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四十六——七十五章 -- 沉睡的天空

共:💬213 🌺5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天空兄,你的编号似乎有问题

没有七十七章阿

家园 是被系统吃掉了....

七十七章 错综复杂的宗教是发过的,看下面的回帖就知道了,不知道被系统吃到哪里去了

  

家园 全面分析,所以有上中下

孙子兵法,其要在计。

计算是兵法的精髓。阴谋诡计狡诈算计是下乘中的下乘。既然要计算,就要充分考虑事情的发展。事情的发展,最简单的分法,就是大中小三个走向。

毛主席分析敌情,就有大打中打小打。比如最大打世界大战,次一级打边境战争,再次一级打哨所级别的军事冲突,再次一级军事对峙。

薛公论英布,是计算他的走向。最大是举国而战,争衡天下,其次是割据一方,裂土封王,最次是自守而足,掳掠而归。考虑英布之为人,认为他不可能有争霸天下的气魄,大范围割据也需要一定的全面对抗的勇气。这两者都不是他能做到的。掳掠自守,是最大的可能。

庞统计取蜀,也有三个方向。付出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就是斩首战术。其次则是袭取敌军主力。最次是退出境外,与敌人主力逐次交战,血战入蓉。第一种方法最划算。

司马懿伐辽东,是对敌人做计算。他这个计算有一个前提,就是魏军有军事优势,战斗力占据优势。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司马懿推算敌军最主要的三大策略。第一,避战别走,流窜为患。公孙渊如以此计对待司马懿,则以东北广阔天地,司马懿是很难剿灭公孙渊的。由于曹魏无力长期支撑大军远征,曹军主力不可能长期驻扎,必然要迅速回撤。一旦曹军主力回撤,公孙渊必然反扑,那么等待曹军留守军团的命运就是覆军杀将。军事上,这叫避敌锐气,击敌惰归。第二,决战辽东。两军决战,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对于曹军来说是极大的损失。而且,由于公孙渊所部也会受到极大战损,战后收益会急剧减少。好处是可以一战底定辽东大局,坏处是由于杀伤惨重,战后辽东会有积怨,而曹军元气大伤,不利于三国对峙。特别是,由于是两军决战,有一定几率会输。这是硬碰硬。第三,死守襄平。死守襄平,拱手让出战争主动权,所部士气低落,失去战争勇气。则曹军在战斗中的损失会急剧下降,可以轻松控制各地,进围襄平。只要坚持持久围困,就可以最终击灭公孙渊。有趣的是,公孙家似乎都很喜欢死守孤城。这对曹军来说是最佳的一种状态。司马懿根据了解判断公孙渊会选择死守。

然后就是李密对杨玄感提出的三策。三策核心是如何击破杨广。上策,击占京津、控制山海关。因为东北与内地的联系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把住这个关口,杨广大军就被困住了。然后高句丽从后方抄击,杨广腹背受敌,粮道断绝,就有极大几率失败。中策是直取关中,效秦、汉、前秦、北周故智。下策是偷袭洛阳。实话实说,李密三策都有问题。下策的问题,李密自己都已经说清楚了:有人告密,敌人戒备,难以偷袭;不能速决,旷日持久,必为敌所困。但是杨玄感不过是个官二代,轻于用事,正如傅嘏对钟会所说:“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结果杨玄感的选择是冒险强攻设防坚固的东都,图谋绑架百官家属。李密在计算中明确了三策的时间。上策只需要一个多月,就可以导致杨广大军崩溃,不战而破敌主力。下策则有可能要迁延三个月,而且百日之内不解决就会遭到合围——考虑到杨玄感所说的百官家属皆在东都,援兵一定又快又猛,守军只要不打算追随杨玄感也一定会死战不退,所以也许用不了百日战斗就会结束。其实上策还算不错,因为杨玄感当时身在黄河以北,负有运粮之职,沿大运河直取幽蓟,可以借用的名义非常多。可惜此子短视,看到近在咫尺富丽堂皇的东都,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李密当时没有离去,已经是个极大的错误。

从这个事情来看,英布固然不是什么英主,杨玄感也不是有本事的人。杨玄感还不如英布,英布不行是因为野心小而贪欲大,杨玄感是因为野心大而贪欲也大。

通宝推:铁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