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印度裔卷入(代)美国 -- 铁手
以前我断断续续提到过印度裔在美国很抱团:一个地方,一旦有几个印度人进入,不久就会有一堆印度人进入。不仅仅是IT行业,其他行业(如医疗)也如此。主要是观感,苦于一时找不到合适数据,就没有深入。最近经过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有了一些数据来源,写下来供参考。
暂时不打算下结论,大家自己穿针引线、前后联系,点线结合找结论。
在倒是很有些隐和硅谷及周边10多年的变化这个帖中我提到硅谷周边地区人口分流很明显。当时只是浮于表面现象,现在看来,这些人口的分流的实质,是从印度来的大量涌入,导致老硅谷无法容纳新增人口,从而不得不分流。
2020年印度裔美国人口超过华裔美国人口
2020人口统计数据,表明在美国自称100%印度的人口已达到将近 4百4十万。十年内增幅达到 55%。总人口数超过华裔。
华裔的人口数量有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早期被拉到美国的华人劳工,这就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唐人街、中国城的基础。华裔在美国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而印度裔的主要增长则来自于近年来的高科技用工潮。在此期间中印数量的分化原因,以后讨论。
H-1B
美国有个非移民签证 H-1B 制度,允许美国公司从国外引入特殊才能的人作为临时工用。其中大部分名额给的是高科技公司,而硅谷则是主要的高科技公司所在地。历来主要来源是印度和中国大陆,而印度占了绝大多数。
以下数据来自美国移民局网站数据(具体在进入页面后,选 Program Reports: H-1B,在下拉中下面找 类似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ty Occupation Workers (H-1B): Fiscal Year 2022 的)。可惜只有2003年到2022年的数据。
这将近20年里,印度总计 3百8十多万(3884262
),中国大陆总计 61万 (615019)。绝对值相比,华裔只能算印度裔的零头。
明显可见从印度裔数量剧增,基本趋势每年都有激增,而华裔基本增加很少。
以下为历年具体数据。
年份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
印度 | 320,791 | 301,616 | 319,494 | 278,491 | 243,994 | 276,423 | 256,226 | 195,247 | 220,286 | 187,270 | 168,367 | 156,317 | 102,911 | 103,059 | 149,629 | 147,559 | 135,329 | 118,520 | 123,567 | 79,166 |
中国大陆 | 55,038 | 50,328 | 51,597 | 50,609 | 39,700 | 34,477 | 31,995 | 26,669 | 26,393 | 23,429 | 19,850 | 23,787 | 17,101 | 20,855 | 24,174 | 24,497 | 23,638 | 24,561 | 26,258 | 20,063 |
我印象中在2003年时,硅谷(湾区)还有大量的华裔。但在以后几年里,有很多人回国,不同行业的人都有不少。谈论起来国内吸引力非常之大,而且不少人回去以后的确让人羡慕。这时大概也是印度裔加剧进入硅谷的时候。现在想来,不知道那时侯回国的人,有多少是因为国内给的条件的确很好,又有多少是因为印度人增加受到了排挤。
2009-2023年 H-1B 前十大雇主,数据来源
备注 | 公司名称 |
---|---|
印度,孟买 | TATA CONSULTANCY SVCS LTD |
成立于印度,目前新泽西 | COGNIZANT TECH SOLUTIONS US CORP |
印度 | INFOSYS LIMITED |
印度,美国总部新泽西 | WIPRO LIMITED |
似乎和前面重复了 | COGNIZANT TECH SOLNS US CORP |
爱尔兰 | ACCENTURE LLP |
英国,和印度有紧密连续 | DELOITTE CONSULTING LLP |
微软,印度裔CEO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印度 | HCL AMERICA INC |
见前,印度 | INFOSYS LTD |
印度相关公司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悬念。
公司CEO等
著名大公司现在也有很多印度裔的 CEO/创始人/主席,比如 Alphbat (Google母公司),微软,IBM,Adobe,MasterCard(万事达),Bose ,Citi Bank(花旗银行),Pepsi Co.(百事可乐)等。List of Indian American
政坛
印度庆祝独立日时,印度裔的国会议员组团前去观礼。莫迪访问美国时做国会演讲,虽然有民主党成员因其对印度穆斯林少数的压制而抵制不参与,但全部5名印度裔议员(均为民主党)还是前去参加。莫迪2005年曾因对待穆斯林的问题被美国拒绝入境签证。How Modi went from being banned to embraced by the United State
种姓制度
西雅图是美国第一个通过法律禁止基于种姓的歧视行为。加州议会2023年通过类似立法,本有望成为全美第一个反种姓的州,但最后(最近)被州长否决。提案,否决。
美国世界最大印度教庙
还记得前面出现的在新泽西州的印度关联的公司么?
2023年10月,世界最大的印度教神庙,在历时12年建造后,于美国新泽西州首府 Trenton 附近完工。占地160英亩(72万平方米),是新泽西州 Metlife 美式足球体育馆的4倍。约有 30万印度裔生活在新州。全球大概11亿印度教众,其中大约250万在美国。USA Today 内容来源
上周日,本地一个城市举办多元文化节,我计算了一下表演名单,其中15个印度节目,7个华人节目,1个阿根廷节目,1个菲律宾节目。
也是差不多20年的时间,西西河从那时到现在的种种,对比之下,不知该如何表达。
接下去我想跟两帖,一帖试图分析印度人怎么抱团,一帖对比印度裔和华裔。如果对本话题有探讨,不必顾虑撞车,还请各抒己见。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但是宋朝人民对大理国人民有天然的亲切感,段誉各种泡妞,美女们也没有觉得这将是一场跨国婚姻。
但是宋朝人民对吐蕃人民就天然有疏离感,鸠摩智这名字这打扮一看就不像自己人,男人不亲,女人不爱的。
这可能是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印两国人民的不同心态?
哈哈,我瞎说的。
排在前面的是几个所谓印度外包公司,通过外包拿到H1b的这些人和其他自己上学找工作拿H1b的,是两群不同的人。外包的这一块,华裔没有这样的通道,并不是个人或者自组织起来的个人的行为能影响的。但外包的这一块,最后有多少人留下来,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的数据?
印度其实很像中国改开前的家庭结构,兄弟七八个,亲戚一大群。这种家庭架构天生就锻炼人的情商和抱团能力。所以印度人去美国,就跟过去农村人进城似的,一个进去了,很快一家都进城了。
而中国计划生育以后,基本是小家庭结构,这样人的情商和抱团能力就缺乏锻炼。到了美国自然在办公室政治中斗不过印度人。
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我觉得肯定也是一个原因了。
那些外包公司弄来的H1B是junk and fake。😂😂
例如,哥哥叫“秃发利鹿孤”看着就是胡人,弟弟叫“秃发文真”是不是看着就汉化了?把“秃发”转写为“拓跋”是不是就看着更汉化?
小名叫做“拓跋佛狸伐”的,大名叫做“拓跋焘”是不是就基本看着是个汉人了?
最后子孙后代把“拓跋”改成“元”,名字改成“元宏”,不就完全汉化成为汉人了?😄
大理段氏也一样,本来出自鲜卑“段部”,“段”是部落名。祖先叫做“段日陆眷”(段就陆眷),后代还没汉化的时候叫“段务目尘”(段务勿尘) ,“段就六眷”(段疾陆眷) ,“段涉复辰”啥的。但“段涉复辰”的堂弟就把胡名“段忽跋邻”给改成“段羽鳞”(𬴊)了。“段羽鳞”是不是就完全不像胡人了?后头“段部”的首领就一直用汉名了。
现代也一样,马克·亨利·罗斯韦尔(Mark Henry Rowswell)看着就是个外国人。但如果说“路士玮”,从名字就完全看不出是外国人了。再进一步,“说相声的大山”,这就成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所称的“是外国人,却不是外人。” 了😁
这些数据在我的图中和表中有。外包公司弄来的人,应该是已经算在被批准的总人数里面了。
不过我那个数据是当年新入和延期的人数的总和。移民局的数据是有单独的当年初次被批、延期人数。不过,我想这个总人数更能反映美国高科技公司所雇的印度裔和华裔之间的对比。
我找雇主的数据,本来是想看看 Google 和 Microsoft 是不是占大头,不过看来并不只是这些大公司在招,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招。
这前10名里,好几个是 Service / Solution,意思大概就是你说的“外包”。它们具体怎么操作我不明白,大概是 Google, Microsoft 这些大公司有实力自己从印度招人,而其他的中小公司通过这些外包公司成本低一些?
至少可以说明,这些外包公司的存在,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我所在的环境里印度人是相对比较少的,可能由于这个原因,我自己还真没见过这种外包公司的。我间接了解的情况,这些人是来接米国IT最底层的工作,维护和支持一类,来米国训练,练熟了以后大部分就回去了;另外我一向有个臆想,就是米国从印度的人才库抽血流量基本已经接近最大了,所以这批人junk and fake也就不可避免。
另外,也回一下老铁一个还没出现的贴,为什么我提这个外包这块。如果这批人很多训练完了都回去了,同时他们又占H1b的很大一块,那么H1b的总数可能就不能完全代表最后留在米国的人数。说不定绿卡人数和种类,可以作为另外一个近似指标,当然这个滞后比较大。
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人触板后回国的很多.剩下的多是还没爬到天花板那么高的.
印度是最大的 IT 外包国家。这种 H1B 很多时候则是这些外包公司为了节省成本从印度国内招来代替本地员工的。
新冠前,大多数雇佣咨询公司的企业都要求咨询公司必须有一定的“On Site”人员方便工作交流。 咨询公司就会申请 H1B 把人招到美国。这些人的人力成本比本土员工低的多(当然还是得满足美加对于行业最低工资的要求的。)人员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小工嘛,质量一般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人不一定都直接来自印度。很多是从欧洲转口过来的。实际上这些人是“现代 IT 游牧民族”,逐项目而居。一般都会搬到客户所在城市租房居住。还和民工一样,多人合租,以节省费用。
一个项目结束后,大公司一般会在H1B有效期内将其转到下一个项目。由于H1B的特殊性和绿卡的诱惑,这些人一般都不会跳槽。实在留不下的还可以去加拿大。
大公司会用“来美”(或者来加,来欧)作为对外包中心员工的“奖励”。而不是为大公司工作的,则还有“代理机构”为一些人办理手续。费用挺高的。
川总上台后收紧了H1B的发放,曾一度把95%的额度砍掉了。但真正影响这种商业模式的还是新冠封城后大家开始习惯于Work from Home。结果发现除了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例如餐饮业,基本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能远程工作的,尤其是IT相关的白领工作。甚至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必须“On Site”的 Business Analyst 都可以通过 Zoom,Team 这类远程办公软件上班,而且效率还更高。😁这导致各企业不再要求“On Site”。经理们发现,不再要求IT顾问来办公室上班后,这块能省10%-20%的额外差旅费。😁以 老美职业经理人的德性,还有啥比能在年终财报上说自己为公司省了10%-20%的成本更好的给自己涨工资的理由呢?
这就导致了新冠以前商务旅行满天飞的衰落,也导致了各中写字楼生意越来越差。像新冠以前极为火爆的“WeWork”这类办公楼共享初创企业没生意了。(当然,WeWork 还有个创始人丑闻的问题)。
除了这个还有不少印度人是偷渡的,这就不算在 H1B 里面了。这块中国也有不少。像中餐馆大多都是福建妹子在里面服务是有原因的。😁
我是看到202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印度裔已超过华裔后,觉得可以说明印裔在美国的增长速度,大概可以侧面回答你的问题:是否大部分还是回去了。
真要追究,可能可以找历年绿卡、入籍的数据,只是觉得源头(H-1B)有了,终点(人口普查)也有了,大概可以说明问题了。
目前来看,我感觉他们的主要聚居地为加州、德州、新泽西、华盛顿州。新闻搜一下州名 + indian,然后看新闻数量,也许可以反映一些。
刚偷渡过来没本钱做生意可以靠老乡担保。。。
“一个地方,一旦有几个印度人进入,不久就会有一堆印度人进入”
有一专用词汇描述此现象。
动词:asanlize
名词: asanlization
asanlization的最终结果:an organization is fully asanlized
合起来接近华裔、印度裔人口规模,但是他们也都相对地默默无闻啊,所以印度裔混得风生水起是特例。
我看可能与产业分工关系很大,中日韩是世界工厂,印度很不服气——我们印度更加高大上,是世界办公室!!——20年前开始这么说的,当年我们是嘲笑的,现在回头看,他们选择的路径跟美国是高度一致的,都玩虚的,所以他们从印度办公室到美国办公室,过渡很丝滑,第一天就能进入状态。
所以只要一个群体有足够庞大的人口,他们有足够多的教育机会,就会出足够多的人才。八十年代起中国的人才大量涌入美国,西方人惊呼,聪明装在中国人的脑子里。是因为那个时代中国没什么好的个人机会。但是今天中国机会多了很多,所以吸收了相当一部分人才。而今天的印度和当时的中国有点像。
要证伪我的假说,可以看你的中vs印的人口数据,是不是在80-00年间比00-20年间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