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二十七,杀年鸡(上) -- 履虎尾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宰杀年鸡。宰多少只呢,母鸡一只也不宰,而公鸡则糟糕,除了留下一只,留着它打鸣踩蛋之外,其余的公鸡一只不留,统统刀抹脖子,死啦死啦的有。
在关东庄稼院里,家家都要养上一群鸡的。开春的时候,每家每户户都抱(孵)上一窝小鸡崽,十几不到二十只的样子。到了夏天六七月份,小鸡崽慢慢长大了,已经能分辨出公母来了。到了八月十五,大一点的小公鸡就够一刀菜的了,贪吃一点儿的人家,在中秋节那天下晚儿,就挑大个的小公鸡宰上一只,打牙祭解馋。到了腊月底呢,所有的公鸡只留一只来,其余的,统统杀掉。
现在的广东人,专吃嫩母鸡。老广们还给各年龄段的母鸡分别起了名字,尚未开裆下蛋的小母鸡称为“鸡项”,下蛋的老母鸡叫做“鸡乸”。食在广东啊,老广的嘴巴刁钻得很,不吃“鸡公”,不爱吃“鸡乸”,专门要吃“鸡项”;不炖,不烧,专吃白斩嫩母鸡。
在俺们关东可不能这样,小母鸡还留着开春下蛋的呢。那个时候,生产队里分不了几个钱,一年吃的的油啊盐啊的,都得用鸡蛋来换,都从老母鸡得屁股门里出。俺们关东有句口号说得好:“老太太三桩上心事,闺女、外孙、老母鸡。”母鸡每当下了蛋,“咕咕咕”地叫个不停。老太太下炕出门,颤巍巍地出来拾蛋,家里再困难,也要给刚下完蛋的母鸡抓上一把米吃。
公鸡就不行喽,斗架,惹事,还不长肉,不长膘,养着它,还不够它吃得多呢,哪有那么多的鸡食来喂它呀,不杀喽咋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人人都怕胖减肥,爱吃瘦肉。那个时候,人的肚子里没有油水,光想着吃猪肉,而且是肥猪肉,咬一口肥腻腻的,满嘴油,令人回味无穷。而公鸡的肉呢,又柴又干,没一点儿油水,还塞牙。吃公鸡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雪个天使会问了,既然不爱吃公鸡,为啥不把它卖掉换钱啊?
卖掉?说得好听,你知道什么价钱吗?当时关东农村的黑市上,一斤黄豆能卖一块钱,一斤玉米面或者高粱米卖五毛钱,一斤公鸡卖多少钱啊?你猜猜,猜不着吧,告诉你吧,连毛的活公鸡,才卖三毛八分钱一斤!
不信?你不信俺也没办法,俺们插队青年从生产队买鸡,就是这个价钱。社员们等钱用,把鸡送到供销社,公家的收购价钱也是三毛八一斤。整个台安县城,整个关东的农村,统统都是这个价钱。当然喽,你要是要是把鸡运到了奉天、吉林、鞍山等大城市里,价钱能卖高点儿。可是,当时谁敢啊?那可不叫长途贩运,那叫“投机倒把”啊!投机倒把是犯法的,被捉住了是要游街的,捣腾的东西是要没收的。再者说了,多卖的那俩钱儿,还不够打尖路费的呢,这不成了赔本赚吆喝吗?
难道,难道公鸡就这么败家,就根本喂不肥吗?答案是肯定的,喂不肥,公鸡怎么喂也喂不肥。履虎尾当年插队时候没喂过鸡,而招工回城后呢,却曾经亲自喂养了两只公鸡,这个体会呀是特别的深刻。
那一年,文革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上山下乡运动也接近了尾声。最初几茬插队青年基本上都招工回城了,新下乡的中学生不好好干活,就等着走个过场,熬满两年招工回城。这些小年轻啊,下乡前,没好好读过书,光顾着学工学农大批判了;下乡后呢,没有书念了又不愿意干农活,整天“闲得腚疼”。俗话说“下雨天打孩子——这闲着也是闲着”,他们总得没事找事,找点儿活计做吧?那做什么呢?呵呵——于是乎就打架、斗殴、拍婆子、抢军帽,抽烟、喝酒,外加偷鸡摸狗呗!
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偷鸡摸狗的这些子坏事,你总得到别得村子里去吧?可是呢?不!这些个没皮没脸的坏小子们啊,专门扒本村的鸡窝,专门偷本村老百姓家里的鸡,把贫下中农们都给偷怕了,每天下晚不等天黑,就把鸡全都轰进屋子里去了,你总不敢破门而入,进人家家里公开去抢吧?
农村偷不到了怎么办?这帮小子就杀回城来偷。
城里还有鸡?当然有啦,还不少呢。那个时候啊,是统购统销,计划经济,什么都要票,凭票供应。城市里的居民,每月每人发给半斤鸡蛋票,凭票去副食品商店买半斤鸡蛋。半斤鸡蛋才几个啊,能够吃吗?于是,中小城市里的居民就自己喂养母鸡,每天拣俩蛋吃。那个时候,差不多家家门口窗户底下都砌着鸡窝,都养上几只下蛋的母鸡。天亮了把鸡放出来,让鸡自己在院子里找食吃;天黑了,鸡自己就会回窝上架。家里的剩饭剩菜就不浪费了,另外,每天再买上几斤菜叶子,剁碎了,撒点儿玉米面,搅拌搅拌喂鸡。
我母亲跟别人家一样,也在窗下垒了个鸡窝,喂养了一大群鸡。俺每次回家,母亲都给俺炒鸡蛋吃。不过不能白吃,吃完了鸡蛋,要给鸡剁菜叶子喂食。
那一天,履虎尾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小弟弟提着两只鸡来找俺了。原来,家里的鸡窝遭到知识青年的洗劫,原来引以骄傲的一大群七八只鸡,一夜之间,只剩下两只公鸡了。母亲怕臭小子们再次光顾,就吩咐小弟说,把鸡送你哥学校里去吧,那里是市中心,没人敢去偷。
就这样,弟弟从房前屋后拣回几块砖头,在俺宿舍窗下砌起了一座鸡窝,两只公鸡就安置在俺工作的学校里了。由是以往,俺履虎尾也成了养鸡专业户了。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原来在家时,父亲过年前会集中屠一批公鸡。味道不如母鸡,但还是比现在的肉食鸡强。
家里没养过鹅,看别人家宰过,太惨烈了-直接剁脑袋,大鹅不立时死,还趔趔趄趄走好几米,脖腔里的血喷出2、3米高。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唉……说起这个就想起家里的老人了
现在回忆起来,过去吃鸡的日子可真是幸福啊,过去那些鸡都是土鸡,肉都是活肉,一丝儿一丝儿饱饱满满的倍儿紧倍儿滑,抓一只杀来往锅里一炖,撒点儿胡椒面子(家境好的撒几片鱿鱼干),那香味~~楼上能香到楼下,巷尾能香到巷口去,那滋味儿叫一美!
汤要慢火在沙锅里面熬的,大火一烧开后,就用文火慢慢的炖上两三个钟头,等土鸡的味道完完全全的入到汤里面才成,这个时候肉要烂透,但是还不能从骨架子上面散了,这才叫好。碰过一只鸡腿来慢慢的啃,外层皮下面是一包汤油,然后里面的肉一丝一丝的红的透亮,香!在品一口汤,兹儿~~~鲜得舌头都要掉了、、、、
现在这年头的鸡,都是养鸡场里面出来的了,那肉才叫柴、才叫没味儿呢!嚼在嘴巴里面跟吃木头渣滓似的,拿来炖个汤,喝了半天也品不出啥味儿来,还不如去喝番茄汤,sigh,想吃点过去的土鸡吧,你花钱还真不好买罗。
梭地都四俺们耐旮瘩地风土银情,献大红花!
好像杀鸭子杀鹅都是一刀剁去脑袋,很恐怖——
俺们那疙瘩是二十九,红封斗;三十儿,走油;初一,磕头
那年月,俺和贫下中农光想吃猪肉,插队青年爱吃瘦肉,贫下中农爱吃白片子肉,呵呵,猪肉最香了啊。
如今,俺再想吃土公鸡也没得吃喽,只有饲料喂养得鸡喽。
倦客兄啊,俺在你这里得到本帖的第三枚金币,哈哈,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