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聊下当下国内热议的【二次房改】 -- chuchong
北京上海提供远远强于其他地方的教育资源,特别是最宝贵的大学资源;以及医疗,就业,社会公平。在可见的未来,基本看不到任何被削弱的可能。 甚至差距还可能继续放大。
下一代乃至下几代的中国人,交通更加方便,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解体(现在已经解体),去大城市和留在家乡的性价比越来越高。只能更加迫切的要定居在大城市。而定居的条件只能是买房。房价高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现在很多炒房,投资是资本认为房价长期看涨做的决定,这和地产商的金融诈骗有关联,但不是因果关系。
也可以看看美国,各种金融诈骗,炒作,次级贷都玩一遍了。但是人口依然是向纽约和洛杉矶集中,这些地方的房价即使08年跌过一次,现在再跌一次,依然是长期看涨。该买不起还是买不起。
需要的人口也不少,比如为农业服务的工业。
第二,很多大城市实际上承担不了那么多人口。就连美国一些发达城市,也是富人住郊区啊,那么穷人怎么解决城市高层贫民窟问题?就是我朝,今天也有地方有这个困难了。
实际上还是各个地方均衡一些好,那些大城市也不要太大,差不多就得了。
关键是服务要到位,这些其实是需要注意的。那种100来万的人口的城市就可以了。
北上广深真需要那么多人口么?根本不是,就是为了维护高房价而已。
或许有人解释为【疫情期间用工减少】、【经济变差】。那么如何解释对应的长沙、杭州、合肥等人口流入?
一线城市的产业聚集/人口扩张,已经到了极限。
哪怕这次房改将房价降下来,一线城市也不大可能继续扩张了。譬如北京,未来几年,雄安将疏解一部分人口;譬如深圳,深圳的工业用地规模已经很少,高科技新产业用不了那么多人,反倒是传统制造产业外溢,会带走更多人口,连华为终端都跑松山湖了。
至于说医疗资源/教育资源。
202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2万所。招生876.44万人,在校生2494.45万人。2022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为467.94万,本专科招生人数为967.45万。
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不足800万(2020年1200万,2021年约1056万,2022年956万),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将稳定在900万左右。
诸位可以想一想,这种情况下,3年后,小学能卷到哪去?12年后,高中教育还会卷?15年后,大学教育能卷到哪去?
事实上,3年后就是一道坎,因为房地产【核心需求】里面,因为结婚而买房反倒不是目前最普遍的,因为【公立小学学区】而买房,倒是目前最普遍的。
与此同时,北上广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2022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达到21.3%。2022年,上海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553万,占户籍人口的36.8%;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25%。广州相对好一点,202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5.2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8.86%。
深圳目前还是个年轻化城市,深圳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为5.36%,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3.22%。但据测算,到2027年,深圳老龄化率将达到10%左右,正式进入老龄化,而到2035年深圳老龄化将超过15%。测算的依据之一,是深圳市年青人口流出大于流入,而存量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
================
所以啊,总结一下。
国内一线大城市的人口扩张已经到顶了。并不是诸位想象的,大城市还有扩张的空间。
二线城市什么时候人口扩张到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极大可能,这两三年内人口趋势就会开始彻底扭转。
据说上海人三个里面有一个是白发苍苍
查了一下,还不止,36.8%
你说你退休了还赖在CBD写字楼、南京路太古里大商圈干嘛,占着茅坑不拉屎嘛,你步行通勤却不通勤,让年轻人挤早高峰晚高峰两个小时在路上。。。老年人应该有点功成身退的觉悟。
你说我自己买的住自己的房子关你叉事,我觉悟低我乐意……那好了,上海前车之辙深圳还要重蹈覆辙吗?干嘛非要提高住房自有率呢?23%就挺好啊。
或者“OK,take it !”我公司搬走总行了吧,广州CBD就是一直在跑动,荔湾区留给老年人了,满意了没有。
注:福州是符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试点要求的。
根据网络信息,福州市长乐区即将兴建的是滨海新城安置房十期,位于【福州滨海新城万新路北侧,冰心中街南侧,泛月路东侧,双龙路西侧一幅住宅-经济适用住房用地】。(这只是个人猜测为此地块,实际需看后期政府公告)
该地块在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对面,距离海滩约1.5公里(海螺塔沙滩,搜了下图片还是相当漂亮的)。周围有区政府所在地,青少年宫。小区配建幼儿园,附近有滨海小学等。
该地块2022年出让,编号2022-XY10。面积2.1939公顷(32.9亩),出让年限70年,成交价格5400万元。规划主要建筑面积61145㎡,楼面价约1000元/平。【注,基于新规,以后为划拨土地,这是之前的出让地块】。
据悉,滨海新城房价最高点时突破2万,当下这里的新盘均价还卖1.5-1.6万。譬如附近新房 榕发翰林壹号备案均价为:18000元/平方米。
================================
至少说明一点:保障房按《意见》中的要求定价,必然是要实施的……
03年入世,深圳人口只有778.3万,到2023年约1766万。20年增加的1000万人基本都是年轻人。这种情况下,深圳老龄化比例低太正常了,跟自住率关系不大。
深圳的城市扩张也基本到头了。而且吧,深圳这种【打工在深圳,养老回老家】、甩养老包袱的做法,现在可是被多次抨击的。深圳的老龄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中,无房的深户老了后怎么办是深圳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上海的城市中心一直在扩张,但是吧,老工业基地,老龄化严重很正常。
造房子又不是造芯片,这事有什么技术含量?国企不能干?
过去几十年房地产造就了多少富豪,这些人做了什么别人不能做只有他们能做的贡献能攫取这么多财富?更可恶的是像许家印这类赚钱了就润到国外去,还给国家留下一堆烂摊子,制造了一大堆社会矛盾。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必须要考虑大家的养老的问题……
深圳人退休了去三亚北海大理丽江武汉长沙,退休金也是一分不少地打到卡里啊,不会因为你待在深圳就多发几块钱。
其实你担心的应该是医疗问题,之前确实有这个问题,全国医保各自为政没有互联互通互认,异地医疗报销麻烦。但是你忘记了一件事,国家正在建设“统一大市场”,全国统一的医保政策必然是其中一项,慢慢搞,十年时间肯定可以完成,届时我不介意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各个城市市民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本来就不应该让各个市长书记各扫门前雪,让国务院全国一盘棋地去考虑吧。
这与资源啥的关系不大,其实我有同学/同事跑去小地方过日子的,挺悠闲舒适,但是这个在社会价值上不是主流,属于没出息/贪图安逸的行为。
旧中国的主流是做官,做官当然要到大地方。县令不在农村,府台不在小镇,地方官就是比不上京官,宰相门人七品官。
新中国不搞旧一套了,但是大城市是更加雨后春笋的拔起,这叫城市化。把人赶回农村去是反动的,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将来每个省会和副省会,各承担一千万人,就是五亿,京津-长三角-大湾区各自三亿人,农村占不到 20%,这是很有可能的,也没啥不对。广阔天地可以度假,可以自然保护区,可以机械化农业,但是日常生活当然住大城市。
而且,房价都这么高了,都挡不住大家挤大城市,那岂不是更加不能降房价?否则人更多了。
与其搞什么资源倾斜,还不如社会化抚养,家庭解体。一旦没有孩子的负累,没有家庭压力,还是有人愿意去低竞争环境的。
我小时候在上海,内环以内才是市区,出去三条街是城乡结合部,再往外是郊区。
当年的徐家汇,也就是个城乡结合部,马路上拖拉机都有。闵行是百分之百的郊区,农田,蔬菜大棚,夏天野草比人还高。
城市扩张,是把本来不算城市的地方都包括进来。
你看上海现在的趋势,地铁快要连到苏州了,洋山深水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将来上海有可能是从苏州到杭州,整个一大片都叫上海。
我在广州商务应酬,喝酒唱歌一不小心就到了佛山,深圳香港早晚合并,将来整个大湾区可能就是一个城市。尤其是,如果房地产学日本那种一户建,那铺满整个大湾区没问题。
不是福利性的。拿经济考核官员,所以花钱讲效益。如前贴所述,投在大城市回本快。前一阵子讨论科学大装置,搜索了一下一个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在合肥的高校。在小城市,这个大学连宾馆、过街地道这些市政设施都要自己贴钱建。
十年后,跟现在比,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人口增长远大于全国人口增长(如果是正的)两倍以上。如果全国人口负增长,大城市也会正增长。
现在的大城市人口萎缩是因为全国经济下行。当都不挣钱了,肯定小城市消费水平低,花钱更少。但是多数人不可能长期维持【挣钱<花钱】的状态。
如果真的把人当人看,大城市利于穷人。说难听点,在北京城市贫民窟住,出门翻翻垃圾桶都比我们老家吃得好。我在北京见过有人把一整包点心(有牌子、包装的)就吃了一个的扔到垃圾桶里。要不是实在人多我都捡了。
农村不需要人,机械化耕作,特别以后如果普及电力驱动的农业设备后,住在镇子里,出门就轮子走路。即使现在,老家村里,我儿子这辈人也已经大部分在城里住了。只有一部分我们这辈和父母辈的垂老人口才在家住。
你说的可能更高级。
这大概就是穷过渡,富过渡的差距吧,中间需要一个度,中国有这个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