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咖啡的简要历史和主要饮法 -- 燕人

共:💬29 🌺178新 💬29 🌺17 待认可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觉得胶囊那个不好

有厂家没有说的问题。

那个胶囊机器看着全身都是塑料的,能承受几个大气压,结果也能压出咖啡crema,我都不信的。肯定是胶囊里面放啥高科技狠活的结果。

你现有用这个高压咖啡机压出来的咖啡肯定是安全的。

如果一个人喝,那个蒸汽管子是比较耗费能源。市场上有售打奶沫的机器, 比方这个

点看全图

家园 对不起,俺看成D-cup了

心想T教授喜欢这个与咖啡又有什么关系呢?

家园 我们家每天就指望着摩卡壶啦

老婆每天上午在家用摩卡壶做咖啡,前两天把刚磨的咖啡粉放入壶里烧,过了半天不见声音,然后就闻见了糊味。拿开一查原来底下没有放水,咖啡粉全焦糊,连皮垫圈也牺牲了。

家园 九斤老太穷讲究

牛吃牡丹,有何不可。

要我说,星巴克开到意大利才算咖啡行业真正起来了。而咖啡行业全球兴起的标志是瑞幸咖啡一统中国市场😉

有啥就享受啥。非得这水那粉的,没法过日子了。

视频网站上一堆用摩卡壶做咖啡的:

https://youtu.be/nAVU1SKT6hE

我自己加热水,加咖啡粉,不用过滤纸。

家园 用了十几年了

一直是keurig 的机子,最开始是公司里,后来家里也买了个,太方便了,食品安全我到没有想太多,那么多人用,会有人替我考虑吧😜

我喝咖啡一是早上还魂二是催便,只要最普通的,别添加怪味,就可以了。

不过看了你这个帖子,我决心学习一下加奶做点高级的,等我成功了,拍个照发上来。

家园 我以前写过自己的经历揭露老F的胡说

现在找不到也懒得写了。总之老F这个有气水的说法纯粹是胡说。

下面是狗屁通的分析。

<<<<<<<<<<<<<<<<<<<<<<<<<

这段话虽然描述了一些现象和原理,但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和误解。让我逐点分析一下它的科学性:

--------------------------------------------

1. 矿泉水中的气体释放

“70度之前,矿泉水溶解的气体放出,把温水压进去”

部分正确,但略简化了过程:

矿泉水中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确实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溢出,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降低。

但是,这里提到“把温水压进去”的过程没有实际的机制来支持。温水进入需要外部压力(比如泵或蒸汽压力)推动,而气体释放本身并不会直接“压”水。

--------------------------------------------

2. 温水浸泡咖啡粉和膨胀

“温水浸泡,咖啡粉膨胀,气密”

基本正确:

温水浸泡咖啡粉时,咖啡粉会吸水膨胀,同时释放出气泡(主要是空气和少量二氧化碳)。

气密性可能改善,但这个过程与“气体释放”和“温水”的直接关系不大,主要是咖啡粉本身的吸水性。

--------------------------------------------

3. 剩下的水没有气体,不会沸腾,有“暴沸”现象

“底下剩下的一半水,因为没有气体了,所以没有沸腾核心”

部分正确:

沸腾需要气泡的“成核点”,例如溶解气体或容器表面粗糙的缺陷。如果水中气体含量低且容器表面光滑,确实可能出现“过热”现象。

过热水的温度可以超过 100°C,直到达到更高温度(如 140°C),才可能突然发生“暴沸”。

问题在于: 矿泉水的气体释放是否会完全剥夺所有成核点,这在实际中并不容易,因为水中仍可能存在其他成核点(如杂质、咖啡粉颗粒等)。

--------------------------------------------

4. 高压蒸汽和伯努利定律

“高压蒸汽,根据伯努利定律,把咖啡粉里的液体吸出来”

有些问题:

伯努利定律适用于流体动力学,描述流体速度与压力的关系(在流动过程中,速度增加导致压力降低)。但它并不是解释意式浓缩咖啡制作的主要机制。

在意式浓缩咖啡机中,液体是通过加压水(通常 9-15 bar)迫使水流过咖啡粉层,从而萃取咖啡。这个过程主要依赖于泵的压力,而不是伯努利定律。

高压蒸汽可能用于推动水通过咖啡粉,但现代意式咖啡机更多依赖水泵,而非单纯的蒸汽压。

--------------------------------------------

结论

这段话虽然有一些科学依据(如气体释放、过热水的暴沸现象),但整体描述存在不少误解和过于简化的部分:

- 温水进入咖啡粉层需要外部压力,而不是依靠气体释放。

- 暴沸现象可能发生,但矿泉水是否足以完全避免成核点存疑。

- 伯努利定律与意式浓缩的制作原理无关。

所以,这话不能完全算胡说,但更多是基于一些片段性理解,没有准确地描述咖啡制作的过程。

家园 哈哈

年纪大了,不咋好那个调调了😅😅

家园 胶囊啊,我剪开来看过

胶囊里面咖啡粉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膜,上面有很多很细的孔,水注入胶囊后没地方去,就从这些细孔过去流过咖啡粉。宽的水流变窄,水压就高了。

家园 从去年开始,我工作日每天1~2杯咖啡。

以前基本不喝咖啡,除非头天晚上没睡好,下午又有会。为了避免打瞌睡,我会在上午喝一杯免费咖啡,加奶加糖(有时加双份)。

上一个东家22年就不行了,然后一直半死不活。我寻思着等空巢后到美国找找工作,挣点美元花差花差,所以就那么一直苟着,想着等裁到只剩下我一个人再找工作。木想到,去年总部决定关闭本地办公室,如果想去美国工作可以申请。问题在于娃还在高中,我也去不了啊。于是乎,被迫又换了一份工作。

新东家财大气粗,三个大咖啡机一字排开,两种咖啡豆(一种洪都拉斯,一种Napoletano),现充现磨、全自动。弄得我觉得不喝亏得慌。每天早上来杯咖啡,那感觉就跟多挣了2块钱似的。

在这里,我第一次把拿铁和Latte联系起来,第一次把Latte和它的读音联系在一起。

卡布奇诺我好像以前喝过,但是啥味早忘了。上班第一天来了一杯,觉得沫太多,放弃了。今天看完你这贴,去喝了一杯,所以今天多了一杯咖啡的量。

咖啡机还有French Vanilla的选项,我有时中午来一杯French Vanilla Coffee,我脚得这相当于喝半杯?不知对不对?

有时候直接来一杯French Vanilla----我真的不愿多喝咖啡。

我太太说机器里的奶不知道时间长短,有时我弄一杯咖啡自己加两份奶一份糖。

其他选项还有:espresso,摩卡,Mochaccino,热巧克力、热牛奶巧克力。

家园 各家的胶囊机不太一样

最早的胶囊机是雀巢的nespresso,是他家发明的还是收购的忘了。这个基本能够满足意式浓缩9bar92度28秒的条件。只是胶囊里的咖啡粉肯定没有现磨的新鲜,会少一些风味,不过意式浓缩本来就是中重烘焙,没那么讲究太多风味。

illy也有自己的胶囊机。如果觉得雀巢歪门邪道的意式浓缩不正宗,那我想illy应该能让人没话说,虽然我没喝过。

后来别家搞的各式胶囊机,原理就不追求还原意式浓缩,而是各种花式。雀巢后来也推出了类似产品,胶囊和nesspresso不通用。这种胶囊有很多其实就是速溶粉。

半自动的机器差别也挺大,从锅炉到泵。压力能不能达到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压力曲线是否令人满意。疫情前,网上有一些可调曲线的机器,很有趣。

摩卡壶也仍然在发展。比如疫情前英国有人众筹一个能保持9bar压力的摩卡壶,名字就叫9baresstar,全钢的,不过我还是担心它的安全。

单说承受压力的话,网上好多手动、气动的便携式意式咖啡器,标称压力能达到几十bar。我相信现如今的材料力学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不过我觉得没什么意义。

家园 这个国内一般叫蒸茶器或者煮茶器

一般是玻璃的,原理一目了然

比如这个

点看全图

家园 说到美式咖啡,大体可以理解为美军刷锅水

美国人猛喝咖啡,一个很重要因素是 军事后勤改革😜(另一个是独立战争期间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垄断)

美国建国初年,联邦比较穷(那时候权力也小);但还是有军队的,欧美军队的传统补给是发酒的(只要不酗酒就可以,我记得《好兵帅克》里面奥匈帝国军队定期发酒的细节很好玩),后来因为西印度群岛的咖啡种植业发展,美国的咖啡价格很便宜(西印度群岛都是种植园,几乎全是甘蔗、咖啡等经济作物,粮食反而不能自给,多半都是从美国进口——这种贸易一般还是走私;而回程当然就装满种植园特产,故美国咖啡便宜)

后来联邦议员们一想......给他们发咖啡,既能解决军人喝酒过量误事,还更便宜,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岂不美哉。然后美军就发咖啡了,以至于南北战争期间,北军只要扎营,就挖灶烧水,煮咖啡喝(也好,喝热水有效避免了消化道传染病),当然这种咖啡就是加强版刷锅水

家园 实在不知道这个美式咖啡为什么还能算一个样式

我见过做美式的。做一杯expresso,然后往里加水。

不是这个做法的道理在哪?为啥不一开始就做的稀一点?

家园 机器有时候刷的不够勤

我后来自己买了一个breville。算是理解了,一会要冲一会要除水垢,换滤水器。一顿伺候。我这一天才用一次两次。单位这个一天顶我半年,估计洗的没那么干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