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所谓的野史中毛岸英的死因的几个疑点 -- 清徽

共:💬75 🌺13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兄台一语中的
家园 还猫呢。。

我记得猫是德军的一个著名段子,一只波斯猫,何况还难辨真伪呢

志愿军养猫做啥,抓老鼠?养波斯猫的话,jy自己肯相信的都没几个吧。

美军怎么侦查到这个目标估计要找美国人的资料才知道,不过美国人情报分析水平找几个重要地点实施打击不奇怪

家园 朝鲜产的主要是炼焦煤,属于烟煤,烧起来烟很大。
家园 我觉得是特务

志愿军后方有不少南朝鲜特务,甚至连碧潼战俘营附近都有。

所以我觉得是特务发现了志司。

志司这种单位,一看就是个指挥所。

美国对志愿军是一人一车都要炸,更何况指挥所呢。

家园 大厨就不该跟这些人纠缠什么细节

细节?纠缠起来还会有结果?那中国没烈士了。

黄继光不是烈士——为啥列?他明明可以留下一个手雷么,就是因为平时训练不精,所以两个手雷都扔骗了。进而还可以考证出,或者举出某某例子,志愿军战士炸碉堡完全可以多带几个手雷么,怎么嫌贵?那就可以扯上为啥国家这么困难还要打朝鲜战争啊,为啥一个手雷都供不起还要组织大规模喀秋莎齐射啊,多浪费啊。——黄继光就是平时训练不精而牺牲的,怎么能算烈士呢?

邱少云不是烈士——为啥列?敌人搞火力侦察一定是有缘由,他要是没有暴露目标,敌人怎么会往这个方向打?然后考证出,他潜伏的时候确实动了(废话,趴几个小时谁能没动一下)。如果这些都被推翻了,也可以考证出,志愿军前指对敌人的欺骗工作做的不好么,否则敌人都应该在睡大觉,怎么会打炮呢。——邱少云就是违反潜伏纪律牺牲的,怎么能算烈士呢?

一句话,被带到细节里了,什么都不能算烈士。

家园 毛岸英是因为抗美援朝而死

毛岸英是因为抗美援朝而死。

如果美国人不是逼人太甚,中国就不必要出兵,如果不去抗美援朝,毛岸英怎么会死?——在国内,炒一百顿蛋炒饭都死不了,去纠缠那些细节有什么用。

姑且退一步,毛岸英就算是有违反纪律的情况,这又怎么了?说明他的牺牲活该?说明他比别人受到了优待?

美军的袭击是有明显目的性的 —— 除非有证据证明:第一,美军的飞机是在天上乱转,等着看哪里冒烟;第二,美军确实看到了志司所在地上空有烟;第三,美军确实根据这缕烟做出了空袭的决定。证明不了这三点,凭啥说毛岸英是因为炒鸡蛋招致空袭?

家园 确实有资料说是特务引导的轰炸

好像是《远东,朝鲜战争》这本书,找了一下,内容太多,没翻到。

家园 你肯定是记错了

猫泄漏地下工事位置的故事, 是早年杂志上的一战德国炸法国的事情。 志愿军司令部哪里来的闲情养猫玩?

再有, 凝固汽油弹 napalm 是美国轰炸的常用武器, 不是啥金贵东西。 二战后期炸日本, 一天在一个城市丢两千吨也不稀奇。

家园 杨是不严谨,还是别有目的,或者有人刻意让他如此?

在网上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警卫团五连文化教员董安澜的回忆,毛岸英牺牲的时间在下午2点左右,所以,即使毛真的在上午炒了蛋炒饭,也不是被轰炸的原因,杨的写法,不光是不严谨了,我觉得已经是别有目的了。当然,如果是有人刻意让他这么写的,那又另当别论了。

家园 实在是找不到原出处了

你是对的。凝固汽油弹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查了一下美军在朝鲜平均每天要扔25万磅这类东西。不过二战时扔日本的和朝鲜战场上扔的不是一种东西。扔日本的没有那么粘,烧的时间也比较短,大约只有几十秒的样子。不过烧的面积比较大。应该是早期说的燃烧弹。对付日本的木材为主的城市实在是非常合适。而在朝鲜扔的是加了凝结剂的改进型,烧的面积要小一些,不过烧的时间要长很多。是用于战场上的。

至于那个故事不排除是记错,或是别人以讹传讹。我只是说我信就是了。不过即使是没有这个故事也没人能使山某相信志司被炸是由于毛岸英鸡蛋炒饭暴露目标的结果。每当看到这类的说法就不能不让山某记起来一些非常熟悉的嘴脸。某某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某某某做的不够。而在这嘴脸后面的则是一批人各方面都不怎么样,就是某某某一类的皮毛功夫做的好。所以山某现在只要一看到有人说某某人这些皮毛功夫做的不够好就本能的认为这个没做好皮毛功夫的人一定是个各方面都做的不错的人。要不也不会有人在这种皮毛上做功夫。

家园 花一个,咱们开个户头给他雇个大厨都行。
家园 花一个,再奖-二奶一小三也行
家园 现在的资料太多了,真的假的分不清

做判断也难。

有些历史资料当事人记不清,有些后人为了某种目的改写,还有的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编写。

现在是网络泛滥胡说八道打着“史料”幌子的东西越来越多。

家园 同感

现在一看到揭秘就本能地想是假的吧?

同感
家园 同感

奇怪的还有很多人认为那些就是真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