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良修仙失败了吗? -- gb2312

共:💬44 🌺25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张良修仙失败了吗?

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和群臣聊天,他认为自己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在于能用人: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都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杰,他能重用这三个人,是他取胜的最重要原因。项羽只有一个类似的人杰范增,也不能一直重用,所以会失败。

张良在这三个人杰里面排在第一位,刘邦在奖赏他的功绩的时候,让他“自择齐三万户”,也就是让他在“齐地”,也就是山东(现在还常把山东称作:齐鲁大地),自己随便挑三万户做封地,也就是封他做(三)万户候。

张良是这样回答的: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张良说自己第一次遇见刘邦,是在“留”这个地方。我能给陛下出谋划策,陛下能够听取我的建议,这是天意,这是命运。我不敢接受这三万户的封赏,只求陛下把我封在“留”这个地方。

这短短一句话,可以说是智商拉满,情商拉满。

有多少至交好友,在很多年后,还能记得第一次相遇的时刻?

刘邦这个人,气度恢弘,在赏赐功臣的时候从来不小气。他说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就是真心实意要赏赐张良三万户。

张良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

因为多疑是帝王的固有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疑心会伴随着臣子所掌握的权力和财富越来越重。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头到尾不要让刘邦起疑心。

刘邦作为带头大哥,该给钱的时候从不谈感情,直接拿出三万户来赏赐张良。

张良作为核心骨干,该拿钱的时候,反而谈起感情来了。

意思就是:无论是共贫贱还是共富贵,他都把这份情义放在第一位。

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也曾被下狱,只有张良,从头到尾都没被怀疑过。

有观点认为,张良只是一个谋士,威胁远比韩信、萧何小,刘邦才不怀疑他。

张良可不仅仅是一个谋士,据《史记》记载,张良家五世相韩,后来秦灭韩,他为了报灭国之仇,散尽家财,用来刺杀秦始皇: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张良有一个门客是大力士,能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做武器。他们在博浪沙这个地方伏击秦始皇,差点就成功了,“误中副车”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全国都在追捕张良,张良还是跑掉了。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可以说是“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天下豪杰都在秦始皇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

秦始皇的巡狩,就是把反对他的天下豪杰当作猎物来狩猎。

谁曾想,猎人也会变成猎物,张良能公然伏击秦始皇。

荆轲,高渐离都曾经刺杀秦始皇。他们的刺杀,都是依靠特殊的身份接近秦始皇,张良的刺杀,政治意义与此截然不同。

这要求极高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

执行这种任务,无论成败,九死一生都是乐观的说法。

能够去执行这种任务的人都是“死士”,“死士”不同于“亡命徒”,“亡命徒”是为了活下去随时可以玩命,而“死士”是为了某种目标,随时可以去死。

用钱可以收买“亡命徒”,但是收买不到“死士”。

张良能够组织“死士”去刺杀秦始皇,还差一点成功,在失败以后还跑掉了,绝不仅仅是因为家里有钱。

得意的时候前呼后拥,失意的时候孤家寡人,这才是有钱人常态。

所以,张良这个人综合特点是“算无遗策”,“善养死士”,还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

这威胁能说不大吗?

所以,在刘邦给大家封官的时候,张良说: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赤松子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人,张良表示自己不当官,修仙去了……

这就是张良以放弃所有权力和大部分财富的方式,把刘邦的疑心扼杀在萌芽之前。

这也可以说是君臣之间的一种默契。

张良这样做的难点,对其他人来说,不是智力达不到,而是控制不住自己升官发财的欲望。

比如,主父偃就说过:“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

他早就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导致自己被“五鼎烹”的恶果,但是抑制不住自己现在“五鼎食”的欲望,依然不加收敛,这就叫在劫难逃。

从古至今,监狱里那些痛哭流涕的罪人,大部分都是这个行为模式。

张良虽然号称是修仙,但是关于汉朝的重大决策,还是起关键作用,比如刘邦想改立太子这件事: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

据《史记》记载,是吕后派吕泽去见张良,强迫张良给出主意,张良就说有四个隐士,号称“商山四皓”,以前刘邦去请这四个人,这四个人没来。现在请太子派人去请这四个人,这四个人来了。刘邦看到这四个人,就说太子羽翼已成,然后就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有人觉得,既然刘邦请不到“商山四皓”,太子也请不到,这四个人很有可能是吕后请人假扮的。

《史记》认为,是“商山四皓”起到了重大作用,其实不然。

个人感觉,“商山四皓”根本不重要。

刘邦自己说:“乃公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

郦食其想投效刘邦,被刘邦认为是儒生而遭拒,他赶快说自己不是儒生,自己是“高阳酒徒”,这才引起刘邦的注意。

这也说明,刘邦根本就没把“商山四皓”这类人当回事。

刘邦看到“商山四皓”就说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意识到这是张良给太子出的主意,这才真是羽翼已成。

所以刘邦立刻任命张良为太子少傅(理论上应该是太子太傅,但是当时叔孙通已经是太子太傅了,而且为太子上蹿下跳好长时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不好直接给免了不是……),表示自己不再想改立太子了。

张良作为西汉最超然的一个人,也不得不下场,为太子出谋划策,“商山四皓”就是张良用最温和的方式传递出的一个信号,刘邦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不再坚持改立太子了,这也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

张良说:“此难以口舌争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刘邦不接受“商山四皓”这个最温和的规劝,张良号称“智计百出”,再进行一些不那么温和的规劝,刘邦未必接得住。

出于私人的情感,张良似乎应该站在刘邦一边。为了大汉的安定,张良最终选择了站在太子一边。

最后说张良修仙,学辟谷。

乃学辟穀,道引轻身。

辟谷这个事,据亲身试过的人说,那感觉类似郭沫若的《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所以大部分人没修成……

少部分人自我感觉修成了,结果一诊断是“神经性厌食”。

张良也没修成,据《史记》: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吕后一看,这不行啊,就强迫张良吃饭。张良没办法,就吃了。

张良的辟谷没修成,有人说全怪吕后。

也有人说,要不是吕后强迫张良吃东西,那结果最好也就是“神经性厌食”。

个人感觉,吕后强迫张良吃饭,这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既表现了对张良的关怀,也展现了自己的权威。

而张良最后也不辟谷了,就表示自己会尊重吕后的权威。两个人用这种方式达成了一种默契。

所以说,张良修仙,是和刘邦达成的一种默契。

最后放弃辟谷,是和吕后达成的一种默契。

这个过程虽然有点波折,也总比在监狱里面反思“然安知狱吏之贵乎!”要体面一些。

通宝推:铁手,方恨少,缆绳,普鲁托,广宽,唐家山,onlookor,freesong,红军迷,孟词宗,不远攸高,
家园 刘邦刚开始是看不上读书人

这不已经被郦食其这帮人教育了么,叔孙通一阵折腾也让他龙颜大悦:稳定天下这帮人还是有用!

太子能请动著名隐士出山,说明太子已经有了号召力,有了一定的民间支持。

前面扶苏被陈胜借名造反的例子犹在,刘邦天下初定最后选择不折腾,确实是王者风范:他明知这样一来自己死后宠姬爱子难逃吕后毒手。

后面袁本初刘景升弃长立幼自乱家门也算注脚。突破预期,硬要弃长立幼历史上有成功的没有?吴泰伯那拨不能算,少数民族政权也先不算

家园 这一点说得很对

他明知这样一来自己死后宠姬爱子难逃吕后毒手。

这就是皇权的残酷性,刘邦即便是天下至尊也无可奈何。

其实不仅仅是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吕后死后,吕氏被灭族。

孝惠帝死得早,他的后代也都被杀了。

时间线拉长一点来看,就越发显得残酷了……

家园 吕后可是吕不韦的侄女,她才有号召力吧
家园 百度都不支持这说法!

吕雉是吕不韦的后人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724738512405202&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5%90%95%E5%90%8E%E5%8F%AF%E6%98%AF%E5%90%95%E4%B8%8D%E9%9F%A6%E7%9A%84%E4%BE%84%E5%A5%B3&sShare=2

而吕公和吕不韦年纪差距如此之近,倘若他们真有亲戚关系,那史书上不可能没有任何记录,起码八卦传闻,小道消息也会满天飞。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传闻。

家园 三杰里就张良没受猜忌,因为他就在身边

张良是参谋长,天天在刘邦眼巴前晃悠,压根儿没有自己的班底,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的,刘邦猜忌他干嘛?

萧何好比总后勤部的,坐据后方,刘邦一想自己的粮食后勤老婆孩子父母全在他手里,心里就担心,所以哪怕他一会儿变卖家产支军,一会儿强抢民宅自污,刘邦总是不放心,到了了还是让他到笆篱子里呆了几天,确认了态度端正再官复原职

韩信前敌总指挥不用说了,本来是自己一手从下面提拔起来的,最关键的时候不赶紧带兵来救场,反而火线提条件要待遇,想当诸侯军阀和自己平起平坐,过了这拨看捋不直你

家园 楼主标题党哈

不过没关系,文章很精彩。特别是商山四皓那一段。

刘邦都请不动四老,太子又凭啥能?这个质疑很有力。如楼主言,真正影响刘邦的是张良的态度。

张良为啥逆刘邦而帮吕后?非也,张良帮的是大汉朝。“废长立幼”招来横祸,大秦扶苏/胡亥的事故就在眼前。刘邦明白这一点,张良也明白刘邦明白这一点。

家园 我一直说,刘邦没有杀功臣,杀的是异姓王——只能说是盟友。

韩信是自己把自己从功臣升级为了异姓王,没有谁猜忌他,当他在齐地按兵不动,请假齐王的时候,他就是在自掘坟墓了。

家园 刘邦确实看不起读书人,但人家开局就是基层公务员

朋友圈里也都是县里的管事的,论文化可能不及,但是论办事管理,比读书人强百倍。

家园 不是侄女

不过有人说吕公的伯祖父是吕不韦,好像是郭沫若的猜想。

家园 吕雉辈分没那么高

吕雉的曾祖父叫吕不伐 ,应是吕不韦的弟弟。吕不烦生子吕威,吕威生子吕文,吕文生女吕雉。这样看来,吕雉的父亲吕文是吕不韦的侄重孙, 而吕雉是吕不韦的侄重重孙女。

家园 你说得对

刘邦和后世君王比起来,可以说是宽宏大度。

被杀的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异姓王。

韩信和彭越开始都是只被剥夺了王位,最后是吕后一定要杀这俩。

吕后也不能说是做错了,刘邦是不怕这俩,但是吕后怕刘邦死后这俩造反

家园 哈哈哈,被看出来了

还有一点我没说。

要是刘邦觉得“商山四皓”有大用的话,即便请不到也会直接绑走。

刘邦可不是什么讲礼貌的人……

家园 该说是吕尚的玄孙吧
家园 刘邦真绑过哪个读书人过来吗?

他逼着田横来长安是有,把富户迁到长安也干过

但是读书人,根本独力造不了反,好像他没这么干过,没必要呀,绑个吊着脸子的大爷还得供着,图啥?

真能自己造反、帮着别人造反的,前面有多少机会呀,要蹦早蹦出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