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京津准备了六十年的大洪水来了 -- 北纬42度
给你补习个常识:大船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建造产品最齐全、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也是拥有军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和重工五大产业的综合企业集团。
2021年,中国先进重工业城市排名,大连第19名,长春是24名。这叫你说的大连什么都没有?
你绕圈子说一堆,其实还是拿不出证据正面否认大连条件好给谁都能干好这句话。
您只认为“个人应该无条件服从集体”,但这句话最重要的前提被您给忽略了,那就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绝非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我上面什么时候说过这个话?先脑补出个人应该无条件服从集体,然后再继续脑补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对立吧啦吧啦一大堆,得出个结论。有意思吗
您这种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对立起来的做法很像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对立起来的行为。这二者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但凡懂得最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都不会像您这样对立二者的。
万达集团,可算另一种华西村模式。
闻世震是典型的听话派的东北领导人,同时还有贪婪。他不是经营国企,是祸害国企,属于没有搞通民营却要国企配合民营那一类领导人,这在很多北方城市就是这样。
大连可算一定清洁版的强盛集团(高启强)---(徐明)和国企的相对有机配合(还是改开模式的牺牲了部分的国企),利用了东北、大连的重工业搞企业集团,初步成功了。高启强的台山没啥工业,只能搞房地产。这就是差距。
我个人以为,南方搞搞民营就罢了,东北,大多数北方还是应该国企为主,计划为主,和民营相应的配合一下比较好。
其实南方能够得到比较廉价的重工产品和东北还存在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嘿!!!太可惜了,一定转型也不是应该这么转的!!
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闻世震是辽宁任职时间最长的省级官员之一。就在他任职期间,上百万的工人下岗,老工业基地面临转型,而腐败官员却吞噬着辽宁的财富,闻世震亲眼目睹他的一些同事被双规、被判刑,甚至走上断头台,他说:“看到他们一个个走入歧途,很难过。”
2004年12月9日,他的“搭档”、辽宁前省长张国光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01年10月,被命名为“慕马大案”的主角慕绥新和马向东,分别被一审判决死缓和死刑。2003年,辽宁省副省长刘克田也被“双规”。2002年,辽宁省高院院长田凤岐被处理,后被判刑。
闻世震令外界关注的是他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指斥,在2004年初的一个会议上,他痛斥搞形式主义、浮夸风,他还提出要避免“城市建设得像欧洲(这是公开骂薄熙来了),农村发展像非洲”的现象。
记者:辽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你在辽宁工作这么多年,你给后来者留下了什么经验?
闻世震:我在辽宁做省长、省委书记期间,正是辽宁最艰难的时期。老工业基地的转型非常艰难,振兴国企的任务非常繁重,曾有上百万职工下岗。这种困难能不能度过去?我认为,这是对领导干部的一个考验。
如果说有什么经验,我认为人在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希望,一定要看到光明,一定要有信心。
记者:你已经离开了辽宁省领导岗位,振兴辽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要由新的领导人继续,作为个人是不是也感到遗憾?
闻世震:一个人只能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不可能走完整个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感觉遗憾。但一个人只能完成自己阶段的任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间。(他认为自己完成了搞死国企的任务,好自信)
记者:李克强是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
闻世震:我相信他会比我做得好,会干得更出色。后人比前人做得好,后浪推前浪,这是一个规律。(来源:广州日报)
从一九九四年起,闻世震就被任命为代理市长,负责辽宁的一切事务,都是为了辽宁的经济发展,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他不但对地方的经济进行了改造,而且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从群众的角度对安全生产进行了重大的改造,在短短的数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辽宁摆脱了经济发展低迷的困境,使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闻世震执掌辽宁十年,用一份圆满的成绩,给所有人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一直认为这是他的本分,也是他的功劳,祖国和百姓永远记得他的贡献。
2013年,闻老终于是放下了肩上的担子,从领导岗位上退休,过起了悠闲的日子。闻老于2021年逝世于北京,终年81岁。他以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传说,以自己的潜能为这一方大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他的领导下,辽宁再一次与全国同步发展,并在改革开放的紧要关头,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这种优秀的领导人,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
这是今天典型的歌颂类文章,就是强夸啊,我个人看是给李克强让位,呵呵呵。
河北老乡本来种地收入也不多,补偿只要到位,保证欢欣鼓舞。
当年河北就是为了给北京保障用水,种水稻的都改玉米。好像补偿很到位,基本就是一亩种水稻的收入直接铺贴给你。再种玉米纯赚。所以大家高高兴兴种玉米。
米国人的反应可谓神速,这里面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就是老兄所言:
我认为美方绝不是预测到习核心会成为第5代最高领导人的,一定是通过中央高层渠道获悉的。
这里首先感叹下,我共当时在老米面前简直是透明的,悲哀呀,希望现在不是这样。
你说:
你的导师和领导 认可你没有依据就乱提论点 拿猜想做结果的方式?
我也想问问,就你这个十句话说不清楚一个点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的summary都是怎么写的?你导师能看得懂你文章吗?
通过你写的这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只能猜测你想说的意思是:哪里来水都淹不到雄安。但你又不肯光明正大地把这句话打出来,用一种很鸡贼的方式故意不给人家一个明确的点反驳,也不知是怂,还是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到这个地步。
我不是没有质疑,但和你沟通实在太累,我猜完了还得对着我猜的内容虚空输出,和你还不能说学术中常出现的“假设”问题,否则你又要让人去查这个查那个。
所以就这么观望吧。
原来觉得这都是定论了,还有人为国企重工业鸣冤叫屈。
长春的GDP也就7000多亿,而长春一汽去年的产值是7000亿,对长春GDP的贡献是27%。
大连的GDP8400多亿。大船重工去年产值400多亿的产值,算1/3变成大连GDP吧,也就130多亿,根本就不是一个台阶上的。大船重工发展很曲折的,大船重工原本准备发展海工就是海上钻井平台之类的, 但是因为质量工期等问题,被国外索赔倒闭了,一下赔了100多亿,从那之后,大船重工就是2流水平。
但是,我没说过的话,麻烦你不要强加给我。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河北就慢慢没落了,降水线南移,人口又多,土地资源无法承载
比较GDP要看内涵,长春的GDP有一汽,奥迪是官车。
长春的GDP也就7000多亿,而长春一汽去年的产值是7000亿,对长春GDP的贡献是27%。
一汽的7000亿是企业营收,而不是什么产值。产值跟企业营收是两个概念。
一汽是央企,一汽的营收直接归国家并不计入长春市。
对长春GDP贡献27%的是长春市配套汽车产业,而不是单纯的一汽。
说什么“长春的GDP有一汽”,这是对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常识都不懂,说什么“一汽去年的产值是7000亿”更是连基本的会计常识都不懂。
不厚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靠经营城市打开了一片天地,是时代开拓者。
1978年大连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七位;1984年与上海、广州共同跻身于沿海港口城市之列,最早享受政策红利;1985年开始获得直接搞进出口的权力,成为中国计划单列市,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更是无需上缴省级财政;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更是落户大连,日本东芝公司在大连投资在华的第一家独资企业。八十年代后期大连更是一度在中国城市经济数据排行中稳居前十。这叫一无所有?
稍有政治常识的也知道这种推测有多可笑,补充分析下
第一,从动用机关角度分析,能够同时动用ga部、中jw的力量,那绝非一般人。毕竟这两个部门是最快的刀把子了。而且还是刘丽英亲自去沈阳处理慕。有这实力绕个圈子做这么大的局,不够费力的。
第二,从事情发展过程分析,最终结果虽然是木马一起拿下, 但最初是从马入手,而牵扯到慕则是马妻找慕帮忙做伪证不成后怀恨举报。众所周知马慕两人不和,做局的人要多大脑洞能预先设局牵扯到慕?如果木马二人关系密切,这还说的过去,否则根本没有通过马把慕拉下水的可能。
第三,从马的位置看,也不具备对他设局的可能性。一个副市长,哪怕是他问题再多,也很难直接牵连到市长,毕竟不管干部,责任 更大的是书记。时任书记徐文才也恰恰因此止步副省级,在木马案后从省委常委调整到省政协副主席退休。
这种推测,单纯从局外人的角度可以发挥各种想象,但只要稍微了解体制,也说不出来
促进消费了。
给灾民一大笔补偿款,足够去周边买房。相当于把周边保定石家庄北京天津的烂尾楼救一救,比把钱给恒大碧桂园好。
原来村里的旧房子不修了,政府征收了搞国有农场,直接去当鸡鸭猪圈。顺带解决不爱走,留在县城的人口就业问题。这里离北京天津不算远,交通也方便,销路应该还好。
一汽对长春的GDP贡献值为27%,是查出来的数据,不是我臆造的。产值和销售额都不是GDP,用哪个区别不大。
不厚本来就是一无所有,大连的好企业央企都是央企,而且不管好坏企业都下岗了。
大船就在我家门口,我的小学中学同学有很多大船子弟。本来有2万人,先下岗了一半多把附属企业剥离,然后又把本体下岗了一批,最少的时候只有几千人。
你太纠缠了,你的帖子我就不回了。
经济如何,是不是薄熙来上台后上了一个台阶。
1978年大连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七位;1984年与上海、广州共同跻身于沿海港口城市之列,最早享受政策红利;1985年开始获得直接搞进出口的权力,成为中国计划单列市,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更是无需上缴省级财政
薄熙来1985年到大连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