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钢铁时代的恐龙(一)(完) -- 晨枫
口径怎么通用啊,当时坦克基本都是105的
反坦克炮的优点就是持续作战能力比反坦克导弹强,成本也不高
就是不知道确切的中文名字,这下知道了。谢谢醉剑兄。
反坦克炮成本或许不高 但是加上底盘 加上效果能力加权品均
其作战效能恐怕是很难说
要不然 现代军队也不会装备的这么少了
虽然都是120,但是59D用的那个跟89的不一样,个头要小。总不能跟苏联说说,等我们有了120的59D你再打过来吧。
120+83自行火炮底盘
120+59底盘
不知道这个自行反坦克炮有什么优势可言
论穿甲能力 论经济性 论通用性
那又怎样?不明白您想说什么?
还是有不同的
59-120无论是穿甲能力,还是命中率,都有较大的差距
初速:59-120是1650m/s,89式1800m/s
炮口动能:59-120是10066kJ,89式,具体数据不详,约13000kJ
命中率(2000m,静对动):59-120是55%,89式,约75%
定型时间:59-120约97年前(97年展示),89式,97年
另外,59-120只出口,未装备。89式只装备,未出口。
比如像这一段
RE:M1系列主战坦克专题
◆天壤之别
要分析M-1A1、挑战者-1为何一面倒地痛宰包括T-72在内的伊军所有战车,就必须从火力、防护能力的技术差距以及双方迥异的战车设计哲学来分析。
火力方面,表面上T-72的125mm滑膛炮对M-1A1的120mm有口径优势,但是实际上M-1A1的炮弹威力远胜过前者。M-1A1的M-829A1翼稳拖壳穿甲弹总重18.7kg,衰变铀弹头连同衬套重7.16kg,长度/直径比为20:1,炮口初速1675m/s,炮弹动能九百万焦耳;而当时苏联战车125mm主炮使用的BM-22翼稳拖壳穿甲弹的总重20.9kg,钨合金弹头重4.5kg,构型较为肥短,长宽比是10:1,炮弹初速1720m/s,炮弹动能6.6百万焦耳;而伊拉克T-72使用的翼稳拖壳穿甲弹则为更老的BM-9,长宽比9:1,弹头重3.6kg,炮口初速1800m/s,动能6百万焦耳。俄制炮弹由于内弹道性能较差,只好使用肥短的构型来稳定外弹道,再加上穿甲弹头较轻,飞行途中因空气阻力而丧失的动能就比较大;此外美制穿甲弹面积较小,撞击装甲时能形成的压力就变大,穿甲效率是BM-22的二至三倍。除了翼稳脱壳穿甲弹外,M-1A1的M-830化学能穿甲弹也能轻易击穿T-72的装甲。射控系统方面,M-1A1自然又拥有绝对优势。M-1A1不仅拥有T-72所无的热影像仪(T-72的主动式红外线探测系统有效使用距离仅1000m,面对M-1A1能侦测3000m外的热影像仪时当然大大地吃亏),此外射控系统之精密、自动化与高效率也非T-72可比。理论上,T-72的主炮拥有自动装填系统,射速应高于人力装填的M-1A1,但由于射控系统自动化成度低,T-72M的实际射击速度反而不如M-1。
斐迪南那东西是个厚皮大象,89明显是个薄皮鸡蛋
九百万焦耳也就是9000kJ了,跟10066kJ相差不大
按照我的计算是10044kJ,虽然更接近我查到的10066,不过9000kJ也相差不大,他下面的6.6MJ的相差就更小了,我算出来也不过6.65MJ嘛。还是基本准确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