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重贴][日本经济杂谈] 年功序列制 -- 草纹
视野那边四一版主要的帖,谁都不帮我转,只好自己重贴一次了。没时间写新的,拿这个来
加入经管版最近的比较热潮。
旧贴:www.cchere.com/article/584036
年功序列制,与终生雇用制度,企业内的劳动者组合一起被列为日本经济起飞的三大神器。
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进入了10年经济停滞时期,迷茫中的日本人为找到发展的
突破口而开始了各种改革,年功序列制也就成为改革对象之一。
一些大企业开始了以欧美型成果主义取代年功序列制的改革,几年过去了,以富士通为代
表的企业采用欧美型成果主义所获得的失败,使人们又把目光投向年功序列制。2004年一
本由东京大学教授高桥伸夫所写的《虚妄的成果主义-日本型年功序列制复活的推荐》书在
企业界轰动。
一种制度已经推翻了之后再原样重建是不可能的,在打碎的年功序列制和失败的欧美型成果
主义之间,日本企业界也许要建立的是日本型的成果主义吧。
作为有同样东方文化背景,经历过大锅饭和国企私有化等等雇用制度的改革中的中国也许能
从其中获得某种启示。基于这种想法,本文将介绍一下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度。
所谓年功序列制,是指员工的工薪随年龄和工作年数自动上涨,又被称为定期加薪,同时工资
等级和职称也同时上涨的制度。因为传统的日本企业里采用的是终身雇用制,刚入公司开始工
作的20多岁的年轻人一般是做各种日常工作,以了解业务内容并在公司里建立人际关系,到了
30多岁开始正式成为工作核心。由此,同一公司20多岁至30岁的年轻人的工资都没有太大的差
距,而且一般可以满足生活费的要求。现在的日本企业一般是以年功序列制为基础再加入一定
的能力工资,但拉开的差距也是不大的。
这种制度和我们国家以前的国营企业的工资制度有点像,但基本不同的是,日本是私营企业也
采取这种制度。
我们国家以前觉得大锅饭是效率低下的病根,缺乏竞争,使员工丧失工作的积极性,更使得企业
步入凄惨的经营境地,因而改革之后打碎了国企的大锅。但在日本这种制度却伴随着日本经济起
飞一直持续下来,直到90年代的10年停滞时期,才开始变化。所以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里蛮像
是私营企业里成功的社会主义雇用制度。
那么这种年功序列制和平均主义是否一样?
仔细的审视这种制度,我们会发现它有以下特点
1.年功序列制并不是无差别的平均主义。
根据高桥伸夫教授15年以上对于各种企业员工的采访调查结果表明,年功序列制并不是无差别的
平均主义。
首先,他接触过的大企业里并无一家采用无差别的年功序列制。20代的员工往往会说年功是无差
别的,但40代以上的员工一般都会说是有差别的。其原因是前面提到的,日企因采用终生雇用制,
而形成的在不同年龄层的工作内容不同造成的。20代的员工处于被培养鉴别阶段,工作内容也差
不多,工资主要是对生活费的保障,看不出差别。而40代的员工有能力者已被委以不同的管理职,
而其他的也许还在和20代的员工干类似性质的工作,工资除对生活费的保障之外,管理职员工已
得到管理者津贴,大大高于一般员工,差别在此时呈现了出来。
其次.对于员工的劳动在工薪之外更是以工作机会为报酬。采用年功序列制的企业,随着年龄上
升的工资保证了职工的生活,但也给了职工随着工资升高,业绩不能不上升的压力。其实是一种
很有压力的制度。如果经营者以20代的生活费的保障档次工薪保证了员工的一般生活,并以终生
雇用允诺了员工的将来后,干劲和安心感都会与成果主义完全不同。而员工们期待的是更加有趣
的工作,或者不计较工薪而愿意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日本企业活力的源泉也就在这里吧。
2.经营者的精力主要应该用来考虑进行哪些新事业和如何发展扩大现有的事业。
采用年功序列制,而把经营者的目光从改变人事制度,替换人员这些主要以现有成果如何分配,
员工的工资差如何体现的问题中移开之后。他将会更有精力和视野去考虑有趣的,有未来的事
业,并以公司的持续扩大为主要目标。人事部门则从成果主义的人事评价引起的与员工的对立
中摆脱出来,而将重点着眼在于对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对未来事业人才的准备。员工们也从彼
此的竞争对立中走出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有趣的工作而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人员的冗余,但也给企业以余地,开始新的事业时不必破坏原来的部
署。而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的对立,员工之间的内耗会减少。更重要的是经营的视野是朝外的。
看看日本的年功序列制取得的成功,对比一下中国的国企,我觉得区别主要在。
1. 企业的所有权,中国是国企,日本是私营。国企的经营者等待着上级的计划指示与评估,不
太容易把精力主要用来考虑长期的企业远景。
2. 对于企业内人才的任用,中国的国企有以政治为先的趋势,而日企是以其才能为先的。
注,本文参照了以下网页的内容
https://member.jinjibu.jp/longinterview/interview05071501.htm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日本今年经济虽然有复苏的势头,各个经济运行指标都显示良好的态势,而我自己则不看好这一轮日本的经济复苏,其问题在于日本的大公司赢利除了丰田和佳能这样原本就经营良好的公司外.其良好的业绩报表主要原因就是:裁员,大规模的裁员.这样的改革对日本传统经济结构的破坏极大,而且会掩盖日本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正在减弱的事实,并真正阻碍日本企业的改革.从1980年以来,依靠裁员尤其是大规模裁员恢复活力的大公司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而前不久日本调低下,今年上半年日本大公司赢利预期也是间接证明我的观点.
而日本最近却在抛售美国国债,首先无疑是打压美圆汇率,如果日本央行本身对日本大公司恢复前景的预期持乐观态度,就应该在此刻增持美圆国债来保持日本的对美继续出口的优势,目前美圆走弱加上Fed的再度提息,这样将大大加重中国资金使用的负担,从而迫使人民币汇率向发达国家的预期做出进一步调整.间接的也为日本大公司在国际市场恢复竞争力赢得宝贵的时间.至于最近的日本邮政改革已经是为改革而改革了,这样为一刀砍出来的改革和复苏能持续多久?
我表示怀疑,
简单说说,有时间再详细写。
1,大规模的裁员并非发生在每一个大企业,而且裁员后的人员也已被庞大的工业体系吸收。
今年2月的失业率为8年以来最低水平4.1%.
2,日本的银行坏账问题已在政府的强制改革和银行业再编中得到解决,消除了隐患。
3,邮政民营化是日本政府财政改革的一环,针对人口减少老龄化问题,养老金问题,政府
开始削减财政负担的一个开始。
4,以为中国的强大工业品需求也是该轮复苏的重要原因,钢铁,炼油业等的复苏直接
来源于此。
首先本轮经济景气还是从出口开始拉动,其中中国因素是日本经济复苏各种因素中起到了了很特殊的作用.
第二日本经济在转型过程中过于保守,对的增长新领域不重视,尤其是增长最快的服务贸易与电子消费领域日本几乎没有很大的进展.这个一方面看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电子消费市场,另一方面看以消费电子领域为突破的韩国三星3年前就已经超过对手SONY,都说明了日本大公司对新领域的反应还是相当迟缓的.你前面说的使日本复苏的企业来自炼钢和炼油也说明了现在复苏动力的局限性.
最后还是邮政改革,邮政改革的主要目的还是把邮政储蓄的庞大资金,逐步转向流通领域,刺激市场复苏.现在看效果还是明显的.但是在目前看刺激的对象还是那些大公司大企业,而不是很有活力与竞争力的日本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这里也许就是你缀文所写的日本和文化的作用吧.但是日本银行坏帐问题可以缓解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小泉政府连续突破法律上限从邮政储蓄里提取巨额资金来冲销的.目前的银行坏帐问题还只是没有继续恶化,而不是真正依靠改革开始恢复.
有事情,只能先说这些了,谢谢
国对日本经济复苏作用关键
2006-04-07 10:10 文章来源: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也非常善于使用手中的“经济牌”。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在国际舞台上打经济牌的实力不足,并且缺少经验。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GDP跻身世界第四,对外贸易位居世界第三,制造的173种商品位居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拥有8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等,证明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上世纪80、90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变化之一就是中国政府手中已经拥有许多经济牌可以打,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初步具备软实力来发挥我们的影响力。如何开展经济外交、打经济牌已经成为我国外交的新课题。如今,在对日经贸关系处理上,假如单纯强调合作,面对日本政府打经济牌不作出反应,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这样,日本政府还会毫无顾忌地打经济牌,限制两国经贸关系正常发展,引导其向着更加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当前在处理中日经贸关系方面,“不是争论经贸关系冷热的问题”,而是应该抓住问题的实质,研究如何回应日本政府打经济牌的问题。
2001年,笔者有幸直接参与处理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日斗争必须有软有硬,有理有节,该主动出击时决不犹豫。我认为,当前日本政府打经济牌降温中日经贸关系,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回击,否则,日本政府还会步步紧逼,继续制造麻烦和事端。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在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中谁依赖谁更多?以及当采取措施使得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降温、双方均受损失的情况下,谁可能受到的损失更大,谁承受损失的能力更强?
在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中谁更加依赖谁?首先从两国贸易交往分析,2005年,我国对日贸易同比增长约12%,这已经是连续11年对日贸易增长低于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水平。预计2005年中日贸易进出口额为1880亿美元,低于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贸易规模,所占比重也由1994年高点的24%降至13%。从中国角度分析,日本作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位次下降、重要程度减低、贸易热度降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降温与中日政治关系变冷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另外,从日本角度分析,两国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日本对中国包括香港的贸易额已经超过对美国贸易的规模,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说明两国贸易还在升温。造成两国贸易这种“温差”的原因,一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经济贸易增长水平低于中国,也低于美国、欧盟;二是日本市场规模不如美国、欧盟大,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三是中国对日本出口占中国总出口比重下降更多,2005年约在10%,而从日本的进口占中国总进口量的比重却在15%的高水平上。在国际上普遍重视出口的情况下,日本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确实有明显下降。但是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对中国出口呈现大幅上扬趋势,日本经济感受到中国经济的“热”,实际上说明了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在增大。事实上,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发展已经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取代美国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关键性作用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03年日本对中国内地、香港地区、台湾地区贸易收支实现顺差274亿美元,折合为3.26万亿日元,对三地出口增加267.32亿美元,在当年日本经济2.5%的增长率中占有0.7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日本对三地的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日本经济增长仅有1.8%。这还仅仅是直接拉动作用,如果将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世界经济增长间接带动日本出口,以及日本扩大出口波及其他行业复苏等间接效用全部计算在内的话,笔者估计中国对日本经济复苏带动作用大约有1个百分点。所以说,中国因素是此次日本经济由长期衰退、低迷,到出现转折、实现复苏的决定性力量。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国出口和贸易顺差虽然还保持巨大规模,但是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下降,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的不是动力作用,而是刹车、减速的作用。一个加速,一个减速,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的作用截然相反。显然,中国因素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比美国因素重要得多。
2002年,日本政府财政偿债金额占支出总额超过20%这一国际公认的危机警戒线,财政危机、通货膨胀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当时,日本书店最畅销的书就是《2003年日本危机大爆发》,讲的就是日本政府偿债负担过重,政府靠大量发行新国债偿旧债已经接近周转不开、山穷水尽的地步,等等。然而,2003年以来,日本经济连续较快增长,日本财政已经从危机的边缘回到了陆地。现在,日本财务省甚至预测按此趋势发展下去,2010年日本财政负债大致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而财政危机缓解主要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的税收增加、资产增值、国债信用有所恢复等结果。这一切如前所述是拜中国因素所“赐”,让日本政府得以逃脱一场大劫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衰退、低迷对日本社会信心打击甚大。此前,日本作为东方文明圈内最优秀的国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竞争力强大,让西方文明最发达的美国、欧洲都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威胁与挑战。然而,日本经济仿佛在一夜之间陷入了泥潭,突然变得举步维艰。日本执政党历任党魁、著名经济学家、财界领袖、知名企业家想尽办法,用尽各种措施,在长达十余年里都不能将日本经济从谷底推上陆地,走向复苏。所以,从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日本社会一片颓废、沉闷、无所事事的悲惨景象,以至经济已经复苏了还不敢轻易相信。2003年,日本经济增长了2.5%,日本政府还谨慎地描写为:经济出现复苏势头。接下来2004年和2005年,日本经济持续增长才让日本各界长舒了一口气,社会信心从崩溃的边缘恢复到了常态。有日本人将90年代的日本经济比喻为:军事上二战时期日本败给了美国,经济上日本再次败在美国手下。
此次,日本经济复苏,进入繁荣周期,也许会持续至2007年甚至可能延至2008年。但是,日本经济总会再次进入新的一轮衰退。届时,日本经济要想走出衰退,靠个人消费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下届政府为了解决退休金欠债问题增收消费税的可能性极大,这将增大对日本个人消费的抑制作用;靠企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日本企业几乎在整个90年代都在减少过剩设备、处理过剩投资和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所以,日本企业绝不会再次盲目投资,只有在出口有了新的增加、市场出现新的需求,才可能增加新的投资;届时日本政府同样不会轻易扩大投资,因为政府偿债负担很重,日本公共投资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不多。所以,分析的结果,日本还是需要靠外部的需求带动经济复苏。2003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发挥了这样的外部作用,未来日本经济复苏很有可能还需要中国因素。
二、日本从中国的贸易顺差中获益 而中国背上“恶名”
众所周知,日本与美国之间贸易摩擦的历史远比中美贸易摩擦时间长、领域广,程度更加激烈。日本政府解决日美贸易摩擦的措施之一,就是容忍日元升值和引导日本企业到海外发展,如日本对美国的汽车贸易顺差最大,就引导日本汽车企业到美国投资。这样,使得日本对美国的整车出口调整为汽车零部件和设备的出口。
但是,美国是世界上制造成本很高的地方,像汽车这种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的生产成本还可以承受,而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劳动密集型加工工厂就不可能在美国生存,因此,中国就成为日元升值后日本外向型企业的再生之地。日本企业在华投资或者发展加工贸易还可以带动旧设备出口(注:一般来讲日本企业技术水平高,即便是旧设备其技术水平仍可达到我国海关商检的要求),带动本土零部件、原材料出口。日本在华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向有三:一是当地,二是第三地,三是返销本土。
由于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在世界上是最宽松的,原产地证发放标准极低,所以有大量的日本企业利用这项政策在中国加工出口到第三地,发展迂回贸易。据了解,日本企业在我国设立的投资企业向第三地出口占其销售额大致两成,而日本企业在我国经营的加工贸易向第三地出口的规模更大。
更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现在成了日本企业避免贸易摩擦的“安全港”和再生基地,如今中国背负着巨额贸易顺差的“恶名”,但顺差给中国带来的只是小部分利益,其中绝大部分利益实际上归日本企业所有,同时,贸易顺差还成为美国施加压力让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之一。据日本著名研究机构惠穗银行综合研究所预测,日本经济至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1.91%,其中日本在中国的投资企业以及发展加工贸易带动日本出口将使日本经济多增长0.8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的因素非常明显。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因素,日本经济在这段时间仅能维持1.11%的增长水平,还会回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低迷的状态。
三、日本经济对中国因素的依赖绝非可有可无
日本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发行了大量国债,投资于公共事业。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日本政府让央行破例大量购买国债。这一举措极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然而,这项政策之所以迄今仍可以安全运作,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对日本出口大量的价廉物美商品。来自中国的价格便宜的商品不仅没有让通胀爆发,反而还让绝大多数生活在中下层的日本国民不需要到银行提取存款就可以享受到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保证了正常货币供应量。目前,日本央行还在犹豫这项危险政策何时截止,担心停止超额购买国债之后没有新的买主会引发通胀。而中国政府的外汇管理部门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时,如果增加持有日本国债,成为新的买主,日本政府就可以轻松避免通胀出现。
据了解,目前日本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预计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33%,这意味着2010年以后日本经济增长将由于劳动力不足而放慢,2020年以后经济、社会甚至无法维持正常运转。但是,日本如果依靠邻近的人口大国中国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出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让日本摆脱危机、从经济低迷的困境走出来的是中国,让日本经济结束一个失败时代的是中国,让日本重新恢复信心的是中国,让日本能够顺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还是中国。如今的日本经济对中国因素的依赖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足以左右其经济出现重大转变的关键因素
虽然是私有制,但日本企业间的合作还是让我惊讶。
一次开车时听到一则银行改革中的新闻,某地方银行因为坏账过多,而面临倒产的危险。
于是召开相关客户企业的领导者们大会,讨论对策。结果以某企业带头,大家主动免了
该银行所欠自己的资金,而使得该银行免除了倒产的危险,并确定了日后继续合作的意愿。
这也是其地方和文化的一种表现吧。
当然日本的地方银行大都是与当地的企业有盘根错杂的关系,而且是有历史渊源的。而日企
大多持丰厚的自有资金。
最近太忙,没时间多写。
我前面已经说过,对于日本的和,是建立在一种利益的主从关系之上的.这样的关系虽然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对于日本的经济崛起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日本现在的问题和欧洲一样,是整个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的变化.欧洲从高福利入手的改革显然是找错了药方,而日本下对了药却用错了人弄错了改革方向.如果日本不那么功利,日本已经赢了.可是今时今日的日本还是没有明白,俄罗斯的改革问题已经证明了推倒重来的模式没有未来.更何况是关闭自己的推倒重来.不远的未来,日本已经输了.日本要复兴还要20年辛苦
年资一定有 "功" 吗? 答案当然是 "depends". 工作绩效与工作经验显著正相关的情况下或许如此, 而且一定要是在同一间公司里的工作经验才是年功序列制的考虑范围.
好像和现实有点出入对吧? 其实也不尽然, 日式管理模式在 80 – 90 年代以 Toyota 等高质量制造型企业的成功引起广泛注意. 但若换个产业来看, 如技术进步神速市场变动剧烈的 IT 行业, 这种管理模式或许完全不行, 即使在日本也是如此, 年轻产业的年轻公司有另外一套适合的作法.
年功加上终身雇用, 在日本经济由战后加工经过 60 - 70 年代的自主研发品牌营销质量保证 (以及安保抗争全共斗等的时代背景) 的发展进程, 被认为是与美系市场决定派相反的营运模式的典范, 虽然在现实上日本经济成长不如以往后, 高年资 (领高薪) 的员工通常会是公司裁员的首要对象, 毕竟公司生存要优于个别员工的生计, 整条船若沉下去了就什么也不必谈了, 造成了一堆中年失业, 可悲的是年轻时拼命压抑自己配合公司的上班族们几乎已经丧失了在其它公司或产业中谋生的能力和心态. 嗯, 扯远了.
相对于美日, 欧洲社会有比美国高的社会主义土壤, 没有日本近似封建般的高度重视忠诚的产业环境, 在某些产业的竞争上不及美日, 但也有些产业表现得相当不错, 包含国企与相当于国企的大型企业. 至于哪种方式或是哪些因子更适合中国的民情所需就见仁见智了.
你竟然也是“认证会员”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真的感觉到你明显变了,性格上变的心平气和了,文章上已经非常善于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了,我很现在服气。
还记得我们2年前的不少交往吧,固然我从那时候到现在一直都是很不足的,但还是想指出那时候的你有一些不足:性格上有一些偏激,这2年我就没有再上过铁血,但是早就预料到了你的性格绝对不会与铁血相处的平安无事;观点上,由于对日本政治未来的一点分歧,你好像对我成见颇深似的(至少给我感觉是这样的)。且不说谁的观点对,但当时你那样的态度还是让我很不服气的。虽然事情早就过去N久了,但我回顾表示一下对你我过去的看法,希望不要介意。
我现在说这些话赞扬你也是发自内心的,因为看了你的文章和许多回复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没话说,至少我现在比较服气。我的MSN虽然很少上,但上面还有你呢,有空可以聊聊,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呵呵。
欧洲从高福利入手的改革显然是找错了药方,而日本下对了药却用错了人弄错了改革方向.如果日本不那么功利,日本已经赢了.可是今时今日的日本还是没有明白,俄罗斯的改革问题已经证明了推倒重来的模式没有未来.更何况是关闭自己的推倒重来.不远的未来,日本已经输了
==================
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欧洲为什么找错了药方?日本为什么下对了药却用错了人弄错了改革方向?什么是“如果日本不那么功利,”?日本要推倒自己重来?
但是欧洲真正的问题在行政部门效率低下,西欧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是美日欧中最高的而且应用型技术也是最好的一家.日前德国大公司首先走出调整与衰退就是一个证明.而日本的改革精简的是政府机构,同时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情况下削减过高的福利政策.但是日本改革受益的还是传统的大企业与大财阀,制约日本经济适应新技术与新生产关系要的企业依旧在旧经济框架受到 制约.那些有活力有创新的企业往往被中国公司这样的竞争者收购,日本的和不能使日本破这个局.而且日本自明治革新以来一直都是对旧体制推倒重来一次吃几十年的态度,对于中国和美国这样每10年就破旧换新的更新速度是不可能于之适应的.日本要改革,不仅仅是政治经济,还要有他们珍惜的文化了.不过当日本要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不过时代不会为谁而等待的.
但是欧洲真正的问题在行政部门效率低下——你一说这句话我猛醒!!虽然我很清楚这个事实(亲身体会太多了),但就是没有把眼光放在这条上,相反也是把眼光盯在了高福利上。鉴于欧洲人的普遍懒惰,工会势力的强大,我甚至认为欧洲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所以还担心欧洲的未来没有出路——那样是不是逼他们狗急跳墙搞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大乱。
西欧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是美日欧中最高的而且应用型技术也是最好的一家——这句话说的太对了!我以前就知道,去掉法国人那漫长的休假时间,其实他们的生产效率比美国人还要高!都说法国人懒散,但他们做事情特别是做工程起来都是很有一套水准的,法律法规也相当完善。
德国日本我没去过没法验证你的说法,但想来应该是差不多如你所说。但无论如何法国的弊病你说的实在太准确了,佩服!出门在外多看看只能是增长和验证一个人的见识,并没有提高一个人的水平,看来真正有水平的还是你们这些足不出户高手。
你说日本会失去他们的政治经济,那应该是相对而言,只要不是俄国那样的瞬间全盘崩溃,日本的老本是实在够厚的,足够他们吃几十年的。经济上他们再怎样样也是相当有底气的,他们真正怕的是全球政治军事的大变局——无论有多少经济积累都有可能变成废纸或者做他人嫁衣。但这种可能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是没有的。他们的失去,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总是拿他们与美国中国这样的国家比,本身对日本来讲也是不公平的,两者在本质上根本不具备可比性。一家之言,还请葡萄多指教。
对日本来说“他们珍惜的文化”是什么意思我不太理解,还请继续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