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海这个厅官,也太狠了点 -- 漂浮游
似乎知道李杜是诗坛双璧,与日月同辉,没什么好说的,呵呵呵。
但是,自有李杜之后一千多年,都是千家注杜、一家注李,这是一个历史以来长久的习惯。
这是一种可怕的历史空白、一千多年的空白,一千或者一家,似乎是个虚数,但是这东西既然作为了一种历史留言,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李白杜甫在世间的地位是严重不均等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那么杜甫关注的是什么?寒门,推崇他的是谁,也是寒门,这不重要,导致的文化如何?和大贵族、世袭门阀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维护的是自己阶级的利益。
没啥太精彩的改变。
那么这个人群的思维的局限就在那里了,甚至不知道千家注杜一家注李的历史存在导致的意义,这是悲哀的。
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悲剧,可以说这个群体的堕落,直接导致了历史兴亡,而不只是皇家、大贵族的腐朽和堕落的问题,这是一个阶层的堕落。
无论吹牛逼寒门多么可敬,其实都是胡扯蛋,正因为此,才有了解放前不让女孩子或者贫苦农民子弟上学啊。就算是有,也是玩闹,还是得让着农村的寒门,哈哈哈,改开以来,歌功颂德反文革的不都是这样一套寒门努力论?哈哈哈。
正是这个寒门尊从历史的习惯的沿袭,才导致了他们事实上的对皇帝大贵族的支持,呵呵呵。
真是巧妙的文化阶层结构啊。
团派呵呵呵,就进入了这种历史循环,所以堕落也无可非议了。相信他们,看看各级团部门的乌烟瘴气,相信他们?哈哈。
留白写好了,连最小的六岁的鸿儿,我都用“片假名”替他写了一张纸,我希望他无病息灾地成长起去。顶小的可爱的鸿儿,这是我心上的一把剑。儿,望你容恕你的父亲!
我是怀抱着万一的希望的,在不久的将来,总可以再见。
电车开来了,我决绝地踏上了车去。
这是郭老回国抗战的文字,显然写了东西给孩子们,但骂他的人就是看不见,指责他抛妻弃子。
说36年去世的鲁迅知道37年这事骂他作风坏。
前妻郝明珠(1916年6月24日-2006年4月),是习仲勋的第一任妻子。是西北革命者吴岱峰的外甥女。郝明珠1916年6月24日生于陕西陕北安定县(现子长)瓦窑堡,1935年12月和当时的陕甘边苏维埃主席习仲勋结婚,后因感情不合于1944年初冬离婚
妻子齐心(1926年11月- ),是习仲勋的第二任妻子。1943年4月与习仲勋相识。1943年冬天两人论及婚嫁。两人于1944年4月28日在绥德地委结婚
举两个例子,高某所在的运输管理专业基本是在铁道部就业最好的专业,铁路分客运货运,客运是辛苦还基本不赚钱的,货运才是盈利的,所以运输专业毕业后去的大部分是非常有油水的铁路部门,而且在铁道部就业职业稳定性很好,很多人喜欢这点。但比如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去电务段之类的清水衙门,90年代末也才1000左右的月薪,和外面企业提供动辄几千月薪(华为可以开到7千)相比,年轻人很难待的住,所以毕业就自行择业或者一两年跳槽的比例很高。
当你学中文的时候,老师教过你复合词吗?苦寒=贫苦+寒门,贫下中农全都有。是合集,不是修饰。
但是,我自己都觉得跟你玩这种文字游戏低级。
考虑到你好发言而不得要领,顾左右而言其它的风格,我早就放弃跟你对话。
所谓团派特指那些个被揠苗助长的从团干部体系升迁的群体,一帮狗苟蝇营,只会刷嘴皮子的群体。
从80年代的胡到00年代的胡都是祸国殃民的角色。
中共治下都是,红旗下的蛋,都是接班人,走共青团体系升迁的那一批不过是一个臭蛋而已。
龙生九子,吹捧最差那一个,司马昭之心而已。
当年前任秘书在领导升入政治局时,主动向自己服务多年的领导提出“想退”,领导颇感意外却能理解。后来才有孙接秘书上位。
结果,孙作为特大政治案被办时,全国政法口被牵扯进去到副部级以上领导(很多是在任的省市公安厅局长),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包括直接自首的在任省政法委书记。
而这位多年前主动退出“热炕”的前秘书,自然不能免俗,也在被倒茶之列。结果相关领导一看相关履历:
曾任上海市经委外经处副处长、江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一级警监警衔等职。
尼玛这确实是个明白人呐:宁可放弃陪领导上北京进政治局”升官发达的大好机会“,也要坚持平调回老家养老。
到哪里,都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嘛。于是乎,当时的上海主要领导(被河里喷的那位)都看不过眼了,直接在外媒造谣疯传老实人已经跑路的当口
公开为他站台:
然后,这位不仅平安到站退休,而且还按惯例安排了半退职务。尤其是,他现在手下还直接领导着一位当红副国级的孩子呢。
能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能被彼此对立派系的各方领导理解、宽容、善待,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明白进退。。
现在牢里的孙,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悟到这层境界。
还是很好的。
最困难的时候其他行业都有解散的,铁路没有,还是能维持住的。不一样。
这里的门是“门第”的意思,与寒门对应的是豪门,好歹都是门。现在大概就是权贵和中产的区别,需要扶贫的不在其列。
在隋唐前的门阀制度里,对应的是士族和庶族。从财富上说就是大地主和小地主的区别。从权力上说,士族凭出身就能作官,庶族只有靠军功才能有官职。
隋唐以后有了科举,寒门就容易上去作官了,有点像现在的高考。这一点,现在大多数人都像寒门,容易引起共鸣。
毛、邓是一代,靠的军工;
江是二代;
胡算寒门(其父胡静之解放前算中产);
习是二代。
……
所以说,胡应该引起更多人共鸣才对。但是真正应该引起共鸣的是反腐,而不是出身本身。
居然创造出苦寒等于贫苦+寒门。楼下已经有网友指出了,寒门也是地主,贫苦和地主一般不放在一起。
“不公平”“委屈”这个事,可能是客观存在,也可能是主观认知,有时候是同时存在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豁达与通透”地看待不公平现象,当然也是没问题的,执着也是一种人生嘛。
“不公待遇”,联实也就是挫折困难的一种类型罢了。如何对待挫折和困难?对于个人来说,都行,随心。
所谓耕读世家,当然,这种家族存在也必须有地主存在来支持、支撑,但是不一定是主支。
所谓自然的选择,就是所谓读书能力强的农民家庭,这种家庭在农村是受到优待的,并且得到各种农村种势力的认可,并且被支持。
一旦飞黄腾达,也会感激他们曾经的支持。
当然,屠户、棺材铺等家庭也会参与冲击这种家庭,欺负人等等等,但是一般不会触及农村根本结构改变。
真正的农民在当年是会出让读书名额的,认为自己没那个智商和能力,还有运气。这在民国的农村都是明智的选择。
就像我的大舅舅虽然读书不好,但是可以上学,哪怕年年抗榜,我母亲聪明,但是就是不让上学,作为女孩子,她也认了,只能在教室门外背着年幼的其他舅舅看着老师讲课,这才是真正的农村。
这还是当时的富裕中农家庭。
也就是说,不看智商,能力,你就是没有读书的机会,事实证明我的母亲智商是很优秀的,在文革开始时完成了大学教育。
这就是真正的公平的意义。
另外,除了我说的这些,确实有地位和实力下降的地主保罗中小进入了寒门体系。
在这里其实衰落的寒门和农村真正的贫穷子弟也还是有差别的,
不管怎么说,这个体系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可以说是不怎么可信的。这也是他们支持杜甫的原因。
同政务院(中央)为官,私下有无个人情谊,得其同僚后辈才知道了。一个辽宁人,一个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