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紧急求教:“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米”是什么米? -- 纳米小洞儿

共:💬43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要讲出道理来,为什么不是别的米?
家园 小马网友,请把你的马头抬高一点,看看上面其他网友的回

贴,就能知道答案了。何必多此一举,翻旧贴无事找事呢。

欢迎你对本人的新贴,关于摩托车的那些,发表你个人的

意见,谢谢。

http://www.cchere.net/article/683369

家园 关于你的摩托车,俺的评论是这样地:

买完了车放在房子里生锈,纯粹是钱多了烧的!

家园 如果是老手的话,一定用混合型半生半熟特味米
家园 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劳神去讨论

答案简单的不得了。

穷拽一点地说,就是产生偷鸡这个作案动机的时候,作案执行者本身会选择在最快的时间内,可以将被偷的对象,也就是那只鸡,成功的诱导到自己可以顺利并且成功地执行自己的既定计划,也就是偷鸡,这个有意识的目的最简单的选择。

说白了就是,想到了偷鸡,这位仁兄肯定是就手,什么靠的近拿什么,抓一把谷物,管它是什么,然后就靠着这把谷物,去诱惑那只鸡到无人之处,然后伸出罪恶之手……

所以, 答案是因地制宜。有什么用什么。当然,要是哪位考据派大师想要具体的讨论一下,在汉朝末期长安京畿地区的偷鸡贼,与清朝福建潮州山区的偷鸡贼,具体应用的米的不同。我倒是可以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忘了说一句,那个什么,您就帮我笑纳好了。

家园 那就请水风网友直接了当地告诉大家。汉朝长安的偷

鸡贼用什么米,清朝福建的偷鸡贼用什么米。

家园 原来你是行家。有没有试过半夜去干?
家园 这个问题很好

长安的偷鸡贼,要看是什么时期的了。要是西汉国力强盛的时候,长安的偷鸡贼肯定不用米。不管哪一种米。你想啊,世界头一号的大都市,人来人往的。还会有鸡满大街溜达?想偷鸡,只有去集市。有哪个贼去集市偷鸡手里还攥着把米的?到了东汉末期,长安给一把火烧一遍。如果还有鸡的话,也基本上属于那种无助的野生鸡了。就不用费神找什么米了。

福建山区的偷鸡贼,还要分清朝早期和晚期。早期的使用糙米,就是那种没去皮的大米,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也有可能用稗子,如果他当地比较多的话。晚期的话,也差不多,但是如果是潮汕地区的,因为跟南洋来往比较多,很有可能用玉米。因为当时的玉米和地瓜已经开始引进了吧?基本原则还是一样,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

家园 你是不是教育工作者?老师,讲师?教授?怎么讲的东西

都是一套套的。引伸意义很多啊。我不敢再问下去了。

免得把自己也扯下水。 本来明白的东西,被你

解释后,也不敢说自己明白了。

家园 咳,俺来给个24+的答案

鸡: 读第四声, 通"..."

米: 读第四声, 通"秘",或曰"小蜜"

家园 为了香吻,豁出去了~~~

呵呵。

应该是小米吧?鸡吃大米么?印象里好像不吃。

玉米,好像是喂鸽子的。

所以我觉得是小米。

家园 高梁米
家园 啊呀,被人看出来了

人之过在好为人师。我不是,我就是吃这碗饭的。回答问题不是为了弄清楚缘由,而是为了堵住下一个问题。嘿嘿,职业病,见笑见笑。

家园 用朵花把你的口封起来。我家人也有做老师的。其实,我个人

认为,如果真的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还是要从这句话的出

处,时代这方面着手。花时间查古书,看看是哪个时代的

书最先出现这句话。是哪个地方最先使用,使用率最多,

就大概能说明这米是指哪一种米。我个人倾向大米,稻米。

我在你面前纯属班门弄斧,只不过死要面子,所以只好撑着

家园 大家彼此彼此

你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据我所知,这句话最早好像是从明朝的话本中出来的。就是说书人的段子整理。所以,这句话的出处,恐怕还是要早很多。应该属于民间口头流传的一些俚语。至于最早出现的年代,那恐怕是考据不出来了。

不过我觉得,最早这句话不一定就是用的米这个字。因为评话讲究的是时效性,跟当时的生活和风俗密切相关。也许最早是用的黍,粟,稷,也未可知,只不过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经过艺人的不断加工,变得越来越顺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用米来概括。所以最后就定在米上。

我不是学文科的,就是喜欢凑热闹。瞎侃上几句,管中窥豹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