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渥太华12.6命案及网上华人争论 -- 早生华发

共:💬35 🌺3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为被枪杀的留学生辩护的人用的还是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

特别提示: 本帖只代表 中史俞 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作者本人或 强国社区 联系。

那些为被枪杀的两名中国留学生大声辩护的人用的还是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

[中史俞] 于 2005-12-14 15:06:09上贴

本贴认为,那些为被2005年12月6日凌晨在加拿大渥太华一酒吧内与人争执而遭枪杀的两名中国留学生大声辩护的人,用的还是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殊无新意,反而把他们自己的狐狸尾巴也露出来了。

而伤痕文学的要饭招数,并不是我的发明,而是邓小平的亲口批评。他的原话是八个字:“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台湾的李敖,在做“李敖有话说”的时候也解释说:“邓小平对这些伤痕文学的批评……叫做:‘哭哭啼啼,没有出息’。为什么呢?因为邓小平是强者。‘文革’时候他也是受害人,他的儿子邓朴方被人从二楼推下来变成瘫痪,可是,邓小平面对这个问题,他没有哭哭啼啼——去解决这个问题啊,要消灭敌人啊。比如说,‘文革’的时候,你说谁对你不起的,为什么今天不去研究?什么人对你不起,什么人是陷害你的,为什么不好好写? 哭哭啼啼、抱怨、诅咒,都是没有出息的行为。”

在我的印象里,这样言之无物,弃之可惜,“哭哭啼啼,没有出息”的把戏,是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比较出名的一个特产,“古已有之”,从汉朝知识分子哭哭啼啼骂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文革”之后大规模出现的伤痕文学,只不过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变种,“于今为烈”。

一哭二闹三上吊,真给绳子又不要,讲理就得把裤尿。能够靠装样子来博得同情的,无非是这些招数嘛。统统从丐帮偷来的。

我在深圳工作的时候,经常在公司附近看到假乞丐。深南中路上,一个破衣褴褛的大妈终日背个烂筐,筐里装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也是脏兮兮的。大妈把垃圾桶拉倒,坐在旁边,用手从里面掏饭吃,时不时地还喂给孩子。这是间接的要饭。在路口的另一边,就有直接要钱的了:一个学生样的女孩子低头一跪,面前或是立块大字牌子,或是用白粉笔在地上写字若干,说自己乃是某地某处初来打工者,被人摸了腰包,不名一文,现特求好心人赏百八十元,以回家侍奉爹娘云云。

我的心肠比较软,两种要饭的都给过钱,大妈那里给过一百块,跪女那里也给过八十块。

可是后来就在网络上看到骗术揭密,有人拍下照片,解释说原来那位大妈浸淫此道已久,那破衣破筐脏孩子馊饭,无它,变身有术尔。

而那些直接要钱的,其实水平还要低得多,职业操守也低得多。今年六月间的一个下午,我从公司出门,迎面撞上跪女一名,衣着狼狈,这次的路边粉笔文学写的倒非要钱,而是彻底要饭了。她前面写的已经统统忘掉,现在只记得最后的三个大字:“我好饿!”我就顿时记起自己在刚入大学时,在温哥华岛上骑车三天三夜,由于干粮带得太少,后两天都没有吃饭,险些啃了树皮,结果骑得昏天黑地狼狈不堪,又不幸迷路,搞到周围全是森林,包里只剩衣服的惨状。于是在感同身受下,一路小跑去了邻街的肯德基买来一份鸡腿汉堡餐,拿回放在跪女处,跟她讲不要在这里跪着了,走吧走吧之类的话。然后回身,走了大约有二十多步,再掉过头来的时候,遥遥望到那女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包来,把饭放了进去,换了身很招摇的亮色上衣,轻飘飘晃扭扭地横穿马路,似乎是要飞起来一样。

于是此后,不管面相怎样凄惨的深圳跪女也再不能博取我的任何同情了。免疫了。

此次为两名中国留学生大声辩护的人,就正给我这样的直观印象。其实,为那二人辩护实在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底气是没有的,只能通过装样子和骂街了。

所以一是装样子:“啊呀啊呀,你瞧,死人了啦!人死了啦!好凄惨啊!十几枪啊!孩子自己是无辜的啊!为什么啊!各位,你们看哪!是中国人的都来看哪!有祖国的花朵在海外被恶势力惨杀了啊!”

而其实国内的大众已经基本对这类事情免疫了。除了他们的死以外,还有什么是能够被那些积极辩护人主动摆上台面供以大哭大嚎的?没有,一点也没有。无它,唯一死耳。两个二十岁的留学生,一个叫刘太郎,一个叫田林海,一个的爷爷是日本人,一个的爹是中国石油公司中管,两个都有先进崭新的跑车,一个为省钱省事未交汽车保险,一个在论坛上主动发贴承认其女友陷入三角恋爱,一个在论坛上主动发贴自夸在从十六岁开始性生活后四年未用避孕套,一度使其女友怀孕。要把这些摆上台面来抹眼泪,估计是很难很难的。

既然只有二人的死可以摆上台面,那么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死的罢。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田刘二人是怎么死的呢?凌晨两点,在一家KTV的男厕所里与一越南男子发生争执后被枪杀而死的。彼时彼地,二人在男厕所中不知做甚,后越南青年推门而入,与二人发生口角和身体接触。那越南青年随即离开,持枪而回,枪杀了已回到包房内的二留学生。

这些细节,能够摆上台面吗?我记得毛泽东还说过:“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田刘二人的死,能够大张旗鼓地渲染来渲染去而不心虚吗?渥太华有留学生团体随即就为二人举办烛火纪念,但纪念这样的死者的追悼会,能够“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吗?

至少我看到的,是层次分明的阶级对立。

不管怎样,死已经是死了。“死者长已矣”,大众同情也好,免疫也罢,二位是再也不能活了。于是,怎么办呢?自卑地换上一副马面牛头判官脸,恨恨地使出第二招:骂。谩骂。

骂街的词自然是不用重复的了;我们平时听到的已经不少。什么逻辑呢?煽动民族仇恨的叹号逻辑,只差一步就要引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悖论逻辑:“混蛋,你难道没有看到吗!两个中国人被外国人欺负了!被外国人惨杀了!尤其是被越南人惨杀了!中国人在海外是多么地不容易啊!竟然还被越南人欺负!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这个时候还不团结起来,还冷嘲热讽!你还是中国人吗!不管他们生前是什么背景,做过什么事情,在海外就应该团结一心!越南人自古就和中国人有仇,跟朝鲜人日本人一样!他们既然今天能杀两个留学生,明天就能杀你!冷血动物!”

是不是这么一个逻辑?至少我看到的那些所谓批评是这样的。

而我立即想到的是毛泽东在1963年说过的一句话:“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当然,这句话后来貌似被批判为“晚年错误”之一了,但我还真想不到更好的解释方法。为什么要掩盖一起普通刑事案件的过程,而专注于其形式,并将突发的个例无限上纲上线为民族仇?

我看并不是什么“民族仇”。“阶级恨”罢了。两个富家公子哥凌晨两点在酒吧男厕所里面究竟做了些什么,让一个很可能有黑社会背景的越南青年所不齿?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这场口角?凶手对二死者说了些什么,骂了些什么?是不是一些含有同性恋歧视的言语?二死者对凶手说了些什么,骂了些什么?是不是一些含有民族歧视的言语?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身体上的争斗?究竟是什么使越南青年怒火中烧,拿起枪来,一路找到二人所在的包房,连发十数枪,将二人打死?

我不觉得二人死前的行为就如何光彩。七十多年前,老舍写了本小说,叫《二马》,后来拍成了电视剧,讲当时中国留学生在英国伦敦的生活。七十多年过去了,“换了人间”,今日中国留学生里的一些小集体,比老舍笔下的伦敦学生们,可还要尊贵得多了。

老舍有两句话批判留学生,我一直是记忆深刻的。

一是:“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有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

二是:“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极光明的一页。”

先进也要挨枪子的二位留学少爷,在这两句批判面前,恐怕也是死不安稳的吧?

之所以说民族问题是阶级斗争问题是因为,套用鲁迅的话来讲,中国明明每年均出如此多的事故,他们不骂;天灾,他们不骂;人祸,他们不骂;矿难,他们不骂;透水,他们不骂;爆炸,他们不骂;车祸,他们不骂;改制,他们不骂;下岗,他们不骂;流浪,他们不骂;圈地,他们不骂;水污染,他们不骂;艾滋病,他们不骂;公产贱卖,他们不骂;上访无门,他们不骂;欺瞒中央,他们不骂;贪污受贿,他们不骂;买断工龄,他们不骂;“突发性群体事件”,他们也不骂。在渥太华酒吧里头被人打死两个贵族子弟,他们就骂上了!

先进人士何祚庥,前两日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不是对矿难工人说:“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吗?一老二少,道理是一样的。

我想问问那些支持二死者的留学生小团体们,你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如何?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如何?对八年抗战的认识如何?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如何?对抗美援朝的认识如何?对抗美援越的认识如何?对两弹一星的认识如何?对大庆大寨的认识如何?对赤脚医生的认识如何?对毛泽东周恩来的认识如何?对蒋介石汪精卫的认识如何?对弱势群体的认识如何?对煤矿工人的认识如何?对下岗工人的认识如何?对城市民工的认识如何?对城管大队的认识如何?对剥削的认识如何?对压迫的认识如何?对反抗的认识如何?对贪污腐化的认识如何?对反腐倡廉的认识如何?对保先教育的认识如何?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认识如何?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如何?

我觉得很有这个可能,即随便一个三四十岁的温哥华公共汽车司机与我在这些问题上的共同点,反而会比与这些留学生小团体要多得多的。所以是马克思的一条结论:“工人阶级没有祖国。”

整整七十年前,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随意肆虐。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了“华北事变”,在11月中在通县成立了汉奸政权“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很多百姓被逮捕,很多百姓被屠杀。而反动的蒋介石政府则随之准备于12月成立所谓“冀察政务委员会”,于是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许多学生被逮捕,许多学生被屠杀。我想,像这两位留学少爷一般的人物,放到当时的中国,不论是在1935年11月的通县,1935年12月的北平,还是1937年12月的南京,都应该是不会死的。

家园 【告别】刘泰郞父亲:异国他乡他们并没过上天堂生活

刘泰郞父亲:异国他乡他们并没过上天堂生活(全文) 中新网

  中新网温哥华12月13日电 (记者吕振亚)一周前在渥太华唐人街遇害的中国留学生刘泰郞的父亲,在今天上午举行的追悼会上代表遇害者家长讲话,深情感谢各方的关怀与协助,并祝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平安幸福。

   刘泰郞的父亲讲话全文:

  尊敬的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尊敬的渥太华市政厅、尊敬的渥太华市警局、尊敬的亚冈昆学院、尊敬的卡尔顿大学、亲爱的同学们、同胞们,对于你们的到来和出席,我代表刘泰郎、田林海的家长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有句老话说道“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在我的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在我们精神面临崩溃的时候,在异国他乡,在寒冷的渥太华,在我们心如刀割万念俱灰的时候,你们成了我们唯一的亲人,谢谢你们。

  谢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第一时间派人赶到案发现场,并通过国内的有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我们双方家长,协助我们迅速赶赴加拿大,并给予我们诸多帮助。

  感谢侨界、学界、商界等华人社团为孩子们组织各种悼念活动。那无言的泪水、摇曳的烛光,不但为孩子们照亮了通往天堂的路,也成为了我们家长继续勇敢地活下去的坚强理由。走出国门,我才真正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我更要祝福在渥太华留学的更多的孩子们健康平安,祝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平安幸福!

  感谢渥太华亚冈昆学院给予的同情和慰问,正是这些爱心和温暖帮助我们度过了一个个不眠夜晚。如果泰郎、林海在天有灵,他们一定能得到安慰。我们也知道渥太华警方正在日夜紧张工作,积极行动,我们强烈要求、日夜期盼,恶人早日落网。为了尽快归案,我们信任加拿大政府的明确态度,相信渥太华警方的能力和效率,正义审判的到来一定不会太远。

  泰郎和林海是两个优秀的孩子,他们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求学,肩负全家人的光荣和梦想。作为家长,我们宁可少花点钱,宁可自己受多点累,也怕苦了他们。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他们在异国他乡,并没有过上天堂的生活。他们睡过地下室,几天几夜吃不上饭;他们孤独寂寞,常常夜半哭泣,也为了节约费用两年不曾回家团聚,挫折使他们坚强,磨难催人奋进。终于在儿子的日记里,我听到了他的吼声“勇敢一点”;终于在儿子的日记里,我读到了报效父母的心声。林海、泰郎他们在进步,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直到今天,我们双方父母一致认为送他们出国没有错,送他们来渥太华求学也没有错。泰郎和林海两个可爱阳光的孩子,在生命的花季、青春的妙龄,无声地凋零在异国他乡,没有来的及跟我们说一句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带走了我们的希望,带走了我们的明天。

  爸爸妈妈把你们送出来,爸爸妈妈再把你们接回去。爸爸妈妈来接你们回家。孩子,别害怕,照你说的,再勇敢一点,有这么多的人,中国人、外国人,他们都是你的朋友,他们都来为你们送行。泰郎、林海,我的儿子,我的小朋友,我们走吧,我们回家,这一次我们再也不会离开你,回到生你养你的那片土地,那里没有罪恶,你再也不会听到枪声!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刘泰郎和田林海的家人,对所有今天到场的朋友和关心他们、鼓励他们的好心人,以及关注此事的所有善良真诚的人们,对你们表示最深的感谢。谢谢大家!请大家起立,让我们目送刘泰郎和田林海的灵柩出礼堂,真心地祝愿他们在天堂安息!朋友,一路走好! (全文完)

  今日上午,中国驻加大使馆官员,渥太华市政厅、警局代表,中华会馆等华人社团以及校方代表、部分留学生再次聚集在一起,为一周前在渥太华唐人街遇害的中国留学生刘泰郞、田林海举行追悼会。

以下为两人简介:

刘泰郎,英文名字Richie,生于1985年7月19日中国内蒙古赤峰市人。生前为渥太华亚冈昆学院商科一年级的学生。

主要履历:

一九九三年---一九九七年赤峰市昭乌达小学

一九九八年---二零零一年赤峰市英才学校

二零零一年---二零零四年北京中加学校

二零零四年---二零零五年加拿大渥太华亚冈昆学院

泰郎,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一个把国旗和奥运中国贴到自己爱车上的中国青年;一个念念不忘报效父母的孝顺儿郎;一个时刻自我鞭策“再勇敢一点”的热血男儿;一个远渡重洋,一路歌唱、富有爱心、热爱生活的大男孩;一个仗义执言、侠肝义胆的铁哥们儿;一个刻苦努力、正在一天天进步、一天天长大、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中国留学生。

田林海,英文名Bob,渥太华卡尔顿大学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一九八五年五月四日,出生在中国青海省一个和睦的家庭。在青海油田子弟学校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他是个孝顺、善良、快乐的孩子,也是一个热爱生活、诚实稳健、热情大方的孩子。在学校担任班长期间,他尽职尽责,处处以身作则。帮助别人、有求必应是他最大的优点。为此,他赢得了朋友的信任,也成了更多人的朋友。

短暂的一生,他以自己为画笔,为家人、为朋友书写人性中的真善美。同时他多才多艺,用相机用相片把世界、把大自然描绘的五彩缤纷。

家园 本来以为死了2个华人

死得比较惨,中了很多枪

看完才明白,感情人家越南人是反种族歧视,杀贪官污吏、除暴安良,干了很多中国人不敢干的事情来着啊

家园 要不,楼下有人说社会分裂了呢

前一阵的中国女商人在美被殴打的事件,已经说明问题了。

人走了,就让他们走好吧。

家园 汝谁欺?欺天乎?住地下室买得起几万美元的新车?

先请纪委查查他们这俩官送儿子到大家拿的钱是哪来的吧。

为父母者不教育儿女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把在国内的嚣张跋扈带到国外,是自寻死路,也是父母害了他们。

家园 有些贪官污吏的海外子女表现得比一般人更爱国,这还真好理解:

换了谁不爱那个给你提供源源不断骄奢淫逸腐败生活的金库呢?

家园 你身上的臭虫咬到了别人还不让人捏,这似乎有点。。
家园 唐诗有一句:天街踏尽公卿骨,就是这个情况。

贪官污吏纵然不祸及自身,也会祸及子孙;报应不爽啊。无神论者的清醒剂。在东方西方其实都是阶级和民族矛盾相互交错,相互转化的。所以前辈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辛普狲杀妻子案里,控方律师就说这是富人和穷人的斗争。这里面道理不是一时讲得清的。我曾写过文章谈这个问题。可惜看得懂的不多。如果这俩小子和他们的父母看到我的文章,或许他俩不会死。

家园 我也在ottawa读书

我觉得嚣张跋扈的中国学生几乎没有

这里的人娱乐方式很少,喜欢的一般就是酒吧赌场健身房

校园里的停车场上奔驰宝马什么的也经常看到的

家园 [转帖]一老移看小留学生的奔驰野马跑车和所谓的中国人仇富

文章提交者:四方字

看小留学生的\"奔驰\" \"野马\" 跑车和 所谓的中国人\"仇富\"

我,老移,98年底登陆,来加整七年,全家去年收入十一万五千(税前),有房(不到30万的,还要供若干年),有车(一辆二手的别克世纪自己开,一辆新马自达3老婆开).要说日子,虽然紧紧巴巴的,我很满意,所有的东西谈不上豪华高级,但全是劳动所得.

我们公司董事长,加拿大第四大富翁,身家在几百亿加元,他现在的坐驾就是\"野马\",款式还没有来自内蒙的 \"太啷烈士\" 的新.前几年,董事长开一辆克莱斯勒的跑车,没有来自青海的 \"田烈士\" 奔驰 的气派.

再说我们公司的董事长,每年给慈善机构捐款捐物,不计其数.还在多伦多给犹太人盖老人院,据说比五星级饭店还高级.(董事长是犹太人)

这样的富翁会有人仇视? 毫不夸张,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心底衷心祝愿他万寿无疆,他的健康岂止是我们员工的幸福,还包括每年受益于他的犹太老人们,各种各样的福利机构,大学,医院等等.

说中国人仇富,那不是事实,要说富,谁比的上比尔盖茨?我不相信有任何中国人或者有美国人仇比尔盖茨的富,第一,他的财富取之道,第二,他的财富最终又回报于社会.

中国人仇的是\"贪官污吏\",仇的是\"为富不仁\",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即使在加拿大,开 新\"奔驰\" 新\"野马\"的 ,不是老板就是阔少,你一个来自国内普通干部家庭的子女,如此消费当然有问题,当然值得我们老百姓怀疑,现在出了事情让我们老百姓同情? 于情于理都不可能.但是拍手叫好的当然是过了,毕竟是年青的生命,他们确实是死得可惜.

不是否定所有的小留学生,好小留还是呀有一些的,我同学的亲戚小孩在这里读书,规规距距的读书打工谈恋爱(年青人吗,要理解)最近想和男朋友合资,买辆二手的美国车,我说你们就算了,住的近些省省吧.我有时在想这种好小留有没有一半?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没有定成份的意思,哪里都有坏人好人,只不过比例问题,小留们中间,贪官污吏子女太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家园 原来大家拿的贪官污吏孝子贤孙还不少,难怪跑”大家拿“

亲切啊。

家园 不是种族歧视,是阶级斗争。
家园 这其实还是没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惹的祸。XX党把中国文化破坏得。。

網友說﹕「去你x的,現在想起同胞來了﹖﹖官商勾結,吃人肉喝人血的時候怎麼不認烤架上的『同胞』﹖﹖在這件事上,不把家庭背景講清楚,不把財產來源講清楚,我們眼裏只有敵寇(如侵華日軍一樣的敵寇),沒有同胞可言﹗﹗」「該死﹗報應啊﹗吃百姓的肉喝百姓的血,就讓你們斷子絕孫」, 「殺得好﹗」------------这就是中国古训:天欲厚其福以报应之的活教材。

富了就要知礼----------------古训:衣食足然后之荣辱;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别以为到国外镀金拿个学位文凭就有资格称知识分子了,差远了您哪。那只是学位分子,文凭分子;等把中国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学好了,才够资格学习做知识分子。不然连学习的资格都欠奉。中国历史就是靠这样的传统文化系统绵延五千年的;不是靠西方教育制度。

这话可能又要呛有些人的嗓子。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可以了。孤身在外,都不容易。

家园 说话的人大概是中纪委的监察人员,而且才调查过这俩人的父母

所以才会有:是啊 有些人发了财 有了钱 但是这些钱不是他们偷来的,抢来的,这是赚来的,通过勤奋努力得来的。的说法。不然他怎么知道呢?说实话,如今中国的巨富,99%有原罪。

家园 【阶级斗争】中国留学生在加遇害是“冻死苍蝇未足奇”

关于近日中国留学生在加遇害一事我的态度是“冻死苍蝇未足奇”

[中史俞] 于 2005-12-14 11:50:24上贴

中国有十几亿人。这十几亿人里面有几十万留学生。这几十万留学生里面有三四万在加拿大。这三四万在加拿大的留学生里面有不少在温哥华,比如我;也有不少在加拿大东部地区。这在加拿大东部地区的不少留学生里面,在2005年12月6日死掉了两个。什么时候死的?凌晨死的。怎么死的?中枪而死。在哪里死的?渥太华唐人街一家卡拉OK里面死的。为什么死?不知道。

一个简简单单的案件,为什么搞得这样轩然大波呢?因为我们知道,二位死者的身份特殊。据说一个死者的爹是中国石油公司的高官。另一死者的爹身份不明,但明白的是,二人在卡拉OK门口停的两辆车都是先进品种:一名奔驰,银灰色;一名福特,深蓝色。

仅仅是奔驰、福特就完了吗?非也。二人生前同属一名曰“CFC车队”的飚车队。何为CFC车队?即Come From China车队――“从中国来”车队。从何而知?从此处而知: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index.php?s=

上面这个链接正是CFC中文论坛的网址。曾几何时,此论坛毋需注册,从主页点选,即可进入分论坛“汽车相关”,及其子论坛“CFC车队”。

这个子论坛在枪击案后被取消掉了。整个的CFC论坛也关闭隐藏,开始需要注册浏览了。为什么呢?

原来,有好事者在案发后上网搜寻,在“CFC车队”论坛中搜出一名为“CFC车队~会员~show”的帖子,主贴由“爱金玲”发布,曰:“本帖只是为队员贴自己和爱车的照片,请队员们上传自己和车的照片.不是队员的请跟贴到另外一个帖.谢谢!”

主贴最终编辑日期为零四年五月十三日,跟贴连绵五页,照片若干,均为“CFC车队队员”及其机动车的照片。所有队员年龄貌似均不超过三十岁;所有机动车价格貌似均不低于六十万。

刘太郎(刘泰)与田林海均在此列。

可以想见,该贴迅速被删,但另有好事者保存并发布如下:

http://washeng.net/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40902.shtml

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CXeErkQLRv8J: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showthread.php%3Fs%3D%26forumid%3D106%26threadid%3D213283+++cfc++%E8%BD%A6%E9%98%9F+%E4%BC%9A%E5%91%98+show++&hl=zh-CN

当然,怎么可以不介绍我们的主人公呢?

一、 死者田林海及其爱人爱车

http://69.41.162.74/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40845.shtml#1

http://qglt.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97308&typeid=17

二、 死者刘太郎(刘泰)个人日记选

http://washeng.net/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40892.shtml

看完这些报道之后,我的感觉有两个。

一是死得好。为什么死得好?因为说明了:1、没有纯粹的事物,也没有纯粹的团体。留学生里面的确存在着这样一批既蠢且懒,除去花钱外别无长处的人;2、这批人是集中出现在干部子弟里面的。

当然,出于转移矛盾的考虑,名扬四海的中国留学生内的利益集团还是很奋力地要把枪杀二人的越南男子无限拔高的,是尽力宣布必须把枪口一致对外,中越本来就誓不两立的,是全力反对一切认为此次事件是孤立的、突发的、无预谋的评论的。可是,父一辈已经打过一仗,子一辈还要再打吗?不是要和平,不是要发展吗?为什么被自己人谋杀的时候不闹,被白人谋杀的时候不闹,偏偏要等到被越南人枪杀的时候才来闹?在加拿大同属少数民族的汉越两族,当真有什么天大的血海深仇不成?

我偏偏不这么认为。

现在国内不是要播什么电视剧《小留学生》,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那些富家子弟怎样自费出国,在加拿大替全国人民烧钱的吗?渥太华的两声枪响,要给这部电视剧提前送终了。

按理说,任何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应该适应经济基础的。文艺部门自然是上层建筑,是要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像《小留学生》、《别了,温哥华》这样的电视剧,服务的是哪个门子的经济基础呢?它们造成的假象是:所有留学生的生活都是这个样子的,都富得流油,闲得无聊,玩得舒爽,活得自在,除去调情唱K谈恋爱搞关系,是不用学习的。而这个假象的虚伪性,还用我们去把它指出来吗?当留学生都开始对这些玩意都嗤之以鼻的时候,它们还能去取悦谁呢?

而我的第二种感觉极其强烈,就是晚年毛泽东在一首《七律》里面讲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方便起见,现录此词如下: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里所说的“冻死苍蝇未足奇”,是什么意思呢?按复杂的辩证法来讲,就是一切事物都会起变化,也都在起变化;这种变化扎根于事物的统一之中。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但是,当这种变化超过事物统一性的限度时,蜕变就开始了。蜕变完全脱离了变化的范畴;它是化蛹为蝶的阶跃,是改头换面的转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突变。旧的事物死亡了;在它的尸体上,与其性质相左的新的事物诞生了。

我的感觉就是这个:蜕变就要开始了,新的上层建筑就要诞生了。想想,就连我这样正牌的干部子弟、未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已经彻底不信这些蠢货了,再这样继续搞下去,不是又要“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那些知识分子口中所谓“弱势群体”的十亿泥腿子们,不是又要大规模爆发了吗?

当然,这里我需要先从自己的情况说起,以免旁人来送帽子戴。我祖父母三十年代末期投奔抗大,一生搞党政工作,所幸无钱;父母七十年代参军、下乡,八十年代在非洲搞援建,此后回国工作,所幸无权。至于我自己,2000年出国,2004年底毕业回国工作,今年9月返温哥华读研究生,兼作本科助教。助教科目曰“传播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注册学生九十五人,总工时近三百小时,学期工资约六千加元,学期学费约两千加元。生活小康,节奏紧凑。喜下厨,但厨艺低劣;好曲艺,然水平可怜。长跑优秀。自行车一辆,偶尔代步,偶尔锻炼。汽车不会开,也无兴趣学。从不抽烟,极少饮酒。唐人街太远,不去。卡拉OK太吵,不去。酒吧太暗,不去。

这样的生活,和二死者的生活可有什么共同点吗?有,但是很少。

我以为毛泽东是对的。一方面,干部子弟里面也可以分成左中右三派;另一方面,“高干子弟是祸害”。为什么呢?按毛泽东自己的话就是:“修正主义一代不如一代”。难道人不都是逼出来的吗?《水浒》里面有个干部子弟林冲,自己精通武术,父亲林提辖是名满京都的人物,岳丈张教头也在禁军里面任过职。可那又怎么样?真正让我们拍案叫绝的那个林冲,不还是在受气东岳庙、蒙冤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遭险野猪林、风雪山神庙,最终逼上梁山之后的那个豹子头,而不是此前那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吗?没有经历过压迫,怎么知道要反抗?没有那骨子里头被逼出来的反抗性格,怎么能够显出林教头、武行者、鲁智深的悲喜沧桑、大智大勇?

而在今天的高干子弟里面,你还能看到这样吃苦耐劳的性格吗?还能看到艰苦朴素的性格吗?还能看到大公无私的性格吗?还能看到最讲认真的性格吗?还能看到不怕麻烦的性格吗?还能看到见义勇为的性格吗?还能看到不计回报的性格吗?能吗?而他们不都是十几年名牌大学教育出来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吗?“素质教育”在哪里?“全面发展”在哪里?人才何在?根基何在?性格是能通过书本教出来的吗?能通过服饰教出来吗?能通过吃喝教出来吗?能通过上网教出来吗?能通过泡吧教出来吗?能通过飚车教出来吗?能通过吸毒教出来吗?能通过一夜情教出来吗?能通过全面商业化、贵族化的学校和教师教出来吗?能通过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教出来吗?能通过新东方教出来吗?能通过这个认证考试那个等级考试教出来吗?能吗?

按我自己助教的经验,传播政治经济学知识最差的反而是那些中国学生――这里把香港、台湾、澳门、及形形色色的加籍华人都统统算上了:不知道马克思是谁的有,不知道马克思干过什么的有,不知道剩余价值是什么的有,不知道利润是什么的也有。一怕说话,二怕写字,三怕找工作,四怕工作,五怕政治,六怕老师。数来数去,有什么不怕的?给他钱的不怕,欠他钱的不怕,“弱势群体”不怕。而课上是怎么打也放不出一个屁,怎么骂也出不了一个音。你以为他没有主意吗?大错特错了,主意多得是,只是仿佛一切都要等到唐人街酒吧的午夜时分才能想得出来。

在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集团全力鼓吹“韬光养晦”、“贫穷可耻、致富光荣”的中国,针对贵族子弟的教育是一定要完蛋的。上层建筑不是反映经济基础的变化么?你看看棱角分明、性格分明、血肉分明的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建筑、雕塑、艺术、文化,再对比一下圆不隆冬的熊猫盼盼和那五个"中正调和"的福娃,这不正是不同利益集团代表眼中的中国的不同形象吗?

这个针对贵族子弟的教育系统,究竟还有多少生命力?当大多数“弱势群体”对此等事情的反映如同对某某高官在浴池里搞“保先”搞死掉的反映一样时,它究竟还有多少生命力?当几乎所有网络评论都已经山呼海啸一般谴责那两个死掉的高干子弟和他们不知是谁的爹时,它究竟还有多少生命力?当少数贵族子弟自己也开始认识到教育系统的根本问题时,它究竟还有多少生命力?

前两天,我和一个较有闲钱的高官之子在家里看从网上下载的《东方红卫星传奇》。这是CCTV-10《探索•发现》整理播出的一个记录片,长约一个半小时。我们一起边看边聊。那时的条件究竟有多艰苦,单是看一看就让他够了。而随着片中工作厅里四面高挂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员就最讲认真”、“把卫星送上天,为毛主席争光”等标语的不断增加,此人眼睛越瞪越大,越瞪越鼓,似乎要爆出来一样,最后终于挤出四个字来:“没事找事!”

而这时我们正看到给火箭加注燃料的加注中队虎虎生威地套上防护服,整齐地小步跑进一个无比简陋的掩体。那掩体两侧的壁上用大红字写着:“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神七要是给这些高干子弟搞,会搞成什么样子?

应该建议,所有贵族学校每过一段时间就给那些八旗子弟放一回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听。朱元璋成事前落魄荒庙,又感风寒,幸有两名好心乞丐煮了白菜帮子馊豆腐烂菠菜汤给他吃,感觉无比美味,记忆深刻。后来朱元璋得了天下,和那些今日的高干子弟留学生一副模样,富得流油,闲得无聊,玩得舒爽,活得自在。而无聊之至时,再找二丐做那刷锅水烂菜汤给自己喝,则几欲作呕,完全没有当年那个味道了。

其实我怀疑他们根本笑不出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贵族教育系统根本就要崩溃了嘛。在酒吧里死两个公子又怎样?在欢场内死二十个公主又怎样?在浴池中死二百个王爷又怎样?在饭桌上死两千个太岁又怎样?他们究竟是为何而死?他们的死,难道就那么重于泰山吗?他们的死,难道就比那些炸死、逼死、饿死的矿工、民工、农民死得更重要,更有价值,更值得我们去烛光纪念吗?他们一死,难道中国的国家尊严就顿时受到严重侵害了?经济发展就受到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就下降了?冻死几只苍蝇,难道就能够让白雪冬云失其美吗?人民群众真正认的,不还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道理吗?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所以去吧,去吧,该去的,不管苍蝇硕鼠,统统去吧;该来的,哪怕虎豹熊罴,统统来吧。一个“大治”的和谐社会终归会来的,但那将是可知历史的最后几页;现在我们更应关心的,是此前的那些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