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表面是政策问题,实际是执行问题,根本还是基础问题 -- 方平
以前太依赖发展中的增量解决问题,形成路径依赖。
而现实和未来是,人口负增长,经济高增长不可持续。
对于国民,一是80%,特别是中位以下,收入需要倍增。二是福利制度需要完善。
对于上层,利益随着变化,需要调整。但打破贵族默契,像唐高宗和武则天那样对贵族破门抄家,也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增量不足,诡异操作就可以理解了。
无非就是变卖(货币化)现有资产,寅吃卯粮。
但加大剥削不太可能了,不是剥不出钱来,而是得不偿失。
出去抢劫,有点小利,没有大用。主要是防御式进攻,保不齐消耗更多。
---------
走到这一步,都一样。
这个在国外就能看出来,以前看新闻,意大利那里的操作,十分搞笑。
然后不久加拿大地方上,也出现了类似操作。
美国人更狠,城市破产。
---------
未来,现有小资产阶级会最愤怒,夹心阶层会感受到实际的损失和恶意。
没错,孔冬梅;
第一次是洞朗那会,
第二次是佩洛西来台,
第三次就是这次放开,
三次都是事前高调宣传,事后做了完全相反的举动。在这一过程中,事前的宣传可能都只是他手里的筹码之一,他最后都是把支持者的意见当牌打出去,然后选择最理性的结果。
某种意义上说,普京也是他这种做法的受害者。他事前让人说和俄关系“无上限”,结果普京因此陷入坑里以后他把乐玉成调走,然后和拜登相谈甚欢……
他们只是挣工资,没必要为别国的公民献身吧。
好像针对本国公民的紧急服务还是在的。签证停了。 所以他们确实对本国国民挺负责的。
这玩意一个是攻击神经,还有胃。
普通意义下,品牌代表价值认可,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开什么样的车,用什么样的手机,开口英国腔还是美国腔😜
手机里面,三星再怎么努力,苹果还是显得高档一些,而且人家就是高价让它显得高档,而消费者算是被宰了么?未毕。多交的钱就相当于贴了个高档的标志。
好象当年有希望 tesla 大量量产低价车型。对不少人来说,TESLA 本来就是又先进又高级又环保的光环,怎么会容忍低价车型的出现。
至于中国商品的品牌,除了以上的形象设计外,还涉及到中国人的总体形象。拼命自己压价,别人就很难认可偶尔出现的高价品,就算你其实已经是质优而价廉。华为本来是已经逐步建立起品牌了,外部,内部的原因...
前些时候看到新闻说印度对中国某手机在印度的公司怎样怎样,本质上我觉得多少有些人家骨子里看不起的意味,哪里有投资者的范。
逼着也不去。
(曾光:)另外现在也确实看到了,现在疫情大幅度的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比如说我们原来认为,疫情按照流感来说,它第一波来的时候不会超过30%,20%都已经不少了,以后第二波、第三波,但是实际上来得气势汹汹。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原因都归结于“放开”,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北方是BF.7,在南方是BA5.1,这些传播率都是最高的。以前传播率已经上升了,加上冬天的气候有利传播,另外还暴露出人群第三针打的时间太长了,抗体水平,现在疫苗靠过去免疫的方式,确实要阻挡疫情传播已经不现实了,所以综合的结果导致疫情大幅度的上升。
第一波20%~30%是按照是干预后的传播系数Rt计算的,对应于Rt=1.25~1.42。
曾光的发言和钟南山去年接受采访时说的开放标准对上了:“(2021年11月11日)近日,钟南山认为,在将病毒病死率控制在0.1%,复制指数控制在1.0—1.5,传播系数降下来的前提下,可以完全开放。”
钟南山说的开放标准,应该就是国内公共卫生专家的共识。我猜专家向上面论证了两点以建议开放:1.奥密克戎死亡率已低于千分之一;2.我们可以通过公共卫生手段把传播系数Rt控制在1.5以下。这也和钟南山昨天所说“中央听取专家意见”能对上。
这个Rt<1.5,估计是从国内各个城市被破防后的短期、局部疫情爆发数据统计来的。问题在于量变引起质变,随着感染人数的指数增加,防疫措施会失效、Rt会接近R0。例如,1%感染率时核酸就做不过来了,混采这一手段会因阳性率太高失效;例如,当一栋楼里感染人数足够多、环境中病毒浓度会越来越高,当超过某一阈值时,气溶胶、物体表面污染会造成局部爆发式传播;例如,当上面说目标是动态清零、和喊目标是放开时的Rt都会不一样,专家没有考虑人心相背这一关键因素。
总之就和计划生育一样,专家又像学生做作业一般(没准还真是让手底下学生算的),硬套了个模型按照计算结果向上面决策建议。好在虽然人口政策需要三十年判断成效,防疫政策只需要三个月。现在现实数据证明专家错了,专家怪天怪地怪社会不打疫苗,也不想想疫苗对抗奥密克戎感染有没有用。
至少从公共卫生专家角度的逻辑链是这样的。但是上面做决策也不会只参考公共卫生专家的意见。专家也不是真的蠢,我都能想到的东西专家和上面不会想不到。期待未来能解密这段时间以来的档案和决策依据。
前两次是对外,民心士气当牌打感觉也无可厚非。后面这次,额,现在还真不好说。就个人来说,我可能是有其他期待(大数据施政,中国式现代化),除了当时比较泄气,过后对这些倒真没太多感觉。一般来讲,大部分民众都是短视且健忘的,容易被新的热点上头,更容易被切身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所以其实只要最终经济搞得好(跟自身5年前,10年前比),对他的支持力度和评价都不会低。
不管怎么样,理性选择都不失是上策之选。
普京这个,我倒是觉得我们被普京摆了一道。普京谈完回去不久,就开打乌克兰,当时西方惊惧的无非是,这到底有没有中国背书。现在看,其实普京在开打这个事情上是没有中国背书的,但是外交部说出来了“无上限”这种话,搞得骑虎难下了,当时那种情况既不能否认,也不能承认,实在被动。所以后来说这话的被调职走了,还委派了新的驻美大使做美国工作。
我看还不如大白菜
这种风格更适合创业。
守业才需要循序渐进。
老大一直强调百年未有之变局。这对应的西方的老路已经走不下去了,是闯出一条新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