庭收养小孩的那位“专家”认为,现代很多家庭的父母双方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了。
比如,父母同时工作,下班以后一起做饭,一起洗衣服(甚至做饭洗衣这些事情完全由父亲承担),轮流参加孩子学校里的家长会。在收拾孩子的问题上,父亲可以扮演白脸,母亲也可以扮演白脸。也有由父亲专门在家看小孩的,很多家庭也是女领导说话算数的。类似的例子很多。确实可以认为,随着女性地位的日益上升,家庭中父母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小了。
现在单亲家庭那么多,是不是要禁止单身父母带小孩啊?
在美国,同性恋婚姻经常是政治里的信号弹。政客们一般把它
当作烫手山芋,会主张各州决定,避免表态。但是有时候他们
为了获得支持,也会提出无望通过的法案甚至宪法修正案,获
得好处。对旁观者来说,这是很有观赏价值的。不过对于同性
恋者来说,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滋味就不同了。
就像调控化工生产中的液位或温度什么的。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基因算法就会启动减少人口的机制?虽然压力增大未必是人口增长造成的。
只是一个猜测。可以从这个思路想想。也不一定是基因中的算法。
一夫多妻有更充分的生物基础,更悠久而广阔的社会基础,今天仍然被很多国家采用。所以我认为应该恢复一夫多妻制。
如果MM们觉得这个对女性有歧视,那就实行N夫M妻制好了,N+M >= 2 这样把同性恋也包括进来了,岂不是皆大欢喜?
用于解释镰刀型贫血基因存在的逻辑推理同样也可以为同性恋基因来解套.
假设同性恋基因是隐性的(显性的就没法解释了),当两个都是同性恋基因时,个体表现出同性恋行为,没有后代.但如果是一个同性恋基因时,个体表现出比不带同性恋基因的人优势的特征,比如能够宽容,长得高看得远等等,从而能够繁育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后代,从而这种隐性携带的基因优势导致的基因增加足以补偿基因显性化后的基因流失,那么这种显性化后有害的基因仍然可以稳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