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黑白汤恩伯 (上) -- 萨苏

共:💬93 🌺66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只是当时

只是当时已惘然

家园 四平的穿墙爆破是苏德战场的发明

斯大林格勒血战,苏德两军广泛采用这种战术。

共军的原创还是抗战期间,敌后战场大搞“地形改造”。

华北平原是挖沟、顺便破坏鬼子的汽车路,人能够在沟里面隐蔽地转移,鬼子沿公路机动却要抓瞎。江南水乡则是大筑水下堤坝,表面上啥都看不见,新四军的小船能够溜过去、日军的汽艇撞上去就搁浅;更狠的是干脆把整条河道淤塞、只能行小船而不能跑汽艇。

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成熟的挖沟战略,粟裕在鲁南收拾快速纵队、詹大南的部队在新保安堵截傅作义的35军,都把几十上百里公路挖得千疮百孔、堪称“挖沟狂人”……

家园 国军在抗战正面战场要是也用上一些这样的非正规战术

就够日本人喝一壶的。这些战术都不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完全在国军的技术条件许可范围内,只是想不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军的军官太拘泥于战术教条,而且是战术教条中的消极部分,只强调不惜牺牲、坚决执行命令,打静止的阵地战,却在如何打运动战、如何克敌制胜上脑筋动得不够。属于“尽信书”之流。

家园 汤部老远赶过来可不容易呢

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虽是西北军,但老蒋还是很照顾的,特别是对张自忠的59军。二集团军有个师是全德械师(全国共20个),高层干部是老西北军官,但下面的低层干部全部都是黄埔出身的拉。其他部队清一色的捷克装备,战斗力也不错。

台儿庄一战,中央军也出动不少,除了汤部20军团赶过来,还有200师的装甲侦察连,第×师的一个战防炮连,200师的战防营也有一部分参战,此外还有大量的炮兵。

张自忠在临沂阻击的是很出色的,但后来,59军在第二次增援临沂时的头三天就伤亡了3000多人,老张给5战区的报告是伤亡5000多,急需增援。等徐州会战结束后,整个59军已经伤亡达1万2千人,其中38师(老张的基干部队,他自己以前是师长)只剩3000来多人,只能暂时缩为一个旅的建制行动,很有被撤消番号的危险。于是张军长在战报中说到,整个徐州会战59军仅伤亡3000人,所以只看最后战报,还真以为日本人进攻不行。

说到汤在台的战斗,为什么提到张呢,转 篇旧文,说他虚报军情其实不完全正确,不过在事后的报告上却有失名将风度。日军濑谷支队不是在台儿庄打的很苦吗?所以第2军司令部就要求5师团的坂本支队放弃攻占临沂的目标直接绕路增援台儿庄。于是坂本支队长就留了2个大队的兵力在临沂方面牵制59军和3军团,主力4个大队和野炮兵联队等部直接绕袭向城。然而张军长却没有发现这个情况,以为日军“溃败”,给长官部电报“日军溃败,职正以有利一部进行追击”,全然没有发现坂本支队主力已经南下。而正是这个失误,直接导致了台儿庄方面友军包围计划的破产,因为汤恩伯的20军团所处的位置很容易受到濑谷、坂本两个支队的夹击,于是就有了李宗仁所说的“违抗命令,擅离直守”的事。当时第2集团军和第20军团已经完成了对该支队包围的态势,正准备实行总攻,这个态势就这么没了。

其实在坂本支队走到向城时,老蒋曾给了张军长电报,大意是“你部未能完成在临沂的任务,以至日军南下,实为该军历史之耻!着你部立即南下向城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当时在向城方向已经有了89师和13军骑兵团的阻击,如果59军能迅速南下,也来个夹击,或许可以起到牵制坂本支队继续南下的目的,但是当张军长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已经没有办法回援了。因为在他的当面,那两个留下的大队在得到增援后,由第5师团长板垣亲自指挥发起了反攻,而3军团这个时候已经基本残废(只剩下1000来人),如要临沂不失,只能依靠59军继续抵抗,这就注定了89师方面的溃败,向城失守,台儿庄方面直接受到威胁。这才有了之后要75军、139师、333旅以及2个炮兵团等部紧急进入战场阻击坂本支队的故事。

其实这件事也就是个情报不准的问题,可是59军在战后的战报中依然没有承认这个错误,仍旧写到“职军所对抗的是**旅团主力”,这就有点过了……

说老实话,李宗仁的指挥也有点问题,中国剩下的德械部队被他在台儿庄丢了个干净。

说汤不行,很多是我们过去的宣传问题,只要我们仔细查查史料就知道了,象所谓滕县战斗122师全师打光壮烈殉国,《台儿庄战役》一片中,王铭章师长多鼓舞人心啊,实际上情况是怎样的呢,122师全部参战军官265人,士兵3449人 ,亡军官6人,士兵105人 ,伤军官10人,士兵156人,失踪军官6人,士兵470人,而实际负责指挥的张宣武、严翊可是好好地活过了1949年呢。刚开始日军只是试探性进攻,然后退回去了,结果王看到后,很高兴,几个排就能挡那么久,自己带主力还能顶不住?好嘛,王师长把几个姨太太带在身边,把部队都布置在外围,城里就些直属队和零散的几个营,还没来得及抵抗,日军就冲进来了,王师长只带了几个卫士落荒而逃,结果中流弹而亡。

我们以前关于台儿庄不提汤的功劳是可笑的,当然台湾战史把功劳主要归于汤同样也是可笑的。

家园 恩,汤身边有军统特务,他发现信被动过,就赶紧找老蒋坦白了
家园 下集没出前,坚决不看上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咱俩握个小手吧,坚决不看上集
家园 【建议】老萨这几天应该忙着准备回北京,

大家多多体谅!虽然我也着急,但总要让老萨

准备以下吧!

家园 【原创】黑白汤恩伯 中

[对于《黑白汤恩伯》这个题目,要写下半部的时候颇为踌躇,因为我的看法汤有功有过,而一位我颇为尊重的朋友对汤相当推崇,让我不免有些犹豫,同时汤无论好坏也是中国人,最近看了不少文章,各站国共立场中国人恶心中国人的精妙活儿实在不少,何苦凑这个热闹?想来想去还是写吧,怎样看法就怎样写,不受外界影响,庶几朋友们也不会误会吧。]

汤恩伯在抗战中最辉煌的一页就是台儿庄会战。孙连仲正面死守之下,汤部二十军团从矶谷师团背后杀出,关麟征陈大庆一班精锐如狼似虎切断日军退路,只杀得日军掉头一直跑到绎县,被切断的日军据村顽抗,被汤部放火大烧东洋烤老鼠,痛快淋漓。(也有说汤并未放火,而是日军弹尽援绝之下效仿战国苏我氏焚宅集体自杀)第一次徐州会战中国大胜,武汉的民众纷纷欢呼李宗仁司令长官要把鬼子赶下海了,全国士气大振。

著名记者罗伯特.卡帕当时恰好在徐州前线,通过他的作品,“台儿庄”的威名天下传扬,照片上日军遗弃的累累坦克更记录了中国人英勇的战绩。

在台儿庄,汤恩伯也开始第一次受到了舆论的质疑,认为他存在见死不救,任滕县守军王铭章部殉难,以及对日军背后出击不够积极的问题。

曾有一位军事历史学者谈到他“用尺子一寸一寸的量过”当时的军用地图,观察汤部的行踪,结论是汤当时并无消极举动,而是尽了全力。这位朋友虽然观点并不与萨完全相同,但做学问是认真而肯下功夫的,我认为他的结论,很值得参考。

我个人的看法,这个阶段汤军的情况应该从两个角度分析。

第一个,就是汤出击矶谷师团背后,解台儿庄之围是否故意拖延。

这里面汤受到责难的原因是矶谷在汤的正面一度只放一个大队,而李宗仁屡次催促,汤始终未按照李的要求尽快出击。

个人认为,汤即便拖延,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首先看看日军放一个大队阻挡十万汤军的做法。有人认为汤畏敌如虎,不敢进击,这或许是对日军作战特点不了解的一种看法。实际上日军以一个大队为战役中典型的完整作战单位,放一个大队在汤的正面,并不是期望它能挡住汤军,但足以拖住汤军,要迅速吃掉日军一个完整的大队并不容易。

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日军掩护全军退却,也只用矢野桂二一个大队,结果成功撤退。汤军就算战斗力强,还没有瓜岛上范德格里夫特的兵力火力机动能力,日军用一个大队牵制汤军,这个自信并不过分。一旦在日军还没有全力投入正面作战时汤军和日军这一个大队咬上,日军依靠其机动能力是很容易在平原上调动足够兵力和汤军交手的。

汤军出击的时机,可谓拿捏得相当好,晚一点,台儿庄失守,汤就变成了锦州战役中的廖耀湘,早一点,日军还有余力掉头,只能打成顶牛,却不能战胜。汤军团出击,正是在日军一拳打出,手臂完全伸直的瞬间投入战斗,所谓致命一击,对台儿庄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的观点只代表个人,但胜利者是不受责难的,对汤按照自己的节奏投入台儿庄增援作战,我想不应该太过苛责。

第二个问题就是救援滕县。

汤恩伯有没有力量救援滕县?我的看法他是有的,他离滕县并不远,守军甚至一度可以听到汤军的枪声,但他却越打越远,被戏称为“游动哨”,参看张自忠之救庞炳勋,汤显然是未尽全力。

这里面就要涉及到汤如果全力救援结果如何。

鉴于日军锐气正盛,汤部和矶谷师团正面交手未必能够取胜,但救援王铭章脱险应该可以办到,只是这样一来,第一汤部要打一场硬仗,损失不会小,第二,汤部可能被粘在滕县,从机动兵团变成守御兵团。

平心而论,汤的选择也有有利于整个战局的道理。三战区李宗仁所部可算大杂烩,兵力虽然不少,能作为机动主力的部队并不多,孙桐萱的鲁军在韩复渠死后奉命反击鲁南,大汶口战役显示攻坚能力不足,韩刚死,这支部队的忠诚度还是个问题;邓锡侯孙震的川军虽然勇敢,装备太差;孙连仲善于防御,是北线支柱不可轻动;张自忠善于进击,但是在南线对付坂垣;樊菘莆善战但和李长官不和;滇军还在路上;沈鸿烈刘镇东杂牌部队兵力不足,只能担任游击。

只有汤恩伯部,兵力雄厚,装备精良,最适合担任战役预备队,对日军进行进攻作战,如果汤部在滕县被粘住,李宗仁能够实施机动作战的部队还真不好找。

所以,汤保存实力,对于日后的台儿庄大捷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

然而,理由是理由,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南口那个不计利害,拼死打硬仗的汤恩伯在渐渐消失,汤开始更愿意打“巧仗”,而其骄横跋扈的一面也开始暴露。滕县,台儿庄两战汤的决定有他的道理,但都需要坐视友军的大量伤亡无动于衷,我的看法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汤心灵中冷酷一面的体现,坐视友军灭亡等待自己成功的机会,或许有时合于兵法,但不能不说其消极影响也是很严重的。汤一生崇拜曹操,曹操对于屠城和权术的看法未必不是汤所暗许的,那么,牺牲王铭章还是牺牲自己,就很难说汤是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自己利益的角度考虑了。或许他很满意自己这种慈不掌兵的风格,但是从此以后汤部因为这种风格在战场上总是和友军格格不入,其中的利害,就不好说清了。

吞并王劲哉部,是汤在徐州会战之后作的另一个微妙的变化。

王劲哉是杨虎城部将,128师师长,归属汤恩伯军团指挥,汤乘机吞并王部主力,王帅少量部下离开汤部,到湖北组建半独立王国去了。吞并王劲哉,开汤恩伯扩大实力的先河,表现了抗战中期开始后,汤对实力的渴望。为汤成为中原王写下一条暗线。

随枣战役,汤恩伯所部表现依然值得称道,李宗仁摆下口袋阵,汤和台儿庄一样担任包抄任务,在截击日军后退的战斗中斩获不少。李宗仁却回忆汤不听指挥,出击过晚,致使日军主力顺利东遁,认为如果汤及时出击“日军机械化部队在襄花公路上或许永无东归之日!”

李对汤的指责我认为有些过分,因为日军口袋外当时留有强大机动兵力,如果两面夹击扎紧口袋的汤恩伯,汤腹背受敌,恐怕鹿死谁手很难说。当然汤也不是没有胜望。

但是也可以看到汤这时已经相当回避风险太大的战斗,且依靠自己的中央嫡系关系无视李宗仁的指挥,他要等到日军主力大部东撤,才出来捡便宜,日军被封闭的兵力少,他也就没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了。战果虽然不大,风险要小得多。

当然,打得还是胜仗,只不过汤的仗是越打越“巧”了。如果说抗战军兴的时候汤不乏以身报国的勇气,那么,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这种刚勇之气,也在渐渐衰微。这不是汤一个人的问题,要说,也可以算当时一个社会问题了。

汤身上的黑和白,就这样慢慢的发生着量变。

我以为可称为汤真正的转折点的,是不太引人注目的一个战役 – 襄阳之战。

[待续]

家园 沙发
家园 李宗仁受中央军的气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武汉会战时胡宗南不听指挥擅自后撤差点让李宗仁没出来。后来白崇禧好歹找茬狠狠整了胡一下子。

家园 无论如何汤是个不服从命令的将军,是个军中渣滓
家园 不服从命令也要看何种情况

薛岳一守长沙也是不服从命令,假如汤不服从命令是这个性质,倒也罢了。

家园 汤不是战局指挥官,必须执行命令否则一盘散沙没法打

如果是战局指挥官则对诸如老蒋的发号施令可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试想正面以大量伤亡拒敌的将军要是跟汤一样违令会如何?

家园 汤敢于傲上的本钱

一是通天,属于蒋介石的亲信将领,李宗仁得罪不起,二是手里有实力,李宗仁要依靠他打仗,特别是后面一个思维,形成了汤抗战后期对“实力”狂热的追求,可惜,他又不是一个很懂得怎样才算能够建立“实力”的,认为只要兵多就好,最终自己害了自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