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警惕!我们可能正在滑向JC国家 -- 不远攸高
监视的只可能是特定少数人。
资源永远不够
你的例子恰恰说明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的下降也是指数级的。
写了很多,还是删了。最终的问题不是有没有隐私,在现代社会,在技术上你会越来越没有隐私,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护隐私。
https://www.sohu.com/a/506121318_121250600
看这段:
四轮电动车
四轮电动车主要是指我们常说的老年代步车、老头乐,根据今年6月份工信部发布的新版国标《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公开征求意见,把老年代步车定位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该种类型的电动车属于机动车辆,所以使用老年代步车时,也需要上牌、持驾照与购买强制保险。
-----
如果是我,肯定投诉啊:你得给个说法.有什么执法依据.一二三四,最后找媒体.
一个八十多退休老头子不良于行,哪里弄得清这些.几年前的事了.老头子不愿多说,讲地方话我也听的费劲
-----
持怀疑态度的,就当我造谣吧
现在这个地球上最有力量的两个国家正巧也是最接近警察国家的,真的是巧合吗?
天网之下,岂有喘息之地。
智能手机软件后门受益者不严惩,别的毛毛雨了
多少年前水果就鼓吹的一些东西,手机甚至电脑用户早就深有体会
你说的:“疫情期间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你经过某个区域,而这个区域有风险,会有短信发给你。”
这个不需要人脸识别,更不需要步态分析,路径规划。这只是手机信号基站数据将你的行踪记录了而已,如果你当时没带手机在身上,或是你把手机关机,你去了高风险区回家,也没人发短信给你。这是手机卡实名以及现在几乎全靠移动支付的因素,从而让你“被监视”了。
过去其实分得很清的。
比如你说的“劳改”,那叫徭役。有人说这算一种人头税。
再比如“三饷”这一类一事一征的,过去叫作捐。捐跟税的区别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是一事一征,项目性质的;一个是常年周期性质的,可以做预算的。比如过去黄河清淤、维护堤坝,这个正常情况下每年都有,这个钱就该从税收里走。但是我家村子里要修一座桥,或者铺一条路,这个就要“乡贤”出面主持捐钱。这个钱修完桥铺完路就没有了,也不用再交。
嗯,今天的韭菜们更熟悉的恐怕还是“乡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哈哈哈哈……
当然了,新时代的韭菜自然有新时代的料理法,比如这个“捐”,容易让人想起“苛捐杂税”,自然就不能叫这个名字,而要叫作“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事业”……这就好听多了。
至于说提前预征么——房地产不就是?
连任的条款比较不错,需要举着宪法宣誓。
至于所谓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没用的不如擦屁股纸
自行车也有牌的
最近一件事:一个亲戚回国看望100岁的老妈,知道要登记,第一天就去了街道居委会,结果人家根本不知道登记这回事。于是第二天就去忙着办手机,银行账户之类的事。结果第三天派出所就打电话来询问,接着警车开到家里带到局里,跟警察解释了整个过程,警察也理解,但就是要签一份认罪书,其中回国理由有“回国探亲及其它”。我亲戚说回国理由就是探亲,没有其它理由,警察只能哄着说,这是列行公事,签了大家省事。
另外一个朋友去年11月回国,还需要隔离10天。隔离之后,又碰上疫情大爆发,家里父母受感染需要照顾,之后把登记之事忘了。结果后来接到警察电话,被罚了1000多人民币。
回国登记之事一直是有的,但过去我们也从来没有去真的登记过,反正过2-3个星期就走。而现在,不登记就等于是违法了。
中国人到国外有没有收到过对等待遇?
行政单位不想让人干啥的时候,就愿意把流程做长做复杂,希望大家知难而退……
我想着暑假回国,怎么感觉有点怕怕的。
维稳费是否合理,看需要吧。如果内部动乱威胁超过了外部威胁,维稳费超过军费也合情合理。不了解具体情况,泛泛一说。
但从美国角度想想,遏制中国崛起和化解来自中国的长远威胁,恐怕最经济合理的手段就是制造内乱让你从内部垮掉。通过军事对抗打垮中国,美国没把握,恐怕也付不起那么高昂的代价。
反过来也一样,解决美国威胁最省事的办法也是制造内乱,他们多种族多阶层的社会和什么大熔炉,在真有外部国家力量介入的情况下,可能会脆弱得超乎你想象
疫情前,蒙特利尔南岸几个家庭平均收入较高的社区,经常发生白天入室盗窃的现象
上次回去,听我老婆说,不知真假,Glen Waverley这个华人聚居的区,居然有一半的房子曾经被入屋盗窃,因为盗匪都知道华人有钱,而且喜欢在家里存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