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0到1和从1到1万 -- 友来有趣
别忘了问界后面还有一堆界字辈呢,,智界s7是24万多起步的,小米怎么定价位 ?
小米已经有些玩脱了,高价位,,他敢么 ? 中低价位 ? 一堆等着扑上来贴身厮打的呢,,,喊得早起得晚,穿衣又磨磨蹭蹭,结果搞得现在地都不敢轻易下,,你见过哪个新势力入场玩手段结果把自己玩得这么狼狈的么 ?
说白了,雷布斯,骨子里还是缺那么点狠劲冲劲,,,
学学余承东,那才是个狠人。
以前也的确抓住了风口。但是没有想到他自己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属于保守的老人了,抓风口是年轻人的事情,这把年纪还搞这一套就等着翻车吧😜
你一边说往学阀集中,一边又说卡45岁,能做学阀的会低于45岁?这不是自相矛盾?
绝对不只是好看什么的。
造车首先要确定造什么车。新势力三家中只有小鹏是完全懵逼的,何小鹏大概只是出于互联网的直觉感到造车是个大方向但是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现在做的一塌糊涂,被迫让王凤英夫妻店全面接手,任何一个还保有绝对控制权的创始人能做出这种决定都说明他已经没有其它路可走了。另外两个都在车圈干了十几年,而理想和蔚来选择的切入点不一样。现在看来理想略胜一筹,蔚来虽然也很有眼光但中国造车实在是太卷了,本猫可以理解李斌的某些决策但在中国是很难跟上对手的节奏做成功的。
而李想非常清楚自己该造什么的车,也知道每个阶段该干什么事。他本质上是制片人兼导演,雇的设计师只是相当于摄影师,来执行他的意愿。有人说理想没有技术,废话,理想2015才开始干,要是靠技术早翘辫子了。现在已经是他作为一个掌舵人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了。他要做的就是打垮更没有技术的BBA,让那群德国二货去死,然后靠那个利润再往下打。不过现在遇到华为,也很考验李想的决策能力。但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之所以被称为伟大,必然也要经过这个阶段,至少要在正面战场和余承东打平。
而雷军很明显不知道自己该造什么车,所以去抄保时捷。抄保时捷的外形难道只是沾上山寨味道吗?当然这个因素有,但绝对不是第一位。因为外形定了以后,内部空间什么都定下来了,内部空间对车的定位极其重要 - 因为你不能把一个家庭塞进小跑车 - 甚至小SUV也不行,而单身年轻男性也不会考虑MPV那样的空间。于是小米就只能照抄保时捷的市场定位,区别就是就是稍微穷点-但也在中产之上,不在乎被人嘲笑屌丝-这是山寨货不可避免的,但却又在30岁左右就能掏出20多万人民币买车的单身或者刚结婚的一二线城市男性-因为纯电现在在中国三四线还打不开市场,还不能特别追求科技感 - 否则就和小鹏干上了,小鹏的智驾肯定比小米强,小米的品牌也决定了它的客户不会像特斯拉那样疯狂 - 特斯拉的客户就是美国科技的疯狂崇拜者,虽然还没卖肾买车但不少也差不多了。至于什么车联网万物互联什么的,真有人买单那一代问界早卖飞了。所以说如果你仔细了解一下中国的车市,就知道这个雷总的这个定位是多fucked up。
但是雷总真的能把车打到10-20万之间的市场吗?那里实际上比20万以上的市场还卷,更要拼供应链 - 也就是比亚迪吉利等的主场。
按理说雷总投进去几百亿,也该庙算做得好一点。当然现在小米su7还没上市,我们也不能说一定会扑街,那就拭目以待好了。
国内没有同类产品可借鉴的新领域,大概要0.5~2亿。
只是感觉,没有统计数据。
物理学的发端是研究炮弹的轨迹,《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作者伽利略,威尼斯兵工厂厂长。哪两种新科学?一种是材料力学,一种是弹道学。研究炮弹轨迹,研究怎么打得更准,伤得更狠。现代化学之父,《燃烧概论》作者拉瓦锡,法国皇家火药局局长,研究爆炸原理。
现代又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普通现象研究得差不多了,大量创新都来自极端条件,创造极端条件本身就需要不少钱。0-1之类的创新更需要物质基础,而不是某个天才的灵机一动。比如高能物理,大型对撞机需要500亿美元级别的投资,美国觉得自己负担不起,推到了欧洲,欧洲也没钱,又推到了中国,中国高能所的人认为1000亿就行了,怂恿上马。这就是前几年杨振宁和高能所的争论来源。如果有人能投这1000亿,0-1创新,很基础的创新我认为是有概率的,不过啥也没有也可能。如果没啥结果,到时候高能所肯定被骂个狗血喷头,骂的人里面会不会有你?
因此我对FAST有很大的期望。
老乔真是到哪儿都能打开场面的牛人而不只是抓住时代风口。
从苹果出来又搞了PIXAR。
俺是PIXAR铁粉,好在乔布斯挂之前苹果都太贵没成果粉😅
砸准了自己也挨住回砸了才算在论坛大佬间有一席之地。
雷军这扣扣嗖嗖的真算不上。
容易被遣返。
2024年年初,央行扩表了5万亿,这5万亿的重头包含以旧换新,电车领域有没有可能有一波补贴巨大的以旧换新,连带整个行业重新进入蓝海。
上面说的45岁是个门槛,是评各种帽子的门槛。学阀比这个高级一些,经常是某个或几个院士团队垄断资源。帽子是近年来兴起的,学阀在此之前已长期存在了。
所以我原则上不认可李想是制片人兼导演这种说法。
汽车现在已经是个非常大的行业,重要性超过房地产,因此造车也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里面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造车本身,更涉及到条条块块的利益格局以及背后的政治力量。那么我们在对比车企之前,不妨先试图了解一下背后的故事,或许更有利于对未来走势的判断。
曾有很多人戏称,DG的路线很多是摸着美帝过河,然后再包装出个中特设。先看美国这三十年的新兴明星企业,不难发现基本是由资本主导,由各路明星发起,沿着天使投资-风投-跟投-辅导上市-上市的路径进行。创业明星功成身退,资本集团收获所有,美国故事新篇不断。从政治上看,美国这三十年走了一条全球化扩张到收缩的路线。
中国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回看过去四十年,基本上处于每10年一个较大变革(转向)的节奏中,与政治,经济节奏变迁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发展路径变迁。
八十年代,农村承包,城镇国企开始经营改革,私企开始涌现。人员流动性增长。MMT和混乱
九十年代,比较重大的事情有苏联解体,南巡,东南亚危机,这三者之间可以说前者为后者原因。国企改革深入,民企进入成长期。
00-10年,入世,大投资时代,民企与央/国企齐头并进。金融危机。
12-22,TPP,贸易战,脱钩,疫情,地方债。92南巡逻辑消失,谁是国家的主人,国进民退。
22至今,尘埃落定,央国企,准国企成为主导力量,民企,外企定位大调整。大争之世,开疆拓土,民企难堪大任,只能沦为有益补充。
回到汽车行业,在特斯拉落户上海之前,国内基本形成了一二汽,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为首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几大汽车工业带。大投资年代的区域小品牌纷纷消失。
从未来数年的利益格局看,谁是DG的主人是首要问题,央地利益如何分配是第二层级的问题,其他的都是从属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们容易理解蔚小理,特斯拉都是DG引入的鲇鱼,目的是刺激亲儿子们的上进心,而不是为了打死亲儿子,小鹏被收编可以算一个注脚。同样不难理解为什么华为不造车,为什么我说未来华为可以搞一个超豪华的品牌。
基于同样的逻辑,或许从各个新势力的资本结构上更容易推测其未来的走向。我们可以认同自动驾驶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但是头部玩家早已被收编,其他玩家只是按照各自的利益区块去玩,而已。
电车/新能源车进入红海,本来就是因为绝大部份造车企业现在和将来能做的上限就是成为落后产能。现在比亚迪等头部玩家要做的首先是不要成为落后产能,其次进而淘汰这些落后产能。以后车的核心就是几块大芯片已经在此基础上的操作系统及其生态,连这个都自研不出来的就别入门了。做出来这个,然后有能力一年卖个几百千万辆,才有资格活下去(也就是说中国大概不会有超过三个这样的生态)。剩下的就去亚非拉学传音手机卖半智能车或者新能源智障车就好了。
就这么乍看,竟争十分激烈,生存十分困难,可不就是红海么。再看,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量才刚开头呢,离红海着着十万八千里。对于新能源车,现在是打江山时期的困难,而不是未代皇朝的衰落。
另外,对造车新势力怎么评判?我的评判是总体上他们不是技术推动者,是资本对技术和市场的侵掠,是截胡和阻碍。对于新势力的所谓亏损,从财务上来看,是明摆在桌面符合会计守则的。对于投资方的实质收益,则未必,也许已经赚得不好意思说了。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如果靠资本推动,一个字:死。目前还需要依仗国家的力量,首先是安全保护,其次是资金扶持。早几天有河友不点名提到健力宝李经纬,李经纬和健力宝,因为是民用快消品,当年知道的人较多,有相当大的名气。健力宝之消沉,当地民间认为是三水县政府(出面)搞事,搞事的原因是争权,争权的原因是李经纬为代表的健力宝集体,不肯接受可口可乐的(低价)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