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谈学习英语的窍门 -- llama
llama网友好像生活在美国,他说英语的受众大部分是英语母语人士。你生活在西欧某非英语小国,你的国际客户也应该大部分是欧洲非英语国家。受众不同,对你说的英语的感受也不同。这就造成,在英语国家你说的英语能引经据典会让人刮目相看,能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但是在你的情况下,双方都非英语母语人士,双方的主要目的都是相互能懂,这时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就更重要。
举两个例子,对于非英语母语人士来说,听印度人英语很煎熬,但是英语母语人士常常会觉得更容易和印度人沟通。同样的老外说中文,他就算字正腔圆,你还是觉得他说的不一样,但是他如果熟练使用成语或术语,引经据典,那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刚到德国的时候有一次碰到一个德国人,他老婆是复旦毕业的。德语的银行和英语一样是Bank,但是很多城市还有自己的银行叫Sparkasse,我刚到德国不懂两者之间的区别。这位老兄一句话就解释了,他说Bank就是银行,Sparkasse类似中国的信用社。
我前段时间下了盗版,也就玩了十多分钟,都要玩吐了。但现在还是在STEAM上买了正版,作为对工作室的支持。。。
大千世界,人有各异,才会精彩;所见各异,才能进步。
我们都是一滴水,也是一颗草、一个虫,一只鸟……。
但是有喉则鸣,有感则发,有力则效,有命则乐……。
一家之言。
国内教育问题暂且不谈,学习科学及教育理论把非母语语言类学习分为两种:外语习得(FLA)和第二语言习得(SLA)。这方面的研究案例和具体教学方法论都很详细。现在脑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及认知科学发展很迅速,推动了学习科学及教育理论不断更迭。但这方面的应用实施,在国内还是比较落后的。
科学研究的结果,和实际应用距离很大。外行,特别是媒体记者,看到科研成果总是有很多靠拍脑袋来的联想,逻辑链条根本是断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靠这些新发现有显著提高外语学习成绩没?如果没有靠得住现实成果,不就跟八十年代农村小孩子学完牛顿定律兴冲冲说我能当工程师设计盖房了一个意思么。家里要盖房,还是要找不认得牛顿定律的匠人、大工,而不是会牛顿定律的初中高材生。
很多人说中国英语教育不好,我觉得这完全是偏见。中国的英语教育目的是科技阅读,是为学术和工程准备的,你要做芯片,读得懂外国的书籍、论文、手册等等是学英语的目的。酒吧泡妞,旅游搭讪问路这种根本不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目的。哑巴英语应该自豪,时间精力有限,哑巴说明其他地方有内秀。美国大街随便一个要饭的,英语说起来呱呱溜,有毛用。
打算试试看。
当年玩游戏的时候到处有下载的。有次看河里有人推荐游戏,发现现在几乎没了。都是百度网盘链接,很多失效。
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几乎一切现代化的工具都是西方标准。在这个世界生存额,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英语就是一把钥匙。学好了他,会极大得拓展你的视野。
语言和思维相连,学英语是认识窗口,也能改变你的思维模式,顺带给你新的价值观....学进去了,还要有能力把自己拔出来,否则就成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同化。说一嘴流利外语,用外国视角看问题的,比如翻译出身的外交官和专家,吴建民,资中筠之类的
反过来的例子也有,比如欧洲人去中国学汉语,这些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代表西方理性的人,也会对中国一些虚头八脑(具体不提,免节外生枝)的文化习俗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能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的时候,哪怕是学习语言也好,平时有的一些防线就被放下了,一股脑地吸收新东西....
除了信用社听起来比较土以外。
比如开车被误罚,和警察讲理说英语还是当地语言,还是直接夹着尾巴就忍栽?
刚看了个宅基地拆迁纠纷贴,你要在非英语国家为这种事和邻居、开发商、法院吵架,怕是很辛苦。
所有中小学教材国家出钱编写,放到网上公开下载,按下载量给出版社奖励。不怕外国人占中国纳税人便宜,占了这些便宜的,同时咱也传播中国文化了。中小学教材学习,算是很好的非速成学外语的方式了。
列个书单,三本、五本、十本、五十本?你自己读过的、没读过的?什么时候读的、小学、中学、大学?除了你自己以外,你见过有几个其他人也这么做的?读过啥?什么时候读的?这样大家也好有参考跟着做。
世界改变中国
中国也改变世界
最后发现先破防的是洋人
从个人角度来说或者从学习角度来说放空自己shi w提升的最快途径。
(1)只用英英字典。严禁使用英汉字典
(2)只读经典名著。不要读畅销书
这个标准已经很清晰了。