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钢铁时代的恐龙(一)(完) -- 晨枫

共:💬196 🌺3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潮兄的花

我只是小花贩子,萨苏和抱朴仙人才是采花大盗哪。

家园 哈哈——

又叫“小丁宝儿”,“大……”大什么来着?

家园 把飞毛腿导弹命名为擎箭天使~
家园 用大伯莎挖坑啊,这效率......

查了一下老兄的精品数量,不到一年有134篇之多。刚刚觉得晨枫兄简直是超人。这才发现人家是拿什么挖坑的......

大伯莎+波音+自动控制技术啊。

再看看自己这破铁锹......

家园 俺们在坑边坐等之人岂非要羞愧至死

无他能耐,只有花了泥和楼主

家园 大伯莎+波音+自动控制技术.........按此推断,得出结论:

晨风兄研究的是:超大口径无人驾驶机载火炮系统!

家园 我觉得这和迫击炮的诞生有关系,现代迫击炮并不是古代的mortar发展

而是早期野战炮的分支:加大射角.真正继承的,只是"MORTAR"这个名字而已~

短身管,大射角的"榴弹炮"----我想这才是一战时期的很多迫击炮的真面目.

真正要定义为迫击炮,似乎还应该加上一个:重量轻.因为迫击炮的特点就是将后坐力全部发泄到大地上,而不是使用炮上携带的助退机来协助抵消后坐力.

我印象中,同样240毫米,英国的"Mortar LT"就只有2~3吨的重量,结构也简单到只有一个很单暴的炮筒和很小的支架.不过具体数据一概不详细......呵呵,忘光光了~这是我想问的.

家园 【原创】钢铁时代的恐龙(二)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超级重炮非“巴黎大炮”莫属。“巴黎大炮”是由克虏伯380毫米舰炮发展来的。尽管 “大伯莎”经常和“长麦克斯”(Long Max,也是一种由大口径舰炮转用的要塞炮)和“巴黎大炮”混淆起来,尤其是法国文献,常常直指“巴黎大炮”为“大伯莎”,其实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这三种超级重炮都是克虏伯研制的,“巴黎大炮”由“长麦克斯”发展而来,但“巴黎大炮”和“大伯莎”没有相同之处。“巴黎大炮”的真实性能现在已经没人清楚。在协约国军队反攻时,“巴黎大炮”被撤退的德军炸毁,所有资料也被销毁,除了一个座圈部件被美军缴获,没有任何部分残存下来。事实上,关于“巴黎大炮”的很多数据都是猜测,包括其性能和总共发射的次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达到130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大炮”在克鲁伯工厂里,注意炮管上的加强装置,炮管太长了,不采用一点特殊的办法会在自重下下垂

克虏伯的大炮非常有名,北洋水师“定远”、“镇远”的主炮就是克虏伯大炮,厦门胡里山炮台的海防炮也是克虏伯制造。克虏伯在研究远程舰炮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如果炮弹的弹道延伸到空气稀薄的外大气层,空气阻力将大大减小,射程可以比大气层里的弹道更远。这极大地激发了克虏伯工程师们的想象力,开始着手把380毫米舰炮加装一层210毫米的衬里,极大地加长炮管(196倍口径!),以把炮弹送入近地空间,达到极大的射程。这就是“巴黎大炮”的起源。

“巴黎大炮”的口径为210毫米,弹头重94公斤。这在今天是非常大的口径和弹头重,但在超级重炮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不算很了不起。“巴黎大炮”最牛的地方是其超远的射程,达到闻所未闻的130公里!弹头在空中要飞行172秒,最高可以达到40公里,这已经差不多是亚轨道的近地空间水平了!“巴黎大炮”重256吨,由于其舰炮“出身”,由80名海军炮手操纵,由一名海军少将指挥。“巴黎大炮”一共制造了7门,但配用的铁路底盘只有两个,所以不是所有“巴黎大炮”都能同时上阵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大射程,“巴黎大炮”的膛压非常高。于是口径虽然是210毫米,但炮弹对炮管的磨损惊人,每一发炮弹都要把炮管磨掉一圈,所以炮弹是编号的,后一发比前一发的口径略大一点,以补偿膛线的磨损。这一定要按着顺序来,否则可能出现炮弹卡在炮管里的事。等一轮65发炮弹按顺序发射完了,膛线也磨得差不多了,这时要送回克虏伯,重新镗膛线,并把口径扩大到240毫米,再接着用。两轮用完了,炮管寿命也就差不多了。

“巴黎大炮”的射程之远,以至于精确瞄准的时候,要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巴黎大炮”的部署地点是在巴黎东北的Coucy森林里,地球自转使落点比瞄准点远393米,也会侧向偏离1343米。不过对于这样的精度斤斤计较其实意义不大,“巴黎大炮”的精度不好,只能概略地保证打到巴黎,瞄准埃菲尔铁塔打到蒙马特尔高地,那还是算命中的,没有人对命中精度寄予太高的期望,本来就是吓唬老百姓的东西。“巴黎大炮”的首次使用时1918年3月21日清晨7点18分,在不长的生涯里,共发射320-367发炮弹,造成256人死亡,620人受伤。

“巴黎大炮”没有能够改变德国在战场的颓势,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战败告终。即使在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下,克虏伯仍然没有放弃对超级重炮的研制,希特勒在30年代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希特勒对奇迹武器的变态的狂热使超级重炮重获新生。

超级重炮低劣的机动性和发射速率,甚至在拉锯战时期已经引起战地指挥官的不满。“巴黎大炮”虽然通过铁路机动,但在发射前要在地面建造方木或钢质底座,所以不能算真正的列车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机动性问题,各国已经开始将重炮安装在特制的铁路底盘上,通过铁路来实现战略和战术机动。铁路底盘的承载能力容许超级重炮可以完整地机动,不需要耗时费力的拆装就可以迅速投入战斗。特别重型的列车炮仍然需要一定的拆装,但比非列车炮还是要快捷多了。相对宽大的铁路底盘还容许装上重型的装弹机构,加快发射速度。然而,这些超级重炮的旋转瞄准和后坐问题没有解决,必须建造环形铁路,依靠列车的前进和后退来改变瞄准方向;每次击发后,必须容许火炮沿轨道后坐相当距离,用刹车制止,给重新瞄准带来很多麻烦。两次大战期间的改进重点转移到可以旋转的发射平台以方便瞄准,和减少后坐。解决旋转瞄准的方法是“弗格森”转动炮台,就是建造环形轨道,使铁路底盘的前后两个轮车组可以分别搭在环形轨道的相对侧,把轮车组转90度,横向沿环形轨道运动,实现360度瞄准。反后坐的事比较麻烦,需要复杂的液气反后坐装置,甚至在发射前用液压千斤顶把大炮抬高,以争取一点后坐距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为列车炮的发源地,美国也有自己的列车炮,这是14英寸列车炮,时间是一战刚结束的时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12,“巴黎大炮”的直接后裔,只试验性地研制了两门,没有正式装备

列车炮最早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成功地在北军进攻Richmond的战斗中首次使用,后来各个列强纷纷装备,美国的产量最大,但是还是德国的列车炮最出名。德国将“巴黎大炮”的基本设计复活、更新,设计了K12列车炮,但K12只试验性地研制了两门。列车炮中最最出名的,还是要数“多拉”大炮。

元宝推荐:海天, 通宝推:mezhan,浣花岛主,
家园 著名巴黎大炮仗出场,欢迎一个。
家园 二战中德国仍然发展这种列车炮有些不解?

一战时候没有什么好说的, 相对静止的战线正适合这种庞然大物, 而且关键是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可以替代, 空军的攻击水平和威力还比较低.

但到了二战, 德国仍然发展这种列车炮是不是有些不智? 什么东东都得讲效益, 费时费力弄这么个家伙开不上几炮, 耗掉的人力物力还非常可观

家园 正是,确属浪费宝贵资源,后面要提到
家园 主要目的还是攻击马其诺防线这样的要塞吧

后来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还不是要这些大家伙来发言?

家园 这个要铁兄给我们说说了

现代mortar和古代mortar有什么差别,等等。

不用gun carriage(炮架?)的迫击炮可能属于步兵武器范畴,手头资料里面缺乏有关信息。不过英国的240毫米迫击炮作为步兵武器有点太猛了,看来是很有趣的一件武器。

家园 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方式? 比如发展新型攻地炸弹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3289

这是以前老萨的旧作, 摘出一段.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可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围10千米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顿,一枚高爆弹重4.8顿,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cchere.net 西西河 萨苏]

  巨炮制成后被命名为“多拉”炮,原计划攻击马其诺防线,可是这时法国已经投降。苏德战场迫切需要重型火炮,于是“多拉”炮被运到黑海之滨,袭击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国在此战中惨败,9月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运回,“多拉”列车炮又会同“卡尔”“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参与对1944年华沙起义的镇压行动,德军在苏联重兵压境,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仅不顾弹药吃紧,极其残酷地有组织和分步骤的炮轰和爆破,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

4000千号人伺候这门炮, 万一一名苏联飞行员走运不就一下全完了?

家园 重炮是一种非常安全而有效的投射弹药的手段,同时也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战中和之后的很长时间,轰炸机是原始的和效率低下的.无法直接服务于前线.同时由于地空协同的问题,也无法做到及时的给予步兵支援.所以火炮还是有独特魅力的(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理由是因为陆军的自尊心在作祟,不愿意向不属于"自己人"的轰炸机求救)

使用轰炸机要冒损失机组的风险,同时也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影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