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回国见闻 -- 孟词宗

共:💬48 🌺27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闲聊】回国见闻

从疫情开始被困在国外三年多,终于去年年末中国彻底开放,看着别人回国腐败了一圈挺眼红的,于是在今年初回国到各大一线城市逛了一圈。

三年多没回国,下飞机伊始当然要犒劳一下俺这个中国胃。决定去吃著名的某小笼,结果让俺不能相信的是,小笼和俺记忆当中完全不同了。芯子倒是花梢了不少,除了传统的鲜肉、蟹粉,还有什么蛋黄、竹笋、马蹄、虾仁、黑松露等等十几种。但吃起来却完全不是记忆中的那个鲜美的味道。就说蟹粉小笼吧,店里挂着的大幅宣传海报中的小笼咬开全是蟹粉和蟹黄,现实中除了包子褶口上点了一点黄不黄红不红不知道是啥玩意儿的“蟹黄”外,根本一点螃蟹味道都没有。纯鲜肉馅儿的则一股子甜味。对比俺在纽约法拉盛吃的那几家材料十足的,俺能说“礼失求诸野”,“小笼传统在纽约”嘛?

更可怕的是,某些连锁点心店的所谓“小笼”居然是发面做的皮。所谓“小笼”其实是小馒头,小肉包子。而对于这种东西,食客们居然司空见惯,没有一个提出抗议的。这东西在疫情前还没有啊。疫情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另外,烧麦的形状也变了。俺记忆中的烧麦是面皮包了拌了酱油的肉丁糯米蒸出来来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烧麦有褶子但不封口。而这次吃到的烧麦,不论在哪家店,都是一个个小包子的形状,还号称“纸皮烧麦”。

其他变化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葱油饼”成了薄薄的油炸饼,路边摊的春卷居然是卷心菜+胡萝卜馅儿的。俺一直以为这种卷心菜+胡萝卜馅儿的春卷是美式中餐特色,没想到居然在国内路边摊上吃到了。问亲朋好友怎么现在春卷都这种味道了,结果亲友一致表示他们几十年来,从小到大吃的就是这种馅儿的春卷。

结合疫情期间那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的争论,俺觉得这个世界的时间线一定被动过了,两个、三个甚至N个平行世界在疫情期间融合了。

回国另一个不习惯的地方是没有手机支付寸步难行。疫情之前,国内一线城市大商店和大多数上档次一点的饭店可以直接刷卡,不能刷卡的地方可以用现金。这次回去,首先绝大多数地方都不能刷卡了,连 POS 机都没有了。要买东西要么支付宝,要么微信支付,连现钞都用不了。俺去店里吃东西,从点菜开始就要扫码点菜。这关倒是不难,毕竟俺也是有微信的人。但到付钱的时候就麻烦了。别人直接就在手机上付了,俺微信上要绑定新的信用卡才行。而要绑定新卡的过程之繁琐,根本就是反人类。不但要求俺上传各种身份证明,还要直接开手机摄像头,现场看俺是不是真人。这些步骤中只要错了一步,立刻就要全部推倒重来。而最可恨的是,花了近一个小时在服务员的异样眼光中终于把所有证据上传了,末了给俺来了个“感谢上传资料,需在三个工作日内人工认证”。

那边还等着俺付钱呢。虽然说“大众点评”一直在给俺推送“点击就吃一顿霸王餐”,但俺也知道那是镜花水月。于是只能提出付现钞。结果红彤彤的太祖票拿出去,服务员给俺来个轻飘飘的“没法找零”。最后只能让她翻箱倒柜找出多少零票找回多少算数。还自我安慰一下,幸亏人民币又贬值了,也就损失几块钱而已。

没有手机支付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吃饭。出门要坐个车吧。公交刷码或交通卡。当然公交站不到总站是没有卖卡的。地铁倒是可以直接买票,但由于基本没人用现钞,大半的自动售票机的投币口和收钞票口是坏的。打车要绑定手机支付。不绑定的话当然也能用现钞,但就和吃饭一样,人家没有找零。

更严重的是如果要买高铁票或者飞机票,上网买的话不但要通过各种身份认证,还要有手机支付。否则就要么托人代买,要么自己跑到售票点去买。

要上网买东西,没有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就基本别想了。俺还没最后绑定手机支付前曾经半夜里想叫个外卖,结果发现不论是“饿了吗”还是“美团”都要手机支付。

这个问题在俺费了千辛万苦,终于在肚皮饿瘪之前绑定了一张信用卡。这下就如鱼得水了。顿时世界就敞亮起来了,终于升级了,享受到国民待遇了,出门不用带钱包,只要带手机和更重要的充电宝了。

顺便说一句,如果回国,千万别用自己在国外的手机绑卡。俺回国开头用的是国外的手机,开通了在中国的通话和数据。按运营商的说法是 Unlimited Call + Unlimited Data。 听上去真不错对吧?但实际上中移动只给你 256Kb 的带宽。再Unlimited Data也没屁用。俺的手机是双卡双待,于是问亲戚借了个手机卡插上。谁料,亲戚的5G卡插上俺的手机就降到Edge的速度了。俺开头还以为是卡的问题。跑到电信的门市部问了半天,才发现原来中国的 5G 和北美的 5G 制式是不一样的,估计是由于华为的缘故吧。北美的手机到了中国是插不了中国的卡的,至少俺的不行。结果只能花人民币买了个最便宜的所谓5G“民工机”。说是民工机,其实也有16G内存+512G闪存,还带蔡司镜头。插上就啥都能用了。

但是国外手机也有个好处,就是能上所有外国网站,包括谷歌、推特和脸书这些中国禁止的网站。虽然速度极慢,发帖啥的基本不行,但至少还能搜索和浏览。据懂行的业内人士(其实就是电信的柜员)透露,在国外办了Unlimited Call + Unlimited Data的外国手机是不墙的。中移动、电信、联通之类的只是做个中转Proxy, 所有数据其实都是发给国外的运营商,再由国外运营商分配。

说到墙,和疫情前相比,国内基本成了完全彻底的大中华局域网。疫情前谷歌、推特和脸书不能上,但正常科研类网站还是能上的。现在则一律封掉。据消息人士透露这是由于某个胆大包天的秃头程序猿居然把“996 福报”这种中华崛起的大机密透露到 Github 这种网站上去了。网管们为了自己的饭碗和房贷,当然要一律封掉。至于这是不是会影响研究交流,是不是会造成新的“闭关锁国”,这就不是网管们所需要考虑的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口子。俺在国外是从来不会用 Bing 的。但在国内不得不把它设成俺国内手机的缺省搜索引擎。曾经那么惊艳的百度,现在完全成了广告的天下。搜任何东西,第一页绝对不能看。搜狗要好点,但也有限,至于360的so,基本就和360一样流氓。最主要的是,不论哪个国产搜索引擎都搜不了国外的东西。而微软的 Bing 则在国内分为“国内版”和“国际版”。用国际版搜索,好歹还能给个简介啥的。

国内手机的一大特点是广告多。不管什么 App,哪怕是支付宝,打开之后至少看5秒钟的广告。而且稍不留神点错了 App 里的哪个键,广告就又跳出来了。还动不动就是短视频,特别讨厌。很多 App 都在诱导用户借贷。传统的支付宝啥的不说了,各大银行的手机 App 也不说了。但连“美团”这类 App 都在以各种方法引诱用户借贷。马清扬被约谈,蚂蚁被强制合规还真是利国利民。微信在这点就好很多。深圳的马比杭州马要谨慎的多了。

国内的网络经济在三年疫情期间算是彻底成熟了。基本上想得到,想不到的东西都能在网上买到。那么实体经济又怎样呢?据俺在各大一线城市的“视察”结果,实体店也发生了进化。疫情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各大商场(mall)里只剩下各种饭店。曾经作为商场主力的大超市纷纷倒闭,各种实体店也纷纷关门。商场里大半空了。而这次回来,商场出现两极分化。经营不佳的商场类似鬼楼,要么关闭,要么只剩小猫三两只,接近关门。而经营好的商场则爆满。商场里大致按楼层分为:

地下-美食街

一层-各种首饰店,手机店,各种新能源车展示厅

二层开始 - 各种饭店,服装店。服装店有个特点,除了大品牌的专卖店,绝大多数服装店是童装店。这是由于疫情期间对于衣服的需求降低。而小孩不停生长,必须得买新衣服。疫情对于着装也改变不少。街上流行休闲穿搭。难得看到一位穿休闲西服的,结果这位直接把西服套在卫衣外面。至于穿着类似睡衣款式的厚绒卫衣上街的也比比皆是。顺便说一句,由于过年,街上女生(尤其是小女孩)穿汉服或有汉服元素的(例如马面裙)不少。

三层开始 - 各种美发厅,皮肤保养,这有时能占到一个商场的15%的铺面。私人诊所也不少。另外还有各种点播影院和剧本杀体验剧场。

四层开始 - 各种早教中心。国内前一阵重点打击补习班。但早教中心不在打击之列。这类早教中心大同小异,有时候能占到10%的铺面。

五层开始 - 各类健身中心。有传统的健身房,也有各种专业的瑜伽、拳击、跆拳道等等。

六层开始 - 各种影院。这算是万达搞出的标准了。

另外,商场里往往还有儿童乐园,蹦极,攀岩,甚至还有卡丁车赛道。

大超市基本都是自己独立门户,大商场里则主要剩下中小型超市。例如盒马黑标或是 Aldi 。后面这个 Aldi 在北美是便宜店,在中国则标榜是来自德国的超市连锁,直接对标盒马。

国内的就业形式的确挺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高,35岁没人要都是存在的。国内还有一个情况是退休年龄普遍比国外早。很多人50多就退休了。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从就业来说,这些人让出了工作岗位,否则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另外,50多退休在现代生活医疗条件下,身体算很好的,可以到处旅游,还可以给孩子带孙子。缺点也是明显的,国家要对这些人支付养老金,这多少算是增加了支出。

另一个现象则是用工成本上升。不管是大商场的饭店,还是街边小店,不知道为啥似乎都招不到人。很多饭店都在门前贴招工启示说服务员3000到6000一月包吃住。如果这个工资是真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工资就有点低了。

碰到的大多数作生意的朋友都觉得经济在下行,生意不好做。个人观察所谓“通缩”的确存在。国内网购商品价格之卷简直无以伦比。而直播带货越来越流行,就是由于直播能把同样的东西卖出相对的高价。看直播的大多没有机会像上淘宝、拼多多那样货比三家,经常被网红主播一带,脑袋一热就冲动购物了。

国内的房市算是崩了。很多地方的房价名义上有限跌兜底,但实际成交量不高或变相跌破限价。而二手房市场是个大问题。即使经过了大跌,但一线城市房价相对工资还是过高。地段好的好房子还是要几百万一套。当然也不是没有老破小。但老破小基本没人要。一线城市剩到现在的老破小也多半不会短期内被拆迁。如果真拆估计没几个房地产商能负担得起拆迁成本。

疫情三年国内加大了基建规模。高铁现在基本修到县级了。很多疫情前不通高铁的地方,不但有了高铁还有各种城际铁路。和北美相比,高铁高效、迅速、准点,北美被甩开了半个地球。

中国制造在这几年达到了顶峰。很多东西的成本降到了以前不可想像的低位。随便举个例子,类似俺买的“民工机”在阿里巴巴上只卖$39美元。就这个价格,厂家还是有利润的。当然利润已经低到要亏本,靠出口补贴了。这种情况下,要经济进一步发展,就不能仅仅依靠外需,而更要提高内需。现在国内争论的是到底通过刺激消费来提高内需,还是通过投资来提高内需。个人意见,哪个都没有脱离凯恩斯主义,都不是真正的长远解决之道。只有改革分配才是真正的出路。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通宝推:gb2312,史文恭,驿寄梅花,凤城,史料推理,唐家山,普鲁托,广宽,审度,冬晓,途人,为什么不可以,假日归客,何求,纳米小洞儿,本嘉明,中华土狗,方恨少,落木千山,一腔诗意喂了狗,秦波仁者,很高兴,红军迷,漂漂2号,不远攸高,林三,达雅,
家园 作为吃货,这个要说一下

更可怕的是,某些连锁点心店的所谓“小笼”居然是发面做的皮。

发面这个,应该是杭州那边的小笼包,我在深圳吃过,有好吃的,也有难吃的,难吃那种,吃完就理解为啥有人称杭州是美食沙漠了。

至于这个

俺微信上要绑定新的信用卡才行。而要绑定新卡的过程之繁琐,根本就是反人类。不但要求俺上传各种身份证明,还要直接开手机摄像头,现场看俺是不是真人。这些步骤中只要错了一步,立刻就要全部推倒重来。而最可恨的是,花了近一个小时在服务员的异样眼光中终于把所有证据上传了,末了给俺来了个“感谢上传资料,需在三个工作日内人工认证”。

这个是金融行业里面的KYC要求,我以前做过金融类的项目,真的不是产品设计的问题,是合规流程不得不如此设计。

我老婆小孩回国,我是开了一个移动的号码,装在女儿的手机里,微信绑定我的银行卡,然后她们母女两就方便了。

家园 吃在招牌大的地方反而出问题

我们老家五线小城,小笼等等都还颇具原味。微信支付宝支付对我们这些在外面飘了太久、短期回国的人的确非常不方便,但我可以想象哪怕只开一个小口子都难度极大。

家园 瞎想一下网络支付的解决方法

一个真空下的办法就是全球网络支付选一个时点自由开放、全面竞争,客户爱用谁用谁。这个方法抽象地看起来简单,其实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市场从来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用老政治课本里的话来说,其实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些人这个要用市场、那个要用市场,其实是自己加了一系列的限定和前提、但囿于自己的思维能力意识不到这些限定和前提、也看不到按他这些限定和前提搞出来的市场导致的利益分配和再分配。当然这个问题对于那些热爱免煮柿油的营苟利己主义者不是个问题,规矩按米国的、钱让米国赚、我也分点残羹冷炙。跑个题说一下米国开始限制天朝造的港机,说这是国安隐患,我可以想象米国这些初小文化基本从壕里木头学知识的民众脑海里出现的画面,中米开战,这些港机和电影里的变形怪一样,纷纷活了过来,加入战团,剩下的电影里都拍过了。

回到这个支付的一个具体的办法,就是搞个一次性的手机,进关以后有个柜台,输入护照和信用卡,有人核对一下是本人,然后微信支付宝等等都连上,三个月内有效;出关的时候愿意手机回收的,给点回收费。增加源自境外的消费和国内就业、刺激国内低档手机生产、还能追踪使用者信息。当然,这个方法的障碍在于,像我们这些长期飘在外面的,消费力可能有限得很,不值得搞这个市场小区分。

家园 你这个想法

回到这个支付的一个具体的办法,就是搞个一次性的手机,进关以后有个柜台,输入护照和信用卡,有人核对一下是本人,然后微信支付宝等等都连上,三个月内有效;出关的时候愿意手机回收的,给点回收费。

早在18年我就已经见过了,当时好像是携程有人提出来,没了下文。

据我所知,其中一个难点是支付渠道的手续费,微信是千分之六,银联忘了是千分之几,商家很乐意配合,但是Visa, Master是百分之几,如果要单独开,商家就不乐意了,如果通过微信支付,就要微信吞下这差额,微信肯定也不干。

理论上微信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抹平这个差额,但是,法律也有规定,微信未必可以自由调整汇率,即便未来可以,一旦赚了钱,到时还会被人骂,此外还要承担汇率波动的风险,总之吃力不讨好,所以,微信也没动力主动去做这事。

目前看,外国人临时手机支付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到兑换店或者银行,刷卡或者用现金,兑换成人民币,充值到微信/支付宝的钱包,自行承担汇率风险以及兑换手续费。但是,兑换点不多,挺麻烦的。

家园 具体操作的问题说起来不容易

我可以感觉到我们两个人把这个过程分解成了两组不同的步骤。我看这个问题是两大步:1.获得微信支付要求的实名认证,2.使用微信支付。

2.又可以分成若干分步骤,如果用信用卡的话:2A1.消费者给商家刷微信,2A2.微信给商家付款,2A3.微信从消费者的信用卡公司划款,2A4.信用卡公司从消费者处收款。

如果消费者先在微信里存款的话:2B1.消费者向微信里存(人民币)款头款,2B2.消费者给商家刷微信,2B3.微信给商家付款,2B4.微信账户里结余不够时充值,2B5.暂用期终止处理消费者结余款。这个基本上和你说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同一个方向。

你说的这些困难(除了汇率之外)在1-2A这个路径中需要微信和信用卡公司解决,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两家大概都没动力去解决。汇率风险(在2A3这个环节)以我看来性质稍有不同,要涉外,商业必然有汇率风险,但缓解的套路早就存在了,老本这样的应该很熟了。

我一开始打算强调的困难是这个实名认证过程中的困难,如果走1-2B这个路径,你提到的这些困难可以克服;机场关内再加个短期手机的柜台,就能方便这个认证的问题。当然1-2B这个路径要能走通,需要你国内有个亲友帮助、对你账户内的余额多退少补(2B4,2B5),尤其2B5这个环节微信就不需要处理了。但我也知道有人在国内已经没有能帮上这种忙的亲友了,所以对他们还是不行。

家园 我想了想,还是有点复杂的

其实就是认证(行话叫KYC),与跨境支付的问题,前者完全没有什么难度,最多就是手续繁杂一些而已。后者的麻烦是涉及跨境支付的问题,你说的2A这块,这个我可以凭记忆再细化一点。

关键概念有两个:信息流与资金流。简单来说,信息流就是记账,资金流就是资金在不同账户中的划拨。

在国内,所有的银行卡,无论是借记卡,还是信用卡,都走银联通道。 当我们的微信,绑定一张银行卡,然后支付一笔100元的交易的时候,实际上发生了这些事情:

1. 微信记录了这笔交易,甲用户向A店铺支付100。A店铺在微信的账户上会增加100块钱。

2. 由于是绑定银行卡支付的,所以微信会调用银联的接口,把甲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告知银联,银联再调相关银行的接口,这样,甲用户的银行账上,就少了100块钱。

3. 此时,这100块钱并不会从银行到银联,再到微信,最后到店铺的银行账上,都是记账而已,所谓的信息流。

4. 到了半夜某个时间,银联会先跟银行结算,之后再跟微信结算。于是这100块钱就先到银联账上,再到了微信账上。

5. 第二天,店铺要将微信账上这100提现,微信要收6毛手续费,于是微信就将99块4,从微信的银行账上转入店铺的银行账上。

这笔交易总算结束了,实际上微信并没有净赚6毛,因为银联要收手续费,我不知道是多少,我猜要收三毛吧。

如果要绑海外的信用卡,事情就较麻烦了,容我去开个会,回头再聊。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微信绑定国外信用卡的猜想

国内银行卡的操作见这里:我想了想,还是有点复杂的

微信接国外银行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国用户,在微信绑定国外信用卡或者借记卡,在本国消费,这种反而比较简单,只要微信在所在国申请一个金融牌照就行,他们只是收一点点手续费,赚的钱其实是留在所在国的银行账号里面,这里就不多说了。

下面都是我的猜想:

微信最方便的做法,还是接银联,因为银联下面有一家银联国际,就是负责专门的跨国业务的,类似国内的操作,国际的操作就是由银联向Master/Visa收款,调他们的接口,先做记账,再做结算。就像我之前说的,Master/Visa的手续费太高,例如100块钱的交易,要收2块,商家肯定不愿意承担,而微信只收商家6毛,必定也不肯承担,另一个麻烦是,这100块人民币,还没结算,可能早上是15块美元,傍晚就变成15.6美元了,不容易处理。

微信的另一个途径,是在外国,例如美国,先拿牌照成立一家金融机构,这家机构可以让来华游客在美国充值(充值就是钱从游客的美国银行账上,划拨到微信在美国的银行账上,此时的钱,尚未汇回中国),游客在中国消费100块时,汇率就按实时汇率,手续费算到汇率里面去,正常记账,商家的微信账上多了100块,美国的微信账上减少了16块美元,到了结算的时候,微信在美国的金融机构,再用Swift把美元汇回中国,微信自己选择在合适的时候,把这些美元换成人民币,商家提现的时候,人民币再从微信账上转过去。

这种做法的手续费应该是最低的。但是不容易操作,微信必须一个个国家去拿金融牌照,中国这边也要外管局松口,给跨境支付的牌照才行。

家园 微信只支持移动、电信、联通实名认证的手机号注册

你这第一步都走不下去。。。

况且第一步走通了之后难道不是重点考虑金融安全(额度、规模等)问题吗?你扒拉这几块钱手续费?卖掉上海一套房的钱通过微信就转账到万锦市去了,这是鼓励应润尽润吗?

家园 如果外国游客想在国内消费

那就下飞机的时候,在柜台做一次实名认证就是,KYC的做法肯定跟国内的电话卡不一样。

由于是境内消费,资金流理论上是从国外流向国内,至于你担心的微信转账,其实控制这种账户在国内不能收款就行了。

家园 微信和WeChat是相对独立的应用

我在国外用的是WeChat,绑定的也是国外的手机号。另外去年微信支付已经全面开放绑定境外卡。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926678.html

家园 大赞孟河友观察深入细致

自然文章也写得好。

@懒厨 兄,你得学学。

不过话说回来,不是你们入境的觉得麻烦,我们自身也麻烦。一样一样的。差异可能仅仅是一个身份证和一个国际支付。其他的从文中看是国民待遇了。

有个不同的地方是我,这边目前现金无障碍,大店小店都行,不行商家自己想办法行。反倒是一些缴费,得走专门通道,较难更改,不过我的经验就是只要你坚持该通道不行,相关部门单位还是能想法帮你搞到行的方法。

家园 的确有一个需要明确的环节

你贴的这个链接是说护照可以认证、外卡可以用于支付,走空河友说的是必须用国内营运商的实名认证的手机。所以,把这个问题各个环节都放在明处,应该是两个分步的问题:

1.【国外营运商的手机+WeChat+境外身份证认证+境外信用卡】这个组合能不能走通认证?

2. 走通认证以后在国内收微信的商家那儿能不能用?

我试图走这个【国外营运商的手机+WeChat+境外身份证认证+境外信用卡】组合没走通。你贴的这个新闻是2023年7月的,我是2023年10月回国的,走之前查了一些地方,很多人建议的办法实际都需要改变上面四要素中一个或若干个。

而且,有人每年只回去两个星期,不是很想把这个认证、付款信息长期保留在自己通常用的手机里,所以我本来提的海关柜台的想法实际是:【国内营运商的手机+微信+境外身份证认证+境外信用卡】,而且这个组合短期有效。

懒厨老兄认为不行,我编辑了一下他的提法就是:【国内营运商的手机+微信+境外身份证认证+现金存款余额+和其他微信用户转账的许可】,但还是通过一个海关柜台帮你一步到位。

家园 支持WeChat支付在海外大规模普及

但是不要与国内互联互通。

国内银行卡都是实名制的,但是从缅北电诈案例看,实名制也管不住资金流向。所以实名制WeChat也有这个问题,届时犯罪组织控制几百几千个微信账号,就自己找事来做了。

实在要照顾便利海外游客,设个很低的额度,例如一万。目前国内是一千万。

家园 微信海外版可以用外国手机号注册

德国为例,下载微信海外版,用德国手机号注册,(德国手机也需要实名认证),这里有一个步骤,就是需要有一个已经注册的微信用户为你做身份验证,相当于给你担保你身份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老外想注册微信最好是认识至少一个中国人。注册成功就可以绑定国外的卡了。

支付卡海外版也可以,绑定国外的信用卡,在国内买飞机票,火车票,刷二维码坐地铁,坐公交,超市付款,饭店付款。。。都可以,就是得交手续费,用多了有点小贵。

通宝推:史料推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