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问题】长城到底有多大的军事作用? -- 老虎五

共:💬47 🌺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问题】长城到底有多大的军事作用?

我一直有这个疑问: 从楚赵燕长城到秦长城明长城, 到底花天文数字的人力物资有多少军事上的实际作用?

历史上, 长城防线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显著的作用. 无论是匈奴, 蒙古, 契丹, 还是女真, 都很轻松的穿越了长城. 想想也是, 即便有人防御, 小县城的城防都旦夕可下, 更何况单薄的一条城墙?

为什么会修长城? 长城有实际的军事作用吗?

关键词(Tags): #长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阻吓、预警、消除通胀紧缩

阻吓小部落,使其入寇打草谷基本不可能,让汉人的居住点可以向北方扩展。减少了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长期战乱的机会,保护了长城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促进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大规模的北方游牧民骑兵南下的情况实现烽火预警,总不能等人家大军到了北京城才知道。(信鸽?根据小说家言,北方酋长人人善养鹞鹰……)

作为国家总动员的演习,消除通胀紧缩,提供就业,加强国家统治,“明修长城,清朝修庙”。

家园 有这么一句话,出典忘记了

中国人为了防御侵略而建造了长城,于是匈奴人就发明了飞机

家园 真正修长城的都是那些实际上不能真正统一中国的朝代

长城的作用,在历史的年代里,实际上是被夸大了,其实从战国时候起,长城就没有起到设想着所期望的作用,可想而知,一条绵延5000多公里的防守性的城墙能有多大的作用。长城,从一开始起,就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防御性战略思想,而这样的思想,可以说给后来人带来的无尽的悲痛。

从地理上来说,长城是一条温带干旱性气候同半干旱性气候的分界线,正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分界线一样,在古代社会,它起到了一条阻隔不同生活方式种族的自然分界线的作用。在当时,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碰撞的情况下,城墙,作为农耕文明的一个显著代表物,其实是不得不的一个选择。当时的人们在政治和外交上的智慧未必比我们现代人低。戚继光如此优秀的一员将领,在镇守边关是,所能想到的防御游牧民族的措施也是如此而已。

家园 这和钢门钢窗一样,到底有什么作用?

对于真正下定决心要破门而入的敌人,长城是不能挡住了,只能增加敌人入侵的成本,和延迟敌人入侵的时机。这是任何防御体系固有的问题:没有攻不破的障碍。

家园 使小规模的劫掠成本提高,

避免被别人以战养战。

不过同意是一个相对保守的防御策略。

家园 日本学者已经为长城平反了。

日本的西野教授在他的[马,黄河,长城 的中国史]里写了他对长城考察后得出来的结论。

做个小广告,我把他的观点,放在自己小说里了,具体参见下面的连接。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99758

里面,

周川-黄河

采薇野-鄂尔多斯?

家园 长城是一组工事,必须与相应的边防规划、驻军配系一并考虑才能发挥作用

首先说明长城并不是简单的一堵墙,而是包括接近地的预警区、前沿哨所、关键支撑点、战略机动道路等一系列防御设施组成的防御体系。真正的依托长城防御战略也不是某些人想象的单纯沿城墙站上一些士兵守卫。应该是

(1)通过长城阻止敌斥候接近侦察和小股骚扰,同时观察敌情;

(2)通过长城迟滞敌大规模入侵,并掩护己方主力部队机动。

(3)在主力到达后作为预设工事发挥歼灭敌人于阵地内。

(4)在大规模攻势行动中,掩护战略展开,并提供后勤补给基地。

农耕民族在强盛时可以开塞出击,击败游牧民族,但总是无法占领草原及荒漠地区,因为没法种地。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局限造成的,与战略思想和军事水平高低无关。不可能在边境地区长期驻守大量军队保卫边境安全。因此长城成为长期保卫边境的唯一选择。

此外,长城是一组工事,或者说体现一种战略思想的工事。无论如何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军力配套使用。当后来国家因为内政问题对边境的控制力萎缩,不能依托长城有效抗击外敌入侵这不是长城的问题。

家园 修长城的时候,长城两侧可不是中原控制的巩固地带

最多就算个游击区。

修好后就巩固起来,保守的时候成为防线,进取的时候就成为前出基地。历史上看其保守作用比较大,那主要是因为中原和大草原军事平衡的结果,而不能归咎于长城造成中原的保守心态。

有长城之后,游牧民族入寇就有这个顾虑了:在长城上突破一个入口不难,剽掠也不难,难的是剽掠后携带着人民辎重要在中原大部队切断这个入口之前退出去。这个顾虑就是长城的战略防御作用。

家园 玩过帝国时代你就知道城墙还是很有用的

一般来说在某些地方修段墙,使自己的基地只留一两个口对敌人就算是木篱笆也可以大大减少敌人的骚扰力度,单挑时围家抢升也是常用打法。

别看着是游戏,还是很符合实际的。实际上修长城的成本并没大到劳民伤财,历史上也就秦和这个联系上了,但也有点勉强。国家积累的粮食不能久放,招剩余劳动力修大工程是一种积累财富的作法。

进取与否存乎一心,因为有一段并非坚不可摧的城墙就退缩保守的人,没了墙也不见得就转性了。

世界上不光中国修长城,古罗马帝国初期,在被日尔曼人歼灭了三个军团,无力进攻莱茵东岸后也修了长城

家园 这么说不恰当。历代最注重修长城的人,恰恰是

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具有进攻性格的皇帝。

秦始皇自不必说,接着数下来大修长城的就是他的“另一半”——“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帝。与秦始皇仅仅是将七国连接起来不同的是,汉武帝里外共修了三道长城,构筑成一道有纵深的战略防线,进可攻退可守。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外,他另修过一道长达千里,南北走向的长城,从位置来看,应该是用来隔绝匈奴王庭与左贤王用的。

在汉武帝发起对匈奴的第一次战役之前,若不是“因河为池,因城为塞”,汉朝根本就没有一个可靠的前出基地。匈奴若不是忌惮汉军依托长城断其后路,在长安附近也绝不会仅仅抄略四野而已。

再往下数,经元一代,长城几乎毁坏殆尽,又是谁发起了重修长城的工程呢?是对北元主动出击的洪武皇帝。尽管他的后人消极防御以致长城不能尽其所用,这不过是又一次的证明了“事在人为”而已。

不管怎么说,长城构成了两千年来我国的国防军事的基础,任何一支从长城外进攻中国的军队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事实上,你能举出几个攻破长城入侵中国的例子?那些跨马越过长城的蛮族,有几回不是靠金钱美女开路?没有长城的中国,在历史上有过一次,那就是北宋。

任何一个稍有军事思想的人,都不会将一个国家的国防政策简单地归于某项军事设施。也从来没有单纯防御或是单纯进攻的军事思想能够保一国平安。肆无忌惮地嘲讽古人的智慧,不过是暴露今人的无知和愚妄。

家园 罗马人修的那个,一堵墙而已

只能防止骑兵跨越,根本就不能跟长城这样构思宏伟的战略杰作相比拟。

家园 那时候的人就这水平,汉长城也是一小土墙
家园 【建议】战者,气也。

探讨长城的军事作用,实在是舍林逐木。长城之修防,最大作用在于凝聚了一股永世不灭的精神。长城内外,皆我国土,护城之人,皆我同胞。长城长江黄河,中华筋脉也

家园 说得好!

“进取与否存乎一心”,如果真有进取之心,就不会强调客观条件,而是努力克服困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