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吸血鬼伯爵的电影之始 -- 翼德

共:💬6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吸血鬼伯爵的电影之始

点看全图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在如今大概有点家喻户晓的意思了。这个形象被塑造成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方中世纪的一个贵族,因而存在着历史和文化意义。这个形象的成功连带着特兰西瓦尼亚也成了一个罗马尼亚的旅游热点。艺术作品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或者说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如此巨大。

点看全图

传说中的吸血鬼伯爵的古堡Bran castle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的创造者是爱尔兰作家亚伯拉罕·“布莱姆”·斯托克(英語:Abraham "Bram" Stoker,1847年11月8日—1912年4月20日)。他从都柏林的圣三一学院毕业,最终学位是文学硕士(应该是都柏林大学授予的),之后成为公务员。1870年代末期将全家搬到伦敦,以便从事他喜爱的戏剧评论工作。他在伦敦著名的兰心剧院担任了27年的演出经理,也是当时最著名的演员亨利欧文的秘书。在亨利欧文的沐浴下他得以结识伦敦上层社会,周游世界,尽管从未有机会去往东欧。工作之余他写作戏剧评论和小说,其中最著名者就是《德古拉》。

点看全图

《德古拉》出版于1897年。在此前斯托克做了若干年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中欧和东欧的历史和地理,以及结识一位匈牙利犹太人突厥学学者阿明纽斯·范伯利,向他了解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流行的吸血鬼民间传说。有趣的是,阿明纽斯·范伯利向斯托克痛斥了沙俄对东欧国家的暴虐行为,一位现代研究者认为他对斯托克的创作因而影响不多。

点看全图

小说中的the Borgo山口,为通往吸血伯爵宫殿的必经之地。

一切艺术创造都是作者的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只程度和角度不同。法国人丹纳的《艺术哲学》虽然主题是关于绘画,但其对绘画艺术与现实社会关系的解释可以应用于一切艺术。他说艺术家尽量模仿现实,在他有意所描绘的与现实不同的地方,体现出他的个人意见。《德古拉》可以此原则分析。尽管这是一部非现实主义的神怪小说,《德古拉》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众生相和作者个人的世界观。

点看全图

1992年电影中三个吸血伯爵的新娘在玩弄哈克。中间的扮演者是莫妮卡贝鲁奇。

《德古拉》所塑造的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一改东欧民间传说中的丑陋形象,代以相貌可观,言语文雅和贵族气质。德古拉对哈克声称他是匈奴大王阿提拉的后人并以此自豪。更本质的地方,德古拉用他的超现实力量索取性和鲜血。这是《德古拉》小说中最主要的两个主题。维多利亚时期的性关系是男性主导的。女人只有从属地位。但是《德古拉》中,无论吸血鬼女性(伯爵的三个新娘),还是英国社会上层的女性露西都是性生活的主导索取者(其对众求婚者的态度)。这是对维多利亚社会规则的反动。年轻的英国律师哈克被伯爵强留在古堡中,屈服于被女吸血鬼玩弄;伯爵在英国以真身索取睡梦中露西的性,以及以贵族化身追求哈克的妻子米娜,这些都是合乎维多利亚社会规则的。小说的主线之外,英国社会在维多利亚末期对其他上升中强国尤其是德国和俄国的恐惧,对他文化移民的担忧(犹太人因在东欧遭受迫害而大规模移民英国),甚至对吉普赛人和犹太人的歧视心理(吸血鬼伯爵的仆人们是吉普赛人),都被不同层次上反映出来。

点看全图

荒废的惠特比修道院是小说中吸血鬼伯爵夜间休息场所的模板

《德古拉》小说的契机据说是来自斯托克对英国东北部海滨城市惠特比(英語:Whitby)的一次访问中,看到荒废的惠特比修道院, 也听说了6年前一艘俄国商船在此搁浅的事件。因此他把故事的主要发生地点放在此地。伯爵从遥远的特兰西瓦尼亚取道保加利亚的黑海港口Varna,乘坐一艘俄罗斯的商船,在船只被伯爵掀起的大风停靠在惠特比的时候,船上人除去船长外都死于不明原因。在小说后半部荷兰学者范海辛率领众人追杀伯爵的时候,是乘坐火车前往特兰西瓦尼亚的,因为要赶在伯爵所乘坐船只到达黑海港口之前。《德古拉》小说所塑造的吸血鬼和船或者水的关系,是后来的创作跟随者所取路径,在《黑夜传说》系列的第三部和第四部中特别明显。

《德古拉》小说出版后销售状况一般。斯托克未能从中得到相应的收入。只有在他死后,情况才有转机。而转机发生在德国人对这部作品的未经授权的电影化改编。

点看全图

1922年德国导演F·W·穆瑙将《德古拉》小说内容加以改写,拍摄成为一部恐怖无声电影《Nosferatu(罗马尼亚语“吸血鬼")》,大受欢迎。斯托克的遗孀Florence Balcombe对此大怒,因为斯托克和她都没有同意任何对小说的电影改编,更不要说许可的经济理由。她通过英国作者协会的律师发起了漫长的诉讼。1925年终于胜诉,但是那家德国制片公司已经声明破产,无法进行经济赔偿,只能将被没收的电影胶片交予英国作者代理人监督销毁。实际上盗版的未能清剿的胶片一直存在,在美国得以流通。美国政府认为斯托克未能履行作者责任办理版权手续,因此不予保护。多亏如此,1922年的黑白默片《Nosferatu》今日还能看到。在IMDB上观众打分比任何其他的改编作品分数都高。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我没有看过这部1922年的黑白默片,想象恐怖片用这个方式拍来效果一定超惊悚。1979年德国著名导演维纳·荷索(德語:Werner Herzog)重拍了同名电影,以法国美女阿佳妮做女主角米娜。

点看全图

Varna至Whitby。小说中海船从Varna过黑海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再北上到英国Whitby。Google不能标出航海线路

点看全图

特兰西瓦尼亚至Wisma陆地交通图。电影描写伯爵从Varna乘船绕行直布罗陀前往北海的Wisma。

这两部德国作品都忠实地抄袭了斯托克的原作框架,连小说中伯爵乘船前往英国的桥段也如法炮制,全不管从黑海行舟去英国较为合理,而从特兰西瓦尼亚下到黑海海岸再乘船去德国的北海海港维斯玛Wismar是多么的不合情理。

点看全图

1992年影片中吸血伯爵诱惑米娜的一段镜头

1992年美国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Bram Stoker's Dracula》直译《布莱姆·斯托克的吸血鬼故事》,港台国内译法各有不同:吸血僵尸惊情400年(港),吸血惊情400年(陆),吸血鬼:真爱不死(台)。这部片被誉为最忠实于原作的,很多大牌如安东尼霍普金斯,基努李维斯和美女薇诺娜·瑞德出演。意大利美女莫妮卡贝鲁奇那时主业还是模特,扮演伯爵的三个新娘之一。我从她的名字搜到这部电影。不过IMDB上评论低于1922年的作品。昨天耐心看完。感觉不错,与原作所欲反映的方面都有表现,难免失之于冗长。

关键词(Tags): #美国(燕人)#电影(燕人)通宝推:多余6569,onlookor,桥上,汉水东流,普鲁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当年看这个的时候版本不太好,黑咕隆咚的

趁你的帖子热,那天再找个清晰的版本再看一下

家园 关于斯托克的遗孀的一个小花边

点看全图

佛洛伦丝Florence Balcombe出身爱尔兰中产阶级社区,是都柏林当时著名的美人。同一社区出身,比她大四岁的爱尔兰作家王尔德与她是青梅竹马。当王尔德从牛津毕业的同一年,佛洛伦丝和年纪比她大7岁的斯托克订婚且结婚了。王尔德于该年两次返回爱尔兰试图扭转局势,但最后还是铩羽而归。后来他和斯托克成为朋友后回忆说,他和佛洛伦丝有两年时间是年轻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点看全图

王尔德是双性恋,最后因为同性恋而被判刑。假设他能够与佛洛伦丝共结连理的话,可能不至于有正常婚姻后再去找小伙子。

通宝推:汉水东流,
家园 The Trials of Oscar Wilde

点看全图

很久以前没看完的一部片子,老兄的帖子提醒我要仔细回看电影了,话说英国的老片服装真的“某得弹”,男演员个个羊绒西装,裁剪一流,看完又得开张健身卡去了。

家园 英国电影《王尔德》(1997)

推荐给老兄英国电影《王尔德》(1997)。

点看全图

我还没有看。不过想象中应该不错,英国人自己拍摄的王尔德故事,近水楼台么。很几个大牌演员。主演史蒂芬·弗莱是一个同性恋者,对王尔德这个角色的感受应该不用特意演出。难得的是他与王尔德的长相有几分相似。

他在美国动作片《复仇者V》(2006)也扮演了一个同性恋者,有趣的角色。

家园 嘿嘿

有时侯觉得英国电影选材比其他西方国家的高一筹,像文豪有莎翁王尔德,宫廷有查理伊丽莎白,民间有罗宾汉彼得潘,还派生一堆英联邦的劳伦斯粉红豹,挺过瘾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