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论说“文革博物馆”问题 -- 清徽

共:💬244 🌺16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得是,挨石头的和扔石头的毕竟不能相提并论.

主犯帮凶都有罪,要说罚起来就不一样了.痛恨的是有些人一开始积极往别人头上扔石头,后来挨了石头又喊痛--您瞧,遭报应了不是.

家园 把矿难归罪于文革,资本家最高兴。请问解放前的矿难又是怎么来的?

为了“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你想给资本家,剥削者者辩护,请注意逻辑。

我们这里大多数都是打工者,请问资本家剥削我们,也是因为文革吗?自己心里清楚。自己都是无产者,脑力劳动的民工而已(也许不包括你),还是别洋洋得意,多位自己的处境想一想吧。

家园 请你好好看看文章

我说的是“欺上瞒下“,是说人命不比政绩的革命干部。剥削是另一个话题。矿场主一方面出钱买矿工的命,干部一方面勒索抽取矿场主的收入。哪个比哪个更混蛋?我说“文革使人丧失了基本的人情和良知“,你说“资本家是坏的“。资本家就算都是猪八戒,文革也不会变神圣。美国坏不意味着北朝鲜好。一壶是一壶,别搅混来说。

奉劝象你一样睁眼说瞎话的,就算文革真的再来一次,别以为你可以加入抡棍子的行列,照样也是挨棍子的。看看红卫兵先是打砸抢,再是上山下乡,就是样板。

家园 欺上瞒下是文革的原因吗。拜托,如果想给贪官辩护,请找个更好的理由。

历朝历代,我国什么时候少了欺上瞒下的贪官了。

家园 妹妹真是火焰般的脾气啊!

还请妹妹把那个啥蛋给拿走好吗?

谢谢了。

家园 哈哈哈
家园 呵呵,果然是冬天里一把熊熊烈火

咱还等着跟您去各大名著品尝美味呐。您要是因为什么事坏了心致,大家伙儿的肠胃也一并遭殃啦。

呵呵,俺抄起小锅摊鸡蛋,加点葱,放点蒜。小菜清粥足够好,大补的东西,太上火啦。趁热回头我把这大补件端走了哈。

家园 还是不要骂人嘛,有些不同看法

也不都是装傻充愣。人分三六九等,十个指头还不一边齐呢。何况还有六指儿。

家园 花一个

真正值得同情的是那些被迫卷入其中的草民,而不是那些披着神圣外衣、满口崇高理想的肉食者们,借用《无间道》的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只是希望不再重复那样的历史,暴政的机器一旦开动,会自我复制并伴以扩大的趋势,最终所有的人都难以幸免,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发动者的初衷是多么的高尚。

家园 怎么理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当然不只是四书五经,瓷器古董,我觉得你的理解有些偏狭了。比如说“皇权不下县”是不是传统?文革打碎的恰恰是这些。

你谈的“文革毁掉了人们作为社会人的基本感情”说得很好。但把这个问题只归于“党妈”,或许视野仍显狭小。我指出的是,即使清算了“党妈”,传统仍然不会恢复,无论左派右派,不过争相表态,看谁践踏得更狠一些罢了。

家园 文革时(66年为准),您懂事了吗?如果认为隐私,请不要回答

文革时(66年为准),您懂事了吗?如果认为隐私,请不要回答。

有一点疑惑,说了那么多文革的方方面面,文革的“造神运动”却极其轻描淡写,为何?许多地方讲得颇具深度,所以不会是疏忽,一定出于某种原因,能展开一下么?谢谢。

家园 还有一种说法应该从延安整风开始。
家园 还请妹妹体谅。

不论是对谁都是一样啊,毕竟铁手给咱们开这个副版的初衷是能更好地说话儿,打架用的擂台老大还没搭起来呢。

再次请求妹妹,改改可好?

家园 哈哈!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句话好像古代就有人说了,可是至今还是没有见到世风掉到地上,摔个粉碎,这个世风还真是高啊!

“文革毁掉了人们作为社会人的基本感情。亲子,夫妻,朋友,同事,师生。所有人都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党粗暴地要在人们心中做第一位的爱人。”古代没有吗?相互之间的出卖,只能说明他们个人的素质有问题,还能说明别的什么吗?除非你能举出数据来说明文革时期相互出卖的人比古代多出多少,否则一味的感情用事又有什么用处呢?哪个社会没有坏人坏事呢?

“上到隐瞒矿难,粗暴拆迁;下到假米毒油”矿难、假米毒油是中国独有的吗?是文革造成的吗?是世风日下造成的吗?矿难我就不说了,教科书上有很多,我就转一篇关于假货的文章过来,借此来说明假货为什么这么多?到底是不是由文革造成假货多。

古今中外的假货

  读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发现了几个关于假货的故事。纪晓岚是乾隆年间的大才子,四库全书的主编,他记载的这几件发生在北京的旧事,距今已经200多年了。

  一件事是纪晓岚买罗小华墨。我不懂墨,不知道这个牌子有多么响亮,想必当时是很出名的。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可是买回去一用,居然是泥抟的,染以黑色,还带了一层白霜,利利索索地把纪晓岚骗了。

  另一件事是买蜡烛。纪晓岚赶考,买了几支蜡烛,回到寓所怎么也点不着,仔细一看,原来也是泥做的,外面涂了一层羊脂。

  纪晓岚的从兄万周,一天晚上见灯下有吆喝叫卖烤鸭的,买了一只回去,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

  纪晓岚家的奴仆赵平,曾以2000钱买了一双皮靴。自以为买合适了,沾沾自喜。有一大下雨,赵平穿着皮靴出门,光着脚回来了。原来那靴子的腰是乌油高丽纸做的,揉出了皱纹,貌似皮子。靴子底则是破棉花粘糊的,再用布绷好。

  讲了这几个假货的故事之后,纪晓岚又讲了两个更难以想象的假夫妻和假房客的故事。说来话长,恕不转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

  这些年我们老说假货泛滥,以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似乎过去就没假货,至少是没有那么多假货,看来这是偏见。实际上,不仅我国制造和贩卖假货的技艺高超、历史久远,假货的普及程度恐怕也不在今天之下。我没有统计数字,但是不妨在情理之中推测一番。就说那做烤鸭的,肯花如工艺品一般精细的做工,再搭上等鱼上钩的时间和被人识破打一顿的风险,只为了赚一只烤鸭的价钱,这种高成本低收人的买卖,当今还有几个人肯做?为了这点小钱尚且有人费心费力地制假贩假,更多更大的机会自然更不会轻易放过了。这恐怕也是当时人生之艰难和资源之贫乏所决定的。这一点,现在应该是有所改善了。

  另外还应该提一下商业方面的"制度安排"。纪晓岚提到的那几件假货,显然都是在地摊买的。当时似乎还没发明百货商场。本世纪北京人闹起来的东安市场,直到"文革"前还类似一个地摊汇集,并非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场。西方人发明的百货商场是个好东西,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不用顾客花很多时间满世界地寻找他要买的东西,另一方面也相对降低了卖主的等待时间。在百货商场里卖假货,更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麻烦。因此,沾新制度的光,如今的北京人在大大小小的百货店里买东西,应该比当年纪晓岚在地摊上买东西的风险小多了。

  如今人们都觉得假货泛滥,恐怕也是国营商业体制的背景衬托出来的,再一个原因大概是假货的标准变宽了。国营商店的盈利是国家的,亏损也是国家的,职工们犯不上为了国家的利益冒险买假货。国有企业也犯不上为了国家的利益生产假货。这种缺乏激励的机制也抑制了假货二三十年。现在忽然放开,假货也忽然冒了出来,大家很不习惯,便觉得假货特别的多。再说,假货的标准也比古时候严格了。古时候也没那么多的名牌,假冒的自然也就少了些。不过,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名牌就难免有冒牌货。譬如“王麻子剪刀店”就有“老王麻子剪刀店”和“真老王麻子剪刀店”及“真真老王麻子剪刀店”之类的竞争者。李逵碰到过李鬼,孙悟空遇到过六耳猕猴。这些事发生的时候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美国了。美国的假货并不少见。我在美国街头的许多地摊上见过劳力士表,外观极其漂亮。一问价,才二三十个美元。我笑道:"假的吧?"对方也笑笑:"你看看价钱呀。"我在美国街头还遇到过推销瑞士军官刀的。在纽约的百货商店里,瑞士军官的多功能刀卖30多美元,而街头的年轻黑人,手里拿着同样的刀,吆喝着只卖3美元。后来我在一个亚裔人开的小店里,花3.5美元买了一把冒牌货。店主人不会说中国话,不知道是韩国人还是越南人。

  我猜想,古今中外的地摊和行贩行为都差不多。大店名店则另是一路。造成重大差别的不是时间、地域和民族,而是具体的商业制度。

文革不是好的,但是也不是万恶的根源!一味的把所有罪名压到文革的头上,根本不是反思的方法!道德文章谁都会做!应该老老实实的说真话!

不管那个人或事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不能将不属于它的善或恶硬加到它的头上去!

家园 别说懂事了!

到文革结束,我还没有变成小蝌蚪呢!

文章不是我写得,不过我可以按我个人的想法来回答您,“文革的“造神运动”却极其轻描淡写,为何?”原因是那些东西说得太多了,人们的耳朵都要听出茧来了,所以就不说了。不知道我的回答能否让您满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