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工人阶级大下岗,是不是可以少抱怨两句 -- 史料推理
现在的人完全不了解,90年代出国要全额奖学金。只有拿到全额奖学金,才能出国。
-----
心态老留学生三秒钟。
拿全额奖学金出国的老留,跟现在拿家里100万出国的小留,居然都是留学生。
才有的培训和舆论培育,因为问题太多了,当年人面临的苦难也比你这个多得多。
自己家没有,起码周围得有啊。要是看不到,那就太遗憾了。
河里水平太洼。
我这篇文章,无非就是当年的武训传。
你批的时候,从主席批武训传的角度入手即可。
看了半天,河里真没啥人才,都批不到点子上。
要不要再报个班?光这块就劝退80%的乡下人。
大下岗之前,是有互相承诺的。工人献了青春献终身,企业负责治病养老。这种做法好坏另说,但这种互相的承诺是存在的,是所有人认可的。突然之间就推翻了,是企业单方面违约。而现在的企业,是不存在这种安排的,是企业随时可以裁员,而员工也随时可以辞职的。
大下岗之前,是企业办社会,员工的一家人,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个企业里面,说下岗就都下岗,附属的三产也下岗,没有滴滴货拉拉可腾挪,也没人可以帮忙,几乎是立刻陷入绝境。贫穷,贫只是没钱,穷是没出路。既没钱,又没出路,就是绝望了。
大下岗在地域和时间上非常集中,想再就业都很难。
就对普通人的冲击而言,现在的失业与大下岗,不可比。当事人抱怨是正常的,正当的,未可厚非的。
但是,大下岗本身不可避免,是迫不得已的。事后看来,应该做得好些,可以做得好些,但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西河用第一种叙事方式的才会是主流。
哪里像你说的,河里的人绝大部分应该是普通打工人。河里的普通打工人是少数,多数是权贵或者富豪。
统一卷时部分年份北大清华北京最低录取线在部分省也就上大专
不信把90年代北大清华北京最低录取线搬来
这是国家的信誉问题。
安排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其中有冗余的部分,但是清除的却不是冗余的那部分,根本就不公平。
导致了社会的动乱,应该是说他们还很老实了。否则问题还更大。唉。
大下岗不是必须的,当时合理处理一些产业,可以,但是不该那么疯狂。
和现在的所谓的失业完全是两码事,当时是叫单位,在里面工作到退休就是一辈子。
re: 当年的国营工厂,工人算是体制内的。和现在的所谓的失业完全是两码事
----------
体制内的总以为自己是人上人,高人一等。
你们体制外的,失业了就失业了,本该如此。
体制内的,怎么能跟你们这些体制外的贱民,相提并论?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是你强行把后来市场经济下下的失业和计划经济时代下岗混淆,我只是指出其中的区别罢了。那时候凡是有单位的都是体制内的,不管是工厂,政府,学校,起码名义上,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待遇也都差不多,没有谁看不起谁。不要总把自己的幻想当作你的论据,这样的行文很讨厌。
这二十多年来,一直把大下岗等同于失业,这完全是错误的。
大下岗是非法地剥夺了工人阶级的生产资料,是巧夺豪取,完全是违背社会主义宪法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理论上生产资料属于工人阶级所有。
如果你是资本家,有人强行要剥夺你对企业的控制权,剥夺你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你愿意乖乖交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