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几件大事看林彪刘伯承之高下 -- 熊腰

共:💬33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几件大事看林彪刘伯承之高下

在毛泽东军事生涯中,有几个大手笔改变了中国历史。我们从林彪刘伯承在这几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军事水平的高下。

一是“四渡赤水”。红军自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掌军权之后,一改迟缓僵硬的笨拙作风,兵势灵动,矫夭若龙。四渡赤水,一举跳出蒋军的围追阻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毛泽东后来自诩为“生平得意之笔”。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高级将领也很少有人能领会毛的意图。林彪就不理解,提出部队不应该“走弓背”,建议让彭德怀代替毛泽东指挥红军。而刘伯承在毛泽东决定三(凭记忆,希望数字没错)渡赤水之前,就有此预见,事先派人查看前次渡河所搭浮桥是否还在;若在,就保护维修起来,以备再用。果然还在。果然又用上了。

二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火引向蒋管区,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是明显的,以致毛都有此举失败的准备。但无疑的是,这确实是一个富有胆略的高明决策。刘伯承在实施跃进前连战皆捷,手下诸将都想继续在原地打下去,当时情形也确属可打。但刘伯承断然决定立即行动,实施战略跃进。果断行动的背后,是刘对毛在战略思想和形势判断上得高度认同。

三是战锦州。那是东北决战的关键一步。毛泽东关门打狗,胆识惊人。一举奠定了东北战场大胜的局面。范汉杰被俘后说,战锦之决策“非雄才大略者不能为”。而林彪在这事上再三犹豫,软顶硬抗,不肯行动。毛泽东再三催逼,林到最后才下定决心。以致多年以后毛还提到“战锦方为大问题”。犹豫不决的背后,是林对毛在战略思想和形势判断上的不认同。

四是淮海大战。在粟裕提出“小淮海”的作战计划后,毛泽东及时把它提升为“大淮海”,最终实现了把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理想局面。而在此前数月,在一次闲谈中,当陈毅等人还在想着要去办学校时,刘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可以想这些事,几个月后就不行了。提出到时候“挟其额,截其尾,断其腰”的战略预见。其构思包括中野、华野两大野战军,已是“大淮海”的规模。陈毅等人当时对刘在这样一次闲谈中,轻描淡写地就勾划出数月后的庞大的战争设想,都很吃惊。而事实证明了刘伯承的惊人预见。

从这几件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刘伯承在战略和战术两方面都与毛泽东的思想相通,而为林彪等人所不及。尤其在战略上,即使当刘只是主持一个方面军时,也能具有出色的全局战略头脑,更为诸人所不及。刘有句名言:紧紧的抓住局部对全局进行思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光武帝在开军事会议时,总是让马援后说,因为马的思想往往和他相合。刘伯承也是马援那样的名将。

通宝推:onlooko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哥们你总算来了!你在第一章就出场了!

你的好戏在后面啊!我发给你的信收到没有?

家园 熊腰写得很好,建议加上原创的字样!
家园 [商榷] 是风格之别,还是高下之分:

是不是有点象李白和杜甫诗的区别:浪漫主义 vs. 现实主义

主席有很多大手笔,想象力非常丰富,是个浪漫主义者。刘伯承是儒将,品行高洁,格守君臣礼仪,严格执行领袖的意图。换一个比方,用金融的行话说是高风险,高回报,类似风险资本家。

而林彪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个数字化管理的先驱,打仗精确到了排的力量和用场,是个现实主义者。在打长春和打锦州的选择中,后者风险的确过高。用企业家做比方,象Warran Buffet,是低风险低回报投资,稳扎稳打。

家园 林彪和刘伯承各有千秋

我们处在的世界,人们看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在这一点上,林彪要比刘伯承幸运,林彪所指挥的四野的战绩有目共睹,又有毛泽东喜欢的罗荣桓,在理解毛泽东的想法方面,邓小平是数一数二的,刘伯承也是很幸运有邓小平在身边。

家园 一家之言
家园 林刘皆为名帅,后人慎言。

前一段时间看帖子,有一文章讲述林彪与刘伯承的战绩对比,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所陈述的例子都是褒林贬刘,而所述又都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林胜过刘,因为作者有个人的主观看法在其中,选材自然有主观倾向。同理,熊兄此篇文章也有此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几件事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因为这几件事只是对人物进行评价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推不出。评价历史人物,后人应极其严谨,否则不免得出汪精卫是民族英雄,袁崇焕引狼入室,岳飞抗拒民族统一穷兵黩武,秦桧倒是韬光养晦稳定压倒一切的贤相。

家园 战争本来就是冒险犯难之举:

如果都是四平八稳的,何以能够以名将、悍将流于青史?

家园 虽是各有千秋:

但是,林彪未必在刘伯承之上。以往对林彪的战功有夸大的嫌疑,而千里跃进的某些历史则

显现的较少,以致于出现误区。

家园 正确。
家园 有些仗如平津战役虽然没有戏剧性的动作片视觉效果,但

也是杰作,只是后人看起来不过瘾。孙子兵法还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也。

我的偏见是:历史垂青名将悍将大概是因为其视觉效果,人们喜欢戏剧化的故事,同时也便于市场营销。

就象Warren Buffet一样,商学院的案例很少研究他的,他的投资方式太普通、太没有看头、太 Boring。但就水平而言,说BUFFET是一个伟大的投资人不算夸张。

家园 我军的事我说几句!

拿涡轮?把非特和我军的将领相比,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就像美军将领和中国将领一样,各自的国情不同,如果用涡轮的理论买中国的股票,真是九死一生啊。林彪在攻打锦州的问题

上确实是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这点就是他不能或者说永远不能和毛泽东等量齐观的地方。

老毛一生犯了很多严重的政治错误,包括南下一类的军事错误,但是,在关键特别是转折点

的大会战上,毛泽东几乎失误很少,很少。像我祖父这些老军人虽然身经百战,但是,一旦

提起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几乎没有不说神奇的,他们受的那种灌水教育很多,客观的地方有时候也改成主观的了,可是,唯独在毛泽东的军事方面,我和他没有什么真正的代沟。

废话居多,算是对熊腰的原创的捧场了。哈哈啊哈。

家园 [用涡轮的理论买中国的股票,真是九死一生啊]。高!

不久的将来还是会管用的。

家园 将来的事不好说啊
家园 林彪对锦州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毛泽东在二月七日的电报中第一次提到了攻克锦州截断北宁线的主张,但当时东野的冬季攻势尚未结束,这仅仅是一个预见性的前瞻.三月东野结束冬季攻势后才压缩国军于三个长春沈阳锦州三个据点,有了实现毛泽东指示的可能.五月,林不同意毛的部署后先攻长春,不克后下定决心攻锦,直到九月大战.这四个月期间,林彪新建了三个纵队(军),东野的兵力数量增加了大约四分之一.后来锦州大战演变成大决战时国共都倾尽全力,如果没有那三个军,辽沈打到什么地步,不至于那么轻松.质量上的变化更不能忽视.此期间东野练兵很有针对性,就是根据长春的经验而进行攻坚演练,这是锦州迅速被攻克的重要原因.以长春的经验看,五月打锦州时机并不成熟.说林彪软磨硬泡不肯动手,我认为缺乏说服力.事实上,我认为辽沈的作用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看出:毛泽东在1948年9月7日的有关辽沈战役的电报中,还是以五年打倒国民党为计划,但杜聿明在辽沈失败后私下对傅作义都承认,军事上共产党将在一年内统一全国.

事实上,刘邓对毛泽东南下的指示也是相当谨慎的,毛最初的要求似乎是五月初,但直到六月三十日刘邓才南下,具体细节上双方也曾相当地争论.这一点上,林刘对毛的指示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