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公平的一件小事 -- hansens
否则,可以说:
只要是中国公民,65岁之后,每人每月发500块钱。那啥麻烦没有。妥妥的仁政。国家从其他的收入里面划。实在不行印钱,我只是说给你500块钱,没说500块钱能干嘛。
有了个人贡献,那就变成:有钱的会不会觉得吃亏啊(美国的社保对中产阶级来说就是税),会不会变成认为自己能占便宜的想方设法的交,我可以稍微降一下工资,只要你帮我交社保(这不犯法吧)。而觉得吃亏的想方设法不交,我不交,企业你给我涨工资,我都攥到手里。
这基本就是奥巴马医保的困境:都是来取的,没有予的。
是不是也要分不同名称呢?国家大事,必须是名正言顺吧?
也没说清楚,社保到底算是税呢,还是保险?
我也不指望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你面对一帮绝不审题,绝不正面回答问题,没有交流,只有口号。
那发帖有啥意思?
政府建立的制度,如果不考虑人性的因素,迟早有麻烦的。
社保一般五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
养老保险又分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在兑付方面类似储蓄,是刚性的。与储蓄不同的是它是强制性的,而且不止个人缴纳。我想大家谈论的主要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则是概率兑付,类似普通商业保险。
所谓情绪价值是也,有的人就是喜欢喊口号,估计喊完能兴奋半天,这就是西西河提供的情绪价值了。
对我这种资深杠精,气人宗的二当家来讲也很有价值:捅一下他们的逻辑漏洞,很有恶作剧的乐趣,恶趣味是也,你信不信这个也很好玩?😜😜😜
为什么这个问题冒犯了一些人。
不是说这个制度不好,是有风险。做任何事情都必然有风险。
和颂圣没有关系,一个国家必然建立养老保障,不是A就是B。没有完美的。
讨论的差不多也是数学问题:一个水池,进水是A,放水是B。如果A小于B,那最好,水池水不但蓄满,还能流出来。如果A大于B,也不是世界末日,有一系列办法。就算不说那些办法,我们也知道需要一些时间水池才会慢慢变干。
但是难道大家确信不管B多大,A一定会涨上去?有的说经济一定会大发展,那老人也一定会越来越多,比经济大发展还确定以及肯定。 有的说别的池子有的是水,那可不一定;反倒是有可能别的池子缺了,从这里舀一点出去,反正未来的事情未来的人操心。最后说有个叫美国的池子,不光没水,池子都快塌了。但是那边有水没水和这边也没关系。
我想着交流,最好和自己意见不太一致的人交流。这才能有收获。但我发现和你意见不一致的人不喜欢和你交流,只喜欢给你带帽子。
你不能假设每个人都有跟你类似的思维方式,有的人就是喜欢上网宣泄情绪,就是喜欢寻找同道,有何怪哉?
来西西河最大的好处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见到,这是个很好的模拟环境,如果真实世界遇到这样的人,不就有经验应付了?😜😜😜
钱放银行里通常跑输通胀,投资的话,又有风险,看看有多少基金能跑赢大市就知道,即便是专业选手也不靠谱。
所以,存不住钱,挣了先享受,其实也算是理性的选择。
说到底,社保就是社保,不是其他。为了便于理解,说强制储蓄,互助金,标会,老鼠会都行,大概目的就是作为一个缓冲器。社保永远不会完美满足所有人,社保三十年来不断在改进。
@贼不走空 河友,你这个观察点很有意思。个人认为这“反正觉”种想法,是基于把“钱”这个中介当成“生活”这个目标,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我们要钱干吗?擦屁股都嫌硬,点火又不好烧。要钱无非用来来换物资,过好日子,存钱就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得眼下跟未来相结合,只是,没有眼下必然就没有将来;反过来,有眼下未必有将来。能把眼下和将来理顺并安排好的,必然是人生赢家。
7月25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2023住房公积金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有关问题的通知》。
根据《通知》,2023住房公积金年度住房公积金继续执行5%至12%的缴存比例政策。自2023年7月1日起,2023住房公积金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调整为33891元,如按照12%的缴存比例,最高每月可缴存8134元,其中单位和个人各缴4067元。
2022年度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为31884元,按照12%的缴存比例,最高每月可缴纳7652元公积金。也就是说,今年的每月缴存上限比去年提高了482元。
此外,今年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基数下限调整为2420元,领取基本生活费职工的月缴存基数下限为1694元。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表示,如果单位在缴费基数上下限公布前已完成跨年清册核定,并完成7月缴款,那么在新的缴费基数上下限公布后,应该通过住房公积金单位网上业务系统或柜台为涉及人员办理 差额补缴。
孔子也不能够回答。😁
我们大家都是俗人,那就更没有啥不好意思的了。😄
社保显然不是你说的那两样东西。
至于社保的钱从哪儿来,这是政府的问题。我就不费脑仁了哦。
无论钱拿来投资,还是存银行,还是存自家床底下,通胀都是一样的。这不应该影响投资决策。
拿来吃掉喝掉,也算是一种合理的对策,但是人能够吃喝也有个上限。如果拿来支付智商税,那显然不是理性决策。
总的来说,通胀基本不影响投资决策,什么存款利率跑不跑得赢通胀,基本是骗子的手法,炒作焦虑。
因人而异吧。
钱不多的话,输的少,确实未必焦虑,问题是,钱不多的话,本来也没多少能储蓄吧?
如果因为储蓄积少成多,那么跑输通胀的损失就很明显了,很多人应该会焦虑了。对基金来说,除了跑赢大市,也要跑赢通胀,算是基本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