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胖猫谭竹,胖猫之后再无胖猫 -- 亮子

共:💬192 🌺570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应该有的吧

具体措辞记不得了,但是提高劳动者待遇,完善劳动法执行,一般而言我还是赞成的,只要不过度。

家园 西方名校对中国男女生的录取比例真像你说的那样吗

这至少和我了解到的德国著名大学的情况不一样。

先看工科著名大学。亚琛工大,全校女生比例是33%,2022年中国学生3400,女性1200,35%。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全校女生比例是29%,2022年中国学生1302,女性492,38%。另外几所著名工大如慕尼黑工大,柏林工大我没有找到具体的数据,根据我的经验情况也类似,男多女少是肯定的。

而文科或综合性大学的情况也类似。柏林自由大学女生比例是61%,2022年中国留学生668,女生440,66%。海德堡大学女生比例是55%,2022年中国留学生757,女生484,64%

在这几所德国著名大学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各校的女生比例,但是远不是你所说的

西方名校对于中国男女生,怎么收生的?只怕还不到 2:15 的比例吧?

家园 问题没那么大

现在男女朋友分手,夫妻离婚,几率很高的,在动态的平衡中, 人数少的性别被占的比较满而已,但是另一方也能凑合。

家园 警惕亲密关系中的隐秘丛林世界

丛林世界,弱肉强食,然而现代法律,已经把人类社会控制在丛林之外。

但是在亲密关系中,恋人与家庭,依然是丛林,因为法律难以触及。所以,情侣间的 经济纠纷,以及家庭里的冷热暴力,相对社会上,还要多些。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长久稳定习俗传统,又快速进入全民富裕和现代法制社会的国家,尤甚。更不用说,还有世界其它理念的注入,如同物种入侵,一发不可收拾。

中国自有中国的传统,约束着两性达到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在最近30年间逐渐不存在了。作为智慧动物,人类的进化“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婚姻法的改动,一夜之间就能动摇这种平衡:当丛林对我有利,我就呆在丛林里;当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事实就是,以往丛林对男性更有利,而法律,也许为了弥补这一点,对女性更有利,因为法律条文可以说一不二,六亲不认,但是自然人,得考虑传统习俗,以及上一辈人的观念。可以说设计婚姻的法律,不公平,而智慧的女性迅速的就利用了这种不公平和信息差。而男性一旦觉醒,会和女性一样快的改变,本来由男性传承和坚持的一些传统的东西,瞬间将当然无存,包括其不限于:彩礼,养家,女士优先,老婆管钱,当然也包括打老婆。

通宝推:亮子,
家园 想起个例子

2010年,珠三角某地,经济实力很强,全国有名的地方。夫妻双方一方是医院一方是知名国企,都是知识分子聚集地。

生二胎后需要结扎,夫妻商定由男的去结扎。结果女方同事全部众口一词的说女人怎么能让男的去结扎?男方同事众口一词怎么可能不是女的而是男的去结扎。最后是女的不情不愿的去结扎了。然后因结扎导致的一些事就不说了,有生命之危,长久影响。

这事把我的三观碎成10000目微粉。

家园 入籍得有文化认同吧,不爱国招进来干嘛。外籍工作人员可以多

想润出去的 国家真是不拦着,尤其那些反贼都是被赶出去的,没闲心 也不养贼人。新疆甘肃等地还在管理呢

北京上海都有菲佣,她们更职业化点,培训的更全面到位。保姆是份职业是工作,内地很多家庭希望大家处成亲戚朋友,其实这种缘分 概率上不大。

象一线城市人口多,各种保姆中介机构多少都打过官司,吃一堑长一智,管理更规范化 条文多。但仍不如香港——-资本下 人分了阶层等级。

家园 2010年结扎很少了吧

结扎高潮是计划生育刚开始的时候。记得我们村里绝大部分都是女人结扎,我知道的男人结扎只有两例。这两个男的都是退伍军人,党员,都是生了两个女儿后被结扎了。当然退伍军人加党员也有计划生育落后分子,其中一个当时已经二女一男,但是还再生了一个儿子,他自己被结扎。这对他们后来的生活也有影响,落后分子再也当不了干部了,只是普通农民。前面两位一直当村干部。

家园 我拙嘴笨舌,总算有人说出我想说的了

都在觉得我想挑拨性别矛盾,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也确实不再买传统价值观的帐。

家园 这确实是夫妻互相博弈的事情

女方结扎自然吃亏了,但若是男的结扎结局也一定美满了吗还真就未必...

不如去他的狗屁结扎,有什么麻烦夫妻一起扛。办事的时候注意保护措施,男方疏忽了女方就坚决不配合😄

家园 我好像没说过
家园 其实你这个逻辑也是很有问题的

至少,我接触的人里,不会有人说出“有事业有钱了什么女人找不到”。

你那无非是“父母皆祸害”的新版本

以为有钱就行,众所周知的例子,那是得多傻啊,极度高估了自己的财力,极度低估了别人的贪婪和伪善

家园 这个还得有申请的比例

如果申请者中男女比是6:4,录取的男女比试4:6,那就有些离谱了。我没看到过数据,想当然,愿意把女儿放出去留学的,可能少些。

家园 时代在改变

申请人的男女比例这样的数据很难找,除非是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

时代在改变。我出国的时候,80和90年代女生比例确实很低。我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第一,那时候中国大学里的女生比例就低,可能不到30%。第二,那时候出国留学的绝大部分出来读硕士和博士,高中的几乎没有,本科的也不多。那时候追求高学历的女生少,很多比较早结婚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读研的比例都比男生低。第三,那时候出国的人有比较高的比例是非独生子女,这种情况下,家里会倾向于让儿子出国,女儿留国内。第四,那时候留学生里理工科占绝大多数,文科很少,读经济管理的也不是太多。

但是现在整个情况都变了。第一,现在国内大学女生人数已经超过男生数量,这自然会影响留学生的男女比例。第二,现在留学生全面覆盖中学,本科,硕士和博士,而且女生追求高学历的也比比皆是。第三,现在出来留学的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里都是尽力培养,留学生主要依靠打工自给自足的比例很低了,所以对家庭来说男女生差别不大了。第四,现在留学生还是理工科占多数,但是文科和经济管理的比例也很高了,这有助于拉平男女比例。

家园 中华文化圈的传统高生育率

其实主要是宗族来维系的,近现代破除宗族后,生育等于失去了干预机构,自然回到了原始形态。

本质上,生儿育女是对女性极为不友好的策略,不仅消耗青春、美貌、精力,而且很容易造成各种后遗症,乃至威胁生命。因此生育对于女性来说,其实是反人性的。而中国的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从种族竞争出发,刻意打压女性,进而用宗族形成基本架构,强迫女性成为生育机器。

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无法获得突破,但各种母凭子贵的价值观,使得生育成为女性改善生活的一种本能智慧(宗族负责堵住女性的直接上升通道,母凭子贵则给女性疏导出另一条间接上升通道)。这种情况下,多子多福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备实操性。

现代社会,女性的生育压力实质上显著降低,但是因为女性具备了相当的自主权,上升通道多样,因此相对于母凭子贵而言,女性当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在这样的价值观体系下,生育率能好,那才是见了鬼。所以其实生育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价值观问题,因为生育的主体是女性,那么社会针对女性倡导什么样的生育价值观,这才是解决生育问题的本质问题。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从加拿大的情况来看,女性留学比例超过男生。

这个肉眼都能看得出来了。

具体数据大约是女生56%。

包含中国在内的女留学生比例为48%

中国女生的确比男生更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

事实是:相比于男孩,女孩的家长是更倾向于把她们送出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