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新掌门 -- 黄序

共:💬15 🌺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新掌门

穆蒂老师去年卸任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在那之前乐团就已经开始寻找他的继任人,中间出现过各种传闻。不久前乐团的官宣证实了最近传得最多的一个猜测,那就是我以前一个帖子里提到过的“王羽佳的大个子小男友”,96年出生的芬兰小伙Klaus Mäkel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laus的正式任期从2027年开始,届时他将同时执掌芝加哥交响乐团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成为古典乐坛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哦,小男友已经是前小男友了😂。

芝交本乐季开始时我预定了王羽佳和Klaus合作演出的音乐会门票,当时我还跟LD说不知道这两个文艺界小朋友的热恋能否维持那么久。还真让我说中了,两人年初已传分手,Instagram上互相取关。

这时候轮到芝加哥和克里夫兰的乐迷担心原定这个乐季二人合作的音乐会能否照常进行。

怎么可能照常🤔。

先是演出几天前芝交宣布王羽佳不来了。原定曲目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难度很大,估计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人代替,最后换成阿根廷女大提琴家Sol Gabetta表演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协奏曲。

当时有很多打算专门去看王羽佳的乐迷吐槽,机票酒店都订好了没法退。我倒觉得挺好,Sol Gabetta也是我想看而没机会看的演奏家,这不送上门了🙂。

而且我还跟LD猜芝交会不会在这次演出上现场宣布选中Klaus接班。

没想到演出前就收到了官宣的邮件。

演出很精彩,不过候任总监表现很低调,只是专注于演出,并没有其它的仪式安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芝交的官方摄影师Todd Rosenberg当晚照例拍了很多精彩照片,我在芝交微博帐号发布的一张照片里还发现我也被Todd的镜头捕捉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紧接着Todd又在Instagram发表了一组Klaus Mäkelä的芝交官方肖像。这种照片的拍摄,加上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是不大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的,于是我们很多人就猜Todd肯定在官宣之前就已知情并完成了拍摄工作。有个哥们更是直接在Todd的帖子下问他提前多久知道芝交决定的,Todd回答是“Couple of weeks”。

关于Klaus Mäkelä的年龄,2022年他被阿姆斯特丹选中时我是挺惊讶的。

The dawn of a new era: Klaus Mäkelä

但是有了那个先例,现在反而没什么感觉了。有些意外的是他会同时执掌欧美两大乐团。

这个交响乐团的所谓排名也是见仁见智,很难有个权威的论断。10几年前英国留声机杂志搞过一个评选可以作个参考,那个榜单名列前五的依次是阿姆斯特丹、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伦敦交响乐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

按这个榜单算的话,小伙子是要在前五里同时肩挑世界第一和全美第一,这是有点出人意料的🤔。

阿姆斯特丹官宣以前,我只在油管看过Klaus的几段视频,实话说当时对他的指挥动作和表情感到有些困惑,不明白为什么阿姆斯特丹这样的名团会把未来交给这个毛头小伙子。

但他紧接着在芝加哥的演出十分惊艳,我在音乐厅现场的感受和视频相比太不一样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当时发了个帖子,最后一段话是:“这不是Klaus在芝交的首秀,但他令人信服的表现可以说是他和芝交合作中一个颇具意义的里程碑。

现在看来还有些先见之明。Klaus和芝交长期合作的种子大概就是那时种下的😂。

芝交过去选帅时,倾向于选择成名已久的大腕儿。目前符合条件又被乐迷看好,甚至一度呈现出一定可能性的候选人包括拉托爵士、蒂勒曼和梵志登等人都有新合同,而且他们本人都不太愿意常驻美国。茫然中芝交内部似乎出现了各种新思路,放出风声想请一名女性,暗示本地Ravinia音乐节的现任指挥Marin Alsop,大概也是想开风气之先,没想到乐迷一边倒地反对😥。

最近两年在芝交登台的客座指挥(也可以算双向选择的过程)里,我个人比较看好捷克人葫芦萨(Jakub Hrůša)。

这是不久前葫芦萨指挥柏林国家管弦乐团(德语:Staatskapelle Berlin)在芝加哥演出时我拍的现场照片,演出曲目是勃拉姆斯的第一和第三交响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家乐团实际上是由柏林国家歌剧院的乐手组成的,歌剧院全称是菩提树下大街国家歌剧院(德语: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前年我去跑柏林马拉松,比赛结束后匆匆赶回酒店洗漱换装,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歌剧院观看他们演出的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主演是正当红的韩国女高音朴慧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看歌剧的时候乐手们隐身在乐池里,从观众席上根本看不到他们。

当时柏林国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还是Daniel Barenboim,可惜他老人家当晚并没有登台指挥。那时也许是剧院和大师的日程安排本就如此,而这次乐团访美,本来公布的指挥还是Barenboim。遗憾的是演出前几天主办方宣布Barenboim因为健康原因没有和乐团同行。这让芝加哥的乐迷尤其遗憾,因为Barenboim本人正是1991至2006年间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

也许是巧合,当时葫芦萨正在芝加哥指挥本地的抒情歌剧院演出老乡扬纳切克的歌剧《耶努发》,我也去看了一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档期了,于是葫芦萨被邀请在芝加哥代替Barenboim指挥远道而来的德国乐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场演出葫芦萨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很自然的,我把他视为未来芝交掌门人的有力竞争者。

可惜很快消息传来,葫芦萨接受了伦敦皇家歌剧院的聘请,即将在其现任音乐总监帕帕诺卸任后接手英皇。

哦,这是上个月我在英皇《天鹅湖》的演出中拍的现场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这个消息让我略感遗憾,但也为葫芦萨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顶级艺术舞台感到高兴。

去年在芝加哥看过Klaus后有过同样的一丝遗憾:这么一个潜力股,可惜被阿姆斯特丹捷足先登了😨。

出人意料的是芝交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因为Klaus有了新工作就放弃对他的争取,而他们的最终选择显然更看重Klaus的潜力和市场号召力,关键还不止芝交一家有这样的想法,隔壁克里夫兰也在暗中使劲,芝交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虽然媒体上有很多质疑,但从前几天的演出现场看,小伙子和芝交乐手互动良好,大多数观众和场内工作人员都很兴奋。芝交那帮懒人在小伙子的调动下表现出了难得的热情,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信号😄。

另外小伙子最近两年的演出和录音曲目选择也挺聪明,一是重视当代作曲家,特别是他北欧老乡的作品。另外偏重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现场演出能够呈现出很好的动态和色彩,非常能点燃观众的激情。如果他选择更为人们熟悉的像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乐迷的反映可能会更加挑剔。但这些曲目早晚是绕不过去的,Klaus的诠释还有待观察🤔。

小伙子目前还有一个短板是歌剧,能看到的信息只有他少年时代参加过歌剧院的合唱演出,那时候可能还没变声呢😂,这是和前面几任芝交掌门人的最大差距。像莱纳有和纽约大都会的多年合作,索二弟完成过史上第一个全本瓦格纳指环的录音室制作,巴伦博伊姆和穆蒂(威尔第专家)先后多年执掌过斯卡拉歌剧院,巴伦博伊姆是直到最近因为身体原因才从柏林国家歌剧院卸任(接任的正是前面提到的蒂勒曼)。

从这些角度考虑,阿姆斯特丹和芝交的选择也可以说是十分大胆和激进的。但当今古典音乐界一个重要的使命是争取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一代走进音乐厅,Klaus的任命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根据我的观察,后疫情时代,在音乐厅里确实出现了更多的年轻乐迷。以前音乐厅里是严格禁止拍照的,芝交的规矩是只要舞台上有乐手,无论演出是否正在进行都不许拍照。而现在芝交的官方宣传都说乐于看到大家在演出前后拍拍照片,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总之有机会的话,希望大家多进音乐厅!

【后续】

Klaus Mäkelä和Sol Gabetta完成了自己的演出后,特意留在芝加哥,观看了周末在芝交登台的另一位大提琴家前辈的演奏(Klaus本人也是从小学大提琴的)😉,并在后台亲切会晤,合影留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会见时,前辈对Klaus即将执掌芝交表示了热烈祝贺😁。

周末为马友友伴奏的是他的长期音乐伙伴,英国钢琴家Kathryn Stott。曲目间隙友友在台上拿起话筒,非常感性地讲述了他们两人二人延续四十年之久的深厚友谊。我们才知道Kathryn即将结束舞台生涯,当天的演出是她告别巡演中的一站。

仔细一看节目单,发现里面还有一篇友友亲自撰写的文章,除了同样深情回顾了二人的长期合作,还特别提到当天的曲目都是Kathryn为这次告别之旅精心挑选和组织的。

周末我的现场记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在Instagram发了这张照片,没想到很快Kathryn私信我,跟我要原图😂。

通宝推:高地,汉水东流,GWA,中华土狗,红军迷,onlookor,Swell,常挨揍,普鲁托,桥上,
家园 进音乐厅,有个问题

是不是在乐团正面的座位效果才更好?我看很多音乐厅、歌剧院都有包厢,无论偏左还是偏右,是不是效果都会受影响。

看照片,乐手前面都没有拾音器,那远的听众是不是会听得没近的好,或者近的声音太大没有中间的好?

家园 这个要详细说的话我可能需要另起一个新楼

简单说,位于观众席正中,视线高于舞台的座位效果最好,这些座位实际上距离舞台都有一定距离,距离远还有额外的优点,回头细说。在声学特性优异的音乐厅或歌剧院里,大多数乐器和人声都没有借助扩音设备传播(个别音量较小的乐器,比如吉他曼陀林等弹拨乐器例外,需要额外加个麦克风)。传到观众耳朵里的声音是包含了音乐厅墙体和天花板甚至观众席的反射混响效果,实际上很多音乐厅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山顶座位”其实缺点主要是看不清楚,声音一点都不差。

至于不同区域的优缺点,包括各个方位包厢的特点,回头另外写一篇细说。

再加一条,不同音乐厅的声学特性是不一样的,类似位置的座位放在不同音乐厅里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

通宝推:踢细胞,普鲁托,桥上,onlookor,
家园 外行出个奇招帮你判断

一般来说,价格越贵的位置,效果越好。我的猜想是:剧院早就根据不同的效果座位,定好了不同的价格。

@黄序 请问我说的对不对?

家园 依稀记得小时候看的十万个为什么

有些剧场因为设计,有回音加持的后排效果比前排好。

家园 现在体育馆运动场里的商业演唱会就是这么搞的

VIP的位置很好、很贵,VVIP的位置更好、更贵,几乎都能摸到明星的脚🦶😁😁,当然,听不听得好估计没多少人在乎

而音乐厅歌剧院一定是讲究要听得好的。我没实际历经,但见过歌剧院二楼那种包厢,我怀疑它们贵却又听不好。

这个,老黄该有发言权,希望他再写一篇。

家园 基本上是这样

当然座位的定价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除了听觉和视觉效果,还有座位的舒适程度(座椅的宽度,是否有扶手,前后排的距离等等,有些场所还卖站票),还要针对不同类型演出的特点,比如看管弦乐、歌剧或芭蕾时观众会有不同的偏好。

还有一条就是社交属性啦😉。

另外价格都是随行就市的,季票、学生票、内部或社群优惠、演出当天折扣等等因素都算上,一场音乐会上您和身边观众票价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家园 我是逻辑反推

有钱人不会这么笨,如果包厢贵却又听不好,不会有人买单。

家园 有个出国的亲戚

发过一个去看音乐剧的朋友圈,就是类似你的图10侧面那种筒子楼楼道隔开的那种包厢,他一家三口占一个包厢。

据他说看着虽然很别扭,但是能看见全部舞台。声音效果是绝对没问题的,可惜他是附庸风雅,听不懂内容。好像是什么外语(不是英语),他也不会,哼哼哈哈跟听乐器一样效果。

他那个音乐会最大收获,就是拍照发朋友圈了。

家园 看不清的问题可以用任何一个小望远镜解决

望远镜,可以带进音乐厅吧?

家园 如果碰上这种音乐厅

坐包厢肯定不错,坐乐队后面那些就有点难受。

点看全图

家园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话题

一场音乐会上您和身边观众票价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这个在经济学里面叫做“价格分歧”,同一件产品,在同一个地方,居然可以卖出不同价格。

说到音乐会,演唱会,甚至体育比赛,都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形,剧院往往是需要感谢黄牛来实现价格分歧这个目标了。

家园 包厢有可能贵在其他功能,不一定是好听

比如包厢里面可以吃零食,可以聊天,进出上厕所也很方便。

你要坐大厅试试,挤挤的,累了翘个腿都要顾及左右。

不过这都是我想当然😄,你常跑澳洲,悉尼歌剧院没去耍过?实践是检验逻辑的唯一标准😅😅

家园 有隐私

其实体育比赛更明显。包厢坐的高,看的当然不如第一排清楚。有的还有玻璃,相当于到现场看电视。

但好处是别人听不见你在里面说了啥,也没法随便凑你跟前和你合影。

正常来说,都到现场了,肯定是离的近一点比较好。

家园 说来脸红

我自幼五音不全,毫无艺术细胞,对演唱会,歌剧这些没有半点兴趣,悉尼歌剧院这些,只在外面到此一游,没进去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