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聊下当下国内热议的【二次房改】 -- chuchong
原来这的大牛早就说过,帝国的路已经在走,帝国时代,就是两种选择,要么老老实实地做干电池,要么你革命,其他的路是你比所有人都先死,所以你也别这么说。怨气大,杀气大,得敢行动,否则就是作死,嫌自己死的比所有人都慢,别不服气,到了社会上你这样的,很可能大话都没有说完命就完了。
在上世纪90年代政府开支困难的时间,比较早开始卖农转非户口的,一开始是针对城市周边的非原郊区农民,因为他们每个人相对拥有的土地比郊区菜农多不少。市里的领导们一想,给他们农转非,条件是他们成了市民,原来属于他们的承包地自然变成了国有土地,等到2000年以后,他们恍然大悟,但是已经晚了,经常到市里去闹,要求给工作,给出路,后来就是安排他们去做城市清洁工作,尤其是冬天下大雪时,就让他们去扫雪,每天都给发相对比较高的工资,这样过了一阵子,城市规模大了,他们也就有了各种就业门路。那些没有转户口只是少数,自然城中村的问题也比较小。这两件事反映了一个问题,地方政府里有做事的人,不过只是少数罢了。
土共的执政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矛盾论贯穿了其整个施政过程。
土共的世界观,方法论明明白白,直接写在施政报告里面。
看矛盾,得看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
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对于先富们,他们面对是【不充分的发展】,对于后富们,他们既面对【不平衡】,也面对【不充分】。
所以啊,@桥上 说房地产仍然有大发展,说的是对的啊,大平层,一户建,郊区大别墅是应对【不充分的发展】需求。二次房改、保障房、坚持房住不炒挤掉金融属性的泡沫也是对的,因为这既是应对不平衡也是应对不充分发展的需求。
但我知道深圳不少码农,在高位时贷款买房自住,并非炒房那种,现在房价跌,我没有数字说有多少人需要补差价,人数多的话,只怕经济会有麻烦。
对比买车,至少买车不至于要补差价吧?
哪里发展,哪里先发展,并不是一个纯天然的事情。例子太多,我觉得无需举例证明。
东部沿海地区,之前由于战争的压力,国家投资开发少,“改开”后,集全国之力打制深圳和浦东。中西部向沿海输送包括人和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当然,这些事实有人是不认的。
小科河友提到了问题的正确方向,
而大城市有的基础设施,中小城市也在发展起来,医疗和教育方面,可以加大公共投资。这些因素相结合,大城市收割红利的能力会变弱,也许现在处于顶峰,未来会持续减弱,那它的房价就会跌。而新兴的城市,原来基础较低的,可能实现增长。
我一直都是这样说的。我一直反对盲目建设大特超城市。小科河友的设想,在资本的控制下,是镜花水月,很简单:给一些地方政策特权,给投资,基础建设差异,科教文卫差异,并对另一些地方反向操作。为什么?养猪当然规模化制中省心省力收益大。
@Swell 河友和 @胡辣汤, 河友两个说得都有道理,只是他们都过于正直,没有认识到资本才是真正元凶。他们,不肯他们,相当多正直的人,不知道资本概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收割,也可以通过经济崩溃收割,对资本来说发展和崩溃是左手右手,撸完左手撸右手,撸完右手撸左手。具体到房地产,我很早,就写过金融房地产其实不需要普通消费者购买,就可以通过金融手段一路升下去,越升越快,然后嘣一下,跳崖,抄低,再升。
(又误发了)
习近平在基层群众和公职人员中,受到广泛称赞(可能有部分公职人员不同意),高官巨贾则对其恨之入骨。原因很简单:习是“改开”以来展示出来对工农利益最友好的一个,“改开”以来前无古人,我朴素的希望后有来者。具体到金融房地产这块,他在庞氏骗局收尾之前通过限购和提首付阻止了相当一部分普通群众入局(当然,很多人认为断了其财路),通过限制金融渠道把资开流向房地产(这个受到强力有效的反制)止损。目前则通过包括限价在内的手段稳住房价,避免资本(主要是国外(背景)资本)崩盘收割。
我现在第三次说:每次习近平出访,我都怀疑他回不回得来。
官方说法是在骗人。发展不均衡确实是矛盾,但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是回避资本主义的固有问题,称之为哲学也勉强吧,但真的是在用这个东西指导着吗?资本主义的种种问题在中国一个没落下,而中国人在修正主义党派下蒙着眼睛狂飙。不撞南墙怕是回不了头。
确实如你说的,他们本身就没有什么发展,但是GDP为什么一直涨呢?可能是人少跟着英美搭了便车,没有意义。另外也可能是这地方看着荒凉,但是有资源,这些年资源是一直涨价的,GDP跟着涨正常。
我对观点很简单,有交易就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货币,这是其一。债务,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公共的,对借债人来说是财富,只有对出借的人才是被欠了债。最后,我以为政府应该把老百姓弄得很有钱,而且在全世界你的钱越来越值钱。
基于这些观点,当前我们在科学技术上追赶的差不多了,接下来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啃硬骨头了,投资从来都不是问题,只是看愿意不愿意去老老实实地做。
房价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买到了,还是自住。
参考 @审度 的说法,习已经在尽量避免普通人接盘,不要被误伤。但没办法,总是会有一些人是【刚性需求】的。而房价跌+收入下降这种双重挤压下,难免就成了时代的牺牲品。每个新旧时代的转换,都不缺这种被牺牲的人群。
这种个例我只能表示同情。但是没有办法。
倚老卖老是吧?没啥好说的,俺尊重长辈,尊重老年人,但不尊重为老不尊的人。先自尊再让人尊。
其实和自住还是投资房无关,最关键的就看你的杠杆和现金流的数额对比,如果现金流足够覆盖刚性支出:按揭(美国还要叠加房产税),那就无所谓。如果整体经济下滑导致现金流不足(失业、降薪、生意惨淡、出租无客等等),加上高杠杆(欠银行钱数额大),那么房价下跌就是个天大的陷阱,因为那时候你即使卖房也很可能不够补上银行的欠款,接下来就只有个人破产一条路了。
哦对了,中国好像没有个人破产...
所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经济是个社会各方面综合联动的复杂整体,一旦整体下行,资产贬值,现金流枯竭,但是负债是刚性的,个体基本没啥办法。“下行时期,现金为王”就是这么来的。当然经济整体上行期间,持有现金就远不如持有资产和负债。
最后,如果经济下行至崩溃区间,则极大可能出现恶性通胀,那么持有现金的也嗝屁了。当然真到那个时候,大家可能也不用再担心自身财务状况了,因为有更重要的东西要担心了...
呵呵,似乎有人掩耳盗铃。理由是不存在资产阶级的组织和政党。
但是吧,这种组织是存在的,一度还公开活动影响很大,诸如泰山会,正和岛,西湖大学等等。
现在患了禁忌转私下活动了,但是现在乱哄哄的网络媒体等,绝大多数都是他们的代言人。
不过吧,不管主要矛盾上公开说的那个,还是你说的阶级矛盾,至少现在执政的三大“二次改革”,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通勤时间本身就是【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小姨子在广州工作日来回挤三号线,号称魔鬼地狱线,你可以查下网络对这种通勤的吐槽。
要素过度集中,会引发生活成本的急剧增加。
现实的应对是北京搞了飞地雄安,深圳搞了飞地深汕合作区。向飞地疏解产业和人口,探索新的城市发展途径。
所以啊,一线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通过汇聚全国资源快速发展局部,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了。后续是一线城市需要带着周边一起发展,从产业到人口,向周边转移。都市群这个说法,个人很赞同啊。大湾区现在讲融合,一线城市专心搞高科技创新产业,腾笼换鸟到周边去到内地去,那人口不就下来了么。
广州中山西五路,北京路,上下九,佛山升平路,祖庙路,东方广场商圈。一矣要搞所谓正规化,很快就崩。这是为什么时候呢?
解决方案我也提了:发展县域工业。
县域工业不需要多,也不需要大,整体如果能容纳5%人口已经很好。可以以农林牧渔矿产各级加工日用塑料五金生产为主。当然,如果能有其他更好的产业更好。(珠三角制衣近十来年出现珠三角接单粤东西北县城小作坊加工。)
我认为县域工业不单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县域工业能给县域传播先进的工业思想,能留住有能力有活力的人。不然县域就是老弱病残,以前还993861团,现在很多是99团为主,61大量外地求学,没61,38也就走了。然后,县域就是文无第一的教师,半夜约妇女游泳的公务员。群众除了装香拜神修庙修坟喝酒堵博,也没什么事做。有工业,留住有知识有劳动力的人,才能对抗县域的“乡贤”及各种资封神怪,才能再次实实在在的把支部建立在乡村上。
这里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内地县域工业能不能生存?这个很简单的,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照顾,就是懂明珠那句:要的是公平。这里不展开。
第二就是沿海地区会不会衰败?这个就体现中国工业大国的成色了。中国引进外资,不单是钱的问题,还包含着外资所带来的原料,技术,市场,国际政经交流。中国沿海工业,能不能不再依赖外资?我说中国已进入仗剑行商阶段,剑由国家仗,行商则企业界的事。这二三十年,国资企业带头,其他企业跟进的模式是一个有效的模式。中国工农业界以及依附在工农业界的服务业,能不能在海外抢到原料和市场?总是要打过才行的。成色够,打得赢,沿海就能更快发展。如果打不过,说明中国经济还没摆脱买办经济,死了算了。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遭到内外敌人的破坏。大家得有定力,有毅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果按你的标准,现在已经社会你抚养。如果按马前卒的标准,当初德国曾实践过。
潜河友,你也从了我算罢,老老实实接受在家庭中的被统治地位,争取好的表现,早日立功减刑。当然,跟我那修野狐禅的朋友一样,不时找我喊几次恢复女子无才便是德,呼吁重新三从四德,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