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毛主席、权谋以及文化大革命 -- 日月双华
要是毛主席会权谋,那就不会丢掉指挥权然后被迫长征了。
要说权谋那也是周相,白区工作搞得一团糟,中央站不住脚被赶到江西,到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失败,他是三人团最后一点责任没有。
左联五烈士事件等等。
把“权谋”定义为“阴谋诡计”是一种,定义为“策略”也是一种。
一般而言“权谋”就是做事的“策略”,相当于“道和术”里的“术”。
口号喊得震天响,做啥事都做不成就可看作缺乏“权谋”。当然对毛而言,他不缺这个
,当然萨苏也是。萨苏其实也就走偏了一点,坚持肯定kMT在抗战中的正面作用,被河里高质量贴反驳,面皮薄了点选择离开————其实也就不怎么发言,不见得不上来,温相也是。
开头之后,难下来。
文字之事不易,也是宣传部门搞不好的原因,这么多人挤在里面找饭吃。。。
文化消费是物质消费的升级,百姓生活水平不到。找上面要饭,那都是些什么人。
卖文之路深似海,
节操极易成路人。
还是你看得透彻啊!
有一种说法还是“党内十大谜案”呢。
想具体了解的可以读一下《左联史》《罗章龙回忆录》《王明回忆录》《陈修良年谱》。
其中,
《左联史》的话术看似“理中客”,实则“理中客”,需要注意一下。另外,这本书对鲁迅、冯雪峰、周扬、胡风、丁玲等人的一些文坛旧事也花了篇幅,所以对理解建国后初期和文革时期对很多左联人的批判也有帮助。
《罗章龙回忆录》读起来要对党史有一定的了解和内心承受力,因为里面写的很多人和事可能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不过对了解共产国际和我党的早期关系以及周翔宇的多面性也有帮助。
《王明回忆录》最好配合着其他党内早期领导人的书来看,主观性很强。
《陈修良年谱》可以根据时间来翻看梳理脉络。
其实当时也许可以更温和,严谨一些,那就好了。
一家就够了?不太像啊。
楼主所说的权谋一词,楼主没有进行定义。
如果把权谋理解为采取各种手段包括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权力,那么就需要把权谋这个概念再进行分类。
即阴谋的权谋和阳谋的权谋。
如果楼主所定义的权谋指的是阴谋的权谋,那那么毛主席从来没有过。
但如果是阳谋的权谋,毛主席对于权力的争夺是很用心的,历史上毛泽东就多次与党内同志进行过斗争而斗争的目标是什么?
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权力。
争权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向,有足够的才能,那么你就应该在你适当的岗位上,获取你所应该获得的权力,从而领导一个团队走向胜利。
反过来 如果你有战略,有才能,看到领导岗位被一个无战略无才能的人所占而不去与他争权,这看起来很清高,但确是不负责任的。
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本来就是他多次与人争夺而确定的。
秋收起义,几个团损失惨重,余洒度们,余洒度们主张继续进攻,毛泽东主张撤出战斗,此后主张向井冈山转移,毛泽东都动用了他作为党代表的权力。
楼主说余洒度苏先俊指挥不动了毛才出来指挥是不对的。
以后朱毛会师,朱和毛对于建军原则其实是有很大争论的,这个争论在红四军转出井冈山,转战到闽西以后矛盾变得激烈起来,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要不要设军委,作战指挥应该是由军委来指挥还是由毛所在的前委来指挥。
毛主张军队指挥应该由他所在的前委负责,他坚决反对军委这个机构,认为军委这个机构应该取消。
也就是说毛在于朱当时支持的刘安恭在争权(军事指挥权),最后刘安恭任领导的军委在毛的激烈反对下取消。
但争论在继续,此后,毛在龙岩召开的四军党八次会议上落选前委书记,陈毅到上海汇报工作后把他请回来,才有了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
以后博古们夺取了军队的领导权,毛的权力被剥夺,毛也是在积极的争取权力。
他联系张闻天王稼祥这两位可以说就是一种为了权力的串联活动。
没有这样的活动,后来他无法在长征路上重新回到领导岗位,并且挽救红军。
以后张国焘要权,他要红军总司令的职位,朱德当时想让,毛泽东就坚决反对,只肯给张国焘红军总政委的名义。
此后王明回来两人又是一番争夺。
文革其实首先也是权力的争夺,刘少奇当时已经是主席,而毛已经退居二线,但刘少奇的做法让毛非常不满,结毛通过张贴大字报,启用红卫兵的方式让刘少奇下台。
毛的一生就是斗争的一生,除了与军阀斗争以外,也有大量的党内斗争,而党内斗争首先就是路线斗争,路线斗争又与权力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你列出来的人名来看,很难说你了解近现代史,你应该连河里的历史梗概都不清楚。这里不是内网,大家也不是小朋友,别把大家当做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读的多看的多经历的多思辨的多的河友多了去了,你这些人名可吓唬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