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已修得(Issued!) -- 年少亦菲的粉丝

共:💬100 🌺1085 🌵4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班第一天

第一天到单位,秘书先领着见了大领导,业界大拿。他时间金贵,寒暄几句就出来了。据说他是个铁杆藏独支持者,曾和大和尚谈笑风生。不过我在他办公室时,应该是提前把雪山狮子旗摘了,看来还是挺细心的一个人。

然后是小领导,随便聊聊,还没谈具体工作。后面几天应该是先走新人的集训流程,熟悉行政管理体系。这段时间会比较轻松,正好可以找找房子。接着就是一一见了自己组里的人,打个招呼。摆弄一下自己的工作笔记本。

后来小组内的同事一起吃了顿饭,算是小小的欢迎仪式。不过吃完是每人自己买单。因为各自报完帐,加起来比总数少,若干PhD又相互埋怨着重算了半天。甚至有人掏出手机计算器,一边按着一边blabla自辩清白。对这个事情大家竟然都很自然,没人觉得不妥。

这是个法国菜馆子,跟北京我们类似活动常吃的中国馆子比,装修可以用寒酸形容。也可能人家走的是怀古风格,我品味不够,没有get到。我点了个鹅肝,一份“自己脂肪烹饪的鸭肉”(点的时候不知道各自付费,以为是公款,就没好意思点贵的牛排),一个冰淇淋。可能是没睡好缺乏食欲的原因,感觉味道一般,总体偏腻、偏甜。

上次吃鹅肝还是中学某次学科竞赛得奖,家长带着去崇文门地铁站附近吃了次西餐。虽然具体味道不记得了,但那惊艳的感觉还记忆犹新。当时倒是对半生的牛排不喜欢,或许因为年龄小吧。

不过吃饭不是重点,主要还是聊天,互相认识下。

领导是德国人,一米九大个,身材很好。应该三十大几,居然不协调地戴着那种矫正的金属牙套(国内一般十来岁孩子才矫牙)。他穿条纹衬衣,和我一样的NB运动鞋。深眼窝、竖眉,粗看以为他一直在生气。他算是年轻有为的标杆,专业相当过硬,读博士的时候就发过很棒的文章。现在据说还是单身。只是口才一般,虽然英语非常流利,但是讲笑话只能逗笑自己,而且笑得很难看。

挨着领导坐的是个波兰女孩,二十来岁,身材修长。眼睛灵动,细腰长腿,皮肤嫩滑。什么白人多汗毛、长毛孔的传说在她身上统统是扯淡。嗓音甜糯、举止优雅,胸型和臀形也都是我喜欢的那种。整个人感觉像熟透的水蜜桃,一把能攥出水来。我也算吃过见过的,从后面看都有点绷不住。不过颧骨略高,嘴小,不知道是不是节食的原因,面部肉少,皮肤显干,有点莫名的卡通儿童的感觉。虽从前面看也还是美女但是就没那么性感了。她好像是(博士?)研究生读相关专业,来实习的。不过言谈间感觉对我们业务不大懂。她无名指戴着戒指,上面钻石小到几乎看不见。因为隔了一个人,和她没说几句话。她只吃沙拉,喝气泡水。

然后是挨着我的一个女同事,德韩混血。爆炸头,大眼睛,炯炯有神到吓人。略突出的嘴巴比姚晨还大两号。身材孔武有力,胳膊粗细和我相仿,特别是大屁股非常醒目。她是组里业务骨干,谈话能听出来对业务理解极其透彻。我以后工作中看来要和她多交流。她对我异常热情,80%以上时间在和我说话。给我讲了很多自己和其他同事的事情(我写的【据说】,基本就是据她说)。她妈妈是个移民德国的韩国护士,再婚嫁给一个医生。我猜测她妈一个护士,在德国能二婚嫁医生,应该是极美的,可惜在她身上一点没体现出来。她人聪明,家里也不缺钱,估计成长过程有条件不在意男人眼光。常年以学习、工作为中心,才把身材放任成这个样子。她海德堡毕业后去剑桥读博,又过来工作了好几年,应该近三十了。

我旁边是个四十多的印度琐男,不懂专业的纯粹码农。理论上我们应该有了想法自己写码实现。但是作为大公司,一定要有人员的浪费。于是有了他这个岗位,他的任务就是给不会写码或者技艺不精的同事(改)写程序。这个人大龄未婚,嘴巴嘟嘟囔囔说个不停,各种吹嘘。极其讨厌,我恨不得把他电源给掐了。你要真能干早去各种风口企业发财了,能在这里当工具人?不过他身上倒没有网上传闻的咖喱味。

印度人另一边是个黑人短期实习生。本科毕业的暑假来的,马上要走了。他专业差别较大,所谓实习其实就是干点杂活挣点钱。他准备申请春季的硕士项目。这个黑孩精瘦,干净,很有礼貌。据说是单亲家庭,不知道爸爸是谁,有一弟一妹。从小就边读书边打工补贴家用。挺不容易的。

领导对面是个奔四的美国当地人,肌肉发达,汗毛极重,红脸。可惜肚子太大了些。应该也是技术上的骨干,但学历似乎不高。据说离异,两个孩子都跟了前妻。眼神忧郁,话不多。

他旁边是个奔五的美国当地人,一身肥肉,胡子花白,显然没有认真刮。离开时经过他,能闻到他身上浓烈的味道。他负责和硬件相关的一些东西,是少数拿电烙铁万用表比键盘鼠标时间多的人。据说人很好,就是干活极慢。但是他吃饭很快,喝啤酒更快。

再过来是个美国德州人,看起来也不到三十岁。 不是我想象的美国南方人个个都小麦色皮肤。反而白得很,细皮嫩肉。据说硕士毕业就来了。人不错,工作能力一般,蛋糕烤的极好。没事就提“My Husband”,算是给我上了政治正确第一课。

我和印度人对面是两个合同工。一个小个子非常猥琐,多次讲很尴尬的黄段子冷场。一个小帅哥,据说是女朋友的舔狗。此二人都在家办公,除非遇到吃饭,不常来单位。其他同事也很难见到他们,所以没能得到更多的“据说”。他俩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印度人折磨,我都能看出他们脸上的不耐烦和无可奈何。

黑人小哥对面是个白人老太太,学历不高,主要干行政类杂事。她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显示自己不种族歧视,大部分时间在慈祥的和黑人小伙说话。不过也是那种中国这个年龄妇女常用的给第三方听的说话方式。儿子在汽车业,女儿在制药业,都挣钱超级多。他们小时候如何叛逆,今天如何感谢自己当年的管教等等。似乎中老年妇女语言习惯东西方差别不大。

这顿饭最大的感受是自己英语差太远了。在国内觉得自己英语挺好的。但是真到了饭桌上,话一多,就出问题。发现一方面很多更准确的词汇想不起来,导致需要用复杂的句式表达。另一方面是语法错误频出。国内说英语都事前思想上有准备,思考时间充分,是编译输出。但在这种场合,三板斧以后,话题就完全随机不可预测,还需要快速反应,成了解释性输出。经常半途发现前面语法说错了,但是已经不能debug,尴尬卡死。

晚上回到guesthouse,独守空房。脑子里不断闪现波兰女孩的形象。我们小领导吃饭时,眼睛几乎就不离她。不过他也是个怂B,虽然座位挨着,也没敢跟人家说几句话。将来也未必没有机会。不过眼下,还是先把英语搞好,工作泡妞都是必不可少。当初在国内看剧就不该看字幕,现在悔之晚矣。

端着笔记本搜索下学英语的资料,发现不用代理的google和youtube都要爽快很多。兜兜转转,不知不觉就晚了,洗个澡上床睡觉。躺下瞬间,想起中学科教片的一句话,上床就睡,不胡思乱想。可能今天白天一直比较紧张,还没来得及胡思乱想,就昏昏沉沉就睡着了。

【以上是今天培训间隙写的昨天的事情。发现汉语没有时态,不加这一句,竟不知如何能表达】

通宝推:方恨少,长醉不复醒,落木千山,落木千山,一双草鞋,热河蛮子,卡路里,蛋卷俱乐部,川普,七天,黑森县委副书记,
家园 你们这些大领导,离正常人生活太远。知道奥特莱斯卖的是什么吗?

Outlets卖的,主要有两种商品:一是正品的过季货集中起来甩卖----不过这种商品很少,需要沙里淘金的功夫;二是品牌专门为Outlets生产的、质量降级的、标上高价然后打折卖的货----这才是Outlets销售的主力商品。

考虑到你的理解能力,我举个例子:

某大牌的王牌产品A型女靴,是该款女靴的标杆,市场价950美元。

该大牌同时又为Outlets专门生产和A型女靴外型相似的B型女靴。质量明显降档、原价标850美元,由于是Outlets店,直接先打一4折(搞活动的时候进一步打到3折、甚至2折)。

关于B型女靴,这里需要说明:

1、B型女靴在该大牌的官网上找不到(属于黑户,但是外型和A型女靴差不多);

2、B型女靴虽然号称原价850美元,实际上它在市场上卖到的最高价是340(还可以进一步打折);

3、某中档品牌和该B型女靴质量差不多的同款女靴,原价260美元(清仓的时候最低卖到40美元)。

你脚的,有钱到可以随便消费奢侈品品牌的人,会去Outlets买奢侈品吗??

我认识的海华,即便去Outlets,也很少买那些专门为Outlets生产的产品。如果买,一般是应国内亲友的要求,为国内的亲友买。

你们这些大领导吖,过惯了门口有警卫、吃厨师做的饭、穿定制服装的日子,对正常的老百姓怎么过日子不了解,太不接地气了。

========

至于:

王石的老婆所向往的贵族范

跟寻常百姓就更没有关系了。我这里有两个美华(或加华)在欧洲买奢侈品的场景,大家可以品一下:

场景1:某一家四口,从苏黎世风尘仆仆一路赶到巴黎奥斯曼大道上的老佛爷,太太下车直奔Chanel专柜、丈夫载着孩子去找车位。太太到了专柜后,被告知,她想要的那款包,当日的配额已卖光,请明日再来。太太正感到失望,旁边一海华说:“我刚刚打电话给Le Bon Marché,我要的款那儿还有,要不要同去?”

太太马上给老公打电话让他来接,结果老公说:”孩子们都饿了,我餐馆都定好了,明儿再来吧。。。”

场景2:美华小两口,在旺多姆广场的LV店逛,意外发现一款喜欢的包包。赶紧掏出手机,在官网上查这款包在美国卖多少钱。然后算在美国买要交多少税、在法国买可以退多少税,小两口回美的免税额度是多少。。。

对于老百姓来说,王石的老婆是大人物,连王石的老婆都向往的“贵族饭”,跟小老百姓就更没有关系了。

----谈老百姓的事情,非要把大人物拿出来做标杆,也是一种病。得治。

家园 你不是一般的人渣

我刚发现,你这样断章取义地说了多次。

【我只求自己爽】有上下文前提的,这是回复 @亮子 的贴

志向也是骑着洋妞,而不是当老鸨把自己的妹子献给白人享受。

在这个上下文关系中

我只求自己爽

不像你,一切只为别人爽。我看你在西西河的作用,就是给我们这样的捧哏。雷锋同志,难为你了。

如果我有女儿,她跟白人爽就找白人,跟黄人爽就找黄人,跟黑人爽就找黑人,为自己不为别人活着。男人女人都一样,只要挣钱多,权力大,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钟意的性伙伴。

含义很清楚:性生活就是图自己爽,不图取悦他人。因为其他人的种族歧视,而委屈自己,不论是自我要求,还是要求子女,都是不应该的。

我原文【我只求自己爽】,对应的是不【取悦他人】。而你试图把【我只求自己爽】,去和【关心子女】搞对立;和故意隐去【如果路线错误】的上下文,用【知识越多越反动】去攻击毛主席有什么区别?

性工作者被不少人鄙视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性伙伴多,而是因为他们和发帖拿钱的人一样,出卖灵魂。我同情其中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该被声讨的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他们个人。我对妓女是这样,对拿钱发帖的人态度也是这样。

我不去一一纠正了。用@把这个话题涉及的网友提醒下。希望 @真理 和 @亮子 不要再回我的帖子。若你们非要回,我也不会再搭理你们。你们愿意捧哏,但我还不愿意逗了。因为我发现骂你们,有点脏自己嘴了。我固然同情妓女,但我不需要去用嫖娼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同情。

@swell

@审度

@年少亦菲的粉丝

通宝推:横推八百无对手,Swell,七天,年少亦菲的粉丝,
家园 只有一个忠告:不要冒充台湾人

在北美,如果中国人穿着得体或者工作体面,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台湾人。很多中国人会将错就错,从而骗取不当收益。请你保持诚实,不要冒充台湾人。

家园 你这篇我就不说假了

非常夸大就是了。真到了美国,好好混,拿到绿卡,混日子肯定比国内舒服的,压力强度也小多了。

家园 有点意思,有些猥琐油腻
家园 相隔十年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按照@AleaJactaEst 介绍的父母的年龄,应该是相隔十几年吧,相隔十年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阶段性地成为过银行高净值客户,但是最后还是被“改善型住房需求”给坑了,现在都是正常净值了,你就别气恼了。真正的有钱人家,哪里半路上有啥子改善型需求,一步到位不好吗。

家园 是马克西姆他们家的鹅肝吧,

老莫装修后变得不好吃了就去试法餐,灯光昏暗不说等到中间鹅肝上来觉得是最好笑的,整整的腐乳味道,我们忍不住笑场。想吃到鹅肝可以找淡盐腐乳(白方)替代。

愿意可以自己做腐乳,或者买广东广合腐乳用茅台浸些日子,或者买云南鸡枞油腐乳再加些高度酒。想吃香的有浙江咸亨香酥玫瑰腐乳。夹出几块拿玻璃罐浸几天就行,酒要香才最好,可以蒸一下再吃。

家园 这么快工作就找到了?就业形势不错嘛

好好干吧,没有蹲着洗碗就行😅😅

家园 一开口就知道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

开口说中文肯定能听出区别,说英语也有区别,我当年在长荣工作时了解的。在90年代,台湾人确实在衣着上讲究很多,现在差距只是个人的。只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工作没有什么体面不体面的。我们七月份去纽约玩,自己开车停车麻烦,就包了一辆车。司机来自台湾,到美国超过40年了,着装干净,但是衣服档次和大陆移民差不多,我自己就有不少同学在纽约当专车司机的,他说中文有明显台湾口音,说英语也能听出区别。

匿名 要是你妹是性工作者,你会歧视她吗

他自己话说的又这么开明,我当然得多问一句。

你自己的话也这么开明,所以我也这么问你一句。

就像你这样的,有人骂你人渣,有人骂你下作……然而你还是收花无数,说明在西西河耍流氓很容易。

当然,对付流氓,还得用流氓手段。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耶

通宝推:七天,
家园 远嫖近赌,这个攻略你应该看看 -- 补充帖

找良家白牛ba

https://youtu.be/MLXRe07IiBM

家园 内部transfer的

没工作就不会有签证了。当然有工作也未必有签证。那么多同事,家里还是花了相当力气的。

家园 您也是老河友了 -- 有补充

真觉得这种问候别人尚未出生的孩子的发帖方式没什么问题?

好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对河里的期望 -- 补充帖

即使认定对方是牛二,也不应该采取杨治的办法。 把务虚的一些观点之争引战到对方具体的家人,这在别的任何论坛都是应该被封的。

家园 一听就是自己也是领导

有面子,有美色,前途远大。

英语有个容易对付的办法,就是找个母语英语的女朋友,天天说很快就不是问题了。 女朋友其实就是花钱的事,过来人都懂,所以仍然是可以用钱解决的不是问题的逻辑。

赞一个更新,很有新意。西西河当喉舌太久了,来点生活点滴是个春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