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为啥没有三顾茅庐 -- 普鲁托

共:💬285 🌺3271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都不用那么远

曹真伐蜀时就走了一回子午谷,结果大霖雨在谷里走了一个月才走一半,只好撤军。回去就死了!

通宝推:铁手,
家园 是的。四点:土地,气候,物种,技术

这四点,可以很直观地从史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看出来,以及后世各朝各代的发家之所。

在走出山洞进入农业时代时,中国大地上的史前,南有彭头山,北有磁山(再北还有兴隆洼),东有后李,西有大地湾,中有裴李岗,这些都大约在前7000到前5000年这段时间段。

承接这些的,南边换成了大溪,北边换成了红山,东边是北辛,西边是仰韶,这个时候的东南是河姆渡马家浜,这些都是前5000年到前4000年这个时间段。

再接下来就进入了一些满天星斗的早期国家形态了:南边的屈家岭,东南的菘泽-良渚,东边的大汶口,西边的庙底沟-河洛,这些都是前3000年以前的。

再接下来,就进入了中原,关中,汾河谷地,黄河沿岸,江汉通道,江淮通道,这些与尧舜禹,三苗,夷夏,夏商周,相关的五帝时代了。

简而言之,在五帝时代,大的产粮区是关中(周人起家地),河东汾河(夏后陶唐虞舜起家地),中原河洛(夏后起家地),河北黄河沿岸(商人起家地),山东河济沿岸(东夷起家地),江汉(三苗起家地),江淮(大禹老婆起家地)这些地方。如果还要算的话,成都平原也可以加入(蜀)。

有几点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就是大禹治水对中华文明的奠基性:

1,大禹治水,使得上天下土中的下土概念得以在华夏族群中扎根,这也是天下这个概念的根源。在诗经商颂里,也是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

2,在这个过程中,伯益制井,使得人群可以离开河流而居。这大大扩展了农业区的范围。

3,禹征三苗,涂山会盟,这些都是建立在禹敷下土方这个基础之上的。而整个夏商周,农业文明的基础,都在上述关中,河东,河北,中原,江汉,江淮,河济这几块在龙山时代稳定下来的农耕区。这里边,南方,准确地说就是云梦泽以南,彭泽以南,江东和以南,都不在这个基础里边。哪怕江东曾经有过河姆渡和良渚。

其实,下,到了周,被夏通假。上天下土,皇天后土,这个夏,应该是禹制水敷土之后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第一次有了一个正体的天下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而得的自称。夏后建国,来自于此。周称有夏,时夏,也来自于此。而商心目中没有夏,却有禹,有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的颂歌,也来自于此。

通宝推:青青的蓝,铁手,秦波仁者,
家园 彩礼的问题更多的是经济规律

婚姻关系的本质是财产关系,82年以来历次婚姻法的修订其实强化了这一点。财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因而也就具有生产关系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就导致了彩礼这东西不是一纸红头文件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彩礼习俗盛行,是中国女权的一大倒退。一个真正能体现经济地位相当的女性如何实现女权的例子,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出现的“两头婚”,完美体现了现代家庭对婚姻关系、感情关系和性关系的深刻认识。

家园 史前文明的满天星斗

点看全图

禹共九州,九个鼎代表了天下

点看全图

南方文明不亚于北方,禹所征的三苗,图腾是蚩尤,玉石雕琢就极其的精美。大洪水既然来自冰川融化,一个是水的总量有定数,总归要退去的,群山环绕处,平原低洼处会有些水泽湖泊,二个是南方在禹王势力之外,长江流域好象也没有大规模的系统治水工程,是不是那里受冰川融化的影响小。长三角的良渚文化,毗邻辽阔的太湖,和稳定的长江航运,曾经有大规模的水坝,有巨量的稻米储存,采用的还是商业贵族的合议制度,如同后来欧洲的威尼斯,后因为大规模的海侵分崩离析了。

点看全图

通宝推:青青的蓝,铁手,
家园 应该不是不好意思要

而是实力不够,要了也难以立足吧?后来实力上来了,对刘璋就不再不好意思了,还找机会主动下手了。

家园 得国如此,得天下亦如此

看了葡大的文字大受启发,我认为

大大的路,也可以从中看到得天下的端倪。

先回陕北寻根,

再到河北初露锋芒,

继而到福建寻路……

继后在经济核心区大展拳脚,

最后承大统,开一代先声……

家园 在这个问题上我倒是蛮认同韩建业的思路:以重大的历史事件来梳理

毕竟上古史前(夏及夏以前)的历史对我们而言过于久远,目前考古出来的又缺乏当时的文字的记录。所以韩建业的意见,是以人类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来重新梳理考古出来的实证的文化与文明的发展。

这其中,对于夏以前的历史,五帝时代吧,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华夏记忆,一个发生在五帝时代之初,也就是黄帝炎帝蚩尤的大战:炎黄阪泉之战和黄帝蚩尤涿鹿之战。另一个发生在五帝时代之末,禹征三苗,和涂山会盟。

当然,重大的历史记忆还有其它,比如尧舜禅让,祝融共工不周山之战,大禹治水,等等吧。

目前而言,可以与禹征三苗对应的考古学实证,已经可以确认了,那就是江汉地区石家河古国群落的集体衰落与被替换为嵩山王湾三期的文化遗迹。而大禹涂山会盟的考古学实证也大致可以由禹会村遗址得到对应的实证。

而五帝之初的考古实证,还需要再等更多的考古发掘。比如,炎黄阪泉之战究竟指代的是什么,而涿鹿之战又是哪两个或哪几个史前文化之间的争夺(东夷vs虞夏vs三苗?)争夺的又是什么?

这些都是史前考古的魅力所在。就目前而言,一个很难完全得到实证的历史记忆,就在于舜帝南巡。

舜帝南巡,应该是和禹征三苗,涂山会盟密切相关的,也应该对应着陶寺文化的考古后期衰落与被摧毁。但是这个在民族的历史记忆中基本上看不到影子:陕北的石峁或者晋北的老虎山南下?

但是结果却是非常明确的:中原文明(二里头为代表)的夏以及后来的商周,完全没有陶寺与陶寺被毁的记忆,却有尧舜禹连续的历史描述。当然,尧都平阳,舜都蒲城,禹都阳城,这个说法故有之,却没有解释。

还是最近20年对陶寺的考古,才知道了(如果没有大的问题),尧舜禅让,大致可以被实证为陶寺早期与中期王族的更替。但是陶寺早中期王族大墓的灭族性被摧毁,以及陶寺文明的被推翻以及陶寺后期的衰落乃至被几乎彻底遗忘,却几乎完全不存在于民族的记忆当中,直接就跳到了禹征三苗和涂山会盟,然后就是夏的建立。

通宝推:铁手,秦波仁者,
家园 这就是要解放南朝鲜的原因

借 @葡萄 河友的贴回 @假日归客 河友。请成全。

历史上对中原皇朝有颠覆性影响的外族,全部依托东北,然后通过蒙古高原西进,获得几千公里的战线,大致由甘肃,山西,河北三个战略通道,向中原进犯。无论那个通道打开缺口,都能对中原产生强大的战略压迫。

为什么是东北?东北有战略纵深,有地形之利,能养人活人,能四出活动勾联。西北,北面,包括西面吐蕃,都远远不如东北,它们可以成患,但成不了灾,没有颠覆能力。

中国的国土安全,把朝鲜半岛解放了,马上就能张开一个坚强的大护罩。再把东瀛列岛也解放,海上安全就颠覆性变化了。

家园 东汉发明了纸

读书人多了,所以需要新文化吧,现在需要新文化大概是因为工业,但工业需要什么,有谁在研究呢?

家园 曹真伐蜀部队通过了子午谷

因为大雨道路难行,前锋和主力脱节,夏侯霸督军出了子午谷,进逼兴势围,在此遭遇有准备的蜀军的大举进攻,被围后由后续赶到的魏军解救。诸葛亮为了应对曹真伐蜀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只是依靠雨季,还集结大军(约八万)于汉中,并让刘禅命原来防备东吴的江州都督李严带2万精锐主力驰援汉中,故当时汉中前线兵力优势在蜀,魏国是行军困难加上作战不利,方才撤军的。

子午之役,霸召为前锋。进至兴势围,安营在曲谷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战鹿角间,赖救至,然后解。——《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点看全图

通宝推:铁手,良师益友寻常客,
家园 关于彩礼的经济学研究,我觉得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

国内这么多经济学家,不知道是否有人研究过。

个人感觉,现在部分地区的高价彩礼,甚至要举债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问题。

这属于买卖婚姻,也是在透支未来家庭的幸福。为家庭的未来埋下隐患。

北京大部分家庭结婚是没有彩礼的,这也不仅仅是经济原因。

我记得好多年前,北京市政府觉得好多北京地名有“坟”字(比如“公主坟 ,八王坟,铁狮子坟”等等),不吉利,就想改了,结果一采访北京市民,大部分人都觉得没必要,不介意,不用瞎折腾,后来就没改。

在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前,毛泽东要求陈正人等人起草了一份《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宣传红色政权的主张与任务,反映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经草拟,陈正人等人写了30多条,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将其中一些深奥难懂的语句改成了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比如,“废除聘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为“讨老婆不要钱”……

最近感觉,中国有些问题,不坚持就要倒退。

不坚持原则,国家,社会,文明就会一步一步衰坏下去。

家园 八九十年代彩礼死灰复燃以来,一直有人研究

不过不是经济学者,而是婚姻法或者研究婚俗的学者。

其实就是女性经济地位下降的表现。

女性经济地位下降的直接表现就是经济独立性下降,独身糊口尚且困难,遑论赡养父母。这在农村问题尤其突出。因为农村没有纳入社保,养老全凭子女,在独生子女时代,假设家庭收入来源就是包产到户的那块地,没有壮劳力的独生女家庭收入其实是无法支撑养老的。

如果独生女嫁人,其父母少了劳力,收入就更成问题。这里面还涉及到分地的问题,各地政策不一。所以势必要有所补偿,在过去公社时期,鳏寡孤独是由公家照顾的,包产到户以后这些都没有了,这补偿就只能从夫家找。

这就是彩礼的经济理性。

城里如果是体制内,有养老保障,就没有这份补偿的必要,彩礼自然也没必要。

总的来说这是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生产关系不同而造成的区别。研究一下国外包括现在的发达国家农村农业的历史,会发现彩礼不是偶然现象,这些社会在完成工业化转型之后,基本上彩礼就消失了。而我国到现在还有相当严重的彩礼现象,表明我国工业化转型是严重不均衡的,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的权益相对建国初是有所下降的。

如果妇女有独立的经济地位,那么以婚姻为表现形式的财产关系发展到极致就是我上帖所说的 “两头婚”,双方各取所需,只不过是借对方的身体“再生产”,各自取得各自家庭财产的延续(也就是生儿生女啦)。如果把家庭看作公司,这不过就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公司继承人产生过程,婚姻就相当于合伙投资。

通宝推:普鲁托,白马河东,铁手,偶卖糕的,gb231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河里以前有人写三国:吕布公孙两支骑兵齐灭

这说明啥:指望骑兵在乱世当皇帝没戏呗

骑兵利速决不利持久,养战马还要求高

刘邦干掉项羽之后,搞几匹颜色一样的马拉车而不可得,可见以步兵为主,项羽的骑兵不厉害吗?一样败给刘邦步兵

捻军也是骑兵,最后也被剿灭了

所以过分夸大骑兵作用不对!

家园 嗯以红山为中心

以DNA考古为证据,从东北向中原集聚的的迁徙路径都是清晰的。但是老一辈斥这个为异端,很多细节压着不发。所以也无从公开讨论。况且,在考古发现中,文明遗迹已经超越夏本身的断代范畴。围绕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大发现,新的叙事肯定冲击原来的 中原文明萌芽--扩散叙事的。还是等等,让满天星斗说多积累为好。

家园 我觉得根还在光武身上

光武有一个自我炫耀的点,属于开国皇帝中独一档的存在。

就是他没有屠戮功臣,反而给予了丰厚的政治和经济双重优待。

这是符合儒家学说的。

但祸根从此种下,既然云台二十八将可以富贵传承,那为啥我们后续的门阀不能富贵传承呢。

历史复盘,光武在一个关键点上,还是不如刘季刘恒远甚。

刘季刘恒以守陵为借口,兴建皇陵的同时,将地方上的豪族迁到咸阳,就近监视。

同时将在中央根深蒂固的开国勋贵,如周勃赶回地方,主打一个没有铁打的营盘,只是流水的勋贵豪族。

光武由于没有那么稳固的基本盘,所以只有玩儿皇权豪族共天下。

到了东汉末年,各地的豪族都传承几百年了,树大根深,当然就有搞事情的本钱。

当然豪族也有很多类型,有中央地方一把抓的如袁家。中央四世三公,地方也有家族储备。

有宦官地方一把抓的如曹家,曹操逃出长安后,回的是老家,拉的是曹家夏侯家的子弟兵好几千,刘备只有关张,曹家可是有几千宗族和家丁的。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铁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